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12周 记叙文文体规范

2023-12-21 来源:步旅网


记叙文文体规范

【目标略语】

记叙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表达方式都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高考中,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写记叙文呢?一是考生自己擅长写记叙文,就选择写记叙文;二是试题适合写记叙文,就写记叙文,如2012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忧与爱”,就比较适合写记叙文;三是试题要求写记叙文,就写记叙文。

【佳作悟法】 ☆真题回放☆ (2014·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满分样卷☆ 卖猴粮者言 ⊙黑龙江一考生 峨眉山多猴。刚刚走下旅行车,一大群猴子便呼啸而来,它们或翘首以望,或抓耳挠腮,有大胆者,竟倚人而立,站人肩头,抱人大腿,想着法子从游人那里要吃的。⑴ ☆我来分析☆ ⑴这段 (表达方式)非常必要、非常精彩,为下文的买我放下背包,想取出相机记下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景,卖做准备。 未曾想犯了大错,忽然间有七八只猴子将我围在中间,有的撕 扯我的背包,有的抢夺我的食品袋,还有一只猴子竟攀着我的 胳膊将那毛茸茸的小手伸进我的衣兜。⑵我有些害怕,有些无“小伙子,想拍几张与猴子亲密接触的照片?”一个五十多岁的罗锅男人靠过来。⑷ 我点点头,又无奈地摊开手。 “买猴粮呀!”罗锅男又走近了几步。 “猴粮?”我忽然想起了山下的告示,“不是说不允许随便拿食品喂猴子吗?” “规定是规定,”罗锅男背靠着一棵树说,“没有猴粮可引不来猴子呀!” “放心,绝对不会被捉,”罗锅男接过钱,把两袋猴粮递给我,“如果有人问,你就说是从法子那里买的。” 诚如罗锅男所言,有了猴粮之后,猴子们配合多了,几乎

1

⑵ ⑶ 真实自然。 ⑷写 重点是买不买、会不会被捉。 措,⑶但只一会儿工夫,它们就带上战利品躲到一边享用去了。 逼真传神; “不会被捉到吧?罚款很重的。”我看看左右,有些担心。 ,到了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照就怎么照的程度。 随大队人马游览过奇峰、名寺之后,我觉得有些累,就跟导游打个招呼,独自向山下走去。沿途虽有猴子骚扰,但因为有猴粮,倒也有惊无险。 在旅行车附近,我又见到了罗锅男。“怎么样?小伙子,玩得尽兴吧?猴粮是不是早用完了?”他竟然还记得我。⑸ “非常尽兴,就是有点累。”我找个地方坐下来。 “累是必然的,爬这么高的山谁不累?”罗锅男坐在了我的对面。 “生意还好吧?买的人多吗?”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问。 “马马虎虎,糊口而已。”罗锅男回答。 “为什么……不干点别的?卖这……可是违法的。” “违法?违法的事多了,管得过来吗?” ⑹ 在山下,我又看到了那份告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劝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与此同时,罗锅男的话又回响在耳边:“卖的违法,买的就不违法?没有猴粮就引不来猴子,没有猴子就引不来游客,没有游客景区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还怎么搞建设?都一环一环连着呢……”⑺ 本以为依法保护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今以卖猴粮者言观之,依法保护还任重而道远。⑻ 【答案】

⑴描写 ⑵细节描写 ⑶心理描写

⑷“我”与罗锅男的第一次交谈 ⑸“我”与罗锅男的第二次交谈 ⑹人物语言 ⑺罗锅男

⑸ ,重点是买卖猴粮是否违法。 ⑹ 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 ⑺对试题所给材料的处置既合理又巧妙; 的话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⑻感悟真实自然,针对性很强。 ☆名师点评☆

角度切题,新颖独特

考生选择的角度来自试题所给材料中“依法惩处”四个字,该角度因源于试题而显得非常切题,又因他人很少顾及而显得新颖而独特。

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集中于结尾段,如果说“本以为”句还多少有些书生意气的话,那么“依法保护还任重而道远”则深沉得多,也深刻得多,很引人深思。

描写生动,个性表达

文章中不仅有对猴群动作神态的生动描写,也有对罗锅男语言动作的生动描写,既有精彩的场面,也有传神的细节,看得出,这是一个非常善于铺陈的考生,他已经深得叙述、描写法,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

【技法指要】

☆自主探究☆

1. 你认为,什么样文章称得上规范的记叙文?

