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2819
组会在麻醉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ꎬ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ꎬ电子邮箱:qianziyang@hotmail.com)
【提要】 良好的组会有利于增强研究团队内部的交流ꎬ使新的理念和技术在组内快速普及ꎬ促进良性竞争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ꎬ对于促进课题进展和提高研究组成员的学术能力、交流能力、阅读范围具有重要意义ꎬ同时还可以增进研究组成员彼此的感情ꎬ构建和谐的组内关系ꎬ增加研究生的归属感ꎮ随着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增及麻醉学的发展ꎬ对麻醉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本文结合麻醉学科的特点ꎬ介绍组会制度的内涵和要素ꎬ并探讨在麻醉学研究生培养中引入组会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ꎬ以期对麻醉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ꎮ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ꎻ组会制度ꎻ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 ̄4304(2019)21 ̄2819 ̄03DOI:10.11675/j.issn.0253 ̄4304.2019.21.34 2016年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191.1万人ꎬ培养规模仅次于美国ꎬ但是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长与培养质量的提高并没有成正比[1]ꎮ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ꎬ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2]ꎮ现代麻醉学经历了170年的发展ꎬ已逐渐成为包括临床麻醉、疼痛治疗、急救复苏与危重病医学的综合性学科ꎮ2016年ꎬ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提出“从麻醉学到围术期医学”的口号[3]ꎬ进一步扩大麻醉学范畴ꎬ同时也对麻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4]ꎮ自1985年国务院在多个院校批准设立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ꎬ全国有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招收和培养麻醉学研究生ꎬ为我国和世界麻醉学的临床和科研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ꎮ
我院麻醉科自1993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以来ꎬ培养了近300名麻醉学研究生ꎮ如何培养及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直是我科不断探索的方向ꎮ其中ꎬ定期召开组会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工作ꎬ随着近年来我科研究实力不断提升以及与国外实验室的频繁交流ꎬ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巨大意义ꎮ因此ꎬ本文结合我科经验ꎬ探讨组会在麻醉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ꎬ以期对麻醉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ꎮ
会议[5]ꎮ通常由导师组织ꎬ要求研究团队的所有人员参加汇报和讨论ꎮ组会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ꎬ可以有多种形式ꎮ一般来说可以结合研讨会和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ꎬPBL)方式[6]进行讨论ꎬ主要发言人是研究生ꎬ导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ꎮ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基于学分制和导师制ꎬ并且有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两种培养目标ꎮ对于学术型研究生而言ꎬ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