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刘蕊
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11期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创作实践主要以“微电影”为主,在数量与质量上都不容小觑,当然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在这个全媒介时代,广播电视面对新媒体的竞争也无法保持沉默,那么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应做出怎样的调整,本文仅从微电影创作思考了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 关键词:微电影;实践课程;教学模式
当前,微电影市场在我国越发火爆,视频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部网友上传的微电影作品。由于它成本微、篇幅微、制作微,因此也成为高校大学生创作的主要类型。从2006至2013年,我校学生获得全国各级DV创作、微电影创作奖项多达三十余项。2012年,我院教师在“吉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申报了“基于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微电影创作”项目,在如此丰富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作为专业教师,结合我校学生的微电影创作,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总结。 1 学生作品常见的类型
(1)剧情片。学生进行DV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选择题材,进行剧本创作,但是因为学生们与社会接触不多,缺少丰厚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因此,在题材选择上相对较单一,主要集中于校园题材,特别是校园爱情故事,这类作品大多以平视的角度讲述校园里的风花雪月,可以说是学生们情感体验的一种折射,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爱情”自古以来就是文学艺术永恒的话题,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学生们的这类作品在内容上多是“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爱的人不爱我”,表现的多为这种你来我往的纠缠,作品境界不高,不仅没有升华爱情,反而使作品陷入小情小调的窘境。在学生作品中,剧情片比重较大,从题材上看除了爱情故事,还有心理惊悚片、黑道片,虽然题材广泛了,但是脱离现实生活,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过也有一些作品是以校园题材为出发点,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把故事的讲述与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相结合。例如,有部作品选择四级作弊现象,并探讨了当下社会的诚信问题,体现了创作者的理性思考。
(2)纪录片。这类作品从选题到拍摄,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纪录片创作》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学生们也创作了大量的纪录片,在课程结业考试答辩时,我发现部分学生走入了纪录片要表现边缘人生活状态的误区。因此,一味追求戏剧性、传奇性的题材,而忽略了纪录片的本质。不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观赏了大量优秀作品,并且在剪辑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而且在音乐与画面的配合上花了心思。 2 教学与实践结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学生当中不乏真正热爱创作的,但大多数是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自觉性、主动性,这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多思考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教学模式过于理论化,实践与理论脱节,不适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课仍然采用封闭式教学,学生的实践局限于课堂。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项目进行。教师设计好的实验项目虽然有它的科学性存在,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这样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谈不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电视节目创作中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很好的帮助。
尤其要谈到写作类课程,在今天这样浮躁的大环境之下很少有学生能静下心来搞原创剧本,而且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写作是弱项,要想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剧本创作技巧性强,难度更大。因此,学生作品中剧本匮乏是普遍现象,这就导致翻拍、重复、雷同的作品比比皆是,即使是原创剧本,也因学生水平有限而使剧本较为薄弱,缺少新意。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课程安排上大一到大四都有专业写作课,从基础类写作到剧本创作,循序渐进,在教学上应该加大训练量,在课堂外加大作业量,指导学生进行基础文体的写作,掌握写作技巧,特别是为影视剧本创作奠定基础。 3 创作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我们是地方院校,处于相对封闭的城市,对于行业内的发展现状不甚了解,对于其他兄弟院校学生的创作缺少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其次,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尤其是文学功底的欠缺,使得剧本写作的探索性、思想性不强,部分作品在叙事上存在硬伤,生活体验与感悟不足,挖掘深度也做得不到位,有的片面追求“真实再现”,许多琐碎的内容、和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也被拍摄下来,画面杂乱,逻辑性不强。再次,微电影创作还基本处于“自娱自乐”的状态,或是在老师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完成,或是为了参加比赛获得奖项进行目的性创作,缺少创作的自觉性。因此,作品多是短时间内仓促完成,制作粗糙,艺术探索不够,多为流于形式的应景之作,缺乏新意。我们希望学生多做艺术探索,在题材选择上更加丰富。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实行强强联手,当有了好的创意之后,应主动加强与文字功底强的同学合作,精心打造剧本,然后联手创作,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好机会。另外就是要大量的观摩优秀作品,分析导演的创作意图,拍摄技巧,研读剧本。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反复沟通,听取意见。
4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的思考
通过学生微电影作品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应引发我们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一些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本专业的很多课程,诸如电视摄像、摄影艺术与技术、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编辑、电视节目制作等,都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其专业性质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进入这个专业学习,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成功与否,是需要用学生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因此,实验课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所占地位非常之高,必须对实验课现行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专业特性。 (2)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设计的理念发生了变化,课堂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实践学习一般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基础性实验。这种类型主要是对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实验设备操作方式的学习,熟练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使用。一种是验证性实验。这种类型在学生掌握了节目创作技术流程与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实验课教师设定的节目创作主题,对实验项目所进行的复习性学习,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有关摄像构图、角度、机位设置、布光和电视画面编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一种是创作性实验。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教师不设定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策划、采访、拍摄和制作,利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设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创作的片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创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指导教师还可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跟踪指导,适时做出实验记录,指导学生的创作,并在作品完成后组织学生观摩点评,做出实验总结。 参考文献:
[1] 李育林.电视节目制作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 李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形态构成”课程实验教学[J].艺术探索,2010(1). [3] 李英春.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 [4] 刘新业.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现状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 [5] 杨莉.电视编导教学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5(6).
[6] 陈卓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