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 0 - 1.1 编制依据 ...................................................................................................................................... - 0 - 1.2编制原则 ........................................................................................................................................ - 1 - 1.3 适用范围 ...................................................................................................................................... - 1 - 第二章 工程概述 .............................................................................................................................. - 2 - 2.1 工程概况 ...................................................................................................................................... - 2 - 2.2 工程地质 ...................................................................................................................................... - 3 -
2.2.1地质概况 ........................................................................................................................... - 3 - 2.2.2 岩层特性 ......................................................................................................................... - 5 - 2.3施工特点 ........................................................................................................................................ - 6 - 2.4 施工难点 ...................................................................................................................................... - 8 - 第三章 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 ...................................................................................................... - 9 - 3.1 地层风险及对策 ........................................................................................................................ - 9 - 3.2 设备风险及对策 ........................................................................................................................ - 9 - 3.3 既有地铁线路、管线风险及对策 ....................................................................................... - 9 - 第四章 总体施工方案 .................................................................................................................. - 11 - 4.1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 ................................................................................................................ - 11 -
4.1.1 地层处理 ...................................................................................................................... - 11 - 4.1.2 盾构机检修 .................................................................................................................. - 11 - 4.1.3 采用土压平衡均匀连续通过下穿区域 ............................................................. - 12 - 4.1.4采用合理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 - 12 - 4.1.5 加强注浆 ...................................................................................................................... - 13 - 4.1.6 测量监测 ...................................................................................................................... - 13 - 4.2 施工安排 ................................................................................................................................... - 16 -
4.2.1 施工顺序 ...................................................................................................................... - 16 - 4.2.2 上跨下穿施工范围确定 .......................................................................................... - 16 -
- 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4.3 工期计划 ................................................................................................................................... - 16 - 第五章 土体、岩层处理方案 ...................................................................................................... - 0 - 5.1 渐进式注浆加固工艺 ............................................................................................................... - 0 -
5.1.1 渐进式注浆原理 ........................................................................................................... - 0 - 5.1.2 渐进式注浆的施工工艺 ............................................................................................. - 0 - 5.2 土体加固方案 ............................................................................................................................. - 2 -
5.2.1 土体加固范围确定 ...................................................................................................... - 2 - 5.2.2 土体加固点位布置 ...................................................................................................... - 3 - 5.3 水平潜孔锤施工流程及孔位布置 ....................................................................................... - 6 -
