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纲168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384 学前心理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1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型课程。一方面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规律,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提出了科学的教养方法,指导教师针对不同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正确、科学的教育,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学好学前心理学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因材施教、科学施教。学前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人员,掌握一定的学前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使其做好学前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必要基础。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得考生能够:
1.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发展状况; 2.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3.学习运用学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解释和分析与解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或学前教育出现的现实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该课程为《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旨在更好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及规律,解决儿童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难点是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规律解决其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Ⅱ 考核目标
2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3.初步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4.了解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1.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1.2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1.1.3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2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1.2.2 实验法 1.2.3 问卷法 1.2.4 测验法
1.3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 1.3.1 生物因素 1.3.2 社会因素
1.4.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1.4.1 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1.4.2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1.4.3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
1.4.4 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1.4.5 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1.4.6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4.7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1.4.8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1.4.9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识记: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②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③XXXX。
领会: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③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识记: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问卷法;④测验法。
领会:①观察法的优缺点;②实验法的优缺点;③问卷法的优缺点;④测验法的优缺点。 (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
识记: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②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领会:①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②社会因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识记:①“双生子爬楼梯实验”;②成熟势力说;③弗洛伊德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④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⑤行为主义;⑥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⑦社会学习理论;⑧图式、同化、顺应;⑨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四大因素;⑩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领会:①遗传决定论;②格赛尔有关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则;③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④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⑤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⑥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⑦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⑧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⑨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4
综合应用:①运用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观点分析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有哪些?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二章 胎儿期的发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胎儿发育的过程与潜在危险。 2.重视遗传对胎儿发展的意义 3.用进化论的观点看儿童发展 4.掌握分娩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遗传和环境 1.1.1 遗传基础 1.1.2 进化论观点
1.1.3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2 胎儿发育 1.2.1 胎儿发育过程 1.2.2 产前问题 1.2.3 畸胎诊断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遗传和环境 识记:①遗传基因。
领会:①高尔顿的遗传学;②进化论观点;③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胎儿发育
5
识记:①产前诊断;②羊水诊断;③超声波诊断;④妊娠早期绒毛活检;⑤经皮脐静脉穿刺取血术;⑥胎儿镜检查。
领会:①胎儿的发育;②常见畸胎原;③产前诊断方法;④孕妇年龄。 四、本章关键问题 遗传的基础是什么? 怎么理解遗传和环境的作用; 胎儿发展变化的过程有哪些?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的特征与意义 2.领会感知觉规律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3.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感知觉 1.1.1 感知觉的概念 1.1.2 感知觉的分类 1.1.3 感知觉的规律 1.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1.2.2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1.3.1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3.2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及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6
(一)认识感知觉
识记:①感觉;②知觉;③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温度觉;痛觉);④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⑤感受性;⑥感觉阈限;⑦感觉的适应;⑧感觉的对比;⑨联觉现象;⑩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
领会:①感觉和知觉的关系;②感觉剥夺实验;③感觉的种类;④知觉的种类;⑤感觉的规律;⑥知觉的规律。
简单应用:①通过日常现象理解感知觉。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识记:①视敏度;②颜色视觉;③空间知觉(方位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④时间知觉。
领会:①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②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③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④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 识记:①观察。
领会:①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②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本章关键问题
婴幼儿感知觉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利用感知觉的规律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幼儿园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表现及其特点 2.理解并掌握注意的概念、分类
7
3.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及促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注意
1.1.1 注意及其外部表现 1.1.2 注意的种类 1.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2.2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1.3.2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1.3.3 审慎处理幼儿多动现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注意
识记:①注意;②无意注意;③有意注意。
领会:①注意时的外部表现;②注意的种类;③引发无意注意的条件;④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识记:①客体永久性;②注意的范围;③注意的稳定性。
领会:①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②新生儿注意规律;③1-3岁儿童注意的发展;④皮亚杰的儿童注意发展阶段;⑤3-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⑥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⑦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初步学会分析学前儿童活动中的注意