2. 在写作记叙文时,文体规范方面,你最需改正的地方是什么?

☆精讲点拨☆

一、记叙文文体特征

1.要有完整的情节。写记叙文,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让读者知道文章讲述了什么事情,抒发了什么感情。

2.要有一两个曲折。巧意营造出文章的曲折(波澜起伏)之美是记叙文写作成功的关键。 3.要有一两处细节。指对有典型意义的人物的细小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或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或具有特定氛围的某个场面描写等。

4.以记叙描写为主。这两类文字不能少于全文字数的三分之二。 二、怎样写规范的记叙文 1.记事——有比较完整的故事。

记叙文应当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要有助于展示某个较有意味和情趣的人生感悟。当然,由于只有800余字,篇幅有限,所叙说的故事不必太复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也不必太完整,只要集中笔墨推出一两个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画面即可。

例⑴,如在写作“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这个题目时我们可以这样构思 : 我的偶像是家喻户晓的谢霆锋。——谢霆锋为什么是我的偶像?因为他长的帅、唱歌好听、演技好。——“2003年谢霆锋顶包案”(略写),偶像幻灭——这样人的怎么能成为我的偶像呢?长的帅、唱歌好听、演技好,这些都只是开放在生命浅出的花朵,这样的花随着岁月的流逝会凋零。只有高尚的品格,才是开放在生命深处的花朵。——我的生命深处开放着一朵诚信之花。我诚实守信的故事。(详写)——诚信是一朵开放在我生命深处的花朵,我是我自己的偶像。

评点:这个故事情节完整,波澜之间很好地体现了小作者的心路历程。

练⑴: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写作话题作文“信任”时,以《后门有眼》为题写的“小故事”,阅读后请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完整吗?这样写好不好?

在高中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老班就要求“上课不许讲话”;但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很快便将老班的“圣旨”抛置脑后,在课堂上不时为问题与老师发生争论;老班得知后大发雷霆,并指名道姓“×××上课为什么与同桌讨论,×××上课为什么顶嘴”,下课后,一位细心的同学发现原来教室后门有一个小洞。从此,上课鸦雀无声,但课堂死气沉沉,班级成绩也直线下降;经其他老师提醒后,老班在班会上诚恳地向同学们征求意见,并用一块小木板将后门上的洞封了起来。从此,课堂气氛活跃,班级成绩骄人。

答:

提示: 这个“小故事”情节比较完整:围绕“‘信任’失而复得”的心路历程,渐次展开“从门眼偷窥——班级大滑坡——交心封门眼——班级大提升”,

这样构思情节完整,有起有伏,流淌着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渴盼。

3

2.写人——有生动细腻的描写。

记叙文要想打动阅卷者,依靠的不是叙述,而是描写。因为“叙述”搭建的是骨架,而“描写”凝结的是“血肉”。当然,考场记叙文中的描写并不要求成篇成段,可以是一句对话,一个动作,一丝心动,甚至是一景一物,便可以凸显出人物的神韵,传达出文章的旨趣。。

例⑵,如命题作文“我的歌”,有位考生写了一首“用父亲的血为词、我的泪为曲”谱写而成的歌。他在对“背尸匠”父亲的刻画上,就用足了“描写”:

在我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父亲才从老家来到我的新房。上楼时,父亲显得十分吃力,我伸出手准备拉他一把,谁知他倏地把手缩了回去,只笑着说了一句“不必了。”到新房时,我高兴地打开门,对父亲说:“瞧!”并随手拿了一双拖鞋让父亲换上,父亲刚准备脱鞋,随即又停了下来,用袖子揉了揉眼说道:“我站在门口看看就心满意足了。”

评点:“倏地把手缩了回去”是因为父亲怕把手上背尸体的“晦气”传给儿子。“刚准备脱鞋”是父亲下意识的行为,也是他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随即又停了下来”是因为父亲怕把自己身上的“晦气”带进儿子的新房。“用袖子揉了揉眼”是因为眼中有老泪溢出,这是“欣慰”之泪,儿子终于让自己“在一村老小面前可以抬头做一回人了”;这也是“辛酸”之泪,为了这一天,自己背了一辈子尸体,这一天等得也实在太久了。正是如此生动、细腻的描写,才使人物形象霎时丰满起来,不仅传情,而且传神。

