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程标准新在何处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涵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成为地理教学的主要依据。 地理课程标准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意义四个部分。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新在哪里? 1.基本理念新
1.1 强调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以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其内涵包括:(1)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增强学生自我生存能力的地理知识或技能;(2)学习在生活中所需的科学知识。
1.2 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促进每个孩子的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
1.3 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多元的地理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研究性学习,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学生的策略和模式,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认识条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1.4 强调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它表现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及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1.5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面对信息化浪潮,应认清教育改革大方向,懂得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持地理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1.6 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体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2.地理课程内容标准的创新
课程目标是指学科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的前提和主要依据,也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地理课程标准除了要实现课程总目标外,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分目标。对这三个分目标,课标对其进行分解,各自提出了四点次一体的目标,各分目标相互结合,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课标强调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但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强调”过程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强调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全球意识、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情愫、国际合作与交往、地理求知与创新的欲望、地理辨证思想、地理审美情趣等。
地理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定位,以区域地理为主,对内容进行排序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但不作硬性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安排授课的顺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对地理要素的学习采取不同呈现方式,增强课程开放性和弹性。对区域划分和选择均作创新,改变过去只注重学科知识倾向,变”知识为本”为”学生发展为本”。同时,对综合性学习载体--乡土地理教学作出必要的约束和规范,有
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性。另外,内容标准还设置与本单元目标相应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所建议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且具有开放性,对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全面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