5.3.1 水平潜孔锤施工原理 .................................................................................................. - 6 - 5.3.2 潜孔锤破碎基岩孔位布置 ........................................................................................ - 7 - 5.4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地铁1号线上跨区域 .................................................... - 10 -
5.4.1加固原理 ........................................................................................................................ - 10 - 5.4.2加固范围 ........................................................................................................................ - 10 - 5.5.1袖阀管注浆原理 ......................................................................................................... - 11 - 5.5.2 袖阀管加固范围 ........................................................................................................ - 12 - 第六章 应急预案 ........................................................................................................................... - 14 - 6.1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 - 14 - 6.2应急资源 ..................................................................................................................................... - 16 - 6.3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 - 17 - 6.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 17 - 6.5相关单位及联系电话 ............................................................................................................. - 18 - 第七章 保证措施 ........................................................................................................................... - 19 - 7.1安全保证措施 ........................................................................................................................... - 19 - 7.2质量保证措施 ........................................................................................................................... - 19 - 第八章 绿色文明施工 .................................................................................................................. - 21 - 8.1 文明施工目标 .......................................................................................................................... - 21 - 8.2 绿色施工原则 .......................................................................................................................... - 21 -
- 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8.3 绿色施工措施 .......................................................................................................................... - 21 -
8.3.1 节水措施 ...................................................................................................................... - 21 - 8.3.2 节能措施 ...................................................................................................................... - 22 - 8.3.3 施工现场布置要求 ................................................................................................... - 22 - 8.3.4 降低噪音措施 ............................................................................................................. - 22 - 8.3.5 排污措施 ...................................................................................................................... - 23 - 8.3.6 防止大气、粉尘污染措施 ..................................................................................... - 24 - 8.3.7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措施 ..................................................................................... - 25 - 8.3.8 限制光污染措施 ........................................................................................................ - 25 -
- 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序号 一、设计图纸 1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初步设计(修编稿) 第八篇 区间 园岭站-红岭站区间 2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园岭站-红岭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SZM9-S-46-KC-03-QI-0200-B-001 深圳市地铁9号线工程初步设计(修编稿) 3 4 第八篇 区间 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工程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内 容 二、施工合同 1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9号线BT项目合同 三、施工规范及法规 1 2 3 4 5 6 7 8 9 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0308-2008)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铁路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J163-2002) 《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TBJ404-8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 四、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及项目管理手册 1、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手册 2、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3、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 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五、其他依据 1、已审批的施工用地,临时供水、供电等条件及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 2、现场踏勘及调查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 3、我单位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套能力以及在施工中已经积累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4、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及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文件、规定 5、我公司投入本工程的技术力量、管理机构、机械设备、财务实力 6、相关的人、材、机定额 1.2编制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深圳市市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条例,并做到模范守法、文明施工。
