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2024-05-01 来源:步旅网


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米

B.秒

C.千克

D.克

2. 如图所示,要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选择下列哪种测量工具最合适( )

A. 卷尺

B. 直尺

C. 游标卡尺

D. 螺旋测微器

3. 下列有关估测值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感觉比较舒服的气温为37℃ 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2℃

C.健康人心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s 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幅度大约是60cm

4.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小枫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来测量小车从斜面

上滑下时的平均速度,把斜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已知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将小车放置在斜面A点,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B、C三点的时间(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金属片为参照物,小车是运动的

B.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斜面右端移动一点 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5cm/s

D.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5.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6.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年10月,世界首个电磁推进地面超高速试验设施——“电磁橇”设

施,在我国济南市成功运行,创造了大质量超高速电磁推进技术的世界最高速度纪录,对于吨级及以上物体最高推进速度可达1030km/h,与该速度最接近的是( )

A.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B.汽车在公路上的行驶速度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7.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 发声的扬声器旁烛焰晃动

B.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C.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

倒车雷达

8. 如图所示,小红同学自制了一个小乐器: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

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音是由管内棉花振动产生的 B.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小 D.哨音跟小红说话的声音的音色相同

9. 如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鼓面上的纸屑是否跳动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是“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10. 市场上有一种指针式寒暑表,如图甲所示,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

针,将铜、铁两种不同金属片铆在一起,如图乙所示,若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寒暑表中金属片的一端和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指针相连,当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带动指针转动指示出温度;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的程度不同 B.被测温度越低,双金属片形变越大

C.指针式寒暑表的指针做得比较长,能起到将微小形变放大的作用

D.为了提高指针式寒暑表测温灵敏度,图丙和丁形状中,应将金属片制成图丙形状 11. 2022年11月8日中国珠海航展“八一”飞行表演队震撼登场,六机编队拉彩烟献开场秀,

如图所示,“飞机拉烟”的原理是:将高沸点的液体拉烟剂注入吊舱,通过氮气加压的方式,将烟剂从拉烟喷嘴“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高温燃气,形成的蒸气遇冷后凝结为雾,从而形成彩烟。关于“飞机拉烟”的过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拉烟剂先熔化再凝固 C.拉烟剂先汽化再液化

B.拉烟剂先升华再凝华 D.拉烟剂先液化后汽化

12. 固态松香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3. 2022年10月5日,中国航天员首次在太空中度过国庆佳节,如图所示是航天员陈冬在神

舟十四号飞船拍摄到的月球悄悄躲进地球的背后的一张照片,当月亮完全躲到地球背后时,陈冬就看不到月亮了,形成的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4. “迷你实验室”中有这样一个小实验,在一只不透明的杯子底部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

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刚才看不到的硬币又看见了。如图中,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15.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解开

了光的颜色之谜,如图所示,下列是小红同学在探究有关光现象时的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 )

A.太阳光中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B.七色光按序排列是因为三棱镜对不同色光折射程度不同 C.把温度计放在红光的上方,读数会降低

D.用放大镜观察正在放映的彩色电视机屏幕,发现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

合成的

16. 2022年武汉市第39届金秋菊展如期开展,小红同学在首义广场菊展上拍摄了一张照片,

如图所示,在拍摄过程中( )

A.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底片)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影像传感器和镜头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外

C.若靠近菊花拍摄,影像传感器上成的像大小不变 D.若远离菊花拍摄,应缩短镜头和影像传感器的距离

17.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2022年9月9日我国科

学家成功从14万个月球样品颗粒中分离出一颗粒径约10微米的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如图所示,并成功解译其晶体结构;我国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关于这颗“嫦娥石”,下面正确的是( )

A.这颗“嫦娥石”的直径约1000nm C.这颗“嫦娥石”有一定的熔点

B.这颗“嫦娥石”的质量约1.731kg D.这颗“嫦娥石”从月球到地球质量变大

18.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质量越大,则它的密度也越大

B.乙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无关,但与它的体积有关 C.甲物质的密度为

D.甲物质的密度是乙物质的密度的2倍

19. 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 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0. 请在图中作出烛焰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21. 小枫和小红同学实验小组分别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小枫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小枫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小枫观察到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甲所示,此时的水温是_____℃。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0 92 94 97 98 98 98 98 (3)实验第3min时,小枫观察到水中气泡上升的现象应是图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内部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现象。