练⑵:写“我要对妈妈说句心里话”时,不少同学都只是笼统地写妈妈的爱,或者就写我病了妈妈冒雨送我上医院;半夜为我盖被子;下雨天来学校为我送伞等,但又缺乏细节和心理描写,显得十分平常。请你摒弃常态,选取几个典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母爱吧。

答:

提示: (示例)

妈妈,你曾经用手指在我的手心画了一个太阳,对我说:“当你感到困惑时,打开手心,看看这个太阳,就能战胜困难,排除困惑。”当时我用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你,问:“为什么?”但你没有回答。只是用你的手掌紧紧握住了我的小手。我只觉得手上有一股热流,很温暖,你我相对而笑。现在的我终于明白,那手心的太阳是你用爱画的,是你给我的爱。每当我感到沮丧、困惑时,打开手心我就能看到那个你给我画的太阳,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力量。妈妈,我时时不敢忘记你给我的那一份爱啊!

3.语言——有合体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合体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记叙和描写,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记叙、描写的分量要超过三分之二”,即使是夹叙夹议的记叙文,议论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否则就会被视为“文体不清”。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在文中跳出来发表对事情的看法(议论),而只采取变通的办法,让文中的人物去“思”、去“想”、去“说”、去“写”(如“写到日记中”、“写上座右铭”),而不要作者自己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大“议”大“论”一通。

例⑶,如一同学写作《爸爸的帮助》一文,记叙了“我”想做线圈,但做电工的爸爸不肯直接帮助,而是鼓励“我”自己动手,帮助“我”分析症结,最终“我”做出了一个虽不精美但已很满意的线圈的故事。之后,作者又写道:

一开始,爸爸不肯帮我,我觉得他很小气,只不过请他帮我做一件对他来说小菜一碟的事,他却不同意。后来我知道了,如果我不亲手去尝试,那么我就不知道哪里会出错,就更别提改正了。其实,爸爸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不帮助我。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一位禅师打着伞过来了,信徒请禅师帮忙带一程,可是禅师却说屋檐下没雨不用他帮。等信徒站在雨地中,禅师又说要伞帮

4

他挡雨,信徒该去找伞帮忙,最后禅师独自打着伞走了,留下信徒一个人自己想办法。

我爸爸其实就是我的禅师,他不让我依赖,因为他知道他的并不是我的,他要让我自己去尝试,自己去争取,去经历每一件事。他要让我了解,他对我的帮助就是不帮助我。他要让我能够独立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它们。我现在了解了,也在努力着,争取做到他对我的期望。

评点:这三段文字共320字,都是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议论),而且又凭空插进了一个“禅师和信徒”的故事,给人以旁逸斜出、东扯西拉之感。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作文要“符合文体要求”,阅卷专家提醒:“许多考生的文体意识相当薄弱,文不对‘体’之作甚多。在考试作文中,文不对‘体’之作,是要根据评分标准的有关条款扣分的;那种‘四不像’、‘大杂烩’式的文章是不可能及格的。”这警示我们,记叙文的写作必须使文体特征明显。

对上述病文,我们不妨采用刚才讲到的“变通”方法,作出如下修改:

爸爸望着这只女儿亲手做出的线圈也满意地笑了,他把我拉到身边:“爸爸给你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信徒在屋檐下躲雨,一位禅师打着伞过来了,信徒请禅师帮忙带一程,可是禅师却说屋檐下没雨不用他帮。等信徒站在雨地中,禅师又说是伞帮他挡雨,信徒该去找伞帮忙,最后禅师独自打着伞走了,留下信徒一个人自己想办法。”

听罢,我才恍然大悟:其实,爸爸就是我的禅师,他不让我依赖,他要让我自己去尝试,去争取,去经历每一件事,从而培养起独立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原来,爸爸对我的真正帮助就是不帮助我啊!

