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上)
作者:王豪
来源:《家庭医学》2018年第07期
肥胖症属于中医“肥满”“痰饮”“膏人”“脂人”“肥人”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肥胖以脾虚、肾虚、肝郁为本,痰、热、湿、瘀为标,即“本虚标实”之症。辨证分为以下类型,组方加减治疗。
1.痰湿壅滞:过食甘美脂酪、膏粱厚味,超过脾胃的消化運输功能,好卧少动,食滞不运,痰湿内生,壅塞于组织和皮下,则渐趋肥胖。
2.痰瘀互结:久卧久坐少动、七情内伤等致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浊瘀血久可互结,导致肥胖。
3.气滞津停:气能载津,气行则津行,气滞则津停。肝主疏泄,喜条达。若长期精神抑郁,则肝气不疏,气机阻塞,以致气结痰凝或肝气失疏,脾胃失和,痰湿内生,形成肥胖。 4.脾肾亏虚:脾气虚是肥胖的共性,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厚味,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失常,痰湿内生蓄积;肾阳不足,阴寒内生,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或阴虚火旺,炼液成痰,瘀积于肌肤、脏腑间而肥胖。 【辩证施治】
治疗方法以健脾益气,豁痰利湿;疏肝行气,活血化瘀;补益肾气,润肠通便为主。再辅以行气消食、降低血脂、上下分消、表里双解等法,上宣肺气,中调脾胃,下理肝肾,从而调节整个机体脏腑功能,加速体内多余脂肪分解,以达消脂减肥之目的。 胃热腑实证
主症 患者多有肥胖家族史,或由脾虚湿阻、久郁化热所致。表现为体形肥胖,脑涨眩晕,消谷善饥,肢重怠惰,口渴喜饮,口臭,便秘,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滑或数。治宜清热利湿。
方药 防风、炒栀子、葶苈子各10克,黄芩、白术各12克,草决明15克,椒目6克,大枣4枚。
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后下)9克,芒硝(化服)6克;口渴者,加葛根20克,荷叶15克;脘腹痞闷者,加枳实15克,半夏12克;热重于湿者,加黄连10克,连翘12克,生石膏20克;湿重于热者,加苍术12克,泽泻15克,滑石20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脾虚湿困证
主症 患者年龄偏大,肥胖但超重不明显,浮肿,疲乏无力,肢体网重,纳少腹胀,便溏尿少,下肢时有轻度水肿,舌淡边有齿痕,舌苔薄腻,脉濡或缓。治宜健脾、益气、祛湿。 方药 黄芪25克,茯苓、莱菔子各15克,泽泻18克,车前子20克,防己、苍术、白术、桂枝各10克,甘草5克。
加减气虚较甚者,加党参15克;湿浊甚者,加薏苡仁30克,冬瓜皮20克;腹胀明显者,加枳壳12克。川厚朴10克;纳呆食少者,加生山楂15克,佛手10克;兼有湿热者,加茵陈30克,水牛角30克;大便少,黏滞难解者加大黄6克,槟榔10克。 肝郁气滞证
主症 多见于青中年或更年期妇女,肥胖多与月经不调有关。表现为胸胁苦满,胃脘痞满,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红,苔白或薄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清热。 方药 茯苓20克,白术、草决明、莱菔子各15克,郁金、牡丹皮、黄芩各12克,柴胡、枳壳、香附、合欢花各10克。
加减 胁痛者,加川楝子9克,川芎12克;口渴者,加生地黄15克;头晕目眩耳鸣者,加石决明(先煎)24克,天麻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8克,桃仁12克;血瘀和舌有瘀斑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各(包煎)12克。 脾肾阳虚征
主症 多见于中老年人或反复减肥且反复反弹者,表现为虚肿肥胖,疲乏无力,嗜睡,腰酸腿软,阳痿,阴寒,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健脾、化湿。
方药 熟地黄、肉桂、黄芪各15克,茯苓20克,牡丹皮、山茱萸、党参各10克,炮附子、防己各6克,泽泻12克,白茅根20克。
加减 浮肿明显者,加车前草20克,薏苡仁30克;便溏腹胀者,加佛手15克;痰湿内阻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食不化者,加神曲12克,砂仁(后下)6克;脾虚明显者,加白术15克;肾虚明显者,加杜仲18克,益智仁10克。 阴虚内热证
主症 肥胖程度不重,头昏眼花,脑涨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舌尖红苔薄,脉细数、微弦。治宜滋养肝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方药 生地黄20克,泽泻、枸杞子、菊花、女贞子、黄精各15克,玄参、酸枣仁、石斛、葛根各10克。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10克;口燥咽干者,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