2、要针对城市中心区施工的特点,科学安排、合理组织、精心施工,以减少对周围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3、以成熟的施工技术及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按期为业主提供一个优质的工程产品。
4、以切实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先进工艺,防止坍塌,控制地面隆陷,确保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不受损坏,维持正常使用功能。
5、在原技术标书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条件,优化施工安排,均衡生产,保证工期。
6、以企业诚信、服务为宗旨,以安全为保证,以质量为生命,以管理为手段,实现本工程安全、优质、快速的目标。
1.3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上跨地铁1、2号线,下穿地铁3号线盾构专项施工。
- 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二章 工程概述
2.1 工程概况
2.1.1 园红区间下穿地铁3号线
深圳地铁9号线BT工程9104-3标段“园岭站~红岭站区间”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红岭站~老街站区间”,剖面位置最小净距1.71m;同时园红区间下穿3号线红岭站新建C2通道。
新建9号线“园岭站~红岭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0m,内径5.4m,每环管片长度1.5m,与3号线线路正交。
3号线红岭站新建C2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与新建9号线区间线路斜向交叉,穿越红岭路后,连接到武警七支队办公大楼地下室。
既有地铁3号线为已建成运营中地铁线路,列车运行频率高,人流量大,营运时间每天6:30至23:30,本工程中下穿的“红岭站~老街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管片外径6.0m,内径5.4m,每环管片长度1.5m。
图2.1-1 园红区间下穿地铁3号线平面图
- 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2.1.2 红大区间上跨地铁1、2号线
红岭站-大剧院站区间于红岭路与深南路交汇路口处与地铁1号线科大区间正交,与2号线振大区间斜交约65°,左线东侧局部位于大剧院地下一层停车场地下室正下方,地铁1号线科大区间为矿山法施工的单线马蹄形隧道,地铁二号线振大区间为盾构法圆形隧道。
本区间隧道与既有1号线净间距最小为0.7m,与既有2号线净间距最小为11.3m。因2号线距离新建区间隧道较远,本方案重点针对上跨既有1号线施工方案编制。
该段隧道覆土厚度约为7m,线路坡度为2‰。盾构区间圆形隧道采用通用型管片,管片外径6.0m,内径5.4m,管片厚度300mm,管片宽度1.5m,分块数为6块(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
图2.1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1、2号线平面图
2.2 工程地质
2.2.1地质概况
1、下穿3号线施工区域位于红岭路与红荔路交叉口下方,车流量大;地面高程约8.0m,地形起伏小。
2、区间隧道主要位于硬塑状砺质粘土、全、强风化花岗岩层、中风化花岗岩,3号线盾构隧道底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9号线与3号线之间地层为全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地质断面图如下。
- 3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2..2-1 园红区间右线下穿区域地质断面图
图2.2-2 园红区间左线下穿区域地质断面图
2、上跨1号线施工区域地形起伏较小,地面高程约7m。交汇区地处为红岭路与深南东路交叉处十字路口,两条道路均为深圳市主干道路,车流较大,来往人员多,商业发达。
区间隧道主要位于中粗砂、硬塑状砺质粘土、全风化花岗岩层,1号线矿山法隧道
- 4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底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9号线与1号线之间地层为砺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与2号线之间地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地质断面图如下。
图2.2-4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线右线地质断面图
图2.2-5 红大区间上跨既有地铁线左线地质断面图
2.2.2 岩层特性
区间范围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粘性土及砂层(Q4al+pl)、残积粘性土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53)花岗岩。局部花岗岩俘入体震旦纪变质砂岩(ZyK)及断层角砾岩(Fbr)
- 5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各岩土层特性描述如下: <1-1>素填土(Q4ml)
褐红、青灰、黄褐色等,松散~稍密状,由砾质、砂质粘土组成。表层0.1~0.6m为砼路面及砂垫层。场地内主要呈条带状分布于既有道路地表,一般厚4.5~6.8m。ρ=1.6~2.06g/cm3,e=0.47~1.07, Es 0.1~0.2=3.43~14.83MPa,α0.1~0.2=0.54MPa-1,属中~高压缩性土。
<3-2>细砂(Q4al+pl)
褐黄、灰白色,饱和,中密状,多由细砂组成,含中砂及粘性土,呈透镜体状分布于段尾,厚0~4m,埋深7~9m。ρ=1.99~2.01g/cm3,e=0.55~0.56, Es 0.1~0.2=9.86MPa,α0.1~0.2=0.16MPa-1,低压缩性土。
<6-2>砾(砂)质粘性土(Qel)
褐红、褐黄色,硬塑状。土质较均匀,含少量石英质粗砂砾,由下伏花岗岩残积而成。岩芯呈土柱状。主要呈透镜状分布于区间两端冲洪积层之下、基岩面之上,一般厚2~5m,埋深7~11m。ρ=1.76~1.73g/cm3,e=1.03~1.04,Es 0.1~0.2=3.15 ~4.12MPa,,α0.1~0.2=0.56MPa-1,高压缩性土。
<12-1>全风化花岗岩(γ53)
褐红、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结构可辨析,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软化。矿物成分除石英质残留外,其他已基本风化呈土状。场地内层状分布于残积土之下,厚7~8.5m,埋深13~16m。ρ=1.86~1.83g/cm3,e=0.68~0.7,Es 0.1~0.2=4.54 ~4.60MPa,α0.1~0.2=0.36MPa-1,中压缩性土。
<12-2>强风化花岗岩(γ53)
褐黄、褐红等色,局部夹暗黑色。岩石风化强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微含约5%角砾状强风化碎石,手可折断,遇水软化崩解。场地内层状分布于<12-1>之下,厚度变化大,埋深20.0m以下。
2.3施工特点
1、上跨下穿区域地面环境复杂,上跨区覆土较浅。
1)地铁9号线园红区间隧道与既有地铁3号线隧道交汇处地表环境为红岭中路与红荔路交叉口,车流量大,交通繁忙,路口附近有地铁口红岭站,人流量较大。地下管
- 6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线密集,纵横交错,分布复杂。
2)地铁9号线红大区间隧道与既有地铁1、2号线隧道交汇处地表环境为红岭中路与深南路交叉口,车流量大,交通繁忙。隧道区间上方存在砂层、淤泥,覆土仅为7m。
2、施工精度要求高
1)新建隧道与3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1.71m,隧道间距较小,局部隧道穿越地层存在基岩突起,为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风险大等。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3号线隧道影响的控制指标:运营线路轨道竖向变形±4mm,两轨道横向高差<4mm,水平及水平三角坑高低差<4mm/10m;轨距+6mm,-2mm。与一般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控制指标±10mm相比,较为严格,对盾构施工要求较高。
2)新建隧道与1号线隧道之间的净距为0.7m,隧道间距较小。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1、2号线隧道影响的控制指标:运营线路轨道竖向变形±4mm,两轨道横向高差<4mm,水平及水平三角坑高低差<4mm/10m;轨距+6mm,-2mm。与一般的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控制指标±10mm相比,较为严格,对盾构施工要求较高。
图2.3-1三、九号线交汇处影响较大管线图
- 7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2.4 施工难点
