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楼爱玲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4期
摘 要:在大力提倡“建设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观念运用到科学教学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新教学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主体;新教学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关注点。这一教学方式的建立和形成既向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教师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它迫使教师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等转变。这种多元化转变过程介入了对一些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改变,这无疑需要教师在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勇敢、自觉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要“给学生一把猎枪,而不是给学生一袋干粮”,要让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确立学生主体新理念,树立学生主体新教学观
“教学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造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是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观赋予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活动—体验”教学模式。新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己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而教学是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学只是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和鼓舞。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课程改革的成功是新教育理念实践的结果。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教学观,才能从根本上重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
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有一个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邓彤说:“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而最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特点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案。此之谓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的„因材施教‟。”他又说:“理想的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设计应该以学生现状为起点,同时又以学生的发展为终点,为学生量身订制的教学方案将是最有价值、最为科学的方案。”
1.分析学生,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主要预期目标。它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导向,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教学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学生也都能经常接触。我们要了解我们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情感态度。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来自生活和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对某个教学任务而言,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也许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将这些问题解决十之八九,教师在课堂上只需要“画龙点睛”突出重点即可。
对某些任务而言,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就需要教师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七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一节时,它们一般能根据学习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实验,同时对实验也有着极大的兴趣。但七年级学生对实验的规范还很欠缺,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制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由猜想,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做海波和松香熔化图及图像比较培养学生学会根据数据作图和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2.教学设计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一则与科学有关的新闻,讲一个科学小故事,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书本插图等方式都可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心灵和感情的共鸣,产生浓厚的探求精神。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节时,我设计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老师演示或学生上讲台演示让学生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1)纸撕碎;(2)蜡烛熔化;(3)蜡烛燃烧;(4)蜡油凝固;(5)电灯发光;(6)镁带打磨;(7)镁带燃烧;(8)镁带与盐酸反应;(9)冰融化;(10)气球爆炸;(11)粉笔折断;(12)香水挥发。整节课,实验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处于兴奋之中,精神高度集中,学生动手又动脑,对学习科学充满了兴趣。 3.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能力发展
备课中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更要考虑学生如何学,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关注学生,以“学”定“教”,为学生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1)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2)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三、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课堂应是一个开放、生成、充满活力的崭新课堂。教师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在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要时刻铭记自己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而非领导者。作为一名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可以做的也有许多。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现在一些专家指出: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基于这一点,教师的引导应该立足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思索,不断提问。因为学生的提问是学生智慧火花闪动的时刻,教师要及时捕捉,因势利导,使其成为有用的课程资源,当课堂的动态生成与课前预设有出入时,教师又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改换教学内容,以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创造空间,为学生提供交往和参与的机会
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抛出一个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学生因此养成了惰性,上课时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悦。教师要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使学生学会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更高层次的合作。教师要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3.及时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要用心去营造一个利于学生积极进取的情境,不仅要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而且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自己纠正错误,仍给予表扬,使学生体验到教师在关注他,并且在鼓励他,这种期待会产生巨大的情感效应,学生学习的自信会倍增,效率也会极大提高。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和创造。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心中要装着学生,做个有心人。只有真正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门生.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0(05). [2]刘悦宏.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J].学周刊:A,2009(10).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稠江中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誗编辑 韩 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