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赏析 (新版)新人教版

2020-05-02 来源:步旅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赏析

历史上这么一个不变的定律--当一个国家国事达到极盛、最富庶繁荣时,也是将由胜转衰的时候。一个强盛的国家,当人民皆过着幸福安逸的生活时,士兵们也会因没有敌人来攻打而松懈下来,不再督促自己,强壮兵力。于是习惯舒适日子的国家,必定是打不过时常训练自己的国家了。我们人也是一样,要时常激励自己,让自己习惯吃苦,才能应变未来将可能发生的任何事: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需要经过磨炼的;一个失败的人由于常身处安逸中,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旦放到温室外,就会禁不起风吹雨打而枯萎凋零。正如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是描写十四位残障人士在生命中所遇到的风风雨雨,以及个人的亲身历程,虽然它们个个不是什么赫赫有名的人物,但却都是从失望、挫折;自责以及绝望中站起来的人,以努力、进取:信心、毅力将悲观化作乐观,将阴影抛在脑后,把眼光放亮,踏实地的开创自己的未来。

放弃自我的人是不能悲伤的,因为没资格!努力开创自我的是美好的,因为他进取!而从挫折中站起来的人最可贵,因为他创造了下一刻的自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人生绝非一帆风顺,但无论是多么的困难我们都要勇于面对,因为残障人士他们都能以残而不废的精神为自己努力。而人生就是因有挑战才能磨练出更坚强的自己;就是困怠惰才会使自己忘了警醒的本能,甚至毁了自己的未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吧!

说得更确切一些:同样的种子,在同一片沃上,同样的季节里,一颗种子敢于面对挑战与困境,破土而出,为自己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另一颗种子,却害怕挫折与磨难,甘心呆在自己的“安乐窝”里,结果埋葬了自己。

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可以看出,困难与挑战虽往往给人以挫折,却也可以催人奋进,给人以力量;而安逸与保守虽可以暂时保身,但最终却使人堕落而遭淘汰。有一句话说得好: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蜜,可以养人,也可以害人。

早在两千多年,孟子就写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b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人更提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一忘身”的说法。而李白成由得天下到失天下的过程为上面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纳佐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深知这段历史,都懂得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

可生活在竞争日趋的时代里的中国人,是否真正地意识到了生存的危机与挑战?看看身边一些含着棒棒糖的“小皇帝”们,靠他们怎样建设祖国的明天,怎样使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啊?而当代很多家长却口口声声“再苦也不能苦了孩于”,为他们营造了不必经风沐雨的温室,就真的是保护了他们吗?

我们这代青年人也是否应该考虑,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呢?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过去的学校的确是在一天天发展壮大,但那是计划经济下‘的统招统分,教得如何,学得好坏,都不会丢饭碗,不会找不到工作。而今天,时代的大背景已截然不同,学校内部在进行机构改革。学校外部更是风急浪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撒出选择,学校也同样面临着优胜劣汰的抉择。在这残酷无情的竞争中,如果我们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充分的心理及物质准备,没有战胜对手的实力和优势,学生和家长都会对我们嗤之以鼻,真到了学校关门倒闭的那一天,谁还能再笑得出来呢?有人说:痛苦是严格的老师,留给我们那么多思索;挫折是硕大的磨刀石,使我们的青春变得锋利。人活在逆境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怯懦。

那些溺爱孩于的家长们,别把孩子养成温室的花朵;那些贪图安逸的年轻人们,别甘心置身于安乐的角落。从古至今,置之死地而后生,贪图逸被灭亡就是铁一样的道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