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线和地质情况复杂的上软下硬地层来减小地层沉降,从而将既有地铁线隧道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避免因沉降过大而影响既有线隧道的正常运营是本工程的难点。
- 8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三章 施工风险分析及对策
3.1 地层风险及对策
1、下穿地铁3号线
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区域下方属于上软下硬地层,且园红区间隧道下部处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层中,据地质详堪报告得知此处微风化岩层最大抗压强度达130Mpa。
盾构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施工可能会造成盾构机抬头,偏离隧道设计轴线,对上方土体造成挤压,进而导致3号线隧道拱起。
对上软下硬地层的软弱土层进行渐进式注浆加固,浆液采用双液浆,降低上软下硬区域的上下强度差异。
2、上跨地铁1、2号线
盾构近距离上穿既有地铁1号线可能会造成1号线矿山法隧道结构变形、上浮等情况,进而导致1号线无法正常运营或出现运行事故。
该段盾构施工穿越红岭路地下过街通道部分结构物,按照设计要求,侵入隧道净空的地下通道结构应拆除并回填素混凝土,应按照上穿1号线加固要求进行加固,避免盾构穿越本区域出现软硬不均的情况。
3.2 设备风险及对策
园红区间部分隧道处于中微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其岩层强度过高可能会影响盾构机刀盘及道具的正常使用,造成盾构机停机进行刀盘修复或刀具更换。
对中、微风化花岗岩层进行潜孔锤破碎施工,套管跟进注浆,在盾构机到达前将岩层破碎,消除盾构机因岩层强度高造成的风险;更换盾构机刀具,全部更换为滚刀或根据需要配置重型滚刀。
3.3 既有地铁线路、管线风险及对策
上跨下穿盾构施工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既有地铁线隧道和地表路面及管线等的沉降,若沉降超标,会影响既有地铁线的正常运营和路面交通运行等。
.中铁一局在3号线红岭站~老街站盾构区间的施工过程中多次遇到螺旋机喷涌等问题,经调查得知,在3号线红岭站附近可能存在废弃雨水箱涵存有大量积水的情况。本
- 9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标段在施工大剧院站附属结构红岭路地下过街通道过程中发现,上跨1、2号线施工范围附近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且存在颗粒较小的中粗砂,改处止水困难,施工难度大。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勘探,尽可能探明上软下硬段的位置,提前采取注浆加固处理等;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按照项目部制定的方案进行施工;同时采用先进测量机器对既有地铁线及地面等加强监测, 做到信息化施工。
- 1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四章 总体施工方案
4.1 总体施工方案概述
4.1.1 地层处理
1、下穿地铁3号线地层处理
下穿施工前,首先对C2通道及3号线下方软土地层进行渐进式注浆加固;然后对下方的上软下硬地层进行潜孔锤破碎,套管跟进注浆;注浆浆液选用无收缩浆液。
土体加固完成后,对3号线与9号线之间进行大管棚加固,拟从红岭站端头施做水平Φ159@400长管棚,管棚长35m,加固宽度为8.4m,对3号线进行支护。
下穿施工时,向地铁3号线运营管理部门申请通过该区域范围时列车限速(<25km/h),以保证列车运营安全。
2、上跨地铁1、2号线地层处理
上跨施工前,对上跨区域地层进行地面注浆加固。砂层范围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其余采用普通水泥浆。大剧院站端头采用袖阀管地面注浆加固。结合大剧院过街通道改造工程,对既有通道进行破除后采用C15素砼回填,确保回填密实,回填完成后对回填区域进行注浆加固。
3、上跨下穿施工时,严控控制盾构机掘进参数,均匀、快速地通过上跨下穿区域,穿越前对盾构机进行停机检修,保证盾构机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施工区域。将进入交汇区前30m隧道设为试验段,按控制既有地铁线隧道沉降标准的50%对地面沉降进行控制,以确定合理的盾构掘进参数,施工中在地表布设监测点及在既有地铁线隧道内布设自动监测系统反馈的监测数据指导下,结合地质情况,及时调整土仓压力,千斤顶推力等施工参数,做到信息化施工,确保盾构机安全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 4.1.2 盾构机检修
我单位拟投入施工的卡特比勒盾构机针对混合类复杂地层进行了专门设计,加强了刀盘强度和耐磨性并提供超大驱动功率;适当增大了刀盘开口率(33%);螺旋输送机设计保压装置,设计为防喷涌形式;盾构机额定扭矩设计为685t*m;针对复杂地层进仓作业需要,设计有目前最安全和先进的人闸系统;为满足土压平衡盾构施工的需要根
- 1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据实际地质情况,配备独立供浆渣土改良系统,充分改良渣土特性。
盾构机到达上跨下穿区域前30m处(上跨1号线因从大剧院始发,之前只有16m),对所有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查和维修(注浆系统、盾尾刷、刀具等),特别是土压传感器的检定,以确保盾构机在绝对良好的状态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
为适应风化花岗岩类地层掘进,对刀具进行更换,将软土刀具全部更换为滚刀或根据实际需要配置部分重型滚刀。
4.1.3 采用土压平衡均匀连续通过下穿区域
在盾构通过交汇区过程中,匀速、连续、均衡施工。掘进过程中始终保证土仓压力与作业面水土压力的动态平衡,同时利用螺旋输送机进行与盾构推进量相应的排土作业,掘进过程中始终维持开挖土量与排土量的平衡,以保持正面土体稳定。另外,做好掘进、拼装等各工序的衔接以及盾构队作业班的交接工作,尽量减少非工作时间。在掘进过程中,各关键岗位(盾构司机、管片拼装工、电瓶车司机、龙门吊司机)选用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定岗定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尽量保证不因机械故障而停机,保证盾构机连续掘进。掘进速度应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严禁擅自改变,确保盾构机匀速向前掘进,减少对土体扰动。 4.1.4采用合理参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
1、下穿地铁3号线
3号线前方30m范围内地质条件与3号线下方类似,项目部将此设为试验段,按控制3号线隧道沉降的标准对地面沉降进行控制对掘进参数进行试验,初步拟定掘进参数选定如下:
推力:1500±100T; 扭矩:200±20T·m; 刀盘转速:1.4 rpm; 掘进速度:15±5mm/min; 土仓压力:2.0~3.0bar; 理论排土量:46.4m3/环; 2、上跨地铁1、2号线
红大区间始发段与上跨段部分交叉,始发后即模拟上跨段施工确定合理参数。为控
- 1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制1号线隧道沉降及地面沉降,初步拟定掘进参数选定如下:
推力:1200±100T; 扭矩:150±20T.m; 刀盘转速:1.4 rpm; 掘进速度:15±5mm/min; 土仓压力:1.0~1.5bar; 理论排土量:46.4m3/环; 4.1.5 加强注浆
1、同步注浆
同步注浆采用盾尾壁后注浆方式。注浆要做到“掘进、注浆同步,不注浆、不掘进”,通过控制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压力控制在0.25Mpa左右,每环注浆量6.5m³左右)双重标准来确定注浆时间。具体注浆参数需通过试验段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确定。注浆配合比采用如下设定,并在施工过程中酌情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表4.1-1 同步注浆配合比
名称 材料用量(kg/m3) 水泥 250 膨润土 75 粉煤灰 50 砂 400 水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初凝时间 180min 2、二次注浆
为有效防止既有地铁线产生后期沉降,在交汇区及交汇区前后10m范围进行洞内二次注浆,充填管片背后的空腔。从脱出盾尾第15环管片开始,每隔2环在管片顶部注浆孔打开注双液浆,直到管片超出二次注浆加固范围为止(将二次注浆设备前移至控制室车架前的通道平台上,可很方便进行此项操作)。注浆的具体方法是把管片上的注浆孔打开注双液浆,将背后的空腔封堵住。注浆压力暂定:0.8MPa(根据我公司以往施工经验,注浆压力大于0.8MPa,会对管片结构造成破坏。),注浆配比如下表。注浆过程中要根据既有地铁线内的自动测量系统的数据反馈,实时调整注浆参数。
表4.1-2 二次注浆配合比
水泥(g) 150 水(ml) 60 水玻璃(ml) 108.4 初凝时间 2min40s 终凝时间 14min30s 4.1.6 测量监测
施工前确立深圳地铁公司、9号线分公司、1号线管理公司、2号线管理公司、3号
- 13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线管理公司、驻地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监测委员会,共同对施工期间监控量测负责,及时将监测数据反馈给施工方的盾构机操作室,根据监测结果指导施工,做到真正的\"动态施工\"。本工程将聘请具有此类工程监测经验的工程师负责隧道内实时监测项目。
表4.1-3 既有地铁线区间隧道监测项目汇总表 监测仪器和工序号 监测项目 具 掘进面距量测面前后<10m时1次/3小时 精密水准仪 1 地面隆陷 铟钢水准尺 一个 小时 掘进面距量测面前后>20m时1~2次/天 沿轴线地表5m掘进面距量测面前后<20m时1次/6测点布置 监测频率 沿轴线5m一个监测断面,2 隧道断面监测 自动监测系统 每断面5个监测点。 一般情况下1次/4小时,当施工影响较大或出现变形征兆时1次/2小时,盾构下穿1号线隧道时随时进行监测。 1、地面隆陷监测方案
