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2022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2024-07-20 来源:步旅网
2022年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真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

分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总分

核分人

题号一二一二三

100

题分10

10

20

20

40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10分)

1.国家制定《教育法》的目的是为了( )

①发展教育事业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③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④保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 )①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②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③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④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不得敷衍塞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要能做到( ①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②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③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④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观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是( ) ①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②应该把学生的智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③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④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 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 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织网 D.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6.一般我们把在教育活动开始前进行,以摸清学生的底细,更好地安排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评价叫( )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准备性评价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是( )

A.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B.知识是由教师传递给学习者,然后学习者根据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C.尽管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但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帮助,甚至代替学生来建构这一知识体系

D.知识的学习有两种主要途径: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学习者被动地掌握知识8.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陈英每天独自看几个小时电视

9. 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①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②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③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④能动地接受教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 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因素是( )A. 成熟 B. 生长 C. 遗传 D. 发育

二、简答题:(共10分)

得分评卷人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规定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

2.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结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谈谈在确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时应考虑哪些问题?(6分)

第二部分 地理专业试题

得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依据图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 D.冰雪覆盖扩大2.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读我国某地区景观图,完成3~4题。

3.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4.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C.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 D.工矿开发读某区域模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 ( )

(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6.关于图中各区域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森林、草场资源丰富 B.③区水能资源丰富 C.④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D.⑥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热带气旋“韦帕”于2022年9月18日2时30分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附近登陆,登陆时强台风风力为14级。浙江省气象局发布了最高等级的台风红色预警信号。据此回答7~8题。7.台风是我国沿海地区的主要灾害,要对台风进行监控,及时预警以减少灾害的最佳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

8.袭击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是由于此时 ( ) A.副热带高压势力最强 B.海水水温最高

C.夏季风刚刚登陆 D.夏季风即将消失

9.下图为四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最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是 ( )

读下图,回答10—13题。

10.造成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同B.水分不同C.海拔不同D.纬度不同11.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

A.均为地中海气候 B.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12.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C.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D.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13.乙大陆山脉的形成是由于两大板块挤压造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如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哪一处交通通达性最高?( ) A.甲 B.乙 C.丙 D.丁

15.该处最可能位于 ( ) A.高级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中心 D.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2022年11月,我国首条横跨渤海的铁路轮渡试运营成功,标志着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板块的陆海铁路大通道全线贯通。读下图和材料,回答16~18题。

16.陆海铁路未开通前,长春汽车外运至南京必须经过的铁路线有( ) A.京哈线、京沪线 B.沈大线、京沪线

C.京哈线、京广线 D.京沈线、京广线17.兴建陆海铁路通道的主要意义是( )

①缩短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陆上联系距离 ②缓解沿海与内陆之间交通运输的运营压力 ③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④调整南、北方地区的产业布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轮渡北端的大连新港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深水油港,其形成最主要的水域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宽阔,利于建港 B.有输油管道与港口相通

C.依托大连市和辽中南重工业基地,经济腹地宽广 D.海域宽阔,水深浪小,不淤不冻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⑥

20.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④ D.⑥

得分评卷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2分 ,其余情况不得分。

2022年到2022年我国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在这20年里,我国平均每年将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据此回答21~22题。21.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寿命迅速上升 B.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的实施

C.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大 D.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2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将引起( ) A.就业压力加大 B.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

C.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 D.劳动力资源缺乏读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3~24题。 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23.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是 ( ) A.8℃C.16℃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冬季风的影响

B.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山河相间分布的影响 C.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

D.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读某地剖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25-26题。

( )

25.对图中ABCD四点气压高低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D B.B>C C.A>B D.C>D26.对ABCD之间的大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B温度较高,造成大气由B向A运动 B.因为A地温度较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C.因为D地气压高于C地,大气由D向C运动

D.大气由D运动到C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交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根据下表,判断27~28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

2022年

总人口GDP外贸

18亿1、7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

2022年20亿2万亿美元不详

27.下列工业类型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动力指向型工业 D.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8.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相比,最具优势的是( A.劳动力丰富 B.资本雄厚 C.市场广阔 D. 能源充足读下图,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完成29~30题。

29.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水源 B.资金 C.能源 D.技术

30.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 )

A.劳动力 B.矿产 C.橡胶、咖啡等农产品 D.工业制成品

得分评卷人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1)D处海拔为 米。

(2)C处地形为 ,其相对高度最多不超过 米,不低于 米。

(3)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筑坝修建水库,你认为在何处筑坝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4)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处最适合建设城镇?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32.读图及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若图例三个数码分别代表重污染工业,轻度污染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则①为 工业。

若图例三个数码分别代表钢铁厂、污水处理厂和服装厂,则代表服装厂的数码为 。 ①、②、③地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3分)

(2)右四图中,正确表示AD间地租水平变化的曲线是 (2分) ( )

(3)A.B.C.D中,最有必要建卫生防护带的是 。利用现有河道作为卫生防护带的是 。D处为 ___________(填高级或低级)

住宅区,理由是 。(5分)33.(10分)图7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2分)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2分)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2分)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4分)

34.(10分)阅读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2分)

(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1分)

(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3分)

(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4分)

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A

【解析】保护教师权益和提高教师待遇是《教师法》的内容。【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法》的认识。【错因分析】不熟悉《教育法》的有关内容。2.D

【解析】2022年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错因分析】对有关教育法规不了解。3.C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命题立意】考查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认识。【错因分析】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评价体系不了解。4.D