实验室ꎬ除了导师和辅导老师与研究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之外ꎬ研究生与研究生、研究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也都有学业上的交集ꎮ因此ꎬ围绕研究课题在研究组内部建立一种面对面的汇报和讨论机制ꎬ对于促进课题进展以及提高研究组成员的学术能力、交流能力、阅读范围都有重要意义ꎮ具体来说ꎬ通过直接的面对面交流ꎬ能更有效地解决科研中的疑惑ꎬ推动实验进展ꎻ通过分享高质量的文献和阅读心得ꎬ有助于树立更远大的科研目标ꎻ通过讨论、解决实验面临的问题ꎬ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信心和互助精神ꎻ通过定期总结和汇报ꎬ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归纳总结和演讲交流能力ꎮ此外ꎬ组会所营造的科研氛围有助于提升研究团队的科研凝聚力ꎬ也能够在小组内部形成良性竞争ꎬ进一步提高整体的科研能力ꎮ
同时ꎬ组会也是导师和辅导老师表达对学生关怀的一个良好契机ꎮ麻醉学科的老师通常要兼顾临床工作ꎬ很难与学生时刻保持畅通的交流ꎮ大部分研究生抱着热爱科研、继续深造的目的来攻读学位ꎬ刚从
杨谦梓 刘曌宇 邓 姣 胡 胜 董海龙
1 组会的必要性
组会是指研究团队围绕科学研究活动而举行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71373)ꎻ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KW ̄052)作者简介:杨谦梓(1983~)ꎬ女ꎬ博士ꎬ主治医师ꎬ研究方向:全麻机制及围术期脑保护ꎮ
通信作者:董海龙(1974~)ꎬ男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全麻机制ꎬ电子邮箱:hldong6@hotmail.comꎮ
2820
本科集体脱离出来ꎬ急需要融入一个能接纳自己并能持续给予指导的科研环境ꎮ导师的言传身教与团队的温馨关怀都将使他们受益终身[6]ꎮ因此ꎬ周期性组会是一个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机会ꎬ为老师、学生以及科研团队营造积极、高效的学习方式ꎬ也能促进研究团队内部形成亲密、和谐的相处模式ꎮ
GuangxiMedicalJournalꎬNov.2019ꎬVol.41ꎬNo.21
3 教师在组会中的角色
导师和辅导老师是组会的引导者ꎮ导师通过听取研究生汇报研究工作进展ꎬ获知其目前学习和研究的状况以及所遇到的问题ꎬ从而指导研究生改进研究工作的方向ꎬ或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提供建议、思路和方法ꎬ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ꎮ通过常规化、制度化的组会ꎬ可以使研究生导师更为规范地管理和指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活动ꎬ而且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ꎬ研究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耳濡目染地端正学术态度ꎬ培养科研诚信ꎮ因此ꎬ导师是组会的灵魂ꎬ如2 组会的形式
一个合理的组会需要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ꎬ包括组会的参与人、会议时间、会议周期和讨论内容ꎮ一般来说ꎬ组会的参与者是导师和研究生ꎮ但对于一些科室或实验室ꎬ一个老师不止带一个研究生ꎬ同一科室内多个导师可能从事相同的研究方向ꎬ共用研究团队ꎮ因此ꎬ根据实际研究小组的规模ꎬ组会的范围可大可小ꎮ除了研究生和导师ꎬ组会的参与者还可以包括课题负责人、辅导老师、博士后和相关实验人员ꎬ必要时可以请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ꎮ某些导师也许会有几十名学生ꎬ参与者太多可能会导致讨论专题分散ꎬ讨论时间过长且不充分ꎬ使组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ꎬ反而变成负担ꎬ不利于周期性开展ꎮ因此ꎬ组会还应根据讨论内容合理安排人员ꎬ必要时将学生按课题分组ꎮ此外ꎬ组会的时间不宜过长ꎬ否则影响正常的工作时间ꎬ容易使师生产生疲惫和厌烦情绪ꎻ组会时间也不能太短ꎬ否则流于表面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ꎬ还会促生敷衍的风气ꎮ两次组会间隔周期不宜过短ꎬ要给学生相对充分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收集整理数据ꎻ但如果间隔的周期太长会使得师生对于所讨论的内容比较生疏ꎬ难以与上次讨论有效衔接ꎬ从而影响讨论质量ꎮ组会的时间和周期应根据研究内容、参与人员数量、小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ꎬ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不等[7]时间控制在ꎮ2h以我科的经验以内ꎮ