按变形测量规程中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的精度要求,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由高程监测网的控制水准点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对监测点进行逐点量测,量测所采集的数据均为深圳市统一高程,对此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亦可得到地面隆陷值。
2、隧道断面监测方案 1)测量系统原理
该系统以徕卡全站仪TCA1800为采集设备,配合以计算机及相应的通讯机后处理软件,以实现自动化监测。测量系统构成示意图见下图:
- 14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基准徕卡自动全站仪 监测供电与通讯系统 计算机远程通讯 图4.1-1 自动监测系统构成图
工作基站设置在隧道侧壁,同时设置4个基准点以校核工作基点。全站仪安装于基站上,现场通过变压稳压设备对其进行不间断供电,保证对其自身长效供电电池充电,全站仪通过CDMA模块与监测系统机房建立通讯联系,由机房控制全站仪对基准点和监测点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扫描、记录、计算机自校,并将测量结果发送至机房入库存储并进行整编分析。
对影响区域的位移量以影响区域以外的隧道本身为基准,监测数据只反映区域相对基准点的位移量。
2)使用仪器
本工程拟采用徕卡全站仪TCA1800全站仪和配件软硬件实现对地铁隧道的全自动监测。
3)工作基站及基准点设置
为使各点误差均匀并使全站仪容易自动寻找目标,工作基站布置于监测点中部,基准点布设在远离变形区以外,最外观测点以外40m左右的隧道中,先制作全站仪托架,托架安装在隧道侧壁,离道床1.2m左右,以便全站仪自动寻找目标。
4)监测点布置
沿轴线5m一个监测断面,每断面5个监测点。其中2个监测点布置在道床上, 2个监测点布置于中腰位置附近,1个监测点布置于拱顶,另外在既有隧道与新建隧道相交位置的断面道床边缘管片上增设两个监测点,如图10示。各监测点用连接件配小规格反射棱镜,用膨胀螺栓固定,棱镜反射面指向工作基点。隧道断面监测点布置见下
- 15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
增加监测点
图4.1-2 3号线隧道断面监测点布置图 图4.6-2 1号线隧道断面监测点布置图
4.2 施工安排
4.2.1 施工顺序
按照盾构施工策划,施工顺序依次为园红区间左线,园红区间右线,红大区间左线,红大区间右线。
4.2.2 上跨下穿施工范围确定
1、下穿3号线施工范围
9号线园红区间与3号线红老区间交汇里程为: 左线:ZCK20+951.13~ ZCK20+971.13 右线:YCK20+951.13~ YCK20+971.13 2、上跨1、2号线施工范围
9号线红大区间与1号线科大区间交汇里程为: 左线:ZCK21+979.719~ ZCK21+999.227 右线:ZCK21+979.719~ ZCK21+999.227
4.3 工期计划
1、下穿地铁3号线工期计划
由9104-3标段盾构区间施工策划可知,盾构机穿越该段地层时属于盾构接收阶段,且穿越上软下硬地层,进度指标为3m/d,下穿3号线施工前30m为试验段,试验段内各项掘进参数应记录清晰,作为下穿3号线掘进的技术参考。
- 16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1)试验段掘进计划
试验段掘进应将盾构机掘进参数、地面沉降、管片成型质量等作为控制要点,并总结形成在上软下硬地层中下穿C2通道施工报告,供后续下穿3号线施工参考。
2)下穿3号线掘进计划
下穿3号线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控地面沉降、3号线隧道沉降,同步注浆饱满,二次注浆跟进及时控制压力、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均匀连续通过3号线区域。
表4.3-1 试验段及下穿段盾构掘进工期计划
左线 开始里程 结束里程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试验段掘进 右线 YCK20+920.9 YCK20+950.9 2014.10.16 2014.10.26 左线 下穿3号线掘进 右线 YCK20+950.9 YCK20+981.4 2014.10.26 2014.11.5 ZCK20+920.9 ZCK20+950.9 2014.9.18 2014.9.28 ZCK20+950.9 ZCK20+981.4 2014.9.28 2014.10.6 3)上软下硬地层破碎及土体加固计划
上软下硬区域使用潜孔锤破碎需等待红岭站北端头结构完成后施工,在端头井被水平施工破碎基岩,套管跟进注浆,共需施工潜孔锤约290根,共计四台设备施工,每天可施工8根孔,需37天完成。土体加固采用渐进式注浆,部分土体从红岭站北端端头井内水平加固,C2通道下方区域在C2通道内进行竖向加固。
表4.3-2 岩层处理、土体加固施工工期计划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上软下硬区域破碎注浆 2014.7.1 2014.8.7 水平注浆加固 2014.8.7 2014.9.1 竖向注浆加固 2014.7.1 2014.8.1 大管棚加固 2014.8.7 2014.9.1 2、上跨地铁1、2号线工期计划
由9104-3标段盾构区间施工策划可知,盾构机穿越该段地层时属于盾构始发阶段,进度指标为3m/d。始发至上跨1号线之前16m为始发试验段,试验段内各项掘进参数应记录清晰,作为上跨1号线掘进的技术参考。
1)始发试验段
- 17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试验段掘进应将盾构机掘进参数、地面沉降、管片成型质量等作为控制要点,整理总结相关数据,供后续下穿3号线施工参考。
2)上跨1号线掘进及土体加固计划计划
表4.3-3 上跨1号线施工工期计划
项目 上跨1号线掘进 左线 右线 2014.12.10 2014.12.18 破除既有过街 通道 2014.8.15 2014.9.15 上跨区域土体加固 2014.9.15 2014.10.15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2014.11.20 2014.11.28 - 18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五章 土体、岩层处理方案
5.1 渐进式注浆加固工艺
5.1.1 渐进式注浆原理
渐进式注浆是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双液注浆泵、注浆孔道均匀地注入土体中,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驱走砂层和粘土颗粒间的水分和气体,并填充其位置,通过水泥中所含矿物与土体中的水土分别发生水解、水化反应以及团粒作用等,形成悬浮胶体和团粒,硬化后形成强度大、压缩性小和抗渗性高、稳定性良好的水泥土。同时双液浆本身胶凝时间短,在处理含水较大、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层时能更好的、及时的加固止水。
水泥土结硬后,土体的孔隙率和含水率降低,密度加大,同时由于水泥土挤压土体,使土体变形能力增加,提高了变形模量,从而防止或减少洞门端头土体坍塌。土体孔隙率降低后还提高了土体的抗渗能力,减少地下水和周围水系对端头土体的水波动压力影响。
5.1.2 渐进式注浆的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配齐钻机、搅拌机、注浆泵、管路、储浆桶,各种应急材料。 2)对注浆泵进行试运转,并对操作人员进行上岗培训。 3)按每循环使用量配齐所有注浆材料。
4)对注浆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培训以及安全教育。 2、导向管加工(端头加固施工)
导向管长度70cm,采用内径φ65,壁厚3.5mm钢管加工而成。一端焊接内径φ65的法兰盘,另一端端头植于掌子面上。植入深度为30 cm,止浆墙施工后埋入30 cm,最终外露10 cm。
3、配浆
水平深孔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水泥浆配比为1:0.75,水玻璃浓度30~35波美度。水泥和水玻璃的体积比为3:1,具体配比根据注浆时的具体地质状况调节。原
- 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则上,开始只注单液水泥浆,如果注浆压力上不去且浆液用量大,则逐步改用双液浆,以达到注浆压力控制要求。
4、导向管、止浆墙施工
注浆工作开始之前,按注浆角度和位置布设图,在连续墙上进行导向管开孔施工。采用钻孔取芯机进行施工,钻孔深度30cm。 用快干水泥植入导向管,待快干水泥凝固后,在连续墙外侧立模,浇注30cmC30混凝土作为止浆墙。
5、钻孔、注浆
1)钻孔:采用风动凿岩机从止浆墙上埋设的导向管进行钻孔,成孔直径Φ90。 2)注浆:钻孔过程中若遇涌水、涌砂现象,则立即将注浆软管与盲板连接,用螺栓与导向管法兰盘连接后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如未出现涌水、涌砂现象,则钻深8米后进行注浆。注浆前应进行注浆试验,确定最佳的注浆压力、扩散半径、单孔注浆量及合适的浆液配合比。按注浆要求安设注浆设备,注浆管路和制作注浆泵站。关闭孔口阀门,开启注浆泵,进行管路压水试验,如有泄漏及时检修,试验压力等于注浆终压。然后将注浆泵吸管放入浆液中(吸头有D80滤网包紧),进行正式注浆。注浆时,采取低压力中流量注入,注浆过程中压力逐步上升,流量逐渐减少,当压力升至注浆终压时,继续压注5min,即可结束注浆。注浆时通过控制注浆压力控制注浆量。当注浆压力较小,而注浆量较大时增大水泥浆的浓度,直至终压达到3~4MPa,持续注浆至设计孔位深度。钻杆顶进时,注意保护管口不受损、变形,以便与注浆管路连接。
6、浆液配比
A 液 硅酸钠 100L 水 100L B 液 Gs剂 8.5% P剂 4.5% H剂 6.7% C剂 7.1% 水 200L 200L C 液 水 泥 42% H 剂 4.6% C 剂 3.2% 水 200L 注:溶液由A、B液组成;悬浊液由A、C液组成