评点:采取这种变通的办法之后,记叙文体即刻就非常清晰了。

这么一改,作者原来凭空插进的“禅师和信徒”的故事没有了,代之的是“爸爸”的语言描写;作者原来冗长的议论没有了,代之的是作品中“我”的心理描写。如此修改契合情节的发展逻辑:对前者来说,爸爸让“我”“独自做线圈”,是让“我”在“做”中感受;给“我”讲“禅师和信徒”的故事,则是让“我”在“听”中感悟。在“做”中感受、“听”中感悟之后,“我”的“恍然大悟”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练⑶:阅读下面文字,请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并说说这样写的缘由。

三双鞋子

躺在垃圾箱中的鞋子终于耐不住寂寞,开始说话了。

布鞋说:“想当初我是多么年轻漂亮。我是女主人的母亲一针一线精心缝制的,大年三十晚上,我诞生了。女主人把我放在她的床头,过年那天穿上我高兴地东跳西蹦。她对妈妈说一定要好好上学,长大了当干部,孝敬母亲,为人民服务……真没有想到,这人说变就变,变得这么快呀!”皮革鞋说:“老弟,好汉不提当年勇,你不是一双布鞋吗?我可是顶好的皮鞋呀!而且价值两千元,还是王经理把我送给女主人的。女主人一见我就喜出望外,她当初常和我去找王经理,我们还多次一起去王经理的别墅呢,听她说她是局长,还让王经理有什么困难直接去找她,不过呢,倒是她常去陪王经理坐轿车,进宾馆,吃海鲜,唉……”

尖头皮鞋听他俩说得那样热闹,也开口道:“两位老弟,你看,我才可惜呢,还锃亮锃亮的,这不好好的就被抛弃了。想当初我可是女主人用公款买的。那时,女主人和一个俊男在一块跳舞,我亲耳听她说道:‘我手上有公款,可用来买了这双鞋,你可以借给我点,先补上吗?现在查得严。’这位女主人,怎么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呢?以后,她能穿什么样的高级鞋呢?”

皮革鞋说:“考虑她干什么,我现在只是很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皮鞋说:“走惯了灯红酒绿的舞会,见惯了山珍海味的筵席,这与垃圾为伍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布鞋说:“我虽然没有过过高级生活,可我曾拥有过快乐时光,现在到哪里去找呢?”三双鞋子累了,慢慢

5

睡去了。

结尾:

缘由:

提示: (结尾)突然,一个黑影钻进了垃圾箱,三双鞋子都被惊醒了,它们万万没有想到,那个黑影竟是它们的女主人。随后,便是凄厉的警笛和杂乱的脚步声,还有一颗心在惊悸地跳动……

(缘由)文章从女主人穿过的三双鞋子这个全新的角度切入,通过饶有趣味的对话描写, 展示女主人由一个纯洁的少女蜕化为腐败分子的过程。故事的结局前文已经有了大量的伏笔,如果再让鞋子来转述就显得平板而老套,因此我们不妨采用“巧合”之法,让女主人“钻进”垃圾箱,既增加了情节的故事性,又昭示了故事的结局。

☆温馨提示☆ 记叙文三忌 1.内容上“无人无事”。通篇没有中心人物,没有主体事件,只有飘忽不定的思绪在流动,只有杂乱无章的意念在泛起,只有思想的碎片在随意飘洒,全文零零散散,这里一段,那里一截,大搞无厘头,让人抓不到,捞不着,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云。 2.行文上“有骨无肉”。“有骨”就是“只有事件的客观交代,甚至只有情节说明”;“无肉”就是“没有饱含深情的生动、细腻的描写,甚至没有描写”。枯槁、干瘪,不见血肉,恰似白骨精现身,让人望而生厌。这已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的一种——“剧情简介”了。 3.表达上“议论泛滥”。开头来一段哲理式,结尾来一段思辨,中间再不时穿插几段作者自己的“感言”,玩哲理,玩深沉,玩玄虚,“议论”遍地开花,四处泛滥,一副“哲学家”、“政治家”、“演说家”气派,就是“不好好地去记事、写人”。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

一、下面是一位同学以“父亲的爱”为话题写的一篇文章。阅读之后,试从记事、写人、语言等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

父亲的车子

时间的车轮,无声无息地碾过记忆的长路,但是,总有一些事情让人难忘。每每想起那件事,我心中就不平静,它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刻在我的心上,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读初二那年,一场车祸,有惊无险,但还是让我落得个左脚骨折,父亲就买辆二手自行车接送我上学。两年过去了,我的脚也早已恢复正常,但父亲仍坚持骑着那辆破车送我上学,全然不管那辆自行车的外表是多么破旧,速度是多么缓慢,是多么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每次父亲骑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接我时,周围的同学都露出怪异的神情,也有说三道四的,说什么的都有,什么眼神都有。看到他们那种种神情,我心中总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感觉自己投错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人家。特别是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脸上总是热辣辣的,丢人现眼的感觉总是很重的。我心想,其他同学有小轿车接送的,也有摩托车接送的,我呢?为什么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接我?我多次想给父亲说,让他不要把自行车骑到学校来,但是,每次看到年迈的父亲,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后来,一个星期五下午的最