ꎬ组会以每周一次为佳ꎬ
组会的形式可以多样ꎬ以汇报和讨论为主ꎮ学生就一个周期内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下一步计划以幻灯片形式做汇报ꎬ导师和其他人员给予指导ꎮ在汇报时重点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ꎮ研究是不断尝试的过程ꎬ难免失败ꎬ因此更应该重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阴性结果ꎮ学生不能因为得到的结果不理想就不汇报ꎬ反而更应该详细讨论阴性结果中的实验细节ꎮ一般来说ꎬ每个研究者都应汇报自己的进展ꎬ但也可以结合近期研究团队的具体情况ꎬ在某次组会中就某个课题重点讨论ꎬ进行阶段性总结ꎮ还可以结合文献学习情况ꎬ将读书报告和实验进展结合ꎬ增加文献阅读的动力与学习能力ꎮ
果导师长期缺席组会ꎬ学生之间的讨论常常停留在表面ꎬ对于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无法落实ꎬ各项科研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监督ꎮ导师应争取每次都参加组会ꎬ切实为学生做好榜样ꎬ如遇到特殊情况ꎬ视频会议、电话会议也是可行的方式ꎮ
对于导师而言ꎬ组会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ꎮ首先ꎬ周期性组会对导师的科研视野、科研思路、文献阅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ꎮ指导科研工作需要不间断的阅读和思考才能与时俱进ꎬ需要对研究的技术方法十分熟悉才能给予精确指导ꎬ因此ꎬ组会对导师的能力及其对科研的态度是一个考验和督促ꎮ此外ꎬ组会并不是单纯的老师对学生的指导ꎬ还有多方讨论ꎮ如何组织讨论才能调动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ꎬ从而最有效地解决问题ꎬ是导师在组会上的另一个责任ꎮ对于刚开始进行实验研究的低年级研究生[8]ꎬ导师应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应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ꎬ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ꎮ对于技术细节ꎬ导师不一定ꎬ比学生更有经验ꎬ此时团队内部的广泛讨论则更有可能解决问题ꎬ因此导师还应该通过鼓励研究团队之间互动讨论来提高集体的思考力ꎮ
总之ꎬ导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认识ꎬ既不能武断地替学生做主ꎬ也不能一味听从学生的决定ꎮ导师的核心作用在于围绕科研目的启发学生思路、拓展思考范围、扩大科研视野ꎬ适时调整研究方向ꎬ合理把握研究进度ꎬ综合调配资源ꎬ解决实际问题ꎮ对于研究团队内部产生的矛盾ꎬ还应给予及时调解ꎬ才能维护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ꎮ
4 研究生在组会中的角色
研究生和相关科研人员是组会的主角ꎮ一方面ꎬ研究生积极参与组会ꎬ可以从集体的氛围中获得力量ꎬ鞭策自己进行学习和研究ꎮ新入学研究生可以从团队其他人的研究工作中获得启发ꎬ帮助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ꎻ正在进行实验的研究生则可以通过与导师和组内成员的讨论中获得建议ꎮ组会中提出的质疑也常常是发表文章和毕业答辩时可能遇到的质疑ꎬ经
常进行讨论ꎬ能够修正研究中存在的错误ꎬ及时调整研究方向ꎮ因此ꎬ研究生应该明确组会的意义ꎬ积极主动参与ꎬ汇报研究中的问题和困惑ꎬ导师和研究团队才能针对性地给予帮助ꎮ研究生如果有好的想法、新的探索ꎬ或者是读了好的文献、新的图书ꎬ也可以在组会中分享ꎮ另一方面ꎬ研究生学习汇报的过程也是总结归纳的过程ꎬ涉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作图美化、幻灯片制作、语言组织、口头汇报、临场应变等多个方面的能力ꎬ为以后撰写论文、毕业答辩或进行专业学术汇报提供锻炼的机会ꎮ
因此ꎬ对于研究生而言ꎬ组会绝不仅仅是接受检查和质疑的环节ꎬ而是主动讨论、积极展示的机会ꎬ也是导老师ꎮ此举的目的是强化组会制度ꎬ加强汇报的连贯性ꎬ减弱学生的依赖思想ꎬ督促进步ꎮ
5.4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组会并不是导师的独角戏ꎬ导师是组会的引导者ꎬ有责任营造开放、自由、严谨的讨论氛围ꎮ一方面ꎬ导师要鼓励研究生大胆展示、积极提问ꎬ多给予肯定和指导ꎬ引发学生独立思考ꎬ鼓励创新[9]ꎻ另一方面ꎬ导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ꎬ尽量围绕科学问题展开讨论ꎬ避免长篇大论或一味说教ꎬ否则将破坏组会的严谨性和科学性ꎮ有些导师常以批评教育为主ꎬ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ꎬ使组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ꎬ不敢自由发言ꎬ不利于开展科学讨论ꎮ
