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3-05-04 来源:步旅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 【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 • 【公布日期】2012.03.02

• 【字 号】苏政办发[2012]31号 • 【施行日期】2012.03.02 •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 【时效性】失效

•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

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2〕3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三月二日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序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力构建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必然要求。

《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

政府确定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本《规划》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并与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相衔接。《规划》立足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发展要求,阐明“十二五”时期我省交通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5年我省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交通网络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一、现状评价

“十一五”是我省交通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交通运输业进入各种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大与效率提高并重、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新阶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实施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重点加大对铁路、水运和民航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长远意义的交通骨干工程,有力地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702亿元(原有统计口径,不含城市轨道和管道),是“十五”时期的2.2倍。其中:铁路、水运、民航和公路分别完成投资1209亿元、629亿元、74亿元和179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17.3倍、6.4倍、18.5倍和1.2倍。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5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1倍。建成了沪宁城际高速铁路、苏通大桥、南京三桥、沿海高速公路、连云港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太仓港集装箱三期工程、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及延伸至太仓工程、淮安涟水机场等,开工建设了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铁路、泰州大桥、南京四桥、崇启大桥、临海高等级公路、

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 专栏1 “十一五”全省交通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十五”完成 投资 累计投资 铁路 公路 航道 港口 民航

(二)区域城乡交通发展日趋协调

围绕跨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其他省、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着力构建跨江通道和南北运输通道,有效破除纵向交通瓶颈,进一步加强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的交通联系,苏中、苏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大容量公共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轨道线网骨架全面启动构筑,运营里程由“十五”时期末的22公里增加到85公里,增加了近3倍,在建线路里程超过140公里; BRT(城市快速公交)建设实现“零”的突破,线路达到170公里。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100%行政村实现灰黑化等级公路通达,提前3年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东部沿海地区所有建制村通农村公路”的目标。

1712 70 1539 38 61 4 占比 100% 4.1% 89.9% 2.2% 3.6% 0.2% 投资 3702 1209 1790 155 474 74 占比 100% 32.7% 48.3% 4.2% 12.8% 2.0% 绝对值 1990 1139 251 117 413 70 增长率 116% 1627% 16% 308% 677% 1750% “十一五”完成 5年增加值 (三)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大幅扩展,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由五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四纵四横”综合交通网络主骨架。到2010年底,全省交通线网(不含海运、民航航线和管道)总里程达到17.6万公里,比“十五”时期末增加3.5万公里,增长25%。公路基础设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新增3.5万公里,增长30%,其中,高速公路实现联网畅通,总里程突破4000公里,新增1173公里,增长41%。铁路实现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三大突破,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营业里程达到1908公里,新增292公里,增长18%。水运建设全面提速,基本形成以长江和京杭运河为“十字形”骨架的内河航道网,干线航道达标里程1352公里,新增593公里,增长78%。沿江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增152个,达到366个,居全国第一。民航机场新增1个,达到8个,“7+2”规划布局基本形成。输油气主干管道里程达到3614公里,新增2651公里,增长275%。干线邮路总长度达到8.3万公里,新增2.6万公里,增长46%。以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站场为重点的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不断加快,集疏运体系建设有序推进,综合交通网络衔接更加顺畅、方式间转换更加便捷。 专栏2 “十一五”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情况 指 标 单 位 综合交通网 总里程 ①铁路营业 里程 公里 1616 1908 292 18% 万公里 14.1 17.6 3.5 25% 年 年 绝对值 增长率 200520105年增加值 #复线率 电化率 ②城市轨道% % 39 0 48 48 9 48 23% / 交通营运里程 ③公路通车 里程 公里 22 85 63 286% 万公里 11.5 15 3.5 30% #高速公路 公里 2886 4059 1173 普通国省干 线公路 ④内河航道 里程 #达标干线航 道 内河港口通 过能力 ⑤沿海沿江 港口通过能力 #集装箱通过 能力 万标箱 290 1144 854 亿吨 4.3 9.4 5.1 亿吨 2.9 4.6 1.7 公里 759 1352 593 公里 2.44 2.42 -0.02 公里 8427 8943 516 41% 6% -1% 78% 59% 119% 294% 万吨级泊位 数 ⑥民用运输 机场数 ⑦输油气主 干管道里程 ⑧干线邮路 里程

(四)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技术装备实现跨越发展。铁路电化率由“十五”时期末的空白迅速提升至“十一五”时期末的约50%,主要铁路干线客车平均时速由“十五”时期末约120公里提高到“十一五”时期末的200公里以上。中高级汽车占客车比例由25%提高到70%,厢式货车和专用货车占货车比例由17%提高到38%。内河专业化和标准化运输船舶吨位占内河船舶总吨位比例达30%以上。沿海淤泥质海岸建港、深水航道建设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高速公路、跨江大桥等建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交通服务覆盖面大幅拓展。全省机场运营航线205条,比“十五”时期末增加72条,航线通达50个国内城市和26个国际(地区)城市,比“十五”时期末增加18个。新增国际集装箱运输远洋航线8条、近洋航线32条,其中,太仓至美西航线的开通填补了我省直达航线远洋贸易的空白。率先探索实践城乡客运一体化新模式,全省95%的行政村实现客运班车通达。 (五)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全面提升

交通运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运输效率全面提升。主要铁路干线客车开行

万公里 5.7 8.3 2.6 46% 公里 963 3614 2651 275% 个 7 8 1 14% 个 214 366 152 71% 动车组,极大提高了旅行速度和舒适度,沪宁城际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南京至上海的在途时间由140分钟缩短为73分钟,沪宁城市带同城化效应大大增强。苏通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通至上海的行程由2小时缩短为1小时,将江苏沿海地区至上海的空间距离优势真正转化为时间距离优势。ETC(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实现苏、沪、皖、赣三省一市联网运行,提前3年实现全省所有一、二级以及50个三、四级汽车客运站联网售票,为公众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航道等级提高使苏北运河航行时间由15-20天缩短至5-7天,航道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收费,一次性完成船队过闸流程,过闸时间由原来平均1-1.5天缩短至5小时。

(六)客货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

到“十一五”时期末,我省客货运输量再创新高,完成综合客运量23亿人、旅客周转量1646亿人公里、综合货运量18亿吨、货物周转量5582亿吨公里,分别是“十五”时期末的1.8倍、1.8倍、1.9倍和1.9倍。全社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达到1135万标箱,是“十五”时期末的2.1倍和3.7倍,形成苏州港、南京港、南通港、连云港港、江阴港和镇江港6个亿吨大港,数量居全国第一。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1730万人、货邮吞吐量31万吨,是“十五”时期末的2.6倍和1.9倍,禄口机场客运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全国14个千万级大型机场行列。邮政业完成业务总量188.3亿元,是“十五”时期末的2.4倍,快递业务量达到2.38亿件。 专栏3 “十一五”全省交通运输完成情况 指 标 客运量 铁路 单 位 亿人 万人 2005年 12.8 6658 2010年 22.6 9711 5年增长率 77% 46% 公路 民航 旅客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民航 货运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货运周转量 铁路 公路 水运 港口总吞吐量 集装箱吞吐量 民航旅客吞吐量 货邮吞吐量 邮政业完成业务量 万人 万人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人公里 亿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公里 亿吨 万标箱 万人 万吨 亿元 120909 338 933 245 644 43 9.6 5090 66148 25118 2994 480 562 1952 7.6 305 676 15.8 78.5 215850 865 1646 351 1197 98 17.9 6374 123500 48702 5582 337 1149 4096 15.9 1135 1730 31 188.3 79% 156% 76% 43% 86% 128% 86% 25% 87% 94% 86% -30% 104% 110% 109% 272% 156% 96% 140%

