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0-11-16 来源:步旅网
 《赶海的小姑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赶海的小姑娘》。

2.参与课堂活动,演唱《赶海的小姑娘》,根据歌曲创编舞蹈动作,并表演。 3.感受大海边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用轻松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掌握歌曲的音准。用声断气连的方法演唱歌曲的第三乐句。

三、教材分析

《赶海的小姑娘》是由马金星作词,刘诗召作曲。歌曲通过对一个小姑娘“赶海”的描写,表现了赶海小姑娘欢快的心情和一颗纯真的童心。歌词形象生动,有捡海螺、抓对虾的具体描写,也有如松软的海滩、金黄的沙、一抹晚霞等景物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我们的脑海里马上会出现大海边的优美景色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形象。 歌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流畅,结构工整。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节奏紧凑,虽然每个乐句的旋律、节奏都不同,又富于变化,但一气呵成,显得非常流畅。第三乐句第二小节的八分休止符具有独特的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小姑娘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的节奏较为舒展,切分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与第一乐段紧凑的节奏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歌词动作的形象联系得非常紧密。第二乐句为第一乐句的模进,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是一个扩展的乐句,六个小节,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第二乐句的材料,使歌曲前后呼应,融为一体。最后以模仿螺号的长音结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大海的样子,如果学生不知道,就请学生看几张大海的图片。) 2.教师展示“海景照片”。

教师:大海波澜壮阔,在海边,白色的浪花打在金色的沙滩上非常美丽,在海边还能够拣到贝壳、螃蟹,我们来听一首歌曲《赶海的小姑娘》。 二、学习歌曲

1.欣赏《赶海的小姑娘》动画。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学生回答:活泼欢快。 2.再次聆听。

教学要求:聆听歌曲《赶海的小姑娘》。提问: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两部分) 范唱前请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可能回答第一部分节奏比较紧凑,第二部分节奏比较舒展等。) 3.歌词学习。

(1)全体学生按照节奏读第一段歌词。教师出示节奏谱。 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切分节奏 X X X 和附点节奏X. X 。 教师提示: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口读节拍,手指着节奏,让学生反复地练习。先要告诉学生,切分节奏是强拍后移到第二个音,再进行练习。 (2)巩固第一段完整的歌词,学生按照节奏齐读歌词。

(3)请一位同学按照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其他学生心里和他一起默读。

(4)教师指导学生不认识的字。(缕:同“吕”音)

教学要求:教师可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在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要用高位置来读,口腔打开。

4.《赶海的小姑娘》歌曲学习。 (1)学生演唱歌谱。

教师要求:教师弹琴,指导学生唱准切分音。 (2)再次巩固歌谱。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前四个乐句要唱得连贯、饱满,每个乐句前深吸气,用一口气演唱;第三乐句的第二小节要唱得声断气连。 (3)学生加词演唱歌曲旋律。

教师要求:教师弹琴,指导学生的气息连贯。 (4)学生练唱后三个乐句。

教师要求:教师用琴带学生练唱,纠正大跳音程的音准。如:“找呀找”这句的切分节奏和“一只小篓”的八度大跳音准。 (5)练习结束句的唱法。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结束句唱饱满,深吸气最后一个音唱七拍。最后声音位置和音高不要掉下来。

(6)学生跟随《赶海的小姑娘》伴奏完整地演唱。

教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激发学生从歌词和旋律感受小姑娘在海边生活的情趣。指导学生说出速度是稍快的,情绪是欢快的。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可以让学生选择,节奏是紧凑的还是舒展的。选择速度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让学生演唱,自然就会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三、集体创编歌舞表演(《赶海的小姑娘》舞蹈表演) 学生分组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可以书中的图片作为参考。 教学要求:学生设计的动作要与音乐的旋律基本一致。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海边生活的惬意,大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波澜壮阔、一望无际,还有无限的情趣。最后,让我们用欢快的歌声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具准备:

有关大海、家乡的资料,钢琴、绘画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作者简介

王立平(1941——)作曲家。吉林长春人,9岁开始学习钢琴,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60年入作曲系本科。代表作有电影故事片音乐《红楼梦》、《少林寺》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巧,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2、创作背景

《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

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3、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4、讨论总结:

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 5、采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划拍演唱,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切分、附点节奏的演唱。 (4)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6、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7、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家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家乡”、“颂家乡”、“唱家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四、小结,结束新课。

《小螺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聆听《划龙船》,表演《小螺号》,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

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学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材分析

