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作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1 使用安全带
a)安全带必须系挂在施工作业处上方的牢固构件上,不得系挂在有尖锐棱角的部位。安全带系挂点下方应有足够的净空。安全带应高挂(系)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得采用低于腰部水平的系挂方法。如遇作业现场无法满足系挂要求的,可采取架设“生命线”或搭脚手架、拉防护网等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坠落。不能使用安全定位腰带和普通救生绳索,严禁用绳子捆扎腰部代替安全带;
b)安全带使用3米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自锁钩用吊绳例外。
c)缓冲器、速差式装置和自锁钩可以串联使用。
d)不准将绳打结使用。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用。
e)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
f)2米以上高空作业时应使用全身安全带,配置双重锁定挂钩的能量减震绳索来防止坠落。
g)安全带的质量标准和检验周期,应符合GB 6095-85安全带标准要求。各类坠落防护用品都必须定期检查,每次检查应当进行记录和留档。
2 进入施工现场(包括高处作业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帽的质量标准及周期,应符合GB2811-89 安全帽技术标准要求。严禁私自拆除安全帽的配件,凡配件不全者严禁使用。
3 其它在高空作业中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比如涉及高温、磨蚀性液体、靠近带电体、放射源等,必须得到专业管理人员的审核和许可。
4 应当考虑配置和使用护栏、内外安全网来代替防护用品降低坠落风险。
5 高处作业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和杂物等,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作业点下方可能坠落半径区域设安全警戒区,要有醒目的警戒标志,并指定人监护。可能坠落范围半径可参照如下:
a)当基础作业高度为2-5米时,可能坠落半径为3米;
b)当基础作业高为5-15米(含15米)时,可能坠落半径为4米;
c)当基础作业高为15-30米(含30米)时,可能坠落半径为5米;
d)当基础作业高在30米以上时,可能坠落半径为6米。
6 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7 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或用绳子栓上,材料要有次序地码放整齐;高处切割或拆除时,应将要割落或拆除的物体接住,或打眼拴住,以免落下伤人。
8 脚手架的搭设和使用管理必须符合石化公司的《脚手架管理规定》。
对脚手板、斜道、扶梯、跳板应随时清扫。有泥或冰雪时,必须及时清除,必要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9 30米以上的特殊高处作业,应设有专人负责的与地面联系的通讯装置(如对讲机等)。
10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站在不牢固的结构物(如石绵瓦、木板条)上进行,不得坐在平台、孔洞边缘和躺在通道或安全网内休息。在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的条件下严禁在屋架、桁架的上弦、支撑、檩条、挑架、砌体、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
11 高处作业与架空电线应保持不少于2.5米的安全距离。
12 进行洞口的高处作业时,必须按下列规定设置防护设施。
a)板与墙的洞口必须设置牢固的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它防坠落的防护设施。
b)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l0m设一道安全网。
c)钢管桩、钻孔桩等桩孔上口,杯形、条形基础上口,未填土的坑槽,以及人孔、天窗、地板门等处,均应按洞口防护设置稳固的盖件。
d)施工现场通道附近的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除设置防护设施与安全标志外,夜间还应设红灯示警。
e)在吊装口、升降口、爬梯口工作应面向口外,禁止背向口外,以防失足。
13 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在基坑、无遮栏平台周边设置防护栏,无外脚手的高度超过3.2m 的楼层周边,必须在外围架设安全平网一道。进行各项窗口作业时,操作人员的重心应位于室内,不得在窗台上站立,必要时应系好安全带进行操作。
14 进行攀登作业时可使用梯子或采用其他攀登设施。
a)梯子使用前应当检查,平时有专人负责保管、维护、修理。
b)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立梯工作角度以75°士5°为宜,踏板间不得有缺档,梯子顶端应与建、构筑物靠牢。
c)人字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
d)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
e)在木板式地面上使用梯子时,梯角应有金属防滑器;在混凝土式硬光滑地面上使用时
梯角应有橡胶套合成纤维防滑垫,必要时应有专人扶持。
f)使用时只允许一人在梯子上工作,使用靠梯时应距顶端踏板不得少于4步,使用人字梯时不得少于两步。靠梯、人字梯应用绳索进行固定,且固定联接绳索在作业前要检查合格,不得用电线等其它物品代替。
g)梯子上有人时,严禁移动梯子,不得调整梯长。
h)当梯子在带电场所使用时应按相关电气作业规定执行。
i)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应沿着通道、梯子上下,严禁沿着绳索、立杆或栏杆攀登。
j)在转动机器附近使用梯子时应在样子一机械的转动部分之间,设置临时防护隔离设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