8
(三)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②审慎处理儿童多动现象。 综合应用:①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何特点?如何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进行培养?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记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掌握学前儿童记忆培养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记忆 1.1.1 记忆的概念 1.1.2 记忆的分类 1.1.3 保持与遗忘 1.2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1.2.1 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1.3.1 记忆敏捷性的培养 1.3.2 记忆持久性的培养 1.3.3 记忆准确性的培养
9
1.3.4 记忆准备性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记忆
识记:①记忆;②识记;③保持;④回忆;⑤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逻辑记忆;⑥外显记忆、内隐记忆;⑦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⑧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⑨保持、遗忘。
领会:①记忆的内容;②记忆保持量的变化;③遗忘的原因。 简单应用:①运用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学习。 (二)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识记:①习惯化-去习惯化;②条件反射;③再学法。
领会:①学前儿童记忆研究的方法;②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③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简单应用:①通过简单案例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趋势。 (三) 学前儿童记忆的培养
识记:①记忆的敏捷性;②记忆的持久性;③记忆的准确性;④记忆的准备性。 领会:①学前儿童记忆敏捷性的培养;②学前儿童记忆持久性的培养;③学前儿童记忆准确性的培养;④学前儿童记忆准备性的培养。
综合应用:①运用相关理论培养学前儿童的记忆品质。 四、本章关键问题
理解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运用相关理论促进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想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0
1.理解并掌握想像的概念及分类 2.了解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学会运用儿童想象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有关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活动及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想象 1.1.1 想象的概念 1.1.2 想象的分类
1.1.3 想象在学前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2.1 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逐步发展 1.2.2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2.3 学前儿童的想象与现实 1.3 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1.3.1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1.3.2 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1.3.3 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 1.3.4 在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想象力 1.3.5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想象
识记:①想象;②无意想象;③有意想象;④再造想象;⑤创造想象。 领会: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1
领会:①学前儿童无意想象的特点;②学前儿童有意想象的萌芽和发展;③学前儿童再造想象的特点;④学前儿童创造想象的特点;⑤学前儿童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三)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想象的培养。
综合应用:①结合日常生活与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想象发展有哪些特点?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想象力?
第七章 学前儿童的思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思维的含义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3.学会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学前儿童思维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思维
1.1.1 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1.1.2 思维的过程 1.1.3 思维的基本形式
1.1.4 思维水平的评定与智力测验 1.2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1.2.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1.2.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1.3 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12
1.3.1 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思维
识记:①思维;②分析、综合;③比较、分类;④抽象,概括;⑤具体化,系统化;⑥概念;⑦判断与推理;⑧智力;。
领会:①思维的概念与特点;②思维的过程;③思维的基本形式;④思维水平的评定。 简单应用:①运用有关智力理论理解儿童思维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识记:①直觉行动思维;②具体形象思维;③抽象逻辑思维;④三座山试验。 领会:①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②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③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生与特点;④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⑤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特点。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三)学前儿童思维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思维培养的措施。 综合应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法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思维发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皮亚杰有关儿童思维发展的观点有哪些?
第八章 学前儿童的言语
13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言语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 3.掌握并能运用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言语
1.1.1 语言和言语的概念 1.1.2 言语的分类 1.1.3 语言获得理论 1.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1.2.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2.3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1.2.4 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1.3 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言语
识记:①言语;②语言;③外部言语;④书面言语。 领会:①言语与语言的关系;②语言获得理论。 简单应用:①运用有关语言获得理论理解儿童语言发展。 (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识记:①咿呀作语;②电报句。
14
领会:①0-1岁儿童言语的准备;②1-3岁儿童言语的形成;③3-6岁儿童言语的发展;④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⑤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三)学前儿童口语的培养 识记:①早期阅读;②亲子攻读。
领会:①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口语培养的措施。 综合应用:①在生活中培养学前儿童的口语能力。 四、本章关键问题
言语的概念及其分类是什么?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进行言语教育?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都有哪些?如何对待?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情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并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3.探究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情绪与情感 1.1.1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1.1.2 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1.1.3 情绪的功能
1.2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1.2.1 3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
15
1.2.2 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1.3 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积极情绪与情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3.2 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情绪与情感
识记:①情绪;②情感;③心境;④激情;⑤应激;⑥道德感;⑦理智感;⑧美感。 领会:①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②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③情绪与情感的分类;④情绪的种类;⑤情绪的功能。
简单应用:①结合日常实例理解情绪和情感的特点、类型及功能。 (二)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识记:①社会性微笑;②情绪分化理论;③情绪动机化理论。
领会:①3岁前儿童情感的发生和发展;②幼儿情绪情感的特点和发展。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 (三)学前儿童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识记:①转移法;②冷却法;③消退法。
领会:①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②学前儿童消极情绪情感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综合应用: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②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面对及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情感。
四、本章关键问题
情绪情感的概念、种类和功能是什么? 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什么?