6

后一节课,老师正安排周末事宜,父亲又照例穿越停在道路两侧的众多的小轿车,颇为得意地将自行车停在教室窗户附近,那处能透过玻璃望见我的位置。我的同桌看到了,就当面嘲笑我。我想避开同学的鄙视的目光,在教室里多待一会儿,班长又拿父亲的那辆车子挖苦我。于是,我终于硬下心肠来,对父亲说:“爸,你以后接送我,都不要到学校里来了,到学校前小巷的拐角处就可以了。不然,同学们又要笑话你那辆‘高级轿车’了。”

父亲听了我的话,虽然有些不高兴,好像想说什么,却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点点头答应了。后来,父亲每次接送我,都只到那小巷口,绝不去学校。

直到有一次,父亲冒雨送我上学,我才改变了对那辆自行车和父亲的看法。大雨将至,父亲看我很着急,二话不说,塞给我一个雨衣,带上我,骑车向学校方向赶来。看着雨中的父亲,我很后悔过去曾那样对待他。

朋友,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让我们记住父母的爱,更加努力地学习吧。

答: 【答案】(示例)

①记事:平实叙述多,艺术描写少,特别是细节、场景描写几乎没有,这就使得文章平铺直叙,没有“亮点”,故事没有“高潮”。

②记人:人物形象扁平,不太注意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③语言:缺乏文采,如写自行车,只说“破旧”,其实,还可以找到许多形容词来描绘它。

二、请就上面那篇文章写出修改意见,并试作修改。

(1)修改意见:

(2)修改文章: 【答案】(示例) (1)修改意见:

①记事——植入细节、场景描写,注意故事紧张与舒徐的搭配,使之形成波澜起伏之势。 ②记人——增加对父亲形象和“我”内心情感波澜的彰显,使文章除故事跌宕起伏外,还呈现人物情感的激荡回旋。

③语言——描写自行车,选用形象性的词语;写父亲也可以从语言、行动、肖像等角度,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描写。

(2)修改文章:

丑陋的自行车

读初二那年,我不小心从一棵榆树上摔下来,左脚骨折,父亲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接送我上学。两年过去了,我的脚早已恢复正常,但父亲仍坚持骑着那辆破车送我上学。自行车

7

浑身上下的斑斑锈迹,就像父亲那布满岁月沧桑的面庞。

那是一个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老师正安排周末事宜,父亲又照例穿越停在道路两侧的众多的“别克”“朗逸”,颇为得意地将自行车停在教室窗户附近,那处能透过玻璃望见我的位置。同桌娇娇推推我,递过一个诡秘中夹杂着鄙夷的眼神。我眼睛的余光与那辆自惭形秽的自行车相遇了,鼻孔里顿时掠过一丝酸楚。终于,熬到老师把事情讲完了,我漫不经心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想等大家都离开后再走。教室里的同学越来越少,负责教室安全的班长早有些不耐烦了。她直挺挺地走到我跟前,指指窗外说:“焦可馨,你爸开车来接你啦!还磨蹭个啥?”我很想对她发作,最终还是拎起书包冲出教室,红着脸、低着头朝校外跑去。最后,我在学校附近的一处胡同的拐角处停下来,这才发现推着那辆丑陋的自行车的父亲,一直气喘吁吁地跟在我的身后。我站住,父亲也停下,然后是短暂的沉默……一句沉重的话,还是从我的唇边挤出了——“爸,下次来接我,就在这儿等吧……”父亲那一脸的担忧,瞬间被尴尬、迷惑代替了。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沉重地点点头,然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流露出几分自责的神色。从此之后,父亲便按我的要求,在这个胡同的拐角处接送我,我也如释重负。

直到前几天父亲冒雨送我,我才彻底改变了对那辆丑陋的自行车和父亲的看法。这些天,受台风的影响,我们这里阵雨不断。父亲望着外面的大雨,看看焦急的我,给我披上雨衣,让我坐上车座,便敏捷地跨上车子,猛踩踏板,一头冲进雨幕里,还不时回头喊着:“女儿,坐好……”雨水顺着父亲弯弓似的脊背不停地涌着,流着……我的眼泪也热热地涌出了眼眶。来到胡同口,天晴了,父亲满足地摇摇头,雨珠四溅,看着我笑了!