- 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5.2 土体加固方案
5.2.1 土体加固范围确定
土体加固范围主要包括:
C2通道下方土体;3号线下方土体。
加固方式均采用渐进式注浆加固,分别在端头井和C2通道内进行注浆施工,加固范围见下图。
图5.2-1 左线土体加固范围
- 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2-2 右线土体加固范围
5.2.2 土体加固点位布置
1、水平加固点位布置:
- 3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2-3 右线水平加固点位布置
图5.2-4 左线水平加固点位布置
左右线共计布置31+18=49个水平注浆点 2、C2通道内注浆孔布置
- 4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2-5 C2通道内注浆孔布置图
C2通道内共计设置180个注浆孔,孔位间距为1.0m。 3、大管棚加固示意
图5.2-6 大管棚加固示意图
- 5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5.3 水平潜孔锤施工流程及孔位布置
5.3.1 水平潜孔锤施工原理
潜孔锤跟管钻进法采用不同型号钻杆为钻具,钻进时潜孔冲击器振动、冲击中心钻头,中心钻头传递冲击给套管钻头并带动套管钻头钻进,套管与回转动力头无连接。冲击器与内钻杆连接,内钻杆通过连接头的内螺纹与回转动力头连接,回转动力头通过连接头传递扭矩给套管和钻杆,将管棚钢管依次打入土层。当钻进到设计长度时,反向旋转内钻杆90度即可将中心钻头与套管钻头分离,然后把内钻杆全部提到孔外,将套管(管棚钢管)留在孔内。每打设一根进行封孔注浆。
本次潜孔锤施工采用空气潜孔锤进行施工,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不同于普通的切削与研磨原理。它是将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的能量通过空气潜孔锤这个能量转换装置,对需要破碎的岩石产生高频的冲击能量,当这个能量(冲击功)达到岩石的临界破碎功时,便产生体积破碎,同时工作后的气体在一定的风速条件下将岩石颗粒排出孔外以实现钻进的目的。
空气潜孔锤跟管的基本原理是将冲击器活塞产生的高频振动及冲击力直接作用到导管上,将导管跟入孔内,其具体原理为: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冲击器,使活塞在气缸内产生往复运动从而对打杆产生高频的振动冲击作用,打杆再将冲击频率及冲击力传递到导管,使导致管在高频振动及冲击作用下跟入地层而达到护孔的目的。
图5.3-1 潜孔锤施工设备
本工程中空气潜孔锤施工采用MDL-135G型号锚杆钻机进行施工,具体参数见下表。
表5.3-1 锚杆钻机参数表
MDL-135G - 6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钻孔钻孔深度钻孔直径钻杆倾角回旋器输出转回旋器输出回转器推进架直径(m) (mm) Φ150~Φ250 100~140 Φ89、Φ102 0~90 Φ114 10/20/25/40/506800 /60/70/100/120/140 量 3400 (mm) (°) 速(r/min) 扭矩(N.m) 行程给进行(mm) 程(mm) 1500 回转回转器提回转器加回转器加输入功率(电运输状态重器提升速度压力(KN) 压速度动机KW) 升力(m/min(KN) ) 65 0~2.8可调7/18/26 33 0~1.4可55+18.5+2.2 调14/36/50
(长×宽×(kg) 高) (m/min) 5400×2100×2200 6500 5.3.2 潜孔锤破碎基岩孔位布置
- 7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3-2 左线潜孔锤施工范围
图5.3-3 左线潜孔锤施工孔位布置
- 8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3-4 右线潜孔锤施工范围
图5.3-5 右线潜孔锤施工孔位布置
基岩地层经潜孔锤破碎后,岩石破碎为粒径≤392mm的碎石,经盾构机刀盘切削后粒径大小可以进入土仓排出。
我公司新购卡特彼勒盾构机刀盘开口率为33%,石块粒径限制≤300mm。
- 9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5.4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地铁1号线上跨区域
5.4.1加固原理
注浆加固使1号线隧道上方土层增加抗压及粘结强度。盾构掘进时,加固后的土层在拱顶足以承受上部荷载。采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技术,在地面进行注浆,使上层成为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和支承保护效果的固结土体。注浆施工时,采用地面垂直孔注浆法。 5.4.2加固范围
地面加固:1号线隧道边线外扩3m,9号线隧道外扩3m,形成25.5*28.2m的矩形;纵向加固:1号线底部至9号线上方3m。注浆孔呈梅花状布置,~1.5m。
上跨区域地面加固需结合大剧院站附属结构红岭路地下过街通道改造施工,加固采用地面加固,工期约为2个月,在盾构机上跨1号线之前1个月完成。
图5.4-1 地面注浆加固范围
- 1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4-2 竖向加固范围
5.5 大剧院站北端头加固
大剧院站北端头,结合大剧院站过街通道改造复建工程进行加固,采用φ42袖阀管注浆加固。加固工期约为1个月,在盾构机始发前1个月完成。 5.5.1袖阀管注浆原理
袖阀管注浆工法是在浆液经过注浆泵加压后,通过连通管进入注浆管,聚集到袖阀管注浆管段,然后通过钻有泄浆孔的PVC管(即袖阀管),在内压力的作用下,将包裹在PVC外的橡胶圈胀开和套壳料挤碎。当压力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被加压的浆液就会沿着的曾结构产生充填、渗透、压密、劈裂流动,此时由于供浆量小于进入量,压力会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后续的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使得劈裂裂缝不断向外延伸,浆液在土体中形成固结体,从而达到增加地层强度,降低地层渗透性的目的。逐次提升或降低注浆内管即可实现分段注浆,注浆原理如下图。
- 1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5-1 袖阀管注浆原理示意图
5.5.2 袖阀管加固范围
9号线隧道左右各外扩3m,沿隧道方向10m,纵向隧道底部下方2m至地面。
图5.5-2 大剧院站端头加固平面图
- 1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图5.5-3 大剧院站端头加固纵面图
5.6 小导管处理
既有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拱部150°范围内,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隧道顶部分小导管侵入红大区间隧道范围。上跨期间盾构机直接掘进通过,必要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采用带压进仓,人工破除小导管的处理措施。
图5.6-1 1号线科大区间隧道小导管注浆加固图
- 13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六章 应急预案
6.1建立应急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副总工为副组长,各部门盾构施工负责人为组员的盾构施工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通讯联络组、技术支持组、保卫协助组、应急救援组、安全检查组、物资保障组等6个应急处理小组。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项目总工、副总工 通讯联络组:王磊技术支持组:刘永明保卫协助应急救援安全检查后勤保障组成人员联系方式如下:
组 长:屈飞鹏(项目经理) 手机: 副组长:练明(项目副经理) 手机:
罗泽华(项目总工) 手机: 丁平(项目副总工) 手机:
成 员:王磊 手机: 刘永明 手机:
樊涛 手机: 李家林 手机: 屈夏 手机: 李英杰 手机:
各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如下:
组:李家林组:樊涛组:屈夏组:李英杰
图13 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 14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解决事故救援及调查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2、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任项目应急救援总指挥,其职责:
1)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2)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3)与项目外应急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 4)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
5)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救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 6)应急响应组织的启动;
7)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8)向上级部门及领导通报事故情况,决定请求外部援助; 9)决定应急措施,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响应对策和建议; 3)保持与事故现场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组长的直接联系;