歌曲《小螺号》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乐句4小节,曲调规整。第一乐句的节奏型贯穿于四个乐句之中,紧凑的节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弹性,情绪欢快跳跃。第三、四乐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复变化,尤其是第三乐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盼望阿爸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节奏拉宽,每句的尾音音调拉长,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优美,波音的运用更营造了沙滩的宽阔和湛蓝的海水这一情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然后曲调从“6 - 5 情。

歌曲《划龙船》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我国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届时,龙船的龙头用彩球装扮,参赛者头扎布巾,身穿素衣,精神抖擞,挥桨如飞。船头上还有一、两

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由领唱高吭嘹亮的声音唱出跌宕起伏、节拍感很强、富有号召力的音调;和唱者则用句幅短小、节奏铿锵、音调上扬的歌声相应和,表现了激昂奋发的风貌。在领唱时,众人还按划桨的节奏呼喊着“”为

3

0”逐渐下移。最后结束在“1”音上。抒发了少年儿童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

其伴唱。在歌声、锣鼓声中,众多龙船如离弦之箭,劈波飞驶,你追我赶,煞是热烈紧张。《划龙船》这首民歌的旋律刚劲有力,音乐节奏和划船动作的节奏紧相吻合,并以男声一领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影视的画面中,书

1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

3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 二、聆听《划龙船》 1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 1 (1) (2) 2

A.口令;B.演唱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

7.评委点评,宣布 6.表演展示。各组出

(评分标准:气氛紧张热烈,精神面貌奋发向上,动作整齐。)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 9 10

三、教师小结,下课。

《丰收欢乐而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不同的速度所表达的不同情绪,表述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东海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听辨乐曲中不同的情绪,说出产生这种情绪的音乐要素。 2.听辨乐曲的三个乐段。 教材分析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个部分,是由马胜龙、顾冠仁作曲。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第四个部分。 乐曲分为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悠扬、自由,表现了人们战胜了惊涛骇浪后的喜悦心情,蔚蓝的大海恢复了平静,渔民们满载着丰收欢乐归来。

第二乐段是欢快的主题,好像渔民们战胜了风浪后自豪地驾着渔船乘风破浪归来。 第三乐段逐渐变快变强,最后鼓乐齐鸣,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初听乐曲

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演奏形式?

教师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民乐合奏,教师可以提示管乐合奏和民乐合奏两个答案让学生进行选择。 二、再次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丰收欢乐而归》乐曲。

提问:1.听辨乐曲共有几个乐段。2. 说出听出这几个乐段的依据。

教师提示并指导: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把乐曲分成了三个乐段。第一乐段的速度比较自由;第二乐段速度是中速的,情绪比较优美;第三乐段速度比较快,情绪是欢快的。 三、介绍乐曲的背景 (《丰收欢乐而归》动画) 1.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丰收欢乐而归》是民乐合奏《东海渔歌》的第四个部分,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黎明时的海洋、渔民出海捕鱼、战胜惊涛骇浪、丰收欢乐而归。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第四个部分。乐曲分为三个乐段。

2. 学生观看渔民生活的图片资料。

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渔民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 四、分乐段欣赏乐曲 1. 学生欣赏第一乐段。

(1)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这一部分是什么乐器领奏的? 学生回答:笛子领奏。

教师提示:曲笛领奏,用扬琴伴奏的。 (2)再次欣赏第一乐段。

教师播放第一乐段音乐,提问:说出第一乐段的速度、力度和情绪。并说出自己想象到的场景。

教师提示:第一乐段悠扬、自由,表现了人们在战胜了惊涛骇浪后的喜悦心情,蔚蓝的大海恢复了平静,渔民们满载着丰收欢乐归来。 2. 欣赏第二乐段。

教师播放第二乐段音乐,提问:听完以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第二乐段是欢快的主题,好像渔民们战胜了风浪后自豪地驾着渔船乘风破浪归来。与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欣赏第三乐段。

(1)教师播放第三乐段音乐,提问:听完以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逐渐变快变强,最后鼓乐齐鸣,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2)教师播放第三乐段音乐,提问:说出这一乐段与第二乐段情绪、速度的不同。 (3)学生随着第三乐段音乐轻声哼唱乐曲主题。

五、完整地欣赏《丰收欢乐而归》乐曲 教师提示:每听到一个乐段的开头就举手表示。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首乐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音乐的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决定音乐的情绪,我们感受到了三个乐段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情境。同学们回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段短文或用一幅画表现出音乐情境,相互交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