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及风险分析

2024-01-14 来源:步旅网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及风险分析

作者:林航,邓安兵

来源:《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4期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及风险分析

林航,邓安兵

(福州大学团委,福建福州,350108;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人造生态系统,它是以高校为核心的、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各种要素构成的动态复合体和共生网络。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我国高校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在总结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内涵和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提出了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的可行思路,并指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我国高校可能诱发的风险:环境差异导致的“水土不服”,创业教育“就业化”与“过度化”。

[关键词]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探索;现实需要;引入风险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4?0004?06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而创业教育成为了造就“双创”生力军的主要手段,国内众多高校,如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福州大学等,已经开始通过创业课程的教育、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创业讲座的举办、创业孵化平台的搭建等综合性手段,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Luke Pittaway提出要系统地理解创业教育[1]?但是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创业教育体系不成熟?系统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大学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和师资体系不健全?教材和课程设置不系统?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并且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系统的网络关系,尚未建成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创业资源的交换互动机制。因此,我国高校亟待引入生态系统的理念优化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2,3]、构成要素[4]、运行机制[5]等都得到了学者的系列研究,并借鉴国际上知名的创业型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南洋理工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提出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但是针对国外高校的案例是否适用于我国高校的情境,我国高校又该如何结合本土实际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我国高校引入又将带来什么风险,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进行探究。本文区别于以往学者偏重于对国外案例的研究,重点结合我国高校的实情,探究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分析了相应的引入策略与风险。

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在中国高校引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的理论探索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文献仍十分有限,尤其缺少对其结构特征、运行机理等方面的文章,多数文献还仅停留在对创业教育、创业型大学等方面的研究,尚未上升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层次。尽管如此,针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自从Dunn以MIT为例进行开拓性研究之后,刘月秀[2]和董旖旎[3]分别尝试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和“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进行界定;Cheng认为“生态系统”对于创业教育,意义在于要素间协同合作的关系:系统内各要素各司其职而又相互作用,并作为整体的部分来发挥作用[6];McKeon指出高校是创业教育系统的核心,作为“召集人”促使系统各关键成分进行对话交流,协同社区各要素产生一种合力[7];刘林青[4]以MIT为案例,分析了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进一步地,何郁冰和丁佳敏以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为例进行多案例研究,试图揭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

[收稿日期] 2015-11-06;[修回日期] 2016-06-26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FJJKCGZ13-007);福州大学闽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项目(036339)

[作者简介] 林航(1983-),男,福建莆田人,福州大学团委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邓安兵(1989-),男,四川达州人,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

部运行机制[5]。

针对中国高校实情,学者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与构建的方法。

周勇和凤启龙[8]从创新文化视角出发,提议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实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和谐与持续发展。张金兴[9]突出了市场的驱动力,认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深化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张昊民等[10]借助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功经验,基于我国教育现状,也认为我国高校需要突出高校主体地位,协调联动高校、企业、政府三者间的优势互补关系。郑刚和郭艳婷[11]进一步认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入应建立在校、企、政三螺旋关系基础之上,并整合高校的战略方针、文化氛围、制度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活动、激励机制等系统要素。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丰富了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并提供了一个更加切合现实需要的理论视角。针对中国高校的研究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尤其是文化、创业、生态等不同视角的案例、实证等多元化方法相结合的研究,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中国高校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

根据GEM调查显示,中国的创业排名已从2002年的11名提升到2012年的第2名,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12]。毫无疑问,创业已经在中国站稳脚跟。在世界性创业革命浪潮中,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对于教师、学生乃至整个国家而言,这些机遇都是可以抓住和利用的[13]。而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态度、能力和相关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创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量[14],同时在促进学生创业、增强社会创业活力、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在创业大赛、课程学分设置方面。然而,中国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战略眼光与系统化建设[15],停留在“开设几