我低着头,说:“爸,您骑车送我去学校吧!”父亲爽朗地大笑一声:“好哩!”此刻,那丑陋年迈的自行车仿佛也焕发了青春,如一只快乐的鸽子,欢快地向学校飞去……

☆整篇训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多么美丽的字眼!中学生正处在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黄金时代,多么富有激情与魅力!但是,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未来。请以“青春的旋律”为话题,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审题】

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一类题目,若只从歌唱赞美青春入手,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还是可以写的,但容易写得宽泛散漫。因此,我们不妨试试“以小见大”的笔法。作为中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气息,其旋律也应是激昂向上的。所以写作时可从自身及周围生活入手,写出当代青年人的朝气,写出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写出自己的壮志雄心,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畏困难、科研创新、师生情谊、同学情谊等等。文体以夹叙夹议记叙文为佳。文学素养深厚的同学,尽可尝试抒情散文笔法,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应充分利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为作文增色添彩。

【展台】

淡淡的雨季

高一开学的第一天,阴雨连绵,我拿着饭盒急匆匆地往楼下走,准备送到食堂去。没留神,在楼梯拐弯处撞到一个人身上,我的饭盒和那人的雨衣都掉在了地上。

“你怎么走路的?”我嗓门大得连自己也惊奇。那人大概被骂傻了,一声不吭,等我拾

8

起饭盒,抬头一看,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正瞪着我呢!我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从他身边飞快地溜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几乎每天在放饭盒的路上都可以碰到他。我朝楼下去,他朝楼上去,显然他是高三的。他大概早忘了发生过的事,走起路来目不斜视,可我每次总忍不住朝 他看,一种怪怪的感觉在心头滋生着…… 渐渐地,渐渐地,雨季来临了。

那一天放学,我独自走到车站,雨正好下大了。我没带伞,只能躲在车站旁一个屋檐底下,可屋檐实在太窄,我还是淋湿了。一阵风吹来,我禁不住哆嗦了一下。忽然,我觉得似乎哪儿不对劲,出于女孩子的直觉,我偏过头去——一对睁得大大的眼睛正瞪着我,满怀诧异。我感到自己好窘好狼狈,只得再次低下头,慢慢地,我感到那个身影在向我靠拢。我不知道他要干什么,我也不敢抬头看他。

雨点小了,一把伞,一多半罩住了我,帮我挡住了那向我打来的雨点……看着这个就在我身侧的男孩,这个仿佛不经意地把伞换了个方向的男孩,这个仿佛不经意把眼光投向站牌的男孩,我感到自己的心跳得厉害,我感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沉默,平静。我的心真的沉默平静吗?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只知道在我16岁的生命里,有一个我永远难忘的故事。 男孩比我先下车,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个车后的一瞥——那个依然是仿佛不经意地向着车窗内梳辫子女孩的一瞥。男孩羞涩的眼神刚一触到女孩,他就迅速掉过头,走了。 没过多久,就期中考试了,我发现要再碰到他,似乎就难了。

直到接踵而来的那个初夏,在学校走廊的橱窗中看到那个熟悉的脸庞出现在光荣栏里,我才知道他已直升一所重点大学了。一种莫名的感觉使我忍不住想哭。拿着外语书,走进小花园,可生平第一次,课本中出现的不是单词,而是…… 我永远难忘那个多雨的16岁,那个雨季中没有结局的故事。

【赏析】

文以情感人。初次相撞,“我”始而“大嗓门”责斥,继而“不好意思地从他身边飞快地溜走”,由愤怒到羞愧。雨中奇遇,“我”的窘迫,“我”的由“偏过头去”到“不敢抬头”,“我”心跳脸烫,有愧疚,有激动,有不安。而在宣传橱窗中看到已直升重点大学的他的照片时,“我”则“忍不住想哭”,是诧异,是悔恨,还是爱慕?作者笔触下,汩汩流淌的,是16岁花季少女细腻而真挚的情愫。

对于高三男孩,两次相遇,作者都着意刻画了那“一对睁得大大的”“正瞪着我”的眼睛,雨中乘车又特别写到“那个车后的一瞥”“羞涩的眼神”。作者未让男孩说一个字,但那男孩对“我”的宽宏大度、关心呵护与友好帮助的诚挚感却表现得含蓄而真切,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我的习作

9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