教师和家长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如何防止其消极情绪情感?
16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意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意志的概念、特征,意志的过程及品质 2.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和发展 3.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和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意志概述 1.1.1 动机与意志 1.1.2 意志行动过程 1.1.3 意志的品质 1.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2.1 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意志概述
识记:①动机;②意志;③双趋冲突;④双避冲突;⑤趋避冲突;⑥多重趋避冲突;⑦独立性;⑧坚定性;⑨果断性;⑩自制力。
领会:①动机的功能;②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③意志的功能;④意志行动过程;⑤意志的品质。
简单应用:①结合实例理解和分析动机与意志。 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17
识记:①苦糖实验。
领会:①学前儿童意志的特点;②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
综合应用:①结合生活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意志的发展及其特点。 学前儿童意志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意志培养的措施。 综合应用:①在生活中运用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意志发展,培养其意志品质。 四、本章关键问题
意志行动的过程及其特征是什么? 意志行动中有哪些动机斗争? 学前儿童的意志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 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意志品质?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交往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交往 3.探索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互动 1.1.1 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 1.1.2 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 1.1.3 学前儿童的师幼交往及其发展 1.2 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1.2.1 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 1.2.2 同伴关系的概念及特点
18
1.2.3 学前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1.3.1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的亲子交往与师幼互动
识记:①亲子交往;②权威型的教养方式;③专断型的教养方式;④放纵型的教养方式;⑤忽视型的教养方式;⑥社会生态学理论;⑦依恋;⑧爱因斯沃斯的陌生情境测验法;⑨梅因的成人依恋关系访问法;⑩师幼互动
领会:①亲子交往的形式;②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③学前儿童亲子依恋的发展;④良好的师幼互动发展。
综合应用:①运用有关亲子交往理论理解学前儿童亲子关系;②运用有关师幼互动理论理解学前儿童师幼关系。
(二)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
识记:①社会参照;②社会认知;③心理理论;④同伴关系。
领会:①儿童社会交往的缘起;②同伴关系的特点;③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规律。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培养
领会: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原则;②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培养的措施。 综合应用:①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促进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 四、本章关键问题
运用社会生态理论分析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依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亲子交往和师幼交往? 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
19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个性结构中自我意识、能力、气质、性格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运用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各种个性特征体现的行为特征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个性 1.1.1 个性的概念 1.1.2 个性的心理结构 1.1.3 个性的特征 1.2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1.2.1 自我意识的概念 1.2.2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发 1.2.3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的能力 1.3.1 认识能力
1.3.2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1.3.3 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1.4 学前儿童的气质 1.4.1 认识气质 1.4.2 学前儿童的气质 1.4.3 学前儿童的气质和教育 1.5 学前儿童的性格 1.5.1 认识性格
20
1.5.2 学前儿童的性格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个性
识记:①个性;②个性倾向性;③个性心理特征;④自我意识;。 领会:①个性的心理结构;②个性的特征;③。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并理解个性。 (二)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
识记:①自我意识;②自我认识;③自我体验;④自我调节。
领会:①自我意识的层次;②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③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④学前儿童自我认识发展的趋势;⑤学前儿童自我体验的发展;⑥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简单应用:①从三个层次理解自我意识的内涵。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萌生和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能力
识记:①能力;②一般能力;③特殊能力。
领会:①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区别;②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③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综合应用:①运用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②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前儿童的能力。
(四)学前儿童的气质 识记:①气质。
领会:①气质的生理基础;②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及表现;③婴儿的气质类型;④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幼儿的气质发展和特点。 综合应用:①针对学前儿童的气质特点,对儿童进行适宜的教育。
21
(五)学前儿童的性格 识记:①性格。
领会:①性格的特点;②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③婴儿性格的萌芽;④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⑤影响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简单应用:①举例说明婴幼儿性格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综合应用:①运用具体实例分析学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四、本章关键问题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如何? 什么是自我意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表现出何种趋势? 什么是能力?学前儿童能力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什么是气质?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性格?学前儿童性格发展有何特点?影响学前儿童性格的因素有哪些?