“十一五”时期,我省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各种运输方式发展仍不平衡,铁路骨架网络有待完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内河干线航道尚未成网,民航机场整体竞争能力亟待提升,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二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衔接有待加强。同一运输方式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区域之间,特别是城乡之间交通体系仍然衔接不畅,综合客运枢纽换乘不便捷,大型现代物流中心和货运场站较为缺乏,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技术装备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自主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能力仍显不足,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物流成本依然偏高,普遍公共交通服务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四是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不断加大。土地、能源和污染控制等对交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交通建设成本不断提高。五是交通筹融资能力有待加强。投融资机制仍不健全,公共财政的保障仍显不足,各类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的渠道和途径有待拓展。 二、形势需求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交通资源整合、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由分散发展向一体化发展转变、全力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交通运输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基础支撑和先行引领作用。 1.坚持“两个率先”,要求交通运输在更高水平上给予支撑

“十二五”期间,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约10%,预计到2015年总量将达到6.58万亿元(2010年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跨上1万美元新台阶。这一时期,客货运输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增

长态势。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稳步增长,集装箱和高附加值产品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旅客运输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城际和城市客运需求迅速增长,并对运输的安全性、舒适性、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要求,交通运输保持适度超前,进一步扩大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在更高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实施两大国家战略,要求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全面实施,极大地拓展了我省的发展空间。我省将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着力推动沿海地区发展,加快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加快交通一体化进程,构建一个对内联系更为紧密、对外更加开放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强化大通道、大枢纽建设,优化网络布局,提高通道综合运输能力,增强港口、机场和铁路客运站等综合枢纽功能,扩大辐射范围,提高衔接效率。通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发展动力,提升发展层次,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

3.建设“两型社会”,要求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

“十二五”时期,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依然存在,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把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两型社会”的建设任务要求在谋求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运输结构、提高技术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发展占地少、能耗低、运能大、环境友好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断提高运输服务的多样性、便捷性、舒适性和时效性。 4.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优化交通资源配置

“十二五”时期,城镇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需要

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系统空间布局,合理、优化配置交通发展资源。首先,要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备更加充足的客货运输保障能力,满足城际间、城乡间、城市内部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要求切实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有效防治“城市病”;第三,要提升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缩小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基本交通服务均等化。 (二)运输需求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客运需求较为旺盛,货运需求稳步增长。

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将达到37亿人和305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约10%和13%。其中,高标准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使铁路客运比重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航空出行需求增加,将使航空客运量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铁路、航空、公路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担比例分别为7%、1%、92%和27%、9%、64%。区域客运呈现新的特点,苏南地区短途城际交通、通勤交通需求旺盛,对出行时效性和舒适性要求提高;苏中地区出行强度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跨江出行需求强烈;苏北地区与苏南和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将进一步增强。

预计到2015年,全社会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将达到29亿吨和1.08万亿吨公里,年均增长约10%和14%。其中,铁路发展力度加大,运输能力有所释放;国家和我省加快水运发展政策全面实施,水运在大宗物资运输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公路将更多承担“价高量轻”货物的运输。铁路、水路、公路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担比例分别为5%、28%、67%和8%、75%、17%。区域货运呈现不同特征,苏南地区高附加值货物运输比重上升而总体运输量增速放缓,产业升级对运输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苏中地区得益于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建设以及江海联运、江河联运的

发展,货运需求旺盛,呈现大进大出特征;苏北地区大宗物资运输比重加大,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运量增大。

机场、港口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将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预计到2015年,全省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为4120万人次和92万吨,年均增长约19%和25%;港口吞吐量达到20亿吨以上,煤炭、原油、铁矿石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4亿吨、3900万吨、2.6亿吨和2050万标箱。邮政业业务总量年均增长19%,快递业务量达到7.6亿件,年均增长26%。 专栏4 “十二五”末全省客货运量预测值 全社会客全社会旅客周全社会货运量(亿 指 标 运量(亿转量(亿人公吨) 人)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十一”12.1% 增速 “十二10.3% 五”增速 专栏5 “十二五”末全省分方式客货运量预测值 指 标 铁路 航空 公路 铁路 水运 公路 客运量(万人) 货运量(万吨) 13.1% 10.1% 14.1% 12.0% 13.1% 13.3% 12.8 22.6 36.9 里) 933 1646 3050 9.6 17.9 28.9 2994 5582 10800 (亿吨公里)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十一五”增6658 9711 27000 338 865 2060 120909 215850 340000 5090 6374 15000 25118 48702 82000 66148 123500 192000 速 “十二五”增 速 “十一五”末 结构 “十二五”末 结构 7.8% 20.7% 12.3% 4.6% 14.2% 13.3% 22.7% 19.0% 9.5% 18.7% 11.0% 9.2% 4.3% 0.4% 95.3% 3.6% 27.3% 69.1% 7.3% 0.6% 92.1% 5.2% 28.4% 66.4% 专栏6 “十二五”末全省分方式客货运周转量预测值 指 标 2005年 2010年 2015年 “十一五”增 速 “十二五”增19.0% 23.2% 10.1% 19.2% 14.7% 7.4% 17.8% 13.2% -6.8% 16.0% 铁路 245 351 837 航空 43 98 278 公路 644 1197 1938 铁路 480 337 810 水运 1952 4096 8118 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 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 公路 562 1149 1882 15.4% 10.4% 速 “十一五”末 结构 “十二五”末 结构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引领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交通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技术装备和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推行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强化运输大通道,完善综合大枢纽,优化交通大网络,率先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引领发展。坚持适度超前,保持交通较快发展步伐,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大空间提高我省综合交通运输能力,促进交通由支撑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转变。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镇格局和国土资源开发等不同要求,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推动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和各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发展的效益、质量和速度。

提升完善,集约发展。以结构优化、衔接顺畅、服务升级为重点,加强综合交通通道、枢纽、网络的有机对接,不断提升全省交通发展水平。着力加快交通自身

27.4% 9.1% 63.5% 7.5% 75.1% 17.4% 21.3% 6.0% 72.7% 6.0% 73.4% 20.6% 的转型升级,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交通发展资源,实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集约发展。

服务民生,共享发展。交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坚持交通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和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均衡配置,实现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共享交通发展成果。

环境友好,安全发展。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制订落实绿色交通发展方案,走交通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客运系统公交优先、选择多样,货运系统便捷衔接、经济合理,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产业布局、城镇体系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引领作用,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实现江苏经济社会基本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综合交通通道布局完善,枢纽转换便捷,网络覆盖全面,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运营智能化、节能环保最优化,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基本现代化要求。

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4400亿元(原有统计口径,不含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和管道),达到“十一五”时期投资的1.2倍。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水运、航空、公路的投资比例由“十一五”时期的33∶17∶2∶48调整为28∶23∶4∶45。继续加大对苏北和沿海地区投资力度,苏中、苏北地区投资比重由42%提升到60%,沿海地区投资比重由

