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
2020-12-08
来源:步旅网
第25卷第21期 甘肃科技 lf_25^lD.21 2009年11月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v. 20O9 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考 方 伟 (甘肃省科学器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过程中发 挥了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培养模式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 主要环节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定式,它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 合。目前,我国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超过了100万人,是一支庞大的、不断流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发挥产学研各方 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他们走出校园进入到企业创新平台,是快速提升研究生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 径。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学研;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1 在合作培养的过程中,对参与的各方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发展历程 对高校而言,它是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通过合作, 研究生联合培养起始于产学研之间的融合。随 高校可以拓宽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聘请校外研究 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 生导师,可以缓解学校失衡的师生比;学生通过参与 进而应用到生产的速度不断加快,科学与技术相互 科研项目,在学校和产业部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 影响、相互促进的趋势明显加强。 习,可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有利于未来就 产学研起源于美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科技 业;对产业部门而言,产业部门可以得到技术上的支 工业园区模式、专利许可模式和技术转让模式、工 持,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等多种合作模式。这些合 对社会而言,应用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加快了科技成 作使得美国的大学与企业结成紧密的联合体,进行 果的转化与应用,从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特别是与企业推行的合作 教育,适应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 2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 了办学经费,扩大了办学规模和效益。从而使科学 模式一:引进企业人才担任研究生导师。高层 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次的人才不止分布在高校中,同时企业也蕴藏了大 我国的产学研起步较晚,于1992年正式启动。 批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他们在企业的研发领域发挥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努力,以高校为主体的我国产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外,他们 学研结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 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着本领域前沿的知识。 社会价值。产学研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已形成了 他们的研究领域遍及航空、汽车、电力、信息、材料、 技术转让、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学生等多种合作模 能源、生物、医药、经济等各个行业。因此,引进这些 式,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科 人才可以更好的开阔研究生的视野,进一步提升我 技成果的转化,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 国的科研水平。 纪以来,我国研究生的教育规模迅速膨胀。据统计, 模式二:联合设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我国招收研究生已超过100万,研究生教育进人了 以甘肃省为例,2006年由我省教育厅、省科技厅联 新的发展阶段。这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启动了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在第一批6个 原有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所需。 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工作的基础上,2008年又 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 批准了10个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另外,据不完全 质量,阻碍了研究生教育大规模发展的进程。 统计,全省还有l5家科研院所、3O家科技创新型试 联合培养的优势在于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完成 点企业也分别与高校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研究 研发任务的同时也顺利完成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生的学位论文由基地导师指导并在基地完成,研究 214 甘肃科技 第25卷 生在导师带领下,承担多方面的科研任务,既增强了 对企业的了解,又提升了自身创新能力。 4如何保证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质量 4.1 完善产学研相关法律法规 模式三:以重大合作项目为依托联合培养人才。 过去高校和企业通常就某个项目展开合作,人员交 流不够密切,难以发挥群体优势和产生重大成果,对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十分有限。当前要对这 两大群体进行全面的对接与合作,努力让学生参与 在法律法规中要明确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责 任、义务、合作规则及科研成果归属权等,以规范产 学研的运行。国家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 护合作中产生的成果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以推进 产学研工作快速地发展。 4.2提高导师水平 产业的关键环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模式四: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研究生。这类 研究生指的是国家计划外培养,主要是指研究生培 养经费和工资或助学金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研究 生工作由委托单位、培养机构和个人三方签定合同, 研究生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这些学生在高校接 受系统的理论教育外,在高校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 研工作,其培养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模式五:依托学科性公司培养研究生。学科性 公司主要是依托学校学科优势,以核心技术创建科 技型企业。学科性公司运用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 经济环境下有效地开展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 化,反过来又推动学校学科的发展。 3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研究生积极性不高 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时由于对各自的职责没有 作出准确说明,比如,学校和企业各自需要负责哪些 事情没有明确说明。结果在合作过程中,学校把研 究生的相关事务全部推给企业,企业中导师就把科 研任务分配下去,结果成了研究生给企业打工,导致 了他们无法充分发挥才智,严重损害了研究生学习 的积极性。 3.2科研成果归属权不明晰 由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健全,使得高校与企业 在合作开始时没有明确合作中所产生的科研成果的 归属权,结果在合作结束时产生纷争,使得产生的科 研成果无法顺利转化并推向市场。 3.3研究生身份的两面性 联合培养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衔接的不顺畅, 出现了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研究生去产业部 门学习“没人管”的现象。这些研究生身份特殊,既 是在校学生,又是合作单位的一名员工。一方面他 们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遵守所在单 位的各种制度。这就使得一些自觉性不高的研究生 钻空子,甚至在遭遇挫折后退出这种培养模式,这样 不但浪费了很大一部分的资源,对于他们的未来发 展带来很大心理障碍。 优秀的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从学术研究、思想 政治、道德情操、治学态度、处事方法、生活习惯等全 方位对学生产生影响。导师既要做研究生的良师, 又要当研究生的益友。 4.3保持各方的固有特性 比较制度经济学领域的奠基人青木昌彦把“产 学合作”定义为“通过分属不同领域的两个参与 者——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乘数效应来 提高大学与产业各自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 会引发人力资源素食的提高、创新能力的跃进和经 济效率的提高等一系列宏观效果。产业以应用为最 终目的,大学则是一种研究环境,提高社会创新能力 和生产效率的产学研合作,并不是通过元止境的模 糊产业与大学的职能界限来实现。我们需要最大限 度的发挥各自的专业性,深化分工。 4.4发展各种中介机构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提升科研水平,然而知 识如何转化成生产力却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单靠高 校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合作不能高效的转化科研成果。 人员与创意是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实质,这一介 质的流动不是单向地从大学到企业,借助双向流动, 才能获得更大的乘数效应。处于产学两个领域之间 发挥作用的是诸如孵化器和风险资本等提供专业化 服务的各种中介组织,他们起着桥梁的作用。通过 这些专业化中介机构的多样化服务,大学与企业之 间才能顺利地进行技术转移。 5结语 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迅速提升研究 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 途径。一方面,要根据企业需求和研究生培养自身客 观规律,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从导师遴选、 合作企业选择,日常管理等多环节入手,建立高效的 质量保障机制,确保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