门创业课程、参加几场比赛、举办几次讲座”——既无相应数量与质量的创业教师资源,又无系统的创业课程,更没有积极主动地联结校园外部的产业、政府和风险投资以支持创业教育。总之,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处于起步阶段[16];高校创业教育等环境方面仍然处于中游水平,相较瑞士、芬兰、美国、新加坡等国家,还有很大差距[17]。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发展趋势势不可挡[18],然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的是创业急速发展导致的创业教育需求广泛存在与创业教育发展滞后的矛盾。如何整合创业教育相关因素以形成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创业教育系统,是高校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三)部分中国高校具备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的实践基础

尽管中国的创业教育与欧美高校尚有较大差距,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在促进创业教育系统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清华大学、福州大学和南开大学为例,它们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与所处环境,积极进取,推动了创业教育系统化发展。

清华大学已建立起以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和启迪创业学院为核心的创业教育系统:开发了具备国际视野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引入高水平的师资,以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与科技园区、创业园、投资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了有益于创业教育的信息网络和资源网络。福州大学着力打造“创业型东南强校”,力图实现教研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提出构建“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战略,并形成了产学合作的“预就业”和“紫金模式”;以经管院为代表的教研部门和以校团委为代表的政工部门,合作推出创业教育课程和资料汇编等;通过校友网络和与学校优势专业联结的企业,为创业教育提供外力支援;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学校从2013年开始着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与尝试。南开大学以创业研究中心为核心,在总结长期以来积累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借鉴MIT和百森商学院经验,明确了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愿景、目标、要素构成和关键活动,致力于构建一个“科研为基础-教学为核心-突出实践”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除上述大学外,诸如中南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也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业教育模式,促进了其系统化发展。不难发现,中国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系统化的努力,将会为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及引入我国高校的思路

(一)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它是国际上创业型大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创业教育模式,具备强大的生命力。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创业型大学,积极主动地拓宽资源外围,协同校外政府、企业和风险投资等中介服务组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其创业教育已经以一种生态系统方式呈现。与传统创业教育相比,它不仅注重校园内部资源整合,还注重学校与校外组织的良好互动,更加注重开放性,追求协同效应。

基于创业教育特性和生态系统背景,可以认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人造生态系统,以高校为核心的、各种有利于创业教育发展的要素的动态复合体和共生网络。该系统有着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创业教育环境、生产者、分解者、催化剂、消费者等要素(见表1)。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分工明确,但要素结构之间又彼此存在强关联关系:① 高校是系统的内核,召集系统关键角色进行对话,整合校内外资源;②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教师)是生产者,是创业知识最初来源;③ 产业联络计划和技术转移服务部门是分解者,作为桥梁联结学生创业活动与产业界;④ 创业大赛等是催化剂,直接促使创意转变为创业;⑤ 企业、风

险投资人等则是创业的消费者,从中获取技术、人才等资源;⑥ 学校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尤其是区域环境,包括法律、政策、社会风气(创业氛围)。

该系统的要素间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协同关系——各要素组织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下,各司其职,又彼此协作,注重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创造出一种复杂而可靠的共生关系网,实现内部各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协同进化,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如图1所示)。

(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引入的可行思路

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也为中国高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学习经验。中国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建设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1. 树立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观,强化系统内核建设

必须从战略层面解决创业教育的观念问题,从而在顶层设计上实现思想和组织统筹。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① 开放性——要求校内各个子系统(如教学系统和政工系统之间、学院之间)相互开放,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更要求学校对社会资源开放,以便引入企业、政府、风投、中介服务组织等一系列活动主体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② 协同性——高校必须认识到,该系统不是各要素简单的堆砌,而是各成分各司其职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高校需要识别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更要识别出各要素间的协同关系。

作为一个人造系统,必须有一个关键成分做主推手来引领各成分促进系统的形成和发展。高校就是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核,作为一个合格的内核,高校需要做好两点基本工作:① 主动性——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势,发挥“召集人”的作用,理解各方的利益需求,识别各要素的互补性资源,实现各要素间对话和合作;② 提升自身实力——为了保障“召集人”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外部组织的能力,尤其是科研和创新能力。

