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南

2024-07-22 来源:步旅网


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南

第一节 糖尿病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共同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

二、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一)代谢紊乱症群

1.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2.皮肤瘙痒

3.其他症状,如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便秘等。

(二)并发症

1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3)感染:包括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真菌感染、肺结核、泌尿系感染等。

2.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包括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微血管病变,尤以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重要。

(3)糖尿病神经病变

(4)糖尿病足

四、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五、治疗要点

2

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案个体化的原则。治疗目的是通过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防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减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饮食目的:维持理想体重,保证未成年人的正常生长发育,纠正已发生的代谢紊乱,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1.制定总热量:理想体重是由病人年龄和身高决定的,其简易计算公式为:年龄在40岁以下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年龄在40岁以上者: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成人休息状态下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给予热量105~125.5kJ,轻体力劳动12.5.~146 kJ,中度体力劳动146~16 7 kJ,重体力劳动167 kJ以上。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和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在理想体重热卡的基础上每天每公斤体重酌情增加21kJ,肥胖症酌情减少21 kJ,使体重逐渐恢复至理想体重的±5%。食物的组成和分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每天每公斤理想体重0.8~1.2g,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g,蛋白质应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主食的分配应定时定量,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对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病人可按照每天3餐1/5、2/5、2/5或各按1/3分配。

3

2.其他饮食注意事项:

(1)控制总热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病人因饮食控制而出现饥饿感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超重者,忌食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使用植物油,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每天食盐<6g,以免促进或加重心、肾并发症。

(2)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者,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加食含果糖或蔗糖的水果,病人需甜食时,为满足病人的口感,可使用甜味剂,如蛋白糖、木糖醇、甜菊片等。

(3)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每天饮食中食用纤维含量40~60g为宜,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可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控制体重;食物纤维尚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故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有: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粱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4)饮食宜缓,忌粗嚼急咽。

(5)监测体重变化:每周定时测量体重1次,如果体重改变>2kg,应报告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

二、糖尿病的运动治疗

4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还可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运动治疗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

1.运动锻炼的方式: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

2.运动量的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为活动时病人的心率达到个体60%的最大耗氧量,简易计算公式为:心率=170—年龄。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逐渐延长,每天1次,或每周不少于3~4次,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天定时活动,肥胖病人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如有心、脑血管疾患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按具体情况选择运动方式。

3.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不宜在空腹时或饱餐后立即进行,在进餐后30分钟至1小时进行为宜;运动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情况时,提示有低血糖发生,应及时食用糖果;

(2)身体出现不适感时应暂停运动;

(3)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量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处理。

5

(4)当血糖>14mmol/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

(5)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病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亲属联系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

(6)运动时应穿宽松的衣裤、柔软的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7)当病人出现以下情况时不适宜运动:

①合并各种急性感染者

②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者

③严重糖尿病肾病者

④下肢静脉病变及糖尿病足者

⑤严重眼底病变者

⑥新近发生血栓者

⑦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者(血糖>14mmol/L)或血糖不稳定者

⑧收缩压大于180mmHg者

⑨经常有脑供血不足者

6

三、糖尿病胰岛素治疗

1.胰岛素治疗适应症:Ⅰ型糖尿病以及Ⅱ型糖尿病发生急、慢性并发症者或Ⅱ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满意控制者。

2.注射胰岛素不会成瘾: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的疾病,而通过外源性注射补充胰岛素来治疗糖尿病是一种最生理的疗法,不会有任何毒性,也不会成瘾。

3.注射胰岛素时间:超短效胰岛素及其预混制剂注射时间应为餐前15分钟或餐时;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人预混胰岛素注射时间为餐前30分钟。

4.常用注射部位:腹部、手臂、臀部、大腿

5.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

(1)根据病人实际情况科学注射,注射剂量需遵从专业医生的医嘱。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距离2厘米以上,选择无硬结的部位注射,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

(3)注射前要洗手并按无菌技术消毒注射部位。

(4)不要与他人共用针头,经济条件允许,应经常更换针头。

(5)如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红斑、硬结、水疱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咨询专业医生。

7

(6)应妥善保管和丢弃胰岛素、废弃针头及包装瓶。

6.胰岛素的存储:

(1)尚未开启使用的胰岛素应放置在2~8℃的冰箱冷藏室内保存。

(2)使用中的胰岛素常温下可保存28天,但要避免太阳直晒或火烤。

(3)冷冻结冰的胰岛素已经失效,不能再解冻使用。

四、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

1.首先强调遵医嘱服药,不能私自改变药物种类、用量。

2.严格按药物作用机理掌握服药时间:磺脲类降糖药于早餐前半小时口服;双胍类药物于餐中或餐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瑞格列奈应饭前服药,不吃饭不服药。

五、低血糖反应的防治

1.低血糖的表现:一般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低血糖症状,但因个体差异,有的病人血糖不低于此值也可出现低血糖症状,因此,观察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尤为重要: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特别注意夜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2.家庭急救措施:糖尿病病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尽快给予糖分补充,解除脑细

8

胞缺氧,轻症神志清醒者,可给予糖水、含糖饮料或饼干、面包等,15分钟后继续补充以上食物一份;若病情重,神志昏迷,无法经口进食者,应抓紧呼叫医务人员处理。

3.低血糖反应的预防措施

(1)病人和家属不能随意更改和增加降糖药物及剂量。

(2)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发生低血糖的病人,制定食谱时晚餐分配适当增加主食及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3)注射胰岛素后按要求及时进餐。

(4)病人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备应急使用。

六、糖尿病足的防治

1.病人养成每天检查双脚的习惯,了解足部有无感觉减退、麻木、刺痛感;观察足部皮肤及趾甲、趾间有无溃疡、破损、水疱及颜色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治疗。

2.保持足部清洁,勤换鞋袜,避免感染,若足部皮肤干燥,清洁后可涂润湿剂。

3.预防外伤:病人不要赤脚走路,以防刺伤,外出时不可穿拖鞋,以免踢伤,应选择轻巧柔软、前端宽大的鞋子,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每天检查鞋子,清除可能的异物并保持里衬的平整,对有视力障碍的病人,应由他人帮助修剪趾甲,趾甲应避免修剪的太短,应与脚趾平齐;不要用化学药物消除鸡眼或胼胝,应找有经验的足医或皮肤科医生诊治,并说明自己患有糖尿病;原则上不能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

9

谨防烫伤,同时应注意预防冻伤。

4.采用步行运动和腿部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5.积极控制血糖,戒烟。防止高血糖及吸烟共同作用导致局部血糖收缩进一步促进足溃疡的发生。

七、定期复诊

一般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一次,如有血脂异常,每1~2月监测一次血脂,每月检查一次尿常规;体重每2周监测一次,每3~6个月门诊定期复查一次,内容包括尿微量蛋白、眼底、心血管功能、神经功能等,以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有条件的患者做好血糖、血压的家庭自我监测,建立自我监测日记,每次去医院复诊时带好监测日记,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