24%提升到38%。优先发展大容量、高频次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投资1500亿元左右,为“十一五”时期的4.3倍。 专栏7 “十二五”交通建设投资、投资分区域和城市轨道 交通建设投资情况 交通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十一五”完成 投资 累计投资 铁路 航道 港口 民航 公路 交通建设投资分区域情况(单位:亿元) “十一五”完成 投资 累计投资 苏南 苏中 苏北 3702 2165 582 955 占比 100% 58% 16% 26% 投资 4410 1765 1002 1643 占比 100% 40% 23% 37% 绝对值 增长率 708 -400 420 688 19% -18% 72% 72% “十二五”预计完成 5年增加值 3702 1209 155 474 74 1790 占比 100% 33% 4% 13% 2% 48% 投资 4410 1245 440 580 155 1990 占比 100% 28% 10% 13% 4% 45% 绝对值 增长率 708 36 285 106 81 200 19% 3% 184% 22% 109% 11% “十二五”预计完成 5年增加值 沿海 880 24% 1680 38% 800 9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十一五” 完成“十二五” 预5年增加值 5年增长率 投资 城市轨道交通投350 资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力争建成“三纵三横”铁路干线主骨架,营业里程由“十一五”时期末的1908公里增加到3000公里左右,时速200公里以上的电气化铁路基本通达省辖市,实现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1小时通达、省会城市与省辖市2小时通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由85公里增加到300公里左右,南京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苏州、无锡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初步形成。建成“两纵三横一网”干线航道网络,干线航道达标里程由1352公里增加到2100公里,达标率由40%提升到60%,三级以上航道通达全部省辖市。公路网总里程由15万公里增加到15.5万公里,“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高速公路里程由4059公里增加到47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基本覆盖重点中心镇、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和主要交通节点,农村公路通达度、建设标准进一步提升。输油气主干管道总里程由3614公里增加到8129公里。干线邮路总长度由8.3万公里增加到9.6万公里。 专栏8 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三纵三横”铁路干线主骨架 “纵一”京宁杭铁路通道、“纵二”沿海铁路通道、“纵三”中部铁路通道;“横一”沪宁铁路通道、“横二”东陇海铁路通道、1500 1150 330% 计完成投资 “横三”沿江铁路通道。 “两纵三横一网”内河高等级航道网 “纵一”京杭运河、“纵二”连申线;“横一”盐河、“横二”长江航道、“横三”芜申线;“一网”苏南航道网。 “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 “纵一”赣榆经南通至吴江、“纵二”赣榆经江阴至吴江、“纵三”新沂至宜兴、“纵四”连云港经南京至宜兴、“纵五”徐州至溧阳; “横一”徐州至连云港、“横二”丰县至大丰、“横三”南京经泰州至启东、“横四”南京经南通至启东、“横五”南京至上海、“横六”南京至上海复线、“横七”溧水至太仓、“横八”高淳至太仓、“横九”上海经吴江至湖州; “联一”新沂至宿迁、“联二”泗洪至泗阳、“联三”泰州经扬中至丹阳、“联四”如东至无锡、“联五”南京至高淳。

综合交通通道保障有力。综合交通通道全面覆盖主要产业聚合轴和城镇发展带,完善沿海、沿江、东陇海和沪宁四大国家级综合交通通道功能,积极推进沂淮扬镇、宁杭、宁连和徐宿淮盐四大省级通道建设,全省“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通道平均饱和度小于0.8,通道内客货运输有两种以上方式可供自由选择。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等大宗物资运输通道能力充分、保障可靠。 专栏9 “四纵四横”综合交通通道 “纵一”沿海通道、“纵二”沂淮扬镇通道、“纵三”宁连通道、“纵四”宁杭通道; “横一”东陇海通道、“横二”徐宿淮盐通道、“横三”沿江通道、“横四”沪宁通道。

综合交通枢纽衔接顺畅。重点突出南京、连云港、徐州三大国家级枢纽建设,把南京打造为面向亚太、辐射中西部的长江三角洲重要门户;充分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功能,建成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海港枢纽;进一步发挥徐州沟通

南北的门户作用,强化其国家铁路枢纽和主要内河港口地位。基本形成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沿海、沿江港口群,全省港口年通过能力由“十一五”时期末的14亿吨提升至20亿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由1154万标箱提升至2000万标箱;连云港港、太仓港两大集装箱干线港吞吐量分别由387万、221万标箱大幅提升至800万、600万标箱。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省辖市和部分重要县级城市。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由2880万人次增加到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由40万吨增加到120万吨,航空运输服务范围覆盖省内全部县级市和10万人口以上城镇,实现1.5小时车程内可享受到航空服务。在南京、无锡、淮安、南通和徐州建立5个快递集散基地(园区),建设快递处理中心(分拨中心)28处,增强快递处理和运输能力。

技术装备和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客、货车辆与现代运输组织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车比率达到35%以上。主要内河水域船舶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率达到70%,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50%。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农村公共客运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除岛屿村外,100%行政村开通客运班线,50%以上乡镇通镇、村公交,城市公共交通覆盖全部建成区,初步实现公共客运服务均等化。货运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体系。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初步构建。 专栏10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表 指 标 1.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基 础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设 施 85 300 2100 215 约束性 748 约束性 2010年 2015年 增加值 属性 1908 3000 1092 约束性 3.干线航道规划达标里程(公里) 1352 其中:干线航道达标率(%) 4.港口年通过能力(亿吨) 其中:集装箱泊位年通过能力(万40 14 60 20 20 6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1154 标箱) 5.公路里程(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15 4059 2000 846 15.5 4700 4800 120 8129 9.6 0.5 约束性 641 约束性 1920 约束性 80 约束性 6.全省机场旅客吞吐能力(万人) 2880 7.全省机场货邮吞吐能力(万吨) 8.输油气管道里程(公里) 9.干线邮路总长度(万公里) 10.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3702 投资(亿元) 40 3614 8.3 4515 约束性 1.3 约束性 4400 698 引导性 规模 11.5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亿350 元) 12.行政村通客运班线率(除岛屿95 村外)(%) 运 输 服 务 和 装 备 14.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 车比率(%) 15.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船型标准/ 化率(%) 70 / 引导性 35 / 引导性 13.乡镇通镇、村公交率(%) 7 50 43 约束性 100 5 约束性 1500 1150 引导性 16.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 (%) 17.营业性客车、危化品车船、500吨级以上营业性船舶卫星定位系统配备率(%) 18.公路甩挂运输拖挂比 19.快递集散基地(园区)(处) 20.快递处理中心(分拨中心)/ (处)

四、重点任务

按照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大力推进以铁路和轨道交通、水运(港口和航道)、机场为重点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集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建设,提高主要运输通道能力和枢纽换乘(装)效率及辐射能力,全面提升交通网络化、一体化、公共化服务水平。

(一)着力构建综合交通大通道

增强通道功能,提高保障通过能力,重点建设沿海、沿江、东陇海和沪宁4个国家级综合交通大通道,加快建设沂淮扬镇、宁杭、宁连和徐宿淮盐4个省级综合交通通道,到2015年,基本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四纵四横”综合交通大通道。

1.强化国家级综合交通通道建设

28 / 1:1.02 1:2 / 5 / / 引导性 约束性 约束性 / 100 / 约束性 50 / 引导性 构建沿海通道。充分发挥沿海土地、岸线和区位优势,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沿海地区产业带成长、城镇带发育,促进苏中、苏北跨越发展。重点打造沿海港口、水路和铁路运输,完善公路运输,建成适应沿海地区北煤南运、北粮南运以及原油等重要物资运输,连接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的运输大通道。利用港口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盐城港和南通港为支撑的沿海港口群建设,加强与我国近、远洋运输网络的连接,壮大港口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大能力沿海铁路通道建设。以完善连云港港疏港系统为重点,加快提升连申线、盐河等航道等级,加快建成临海高等级公路,加强与重点港区相连的铁路支线建设。“十二五”期间,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284公里,新增三级以上航道达标里程139公里,新改建临海一级公路48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31公里,预期投资450亿元。到2015年,通道江北段客运能力达到1.6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47%和50%;通道江南段客运能力达到2.3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3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21%和36%。