为了得到更好的研究结果、提升学术能力的科学途径ꎮ
5 组会需要注意的问题
组会制度在国内外实验室都获得了显著效果ꎬ本科室的组会制度已经坚持多年ꎬ实验室整体研究实力得到巨大提升ꎬ导师和研究生对组会都十分推崇ꎮ但组会并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次会议ꎬ在实践过程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5.期1 、定期组会需要形成制度ꎮ
、长期ꎮ当形成一定的制度 组会的组织实施强调周ꎬ才能够对研究团队形成良性的鞭策作用ꎮ以我科某一研究团队为例ꎬ组会时间为每周一下午3点(节假日除外)ꎬ不能随意更改组会时间ꎮ由于时间固定ꎬ科室和实验室其他安排都会尽量避开这一时间ꎬ以确保组会能连续进行ꎮ由于长期坚持ꎬ学生对组会时间比较敏感ꎬ不需要提前通知就能集中起来ꎬ导师和辅导老师也会尽早安排个人工作ꎮ制度一旦形成ꎬ召开组会变成大家的事5.研究进度缓慢2 ꎬ进行起来将会顺利许多坚持人人汇报ꎬ甚至由于学生懒惰 由于部分学生性格内向ꎮ
ꎬ不愿意在组会上ꎬ或者汇报研究进展ꎬ导师对此不能姑息ꎬ应当鼓励或设置硬性规定ꎬ要求每个人必须汇报ꎮ考虑到组会的最终目的是督促ꎬ汇报的内容可以多样ꎬ并不局限于研究结果ꎬ可以汇报文献、外出开会的见闻、自己的思考ꎬ也可以汇报本领域的新进展ꎬ分享有趣的课程和优秀的书籍ꎮ如此长期坚持ꎬ对于提升学生的表现力、竞争力5.ꎬ以及团队的公平性必能每次亲自到场参与讨论3 多级负责制 麻醉科的临床工作繁忙、凝聚力都有良好的作用ꎬ有时无法全程参与ꎬ导师未ꎮ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ꎬ需要在组会制度的基础上实施多级负责制ꎮ以我科某一研究团队为例ꎬ导师无法主持组会时ꎬ同组的辅导老师接替负责ꎻ如遇到导师和辅导老师均不在ꎬ研究助理负责组织和记录研究生的汇报和讨论ꎮ特殊情况下ꎬ高年级博士、资深技术员都可以成为组会的临时负责人ꎬ会后将记录呈报导师和辅
6 小 结
因此ꎬ良好的组会有利于增强研究团队内部的交流ꎬ使新的理念和技术在组内快速普及ꎬ促进良性竞争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ꎬ同时增进彼此感情ꎬ构建和谐的组内关系ꎬ增进研究生的归属感ꎮ针对目前国内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ꎬ麻醉学研究生数量与日俱增ꎬ定期开展组会活动ꎬ有利于规范研究生的管理ꎬ增强师生整体科研实力ꎬ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的良好制度ꎮ
参 考 文 献
[1] 刘教育尧(.高教版我国研究生淘汰制为何难以落到实处)ꎬ2016(11):58-60.
[J].河南[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ꎬ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3] business-刁玉刚ꎬ/10张铁铮htmlfiles-12]..麻醉可以在/moehttp:/s7065//old./201403moe.[EBgov./OL].cn/(2014/publicfiles-03)/ERAS中做些什么/165554.html.学与哲学ꎬ2017ꎬ38(6B):15-17ꎬ38.[J].医[4] 汪小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麻醉学临床型ꎬ2017ꎬ9(12):35硕士研究生的培-养37.
策略探讨[5] 张冠茂研究[J].ꎬ王志爽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组会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中的应用ꎬ2017(8):27-31.[6] 沈式探讨 成ꎬ[J].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龙ꎬ曾 鑫ꎬ等.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7] 刘懿婕ꎬ王 科ꎬ吴 震.定期组会制度在神经外科专业ꎬ2019ꎬ11(3):31-33.研究生培养中的体会[J].中国卒中杂志ꎬ2016ꎬ11(8):
[8] 709包长顺-712.
生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考ꎬ包文朝ꎬ苏国友ꎬ等.[麻醉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ꎬ2015ꎬ
[9] 庾俊雄33(24):9-10.探讨[J]..提升麻醉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
华夏医学ꎬ2018ꎬ31(2):140-141.
(收稿日期:2019-07-05 修回日期:2019-0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