2. 加强系统的要素建设

系统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各要素的健康发展。高校可以对照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结构,找出自身组织建设的硬伤,加以建设或巩固。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包括教学课程、实践课程和教学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如建立实时滚动的创业案例库、创业指导指南,保障创业课程的鲜活性;建立从创业潜质到创业计划再到创业团队管理和再创业等系列课程,涉及财务、组织、战略等多方面内容,保障课程的完备性;通过具体的创业项目运营或公司实习,来培养创业实践能力。从教学体系而言,一方面应该引入社会精英人士参与教学,另一方面应该培养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同时具备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验)。

二是建立其产业联络计划或技术转移办公室等中介组织建设。该项工作的核心本质是“桥梁”,即沟通学校和外界的中介组织。它可以联络校内外组织,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渠道,实现双方利益诉求的一致,为校园创业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三是加强创业大赛、类似创业辅导中心和孵化基地和创业社团的建设。创业社团和大赛直接催生学生创业,而辅导中心则提供了专业化创业指导以提升创业成功率,孵化基地则提供了场所支持。

四是优化创业政策和创业基金。由于诸多原因,政府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存在着扶持力度低,手续复杂,实用效果差等缺点。高校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深入调研,了解创业学子的真正需求,

推行开明简洁的创业政策。另外,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大小小的创业基金,除用于创业大赛的奖金外,如何盘活基金,使基金用在刀刃上,提高基金的效用,也是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 注重系统要素间关系培养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绝非是各要素简单地线性相加,而是作为系统的部分追求协同优势,这就要求系统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关系网络,从而使要素间的信息、资金、技术和人才良性循环流通(如图1)。因此,中国高校要创造自己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不仅仅需要将各要素集合起来建设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形”,更需要促进各要素相互交流,赋予该系统应有的“神”,使之整合成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

三、中国高校引入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风险

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虽然是一种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毕竟根植于国外创业型大学及其开放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很多高校在喧嚣浮夸的目标中摇摆不定、定位不清;中国高校所面临的环境与欧美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各地区高校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比起西部高校可能更有利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因此,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入,面临着诸多风险,尤其是“水土不服”和“就业化与过度化”。

(一)环境差异导致的“水土不服”

1. 与创业型大学背景不相符合

任何生态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的,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生态系统。忽视环境的差异性,进行系统移植,很可能失败。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根植于创业型大学之中(何郁冰和丁佳敏,2015),并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合开展创业教育,尤其是进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创业型大学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与传统大学相比具有更强的科研实力、团队合作精神、应对外界环境变化和资源获取的能力(尤其是与政府和企业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学与研究更注重面向实际问题和更为有效的知识转移运作机制。Etzkowitz认为如果在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中都具有创业的态度并能在不同层面上积极主动,这样的大学就可以定义为创业型大学[19]。Clark的观点是,要想成为创业型大学,高校必须持续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培育转化元素和保持动态的能力,并认为创业型大学具备五种特征: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业文化[20]。创业型大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国家利益目标作出敏锐反应,并能够在“产业-政府-大学”三螺旋结构中扮演独特角色[21]。

从各位学者的定义和解释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创业型大学达成的一些共识: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而追求进取、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拓展资源外围。可以这么说,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核,是连接了学生、师资、政府、企业等多重关系的枢纽,只有具备了创业型大学的诸多“创业特质”才有可能促成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实现。而中国高校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教学与研究并举,创业教育起步晚,且局限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福州大学等部分高校。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涉足创业教育,或者仅是进行简单的尝试,有少部分高校甚至对创业教育提出了质疑,中国高校是否已经做好组织转型的准备还未可知。尽管部分高校已经着手向创业型大学转变,但更多的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创业型大学相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而言,还缺乏实践。目前创业教育在中国高校的推进仍存疑惑的情况下,如果贸然引入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难以取得预想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正常展开。