强化沿江通道。充分发挥长江深水航道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通道能力,提升通道功能,引导沿江产业带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增强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长江航运,完善其他运输方式,满足沿江地区原油、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需求。加快实施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和主要港口扩能改造,积极推进沿江铁路干线建设和高速公路扩容。“十二五”期间,力争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100公里以上,改造铁路里程268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6公里,预期投资330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4.4亿人/年、货运能力7.4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25%和33%。

完善东陇海通道。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完善通道运输功能,促进东陇海经济带建设,满足中西部地区出海运输的需求。重点发展铁路运输,推进客运

专线铁路建设及铁路干线客货分线,提升通道能力。“十二五”期间,通道内新增铁路客运专线36公里,预期投资60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1.6亿人/年、货运能力1.2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10%和5%。 提升沪宁通道。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效率和通过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密集带建设。重点提升铁路、水路运输能力,完善其他运输方式,形成上海及苏南地区与中西部、北部地区联系的畅通高效的客货运输大通道。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进一步推动铁路客货分线,提升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以推动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运河全线达标为重点,提升干线航道等级。“十二五”期间,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290公里,新增三级航道达标里程170公里,预期投资172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6.2亿人/年、货运能力4.3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48%和76%。 2.推进省级综合交通通道建设

建设沂淮扬镇通道。发挥长江三角洲北翼南北向交通通道功能,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发展铁路,完善其他运输方式,加快构筑贯通我省中部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满足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我国北部地区大宗物资和长距离过境旅客的运输需求。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过江设施建设,服务过江出行需求。推动淮安经扬州至镇江铁路建设、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扩能改造工程。推动国家高速公路扩容,提升通道运输能力。“十二五”期间,新增高速公路27公里,预期投资55亿元。到2015年,通道江北段客运能力达到0.9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2亿吨/年,均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10%;通道江南段客运能力0.9亿人/年、货运能力0.6亿吨/年,均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40%。

建设宁杭通道。发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际联系交通通道功能,提升沿线交通区位优势,形成对国家级交通通道的补充和完善。重点发展铁路,加快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网建设,沟通南京、杭州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十二五”期间,通

道内新增铁路里程146公里,新增三级以上达标航道92公里,预期投资128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2.3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1.8亿吨/年,比“十一五”时期末分别提升155%和130%。

建设宁连通道。发挥南京都市圈与苏中、苏北地区联系的交通通道功能。重点发展铁路,进一步增强通道能力建设,加强南京、连云港两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沟通。推动连淮扬镇铁路连云港至淮安段建设,加快打通沿海桥头堡与苏北腹地快速铁路联系。“十二五”期间,预期投资70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1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0.7亿吨/年,均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10%。 建设徐宿淮盐通道。发挥苏北地区东西向联系的交通通道功能,拓展沿海港口群辐射范围。加快发展铁路和港口集疏运设施,初步形成一条新的由中西部地区通往沿海的运输通道。建成宿淮铁路煤运通道,推动徐宿淮盐铁路徐州至宿迁段建设,开工建设新长铁路淮安至盐城段扩能改造、大丰港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十二五”期间,通道内新增铁路里程97公里,预期投资11亿元。到2015年,通道客运能力达到1亿人/年、货运能力达到2.2亿吨/年,较“十一五”时期末均提升10%。 专栏11 综合交通大通道重点工程 1.沿海通道。力争建成青连铁路、连盐铁路,开工建设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扩能改造、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完成连申线东台至长江段三级航道工程。建成崇启长江大桥、临海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崇海长江大桥。 2.沿江通道。实现长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初通至南京。完成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建成宁安城际铁路、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开工建设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建成南通至洋口港区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海启高速公路、南通至洋口港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实施宁通和沿江高速公路扩建。 3.东陇海通道。建设郑徐客运专线。 4.沪宁通道。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完成苏南运河、苏申外港线三级航道工程,开工建设苏申内港线三级航道。开工建设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 5.沂淮扬镇通道。力争开工建设淮扬镇铁路、新长铁路新沂至淮安段扩能改造。开工建设京沪高速公路扩容、常宜高速公路。 6.宁杭通道。建成宁杭铁路。完成芜申运河高溧段三级航道改造。 7.宁连通道。力争开工建设连淮铁路。 8.徐宿淮盐通道。建成宿淮铁路,推动徐宿淮盐铁路徐州至宿迁段建设,开工建设新长铁路淮安至盐城段扩能改造、大丰港疏港铁路。开工建设盐城至大丰港区高速公路。

(二)重点打造综合交通大枢纽

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以强化衔接为核心,重点推进南京、连云港、徐州3个国家级枢纽城市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一批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同步配套建设枢纽集疏运设施。客运枢纽注重与城市交通系统形成便捷、顺畅的有机整体。货运枢纽重点建立和完善能力匹配的铁路、公路、水运集疏运系统,实现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

1.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在全国的地位

依托南京、连云港、徐州3个国家级枢纽城市,围绕衔接综合交通大通道的重要港口、车站、机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跨区域客流和物流的便捷中转、无缝衔接,充分发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和影响。

南京枢纽。积极发展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综合交通,加快国际机场、特大型铁路枢纽站、江海中转枢纽港建设,完善其服务长江流域的大宗散货江海联运,以及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北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国际物流功能,建成江海陆空综合运输枢纽和物流中心。重点实施禄口国际机场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机场功能,形成国家大型枢纽机场、航空快件集散中心、上海机场主要备降机场,年吞吐能力超过3000万人次;将南京南站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客运枢纽站之一;加快南京港

建设,提升航运物流中心功能,新增货物年通过能力4200万吨,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120万标箱。

连云港枢纽。加快连云港港建设,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功能和优良的港口资源优势,带动苏北地区产业集聚发展,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重点推进连云港港核心港区开发和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建设,新增货物年通过能力7200万吨,新增集装箱年通过能力300万标箱。加快进港深水航道、防波堤等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沿海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发展。

徐州枢纽。完善徐州铁路、公路枢纽功能,充分发挥徐州港及观音机场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建设铁路、水运、公路、航空联运的综合性运输枢纽和区域物流中心,发挥沟通南北的门户作用。重点建设衔接京沪、郑徐两大国家客运专线主骨架的徐州东站客运枢纽;加快推进国家级内河港建设,新增货物年通过能力2500万吨,进一步提升徐州港煤炭运输专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为“北煤南运”服务,增强徐州地区的水路外运能力。

2.建设省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域竞争力

突出重点,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宿迁、海安、昆山等一批省级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重点加强南通、盐城等沿海城市专业化深水码头泊位和进出港航道建设。积极推进苏州、无锡、镇江等沿江城市港口大型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重点推动以太仓集装箱干线港为龙头的沿江港口功能升级,促进集装箱向太仓港集聚;着力优化镇江港、无锡港港口结构,推进港口错位发展。

