语言学任意性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一个地方口音浓重的军官在分配任务“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先给你们做稀饭”,当地士兵感到很诧异,于是指导员解释道“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先给你们做示范”,大家这才清楚了军官安排的任务。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言语交际中比较常见,该如何理解与分析?
首先,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并被受众所接受,很明显这道题并不是让我们做对与错的判断,而是需要通过语言学理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亦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证明某一语言学理论的正确性。
其次,从这一生活趣事我们可以看到语音在其过程中体现了鲜明的差异性,那么就应将理论的选择置于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层面做分析。我们知道,语言符号具备任意性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恰恰是指语音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基于此,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就成为我们解释这一生活趣事最好的理论选择。
最后,我们在讲授语言符号任意性特点时,将理论的抽象分析具体化,同一语言相同时期(现代汉语、方言):(1).同一个声音可以表示不同的事物。(2).同一个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同一语言不同时期(古今汉语比较):(1)同一声音在不同时期表示不同事物。(2)同一个事物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声音表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一生活趣事可以从以下提纲做简要分析:
(1)同样的声音在不同的方言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说明语言
符号中声音形式和内容意义具有任意性,而且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地域方言的差别突出体现在语音层面,尽管词汇和语法上也存在着差别,但相较而言,语法上的差别是比较小的,因此,语音是区分汉语方言的主要依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