4)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5)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响应组织; 4、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项目经理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5、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 15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4)绘制事故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6、保卫协助组职责:
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工作正常运行; 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畅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3)协助交警部门疏导交通;
4)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7、应急救援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项目经理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8、安全检查组
负责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日常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严格安全操作程序,督促检查安全防护品的佩带和使用,安全设施的设置与使用;作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并保存各种记录,保证其畅通、有序、有效运行;负责安全考核制度的实施。
9、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及设备。
6.2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的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必备越频、生活保障物资。
表6.2-1 主要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表
应急类型 急救车辆 急救通讯设备 名称 瑞丰商务车 移动电话 对讲机 数量 1辆 20部 12部 存放的地点 综合部 个人保管 测量组 性能 完好 完好 完好 管理人 李英杰 殷允涛 - 16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水管 电缆 编织袋 污水泵 应急物资 发电机 水玻璃 注浆机 袋装水泥 套管 10桶 1台 2t 1根 料场 隧道内 料场 库房 合格 完好 合格 完好 胡荣和 羊涛 胡荣和 羊涛 1台 库房 完好 胡荣和 100m 200米 500个 5台 库房 库房 库房 库房 完好 完好 完好 完好 胡荣和 胡荣和 胡荣和 胡荣和 6.3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不至于手忙脚乱,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实地演练,由安质部李家林负责组织安排,时间为2014年5月,使所有人员均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处理程序等。
6.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地铁3号线变形报警
确保地铁3号线安全首先要以合理的掘进模式和掘进参数掘进,控制盾构机姿态以控制沉降。应急保护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措施,因此,应树立以盾构机正常掘进为中心的思想。
1)盾构机通过3号线前隆起报警
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如隆起则适当减小土仓压力、增大盾构出土量,下沉则相反)。
利用盾构机自带的超前钻探设备,对刀盘前方土体进行加固,确保土层的稳定性。 掘进过程中向土仓内注入泡沫剂、膨润土等提高碴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 2)盾构机通过3号线时沉降监测报警
根据监测数据,发现3号线有明显变化,迅速通过盾壳上的径向注浆孔用聚安脂泵在注入聚氨脂后,然后使用二次注浆机通过径向孔穿透聚氨脂注入双液(水泥—水玻璃)浆封堵。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0.3Mpa;注浆量根据现场试验来确定。
- 17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3)盾构机通过3号线后沉降监测报警
根据隧道内实时监测数据,如有沉降现象,则迅速通过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双液注浆,注浆参数根据监测反馈数据调整。
加大对3号线监测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应对措施。 4)3号线发生明显变形而发生开裂、冒水现象
发生开裂、冒水现象时,立即通知监理、设计、业主和联系地铁3号线运营部门,进入地铁3号线进行处理。采用方法为通过裂缝或冒水处注水玻璃进行止水,然后再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加固,防止继续变形。
2、喷水、涌泥、非正常停机、地面坍塌、火灾、中毒、流行病、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见《地铁安全保护应急预案》。
3、潜孔锤锤头掉入钻孔内时,使用大直径套管将锤头取出。
6.5相关单位及联系电话
表6.5-1 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10 11 12 单位 深圳地铁建设总部 深圳市地铁9号线建设分公司 深圳市地铁9号线建设分公司 深圳市地铁9号线建设分公司 深圳市地铁9号线建设分公司 深圳市地铁9号线建设分公司 铁科院(北京)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建交通 中建交通 中建交通 联系人 值班 孙波 方东明 鲁飞 袁传旭 刘建平 李文平 屈飞鹏 罗泽华 练明 电话 0 8 备注 - 18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七章 保证措施
7.1安全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主管盾构副经理、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安全施工管理工作,项目经理部设安质部,施工班组设专职安检员、兼职安检员,分别实施检查任务,同时认真接受外部监督。
2、地表沉降监测随施工进度进行,并将各沉降点沉降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汇总成沉降变化曲线、沉降速度变化曲线,绘制报表。根据报表结果指导施工。
3、对既有3号线构筑物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论证,对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因素采取一定的对策,确保地表隆降在警戒值范围内。
4、一旦地表隆降超过警戒值,及时进行注浆保护。
5、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安装和维修必须由专人负责完成,非电工不准拆装电气设备。
6、严格执行电气安装、维修技术规程,认真贯彻“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7、严格执行盾构机安全操作规程。
8、管片安装过程中,举起的管片下严禁有人作业。 9、电瓶车运行前后连接必须确认车闸正常,严禁带病运行。
7.2质量保证措施
1、项目经理部成立质量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副经理、总工、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质量、施工、技术、物资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作业班长组成,组织创优管理工作。
2、测量基准点要严格保护,避免撞击、毁坏。在施工期间,要定期复核基准点是否发生位移。
3、采取信息反馈的施工方法对盾构推进进行质量控制,在盾构推进过程中进行跟踪沉降观测,并将所测沉降数据及时反馈,为调整下一阶段的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4、及时调整开挖速度,控制好通过各地层的盾构机姿态。
- 19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5、掘进时,严格控制盾构机的姿态,尽可能地减少每次纠偏的幅度,并使其不超过盾构直径的0.4%。
6、严格控制管片生产质量,管片吊装时,轻吊慢放,防止止水带脱落,防止将管片上的止水带预留槽碰伤。接缝按设计要求粘贴止水带,管片螺栓接头设置止水垫圈,管片预留合适的嵌缝沟槽,同步注浆选用合适材料与配比,并精心施工。
- 20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第八章 绿色文明施工
8.1 文明施工目标
文明施工是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为了认真贯彻市府“集中、快速、文明施工”的方针,树立“文明施工为人民”的便民利民思想,确实保证工程建设的按期完成,特制定本文明施工措施。
8.2 绿色施工原则