无锡等有条件的城市进一步扩大主要机场吞吐能力,积极推进大容量的陆地交

通方式与机场衔接,提升机场综合竞争力,打造现代化、立体化机场综合枢纽。重点建设苏南硕放机场成为区域枢纽机场、苏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机场、上海大型复合枢纽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铁路站为重点,整合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沿线城市公路客运站、城市轨道站、公交站建设,完善集疏运设施,同步建设一批零换乘、综合性、立体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专栏12 综合交通枢纽重点工程 1.港口。连云港港完成30万吨级深水航道一、二期工程、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南通港完成洋口港区10万吨级散货码头工程,开工建设洋口港区北水道1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吕四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盐城港建成滨海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滨海煤炭储运基地,开工建设大丰港区10万吨级进港航道。太仓港完成5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四期工程、开工建设五期工程。南京港、镇江港、无锡港重点加强5万吨级泊位建设。徐州港完成顺堤河作业区煤炭码头一期工程、金山桥作业区码头一期工程。“十二五”期间,全省港口新增货物通过能力6亿吨,新增集装箱通过能力850万标箱,预期投资580亿元。 2.机场。苏中江都机场建成通航,完成机场布局。 南京禄口机场完成二期工程建设,新建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楼,机场吞吐能力达到旅客3000万人次,货邮80万吨。 苏南硕放机场完成二期改扩建,扩建航站区和航空货站,机场吞吐能力达到旅客600万人次,货邮30万吨。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基本完成新机场选址、可行性研究工作,适时迁建连云港机场。 徐州观音机场完成二期总体改扩建工程,新建国际候机楼及平行滑行道。 常州奔牛机场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 南通兴东机场完成飞行区、航站区扩建等工程。 盐城南洋机场开展飞行区扩建工程,开展新机场选址工作,为适时迁建机场创造条件。 淮安涟水机场开展飞行区、航站区扩建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省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48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120万吨,预期投资155亿元。 3.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续建并完成南京南站、徐州东站、南京站、镇江南站、常州北站、无锡东站、苏州站、苏州北站、昆山南站、宜兴东站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结合规划线路建设,适时开工建设南通西站、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站、淮安南站、扬州东站、盐城站、江阴站等铁路综合客运枢纽。

(三)加快完善综合交通大网络

以扩大能力、提高效率为重点,继续拓展交通网络规模,优化完善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系统供给能力;整合交通资源,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整体优势,缩小区域间交通发展差距,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的系统效率和服务水平。 1.加快铁路网完善和轨道交通建设

铁路。积极推进铁路建设,重点建设江北铁路网、铁路过江通道和全线贯通我省南北的沿海铁路大通道。以繁忙干线客货分线为目标,全面提升京沪、陇海两大国家级铁路通道运输能力。以服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为目标,构筑完善铁路干线网。以保障大宗物资运输、推动沿海港口发展为目标,积极构筑全省铁路货运系统。到2015年,新增铁路运营里程约1000公里,总里程达3000公里左右,预期投资1200亿元左右,力争建成“三纵三横”铁路干线主骨架,构建到上海、杭州、合肥等周边重点城市的快速通道,路网运输周转能力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30%。

城市轨道和城际轨道。推动我省经济发达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建设,构建高品质公共交通网络,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加快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网建设,积极推进徐州、常州、南通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前期研究,做好规划预留和控制。到2015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约200公里,总规模

达300公里左右,预期投资1500亿元左右。积极推动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其他有条件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 专栏13 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工程(一) 铁路。续建并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宁安城际铁路、宁杭铁路、海洋铁路、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宿淮铁路、丰沛铁路,共约1073公里,其中复线电化里程268公里。 开工建设连盐铁路(含港口支线及联络线)、青连铁路、郑徐客专、宁启铁路南通至启东段、宁芜铁路复线电化改造、沪通铁路(含南通-张家港过江通道)、新长铁路盐城至海安段扩能改造(含大丰港疏港铁路),共约747公里,其中改造里程167公里。 力争开工建设连淮扬镇铁路(含五峰山过江通道)、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常州至张家港段、新长铁路新沂至盐城段扩能改造、新长铁路海安至长兴段扩能改造(含靖锡宜城际铁路)、徐宿淮盐铁路徐州至宿迁段,共约1062公里,其中改造里程427公里。 开展徐宿淮盐铁路宿迁至盐城段、宿淮铁路复线电化改造、海洋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徐连客运专线、沿江城际铁路南京至常州段等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共约677公里。 开展宁淮城际、连淮扬镇南延至溧阳段、常州至泰州城际、沪泰宁城际铁路南京至靖江段、盐泰城际铁路、南京至合肥货运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张家港至太仓段等项目的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续建并建成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无锡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开工并力争建成南京轨道交通3号线一、二期、10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段、上海市轨道交通11号线北段(安亭站-花桥站)。开工建设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无锡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等。

2.大力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抓住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稳步推进碍航桥梁改造,提升船闸通过能力,逐步消除碍航瓶颈。加快

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步伐,基本建成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国家水运主通道京杭运河全线达标,推进苏南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提升主要通江口门航道等级,加强沿海港口疏港航道建设,加快省际航道建设。到2015年,新增达标里程750公里,基本建成“两纵三横一网”航道主骨架,预期投资440亿元,高等级航道网运输周转能力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30%。 专栏14 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工程(二) 航道。续建并建成苏南运河“四改三”工程、锡溧漕河常州段、盐河杨庄至武障河段、刘大线、湖西航道一期、连申线东台至长江段、锡北线二期、芜申线高溧段、丹金溧漕河和邵伯、施桥三线船闸,共约580公里。开工并建成杨林塘、锡澄运河、苏申外港线、连申线灌河段、淮河出海航道红山头至京杭运河段、通扬线运东二线船闸、高良涧三线船闸和芒稻河二线船闸,共约270公里。开工建设申张线张澄段、芜申线宜兴改线段、苏申内港线、湖西航道二期、秦淮河航道(含船闸)、长湖申线、通扬线、申张线常昆段等航道,共约630公里。积极支持沿海港口有关港区疏港航道以及结合水利项目实施的航道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尽快开工建设。

3.优化提升公路网络

积极策应沿海开发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战略,提升区域公路网覆盖范围与通达程度,重点实施全省干线公路网、过江通道、高速公路网完善及主骨架扩容工程建设,加强路网衔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着力推进高速公路主骨架扩容,消除通道瓶颈,提高通行能力和可靠性,建成江苏境内所有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建成省际高速公路,全面覆盖省内所有县级以上经济节点。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里程约700公里,预期投资700亿元。高速公路网运输周转能力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20%。

干线公路。围绕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交通场站枢纽,加快推进干

线公路建设改造。重点优化沿海地区干线公路网络,构建临海高等级公路通道,加强干线公路与城市主要道路的衔接,加快建设通达县、乡、经济节点和客货运枢纽的高等级干线公路。到2015年,规划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6100公里,预期投资750亿元。规划建设各类路网连接公路约1000公里,预期投资200亿元。干线公路网运输周转能力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20%。