2. 社会环境仍然存在差距

除了创业型大学这一微观环境外,宏观环境(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社会风气)、中观环境即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社区密切相连,MIT与128公路区关系紧密)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成型和发展。例如,实践证明美国的拜杜系列法案和日本的《国立大学法案》由于界定了知识产权收益归属和大学独立法人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的知识产业化,从而推进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于创业高峰期,各种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如新创公司注册程序简化、税收优惠、场地和资金支持等。然而,就环境支持创业层面上讲,距离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社会氛围、配套的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方面。因此,如何把握环境的优势和克服不利环境的影响,营造一个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的氛围,是高校面临的又一难题。

(二)创业教育“就业化”与“过度化”

由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然而,部分高校存在着“创业=就业”思维定势,将创业教育理解成就业教育,从而自战略定位开始就出现错误,随后在一系列诸如课程、师资、引入外部力量等方面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如此一来,建立的可能只是一个形式化的空壳。

同时,高校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否会因为过于重视创业而忽视教学目标,变成“创业过度化”?具体而言,就是投入大量资源构建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会不会侵害原有的教学愿景和根本目标,尤其是创业教育追求利益的价值倾向会不会与传统教育追求培养全人目标、倡导追求知识根性等价值相悖?因此,如何实现高校三大使命(教学、科研和创业)的平衡,是高校必须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国际诸多大学试图通过开展通识教育等方式,尽力保持大学三大使命的均势。那么,面临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高校该如何平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中国正处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没有任何时候比今天更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更需要推崇创业精神[22]。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环节,应该自觉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责任,为区域经济和国家提供创业新生力量。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创业教育模式,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国高校探索适合自己的创业教育路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学习范式。同时,需要认识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目前的理论研究尚未成熟,基于国内大学实际的研究尤其缺乏。未来的研究应该综合运用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历史分析等方法,深入挖掘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典型模式及运作机理,提高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绩效。

参考文献:

[1] Luke Pittaway,JasonCop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07(5):479-510

[2] 刘月秀.生态系统视域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61-63

[3] 董旖旎,徐阳.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发展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42-46

[4] 刘林青,夏清华,周潞.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生态系统初探——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19-26

[5] 何郁冰,丁佳敏.创业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J].科学学研究,2015,33(7):1 043-1 051

[6] Cheng K. Visibility of the MIT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MIT

undergraduate awareness of on-campus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s[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2

[7] McKeon T K. A College’s Role in Developing and Supporting an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Outreach and Engagement, 2013, 17(3): 85-90

[8] 周勇,凤启龙.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以江苏省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 119-124

[9] 张金兴.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以创业典型案例为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6(1):125-128

[10] 张昊民,张艳,马君.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成功要素及其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2):56-60

[11] 郑刚,郭艳婷.世界一流大学如何打造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斯坦福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2014,292(9):25-31

[1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发布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02-2012)[EB/OL]. http://news.tsinghua.

edu.cn/publish/news/4205/2013/20130110104009265349497/20130110104009265349497_.html, 2013-01-10

[13] 张玉利,聂伟,杨俊,等.中国创业研究与教育的新进展——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南开管理评论.2006,9(3):109-112

[14]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C].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2010

[15] 梅伟惠,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难题与策略[J].教育研究,2009(4):67-72

[1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0摘要[EB/OL]. http://www.cuepa.cn/cate_15/detail_18730.html, 2010-03-31

[17] 中国政府网.《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创业环境与政策》发布[EB/OL]. http://www.gov.cn/jrzg/2014-01/18/ content_2570090.htm, 2014-01-18

[18] Kuratko D 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merging 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R]. White Paper, US Association of Small Business Education, 2003

[19] HenryEtzkowit.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nd The Triple Helix Model of Innovation[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09(4):481-488

[20] Clark Burton R. Creating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Organizational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98

[21] 王雁,孔寒冰,王沛民.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J].高等教育研究,2003,3(24):52-56

[22] 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编辑:汪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