1、通过优良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用适用技术、材料和产品。 2、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改变消费 方式,减少对资源的占有和消耗。 3、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本地材料与资源。
4、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5、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的、清洁的资源和能源。
8.3 绿色施工措施
8.3.1 节水措施
1、传统水源利用,施工现场用水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 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具体而言,现场可采用地下室基坑周边的环形排水沟将现场搅拌用水、雨水等进行收集到指定沉淀池中, 集中处理。
5、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6、在签订工程分包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 21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8.3.2 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经常对施工设备及机具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工作,以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6、合理配置采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临时临电线路合理设计,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办公室空调温度设置值不宜小于25℃,达到节约用电。办公资料、方案编制等所产生的废纸,对于单面使用的再利用后,方能集中处理。
7、严格按照规范计算电量使用,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在施工区、生活区布置。 8、定期对工人进行“节约用水、用电”宣传教育,并在明显的区域设节约宣传牌。 8.3.3 施工现场布置要求
1、施工现场仓库、作业棚、材料堆场等以临时施工道路为中心且尽量靠近市政道路布置,以便缩短运输距离。
2、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均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生活区与生产区分开布置。
3、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8.3.4 降低噪音措施
1、施工现场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施工场界噪音限值》(GBI2523-90)制定降噪措施。
- 22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2、调整施工噪音分布时间
1)施工中采用低 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音的管理制度,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的自觉意识,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噪音。
2)根据环保噪声标准(分贝)日夜要求的不同,合理协调安排施工分项的施工时间,将容易产生噪音污染的分项如混凝土施工安排在白天施工,避免混凝土罐车和振动棒扰民。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音污染,加强对全体职工的环保教育,防止不必要的噪音产生。
3)超过《施工场地噪声限值》标准的高分贝设备禁止使用,对于一般噪音的设备使用围避的措施减少噪音污染。施工现场用围挡围避,以免影响附近的居民生活。
4)夜间施工时,严格控制产生过大声响。所有土方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后禁止鸣笛,以减少噪音。手持电动工具或切割器具应尽量在封闭的区域内使用,夜间使用时,应选择在远离居民住宅的区域,并使临界噪音达标。
5)现场尽量选用低噪音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音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尽量减少强噪音的扩散。
6)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凡必须进行强噪声作业的,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时间不超过22点,早间作业不早于6点。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低噪音措施,并事先做好周边单位和居民的工作。
7)牵涉到产生强噪音的成品、半成品的加工、制作作业,尽量放在加工厂、车间完成才运至现场,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噪音。 8.3.5 排污措施
1、严格按照临水方案,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节约用水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完善现场供、排水设施,所有排水沟道均用砖砌并用水泥砂浆抹面,施工现场的排污沟等均应沉淀、过滤处理后才能排入排污管线。
3、施工现场临建阶段,统一规划排水管线,生活污水与施工排水管道分别布置,以便能循环再次利用。
4、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
- 23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可排入城市市政污水管线或用于洒水降尘。
5、施工现场生活污水通过现场埋设的排水管道,向市政污水井排放。平时加强管理,防止污染。
6、对现场道路进行全面修整,现场排水系统应保证通畅,以设置有坡度的明沟为主,并用钢筋制作的盖板盖在明沟上。施工排出的污水及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市污水管道,应在现场设沉淀池沉淀、过滤后,再排入排污管道;
7、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并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8、在季节环保措施中要有雨季施工时的有效排水措施。根据施工实际,考虑深圳的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暴雨期排水措施,避免废水无组织排放、外溢、堵塞城市下水道等污染事故发生。 8.3.6 防止大气、粉尘污染措施
1、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以防污染空气,影响他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2、施工现场四周实行全封闭式施工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向外弥散,造成大气污染。水泥等易飞扬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仓库内存放,堆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要压实、覆盖;
3、严禁向建筑物外抛弃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在装运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道路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4、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为保持环境卫生,避免运土车发生遗洒,指派专人负责将运土车上的土拍实,并在出口处对车轮进行冲洗。指派专人清扫运土车经过的污损路段。施工现场场地硬化和绿化,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灰尘污染;
5、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6、避免使用高消耗、高排放的设备、机器,多使用节能设备、机器。以减少废气排放。
- 24 - / 48
上跨下穿既有地铁线专项施工方案
8.3.7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措施
1、制定泥浆和废渣的处理、处置方案,按照 法规要求选择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及时清运施工弃土和余泥渣土,建立登记制度,防止中途倾倒时间发生并做到运输途中不撒落;
2、选择对外环境影响小的出 土口、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
3、工程管理部门要合理调配土方,减少回填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要加护墙护板;
4、保证回填土的质量,不得将有害物质和其它工地废料、垃圾用于回填; 5、保证现场内无废弃砂浆和混凝土,运输道路和操作地面落地料要及时清用,砂浆、混凝土倒运时应采取防 撒落措施。
6、对于设备维修,应该在指定的维修间进行,对于大型设备需在现场维修的,收集好维修产生的废油,集中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8.3.8 限制光污染措施
探照灯尽量选择既能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或采用措施,使夜间照明只照射工区而不影响周围社区居民休息。
- 25 - /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