农村公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保障生产生活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城乡客运配套、安保设施完善、农村经济社会节点通达“四大工程”。到2015年,新改建和完善农村公路2.5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以上,预期投资190亿元。农村公路网运输周转能力比“十一五”时期末提升10%。 专栏15 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工程(三) 公路。续建并建成连云港东疏港、北疏港、江都至六合、南京绕越东北段、济徐高速丰县至省界段、常州西绕城、宿迁至新沂、溧水至马鞍山、高淳至芜湖、太仓港疏港等高速公路和南京长江四桥、崇启长江大桥、泰州长江大桥3座公路过江通道,共约428公里。 开工并建成常州至溧阳、金湖至马坝、阜宁至建湖、泰州至高港、镇江至丹阳、南通至洋口港区一期、常苏嘉高速吴江至嘉兴段、张家港疏港、宿州至扬州、徐州至明光等高速公路和锡通公铁过江通道及高速公路接线,共约308公里。 开工建设通洋高速二期、苏锡常南部高速常州至无锡段、溧阳至高淳、盐城至大丰港区、溧阳至广德、常州至宜兴、无锡至太仓高速无锡至苏州段、海安至启东、宜兴至长兴等高速公路和五峰山公铁过江通道及接线、崇海大桥等2座过江通道,共约459公里。 续建并建成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开工沪陕高速江都至广陵段、京沪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沿江高速常州至太仓段和宁合高速江苏段等扩建工程,共约482公里。 开展苏锡常南部高速无锡至苏州段、高淳至宣城、泗阳至泗洪、苏州至绍兴、扬州西北绕城高速扩建、浦口至仪征、南京至巢湖、连云港港口连接线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开展建湖经兴化至泰州、观音机场至台儿庄、滨海经阜宁至淮安等高速公路和泰州至常州过江通道、南京梅子洲过江通道等规划研究工作。 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总里程约1650公里,新增高速公路里程700公里。 完成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3000公里,新开工和力争开工建设3100公里。规划建设各类路网连接公路约1000公里。 新改建和完善农村公路2.5万公里、农村公路桥梁6000座以上,坚持“路桥同步”建设。

4.强化油气管网建设

积极引入油、气资源,强化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稳定的油、气供给能力。

石油输送管网。结合炼化一体化基地和石油储备基地布局与建设,以大型石化码头为支撑,建成覆盖主要炼厂和地区的原油、成品油输送管网,到“十二五”时期末,新增原油管道500公里,力争100%原油实现管道输送;新增成品油管道2700公里,力争85%以上成品油一次运输实现管道输送。

天然气管网。利用沿海地区港口条件,加快推进如东、连云港、滨海等地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沿海天然气接收储备基地,强化配套管网建设。结合国家“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工程,布局建设江南、江北“两片互联、片内互通”的主干管网输送体系,以及通达县城、重要用户的天然气支线,形成多气源、多形式供气格局。 专栏16 综合交通网络重点工程(四) 天然气输送管道。江南地区,建设“西气东输”二线上海支干线嘉兴-甪直段、如东LNG输气管道泰兴-靖江-江阴-芙蓉段(与西气东输一线连接),增强气源输入能力。江北地区,规划建设南通-如皋-东台-大丰-盐城-滨海-响水-连云港-赣榆输气主干线(为我国接受俄罗斯东线沿海管道的一部分),靖江-姜堰-兴化-盐城(建湖)-阜宁-滨海(滨海LNG接受站)输气主干线,“川气东送”仪征-高邮-宝应-涟水-东海-连云港(连云港LNG接受站)主干线,与已经建成的冀宁联络线形成“两横四纵”格局。规划控制和预留沿海LNG接收站外输管道走廊。 原油输送管道。重点建设日照、连云港-仪征双油源“Y”型原油管道。 成品油输送管道。重点建设连云港-徐州、新沂-宿迁-淮安-南京、淮安-盐城、淮安-连云港、南京-扬州-泰州、连云港-盐城-南通、如东-靖江-江阴-扬中-宜兴、江阴-无锡-苏州等主干管道。规划保留和控制辐射皖东、豫东南和鲁西南地区的外供管道。

(四)努力提升运输组织和信息化水平

按照“低碳交通”、“绿色交通”的发展理念,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升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水平;加强综合性、公共性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适应现代化运营、服务和管理需求。

1.推进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

组织实施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显著提高全省甩挂运输发展水平。引导运输企业积极发展甩挂运输,鼓励企业优化运力配置,合理提高拖挂比,加强区域性甩挂作业站场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积极培育挂车租赁市场。

组织实施多式联运推进工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进苏南、苏北水网地区江海河联运工程,实现沿海、沿江与内河港口之间的有效对接;加快延伸至核心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运联运的发展。

组织实施运输装备优化工程,积极应对运输需求变化。引导营运车辆优化升级,实施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和等级标准评定,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适应农村客运的安全、适用、经济型客车;逐步扩大厢式车、集装箱车及各类专用

货车的比例。推动内河船舶标准化、专业化、系列化发展,鼓励使用集装箱船和滚装、成品油、液化气等专业化船舶。推动城乡客运车辆、重点船舶、规模以上货运企业车辆全部配备卫星定位系统,推广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RFID(射频识别)在船舶中的应用。

2.提高交通运输系统信息化水平

全面扩展面向公众领域的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整体水平;完善交通服务热线“96196”和交通广播网服务功能;组建省客运联网售票中心,建成全省统一的客票电子商务平台;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业务协同合作,积极推动区域客运联网售票,拓展联网售票服务范围;加快ETC专用车道建设和用户发展。充分利用省电子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海关、国检等电子口岸相关部门业务合作,推进港口物流公共信息“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交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整合建设覆盖多领域、全体系的综合应用平台和服务系统;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智能化车辆节能排放指标监测体系。 (五)积极推进综合运输服务系统建设

加快运输市场体系和应急机制建设,积极发展普惠民生和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运输服务,着力提升交通运输对生产生活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1.推进公共化客运服务系统建设

加快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网络,提高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和覆盖率;构建城区、市-镇、镇-村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开辟直达乡镇的一体化公交线路,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规范农村客运站经营管理,基本实现农村客运站经营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努力提升城市客运公共化。切实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建设,优先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稳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推动市、县深入落实“公交优

先”战略,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公交服务系统,形成“快线、干线、支线”多层次公交线网模式;加大公共汽车投放和更新,科学稳妥地增加出租车运力;加快公交换乘服务系统建设,提升公交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2.推进物流化货运服务系统建设

构筑能源物资运输系统。充分挖掘铁路和港口能力,依托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宿淮铁路,长江干线航道、京杭运河以及连云港港、徐州港等发展铁海联运、铁水中转和江河联运的煤炭运输系统,大幅提高煤炭运输能力;结合沿海大型储煤基地布局,加强集疏运设施建设,改善煤炭运输条件;加快沿海大型原油码头、LNG接收站建设,进一步完善油气管道输送网,积极发展以管道-沿海联运和管道-长江联运等为主的原油、成品油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能源物资运输机制,保障特殊情况与紧急状态下的运输需要,确保经济和国防安全。

打造集装箱国际运输系统。完善以连云港港和苏州太仓港为干线港,南京、镇江、南通为支线港,其他港口为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着力推进港口国际物流业务发展,打造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集聚区,开辟集装箱国际远洋运输航线;依托连云港、太仓、南京、江阴等保税物流中心和张家港保税港区,加快连云港保税港区建设,深入推进区港联动、港企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船公司的战略合作,重点开辟至欧美国际直达航线。

完善邮政业服务系统。贯彻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理念,推动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资源,调整和优化网路布局,鼓励快递企业分阶段建立快递集散基地和快递处理中心。推动江苏邮政全面进入物流市场,构建完善的农村邮政物流体系。 3.推进制度化安全应急保障系统建设

建立制度化安全保障体系。制定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指导方针,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流程,部署基本的安全防护产品,加强交通运输、公安、消防、渔