(4)为了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下一步操作应该是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5)实验时,小枫和小红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的水沸腾图象却不同,如图丁,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2. 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将白色纸板ABCD竖直放置于平面镜上,

并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向后折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中,必须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入射光靠近镜面时,则反射光线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2)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由此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当激光笔垂直入射到镜面上时,反射角为_____(选填“0°”或“90°”);

(4)如图丙所示,若将白色纸板ABCD(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且仍紧贴EO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则在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3. 小红同学在家里的穿衣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又回想起课堂中做过的“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小红面向穿衣镜举起右手,则看到镜中的小红举起的是_____(选填“左手”或“右手”);

(2)为了近距离观察自己,小红向穿衣镜走近,此过程中镜中小红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既能够_____,又能够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为了得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需要将镜前的蜡烛放在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

(5)某同学曾在课堂实验中,把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都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乙所示,以此用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对此的评价及理由是:_____。

24. 小枫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器材有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粉笔,还需_____;由乙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_____,下面几种调整方法中最方便合理是_____;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把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再分开 C.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的高度,从而使“三心”在同一高度 (3)当蜡烛、透镜、光屏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刚好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实像,生活中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取下凸透镜,用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_____透镜,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以矫正 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如表是小枫同学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_____1(填“大于”、“小于”),小枫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 _____(文字表述、表格中字母表述都可以)。

实验 次数 1 2 3 4 5 25. 小红和小枫同学在实验室里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和食用油的密度。

物距 u/cm 60 45 30 22.5 18 像距 v/cm 18 22.5 30 45 60 物高 h/cm 5 5 5 5 5 像高 L/cm 1.5 2.5 5 10 16.5

(1)把天平放在_____上,把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选填 “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正确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g;

(3)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4)如果小石块吸水,且过了一段时间后其体积才如图丙所示,则测得小石块的密度 ___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5)以下是小枫同学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步骤,但小红说实验顺序不正确,正确的顺序依次应该是_____,正确测量后求出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ρ油=_____。 A.测出玻璃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

B.在玻璃杯中盛食用油,测出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

C.将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26. 位于中国南海的“深海一号”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产,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

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也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标志着中国从装备技术到勘探开发能力,全面实现从300米到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2021年8月31日,国内首条动力定位邮轮“北海新希望油轮”配合“深海一号”储油平台,顺利完成了首次凝析油原油提油作业,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通过动力定位油轮作业提油,也是“深海一号”的首次凝析油外输,满载着该气田约9000吨凝析油的“北海新希望油轮”缓缓驶离“深海一号”储油平台,前往珠海港,抵港后,将该船凝析油交炼油厂加工为成品油。

截止2022年6月25日,“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约2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并外输凝析油达约20万立方米,成为我国“由海向陆”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的主力油气田;如图所示是“北海新希望油轮”服务于“深海一号”储油平台的情景。 (1)“深海一号”储油平台距离珠海港泊位555.6公里,若“北海新希望油轮”平均航速为12节,单程行驶时间为多少小时?(已知:1节=1海里/小时,1海里=1.852公里) (2)若仅使用“北海新希望油轮”,将“深海一号”投产一周年外输的凝析油,全部运送到

103kg/m3) 珠海港,该邮轮一年要运油多少次?(已知:凝析油的密度ρ油=0.765×

(3)在远离海南岛150公里的中国南海,“深海一号”储油平台被16条系泊缆锚链与16

根锚桩连接后,稳稳地固定在大海上,每条系泊缆锚链约2500米,若16条锚链全部用钢材制成,总重将达到32万吨,在洋流的作用下系泊缆锚链过大的自重,会形成巨大的惯

性,拖拽油气平台并导致平台失衡,甚至倾覆;“深海一号”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创新发明的一种新型系泊缆锚链,新型系泊缆上端200米及下端300米使用耐磨的钢制锚链,中间2000米使用最新研制的高强度高分子聚酯材料制成的系泊聚酯缆,系泊聚酯缆锚链与等长的钢制锚链的强度、直径、体积均相等(两种锚链均看成圆柱体),质量更轻的系泊聚酯缆锚链让漂浮的“深海一号”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求:每条长约2500米的系泊聚酯缆

103kg/m3,聚酯材料密度锚链,比全钢制时质量小了多少千克?(已知:钢的密度ρ钢=8×

ρ聚=1.2×103kg/m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