第十三章 学前儿童的游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游戏的概念
2.掌握学前儿童基本的游戏理论 3.了解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 4.了解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游戏 1.1.1 游戏的概念 1.1.2 游戏理论 1.1.3 游戏的分类
1.2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22
1.2.1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 1.2.2 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1.3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1.3.1 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 1.3.2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游戏 识记:①游戏。
领会:①游戏的特性;②古典游戏理论;③现代游戏理论;④游戏的分类。 简单应用: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理解游戏的不同类型。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发展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②游戏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作用;③游戏理论的发展观点;④游戏作用的时效性。
综合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的特点,以及游戏所起的发展作用。
(三)学前儿童游戏课程设计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的原则;②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设计。 综合应用:①根据学前儿童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其发展的游戏。 四、本章关键问题
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理论有哪些?
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和分析幼儿游戏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学前儿童发展特点和需要,创设游戏课程。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23
1.掌握性别的生物与社会差异 2.学习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1.1 认识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1.1.1 性别角色的概念 1.1.2 性别角色的获得
1.1.3 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1.4 性别差异的理论 1.2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1.2.1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 1.2.2 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 1.2.3 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
1.2.4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认识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
识记:①性别角色;②基因性别;③染色体性别;④性腺性别;⑤生殖器性别;⑥心理性别;⑦社会性别。
领会:①性别角色的获得;②儿童社会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③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阶段与特点;④性别差异的理论。
综合应用:①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阶段及特点。②运用性别差异理论理解和分析学前儿童的性别发展。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差异
领会:①社会学习理论;②社会学理论;③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④布洛克的认知发展理论;⑤性别图式理论;⑥社会结构假说;⑦群体社会化理论;⑧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
24
发展差异;⑨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⑩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简单应用:①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不同的性别理论。
综合应用:①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②举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③举例说明影响学前儿童性别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
四、本章关键问题
性别的生物和社会差异是什么?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有哪些?
如何理解学前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影响因素?
Ⅳ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共性部分)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注:如果教材是推荐选用的,其中有的内容与大纲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应以大纲规定为准。)
三、关于自学教材
《学前心理学》,刘学新、唐雪梅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5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章节的基本要求中一般也指明了章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五、应考指导 1. 如何学习
很好的计划和组织是你学习成功的法宝。如果你正在接受培训学习,一定要跟紧课程并完成作业为了在考试中作出满意的回答,你必须对所学课程内容有很好的理解。使用“行动计划表”来监控你的学习进展。你阅读课本时可以做读书笔记。如有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可以用彩笔来标注。如:红色代表重点;绿色代表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黄色代表可以运用在工作之中。可以在空白处记录相关网站,文章。
2. 如何考试
卷面整洁非常重要。书写工整,段落与间距合理,卷面赏心悦目有助于教师评分,教师只能为他能看懂的内容打分。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要回答所问的问题,而不是回答你自己乐意回答的问题!避免超过问题的范围
3. 如何处理紧张情绪
正确处理对失败的惧怕,要正面思考。如果可能,请教已经通过该科目考试的人,问他们一些问题。做深呼吸放松,这有助于使头脑清醒,缓解紧张情绪。考试前合理膳食,保持旺盛精力,保持冷静。
4.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这是一个普遍问题!如果你在考试中出现这种情况,试试下列方法:使用“线索”纸条。
26
进入考场之前,将记忆“线索”记在纸条上,但你不能将纸条带进考场,因此当你阅读考卷时,一旦有了思路就快速记下。按自己的步调进行答卷。为每个考题或部分分配合理时间,并按此时间安排进行。
六、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针对重点章、次重点章和一般章节分别提出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建议和要求(如在章节后面已有,这里也可不再阐述),在助学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强调注意正确引导、把握好助学方向,正确处理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系。
七、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 在考试之日起6个月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颁布或修订的法律、法规都将列入相应课程的考试范围。凡大纲、教材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的,应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命题时也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文化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变化予以体现。(注:一般会涉及到公共政治课、公共管理类、经济管理类、法律等社会科学有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其内容所占比例约为10%—15%。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课程大纲,要在本大纲里提醒个人自学者、社会助学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此事。)
3. 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考核内容分为重点内容、次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在本课程试卷中对不同考核内容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重点内容占60%,次重点内容占30%,一般内容占10%。
八、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指出考试的方法,考试时间的长度。对本课程考试要携带必要的工具等,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27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在具体规定上可有所区别)。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计算题、应用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一般不使用判断题)。请作者确定好本课程所适用的题型,并注意留有余地。
在命题工作中必须按照本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题型命制,考试试卷使用的题型可以略少,但不能超出本课程对题型规定。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