业、水利各部门联动合作,初步建立起稳定可靠、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的制度化、现代化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和应急体系。加快交通应急平台和应急队伍建设,按照应急工作职责,强化常态下的应急机制建设、车辆落实、人员组织和经费保障等工作,整合交通战备资源,增强非常态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建设航空应急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南京、如皋和淮安3个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和无锡、徐州等7个通用航空服务保障站建设,结合国家低空空域开放试点工程,依托民用机场,加快飞机起降点建设,有效扩大监管救助飞机覆盖范围。 (六)切实加强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推进绿色交通系统建设,全面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1.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先发展水路、轨道、公交等低耗高效的资源节约型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建设、运营、养护等各环节集约利用土地、线位、岸线、空域等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资源和运输枢纽资源,协调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的线位走向和技术标准,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枢纽节点的有效整合,提高枢纽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积极探索交通运输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模式,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交通废旧物资循环再利用水平。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在交通工程建设、养护领域中的应用。建立健全能耗统计、监测、考核和节能激励机制。 2.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强交通设施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染治理,优化工程设计,改善工艺设备,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推

动运输装备节能减排,加快船型标准化工作,鼓励使用低排放车辆,推广电动车辆、燃气车辆等新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和镇村公交中的使用。强化对营运车船定期监督、检查和维修,严格控制和减少营运车辆的污染排放。加强环境影响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污染事故应急响应机制,注重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坚决落实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认真做好各类交通项目的环评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为完成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实现发展目标,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综合交通发展的协调和衔接

加强政府对交通的宏观调控职能,构建分工明确、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健全省级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处理好交通与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水利等有关规划的衔接,做好各种交通方式、城乡交通和区域交通的统筹规划、建设与管理。加强省级交通规划与国家及地方规划的协调衔接,保证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根据“十二五”时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目标,编制重大项目年度实施计划,分步推进、滚动实施。强化规划的约束性和对建设项目的指导性,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立项审批,同时,完善规划评估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规划的先行引领作用。 (二)组织实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按照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大力组织实施100个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加快沿海、沿江、东陇海和沪宁四大国家级综合交通大通道和南京、连云港、徐州三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及省级重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二是加快以“两港两场一航”为重点的港口、机场和航道建设;三是加快苏北铁路干线网建设和启动沿江城际轨道网建设。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每年确定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明确要求、落实进度、强化责

任,加大推进协调力度,做好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项目如期进行。

(三)积极拓展交通投融资渠道

创新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格局,努力拓宽交通投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加大政府投入,明确政府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补助资金,进一步加大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投入,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进港航道、防波堤、内河航道、机场、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等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需要,统筹安排交通专项资金,统筹交通发展与沿线土地和产业开发。同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建设的资金支持。二是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稳步开拓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交通企业发行债券和重组上市。探索城际轨道建设运营管理新模式,推进市场化运作,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三是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进程。对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减轻政府筹资压力。四是建立交通发展基金,加强基金管理,从发挥交通整体优势和提升系统效率的角度出发,用好现有各类资金。 (四)加快制订和完善交通政策法规

根据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促进交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研究制订和修改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进一步修改调整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政策;尽快研究出台促进普通公路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研究制订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枢纽机场和主要港口开辟国际航线、扶持城市公共客运和农村客运发展、促进多式联运和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快递业发展;研究制订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通过政策扶持,有效推进交通运输系统重大和关键科

技研发及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提升交通创新能力;设立交通经济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奖励交通领域的各类技术创新和研究;积极推广应用当代国内外先进、实用的交通运输技术;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公用信息平台,广泛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各种运输方式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服务水平和安全性。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人才支持和保障能力,着力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加强专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

附件:江苏省“十二五”交通建设重点项目表 附件:

江苏省“十二五”交通建设重点项目表 建设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质 (一) 总 计 铁路 客运专线双 2008-480 350 江苏段 建 线358公里 2011 大胜关大新桥、南京南2 南京铁路枢纽 建 站,相关联2007-193 173 2012 20 130 建设规模 限 建设年投资(亿元) “十“十二“十三总计 一五” 五” 五” 8623 1351 4764 2508 3113 708 1219 1186 京沪高速铁路新1 络线40公里 3 宁杭铁路客运新客运专线双2008-173 111 62 专线江苏段 建 线146公里 2012 宁安城际铁路新4 江苏段 建 线37公里 2012 新5 宿淮铁路 建 线97公里 2012 宁启铁路复线改6 电化改造 建 线268公里 2012 郑徐客运专线新7 江苏段 建 线36公里 2014 国铁I级双新8 连盐铁路 建 里,港区支线41公里 宁启铁路南通新9 至启东段 建 线93公里 2015 宁芜铁路江苏改10 段改造 沪通铁路江苏段(含南通-11 张家港过江通建 线124公里 2016 道) 12 新长铁路盐城改国铁I级双2013-162 113 49 新国铁I级双2012-292 175 117 建 线58公里 2015 国铁I级双2013-54 54 国铁I级双2013-48 48 2015 线234公2011-241 241 客运专线双2012-60 60 国铁I级双2009-127 50 77 国铁Ⅱ级单2009-25 14 11 客运专线双2008-34 10 24 至海安段扩能建 线109公改造 里,大丰港区支线43公里 连淮扬镇铁路新13 (含五峰山过江通道) 通苏嘉城际铁新14 国铁I级双国铁I级双2016 2013-420 84 336 建 线300公里 2018 2014-245 37 208 路江苏段 建 线155公里 2017 沿江城际铁路新15 常州至张家港建 线80公里 2017 段 新长铁路新沂改16 至盐城段扩能建 线227公里 2017 改造 新长铁路海安改至长兴段扩能建/国铁I级双17 改造(含靖锡新宜城际及过江建 通道) 徐宿淮盐铁路新18 徐州至宿迁段 建 线100公里 2018 国铁I级双2015-100 15 85 线200公里 2017 2014-222 33 189 国铁I级双2014-110 16 94 客运专线双2014-127 19 108 (二) 城市轨道交通 南京市轨道交新19 通3号线一、建 二期 南京市轨道交新20 通10号线一建 期 南京市轨道交新21 通4号线一期 建 苏州市轨道交新22 通1号线 建 苏州市轨道交新23 通2号线及东建 延 上海市轨道交新24 通11号线北建 段工程 苏州市轨道交新25 通4号线及支建 线 无锡市轨道交新26 通1号线 建 2528 228 1738 562 2011-45公里 2014 300 300 2011-15.9公里 2014 110 110 2011-33公里 2015 2007-26公里 2012 126 84 42 200 200 2009-39公里 2014 234 52 182 2011-6公里 2012 18 18 2012-51公里 2016 321 257 64 2009-29公里 2014 186 62 124 无锡市轨道交新27 通2号线 建 无锡市轨道交新28 通3号线一期建 工程 无锡市轨道交新29 通4号线一期建 工程 常州市轨道交新30 通1号线一期建 工程 常州市轨道交新31 通2号线一期建 工程 徐州市轨道交新32 通1号线 建 (三) 内河航道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新33 航道建设工程建 (太仓至南京) 里 航道282公12.5米深水 23公里 20公里 34公里 22.4公里 36.7公里 26公里 2010-175 2015 30 145 2012-230 2017 100 130 2013-141 2017 60 81 2012-212 2017 110 102 2014-125 2018 30 95 2014-150 2018 741 69 422 250 60 90 2011-174 0.3 2016 140 34 苏南运河三级新34 三级标准2007-85 31 55 2014 航道整治工程 建 139公里 二级标准,湖西航道整治新35 一期、二期工建 里,二期28程 公里 连申线(东台新三级标准9236 至长江段)航建 道整治工程 通扬线航道整新37 治工程(含运建 295公里 东二线船闸) 盐河(杨庄至新三级标准9138 武障河段)航建 道整治工程 申张线航道整治工程(江阴新39 -张家港、常熟-昆山段) 丹金溧漕河航新三级标准6640 道整治工程 建 公里 建 115公里 三级标准公里 三级标准公里 一期29公2010-17 2017 1 10 7 2010-48 2013 2 46 2012-83 2018 2 81 2009-29 2013 8 21 2007-67 2018 11 0.6 56 2010-32 2015 2011-34 24 10 2 31 41 锡澄运河航道新三级标准39整治工程 建 公里 2015 2013-20 0.3 20 2018 苏申内港线航新三级标准5342 道整治工程 建 锡溧漕河常州新三级标准2143 段航道整治工建 程 杨林塘航道整新三级标准6544 治工程 建 公里 公里 公里 2008-11 2012 6 5 2011-54 2015 2009-43 6 36 2015 2009-13 3 10 2013 38 16 芜申线高溧段新三级标准9245 航道整治工程 建 公里 刘大线航道整新四级标准5646 治工程 秦淮河航道整新四级标准9147 治工程(含船建 闸扩建) (四) 港口 至连云港区25万吨级航连云港港30公里 建 公里 2014-30 2017 3 27 578 73 379 126 新道53公里,2010-48 万吨级航道一建 至徐圩港区期、二期工程 10万吨级航道25公里,2015 84 21 63 30万吨级航道78公里 连云港区大堤新49 作业区泊位一建 期工程 徐圩港区防波新50 堤工程 建 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一期10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新51 头及散货、液建 位各1个,5化泊位工程 万吨级件杂货泊位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 东防波堤7.5公里,赣榆港区防波新52 堤及10万吨建 公里;一期级航道工程 5万吨级航道8公里,2016 南防波堤82010-27 2 8 17 2014 万吨级煤炭、矿石泊2012-36 36 22公里 2014 个 2012-40 40 装箱泊位42017 10万吨级集2012-29 15 14 二期10万吨级航道12公里 一期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5万吨级通用赣榆港区液体新53 化工、通用泊建 二期5万吨位工程 级液体化工泊位2个,5万吨级通用泊 口门整治18灌河口及口门新54 内航道整治工程 内一期43公建 里、二期28公里 盐城港滨海港新55 区中电投储配建 煤项目码头 盐城港大丰港新56 区码头泊位工建 多用途泊位2015 个 3.5万吨级2011-18 18 煤炭泊位62015 5-10万吨级2012-20 20 公里,口门2010-22 2016 3 15 5 2017 泊位3个;2011-29 11 18 程 2个,汽车滚装泊位1个,5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3个,5万吨级液体石化泊位2个 南通港洋口港区北水道15万吨级进港航新57 道、10万吨级散货泊位工程 10万吨级航南通港吕四港区10万吨级新58 进港航道、东建 灶作业区通用码头工程 吨级泊位2个、5万吨级泊位2个 苏州港太仓港新59 区集装箱四期建 10)万吨级2015 5(兼顾2013-34 34 公里,2万2017 道一期80公里、二期702010-37 3 19 15 建 里,10万吨级泊位2个 2018 15万吨级航道38.6公2012-25 19 6 工程 集装箱泊位4个 10、5、苏州港太仓港新0.3、0.1万60 区华能煤炭储建 吨级煤炭泊运中心码头 位12个 3万吨级集南京港龙潭港新61 区四期、七个,4万吨2017 建 期、六期工程 级件杂泊位4个 5万吨级集镇江港大港港新62 区四期、五期建 工程 级多用途泊位1个 常州港录安洲港区1、4、63 5、6、7泊位工程 扬州港江都港新各类泊位1064 区码头泊位工建 程 个 2016 2009-22 10 9 2 建 位5个 2017 新4万吨级泊2010-15 6 9 个、3万吨2017 装箱泊位22010-12 5 6 1 装箱泊位102007-45 22 11 13 2013 2011-20 20 泰州港新港作新各类泊位2565 业区码头泊位建 工程 徐州内河港徐州港区顺堤河新2000吨级泊66 作业区煤炭码建 头一期工程 无锡内河港城新67 郊港区码头工建 位49个 程 (五) 机场 新建第二跑南京禄口机场新68 道、T2航站二期工程 建 楼 苏南硕放机场扩69 民航站区二期新工程 建 扩连云港机场航建/新建4D级机2011-70 站区扩建和新迁机场建设 建 场 2017 26 11 15 跑道、航站楼 2016 新建站坪、2011-13 12 1 2010-99 2014 19 80 205 24 148 32 2016 500吨级泊2010-14 5 6 4 位9个 2012 2011-7 7 个 2017 2010-43 4 17 22 飞行区扩建和建/机位,扩建徐州观音机场扩71 二期总体改扩建 道、候机楼 2015 建 南通兴东机场飞行区扩建工扩72 程和航站区扩建 新建候机楼 2015 建工程 扩盐城南洋机场建/73 飞行区扩建和迁新机场建设 建 新建跑道、苏中江都机场新74 建设 建 站楼 (六) 公路 2008-69 2013 2008-37 2011 2008-52 江都至六合段 建 公里 2013 2010-24 4 20 31 21 23 13 41 27 1458 248 858 352 停机坪、航2012 2010-13 3 10 场址 新机场备选2020 扩建跑道、2012-26 10 16 扩建跑道、2010-13 2 10 新建滑行2012-15 15 新高速公路2975 南京长江四桥 建 公里 新高速公路2176 崇启长江大桥 建 公里 沪陕高速公路新高速公路7677 78 南京绕越高速新高速公路27公路东北段 建 泰州长江大桥新79 公里 高速公路2013 2007-125 66 59 2015 2008-37 22 15 2012 及南北接线 建 112公里 宿迁至新沂高新高速公路6880 速公路 溧水至马鞍山新高速公路3881 高速公路江苏建 段 高淳至芜湖高新高速公路3082 速公路江苏段 建 公里 公里 建 公里 2009-24 2013 17 7 2010-20 2013 2010-19 3 16 2014 4 16 南京机场高速扩高速公路3083 公路 建 公里 太仓港疏港高速15公苏州港区疏港新84 里、张家港高速公路 建 疏港高速20公里 沪陕高速公路扩高速公路6685 江都至广陵段 建 南通至洋口港新高速公路5286 区高速公路一建 期、二期 公里 公里 2010-28 2015 2 26 2012-41 2015 41 2011-33 2016 28 5 常州至溧阳高新高速公路3987 速公路 建 公里 2011-25 2014 2012-21 21 2014 2012-72 72 2015 25 阜宁至建湖高新高速公路3688 速公路 建 公里 无锡至南通过新高速公路3989 江通道及接线 建 常苏嘉高速公新高速公路3190 路吴江至嘉兴建 段 京沪高速公路扩91 新沂至江都段 建 261公里 沿江高速公路扩92 横林至省界段 建 100公里 苏锡常南部高新高速公路5193 速公路常州至建 无锡段 五峰山过江通新高速公路4294 道及接线 建 公里 公里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公里 公里 2012-23 2015 23 2012-169 2017 2013-75 2016 38 38 76 93 2012-96 2016 43 53 2012-65 2016 2013-26 13 13 2016 2013-17 9 9 2016 33 33 溧阳至高淳高新高速公路4195 速公路 建 公里 盐城至大丰港新高速公路3896 区高速公路 建 公里 常州至宜兴高新高速公路6997 速公路 无锡至太仓高新高速公路5098 速公路无锡至建 苏州段 海安至启东高新99 速公路 建 128公里 一级公路高速公路公里 建 公里 2013-63 2017 27 35 2013-57 2016 28 28 2014-66 2017 2010-177 35 142 2014 20 46 临海高等级公新100 路

建 526公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