【解析】新《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命题立意】考查对新《义务教育法》的认识。【错因分析】不熟悉新《义务教育法》的内容。5. D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命题立意】考查教育心理学知识,对学习的概念的认识。【错因分析】对学习的概念不能灵活应用。6.B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命题立意】考查对教育评价的认识。【错因分析】对诊断性评价的定义不了解。7.A

【解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新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命题立意】考查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理解。【错因分析】没有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内容。8. A

【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命题立意】考查对内部学习动机的理解。【错因分析】不理解内部学习动机的概念。9. D

【解析】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收教育,而是能动地接受教育,并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命题立意】考查对学生的特点的认识。【错因分析】对学生的特点掌握不全面。10.C

【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错因分析】没有掌握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二、简答题(答案要点)1.(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命题立意】考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2.(1)教学内容。(2)学生心理发展特征。(3)已有掌握知识程度。(4)教学时间的充盈性。(5)教学设施及其设备的完善性。

【命题立意】考察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以及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

第二部分 地理专业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 A

【解析】从海洋侵蚀、港口及航道功能受影响、海水入侵、淹没土地等即可得出结论。【命题立意】考察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影响。

【错因分析】不知道图示所示地理事象都与海平面上升有关。2.D

【解析】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全球变暖,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可以减缓全球变暖。【命题立意】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错因分析】不知道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CO2)排放过多造成的。3.B

【解析】从图中可知此地为内蒙古大草原,风力资源丰富。

【命题立意】考查地理读图能力及中国区域地理知识。【错因分析】不能准确判读出该地位置。4.B

【解析】在半干旱草原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破坏草场。【命题立意】考察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错因分析】不知道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不同。5.B 6.C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①②位于黄土高原,因此水土流失面积大, ③位于华北平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较少,⑤在江南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命题立意】考察中国地理空间定位及区域地理知识。

【错因分析】没有形成准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判断不出图中数字位于哪个区域,区域地理知识薄弱。7.B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可通过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获得数据,结合基础地理数据,方能对台风进行监控及预警。

【命题立意】考察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中的应用。

【错因分析】没有理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各自的功能和作用。8.B

【解析】台风形成要求海洋表面海水温度在26℃-27℃以上,由于海水热容量大,吸热和放热都比较慢,海水温度最高的时期不在7月而在8月,最低温度不在1月而在2月,北半球夏秋季节海水温度最高,所以是台风多发季节。【命题立意】考察台风成因。

【错因分析】不知道台风形成对表层水温的要求。9.B

【解析】B所示图的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丰水年降水多,容易引发涝灾。枯水年降水少,容易引发旱灾。

【命题立意】考察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影响。

【错因分析】不知道旱涝灾害的发生是由降水量变化引起的。10.B

【解析】由图知甲大陆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即经度地带性规律,所以造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

【命题立意】考察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错因分析】没有掌握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1.B

【解析】从图知,甲大陆为亚欧大陆,东西两岸同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但气候不一样。东海岸为温带季风气候,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命题立意】考察自然带分布及成因。

【错因分析】不知道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有两种气候类型。12.D

【解析】①⑤都是温带荒漠带。①位于甲大陆腹地,荒漠带成因是深居内陆,东西都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 ⑤荒漠带形成则主要是由于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加上东海岸附近有寒流流经,加剧了干旱程度。【命题立意】考察荒漠带成因。

【错因分析】不知道荒漠带的多种成因。13.D

【解析】由图知乙大陆山脉为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因此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造成的。

【命题立意】考察板块构造理论。

【错因分析】记不住安第斯山脉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14.C 15.D

【解析】丙地虽然距城市中心较远,但地价明显高于周围地区,说明丙地交通通达性高,应该位于辐射道路与外环道路交会点。

【命题立意】考察交通通达性对城市地价的影响。

【错因分析】不知道土地地价不仅受距市中心远近影响,还与交通通达性有关。16.A

【解析】陆海铁路未开通前,走铁路必须经过北京,长春到北京为京哈线,北京到南京为京沪线。

【命题立意】考察中国铁路交通干线。

【错因分析】记不住中国铁路交通干线分布情况。17.B

【解析】要想富,先修路。修路的目的都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并且从中可以判断陆海铁路大大缩短了东北、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的距离。【命题立意】考察铁路区位因素。【错因分析】可能会误选②。没有注意到该铁路位于东部沿海,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因此,不会缓解沿海与内陆之间交通运输的运营压力(东西向铁路才可以)。18.D

【解析】前三项都是修建港口的陆域条件。【命题立意】考查影响港口的区位条件。

【错因分析】容易把影响港口的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混淆。19.C

【解析】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迅速发展起来,吸引了大量民工,所以大量民工迁入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命题立意】考察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错因分析】没有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20.A

【解析】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故老年人口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命题立意】考察美国老年人口迁移原因。【错因分析】没有注意到关键词是老年人口。二、双项选择题21.AB

【解析】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生人口减少,而人均寿命大大提高,因此老年人所占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命题立意】考察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错因分析】不知道人口老龄化原因。22.BD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加速,说明老年人口比例增加,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

【命题立意】考查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错因分析】不知道人口老龄化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影响有哪些。23.BC 【解析】根据等值线“高高低低”原理判断,即“闭合等值线中心值高于高值,低于低值。A地位于28℃等温线内,周围温度明显低于28℃。B地位于20℃等温线内,周围温度明显高于20℃。

【命题立意】考查等温线图判读能力。

【错因分析】没有掌握等温线判读的基本技能。24.BC

【解析】根据经纬网及陆地轮廓等判断C地位于横断山区,附近等温线的分布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简称“高高低低”)。

【命题立意】考查空间定位能力及等温线图判读能力。【错因分析】不知道C地位于横断山区。25.AB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下面的气压值一定大于上面的气压值(越往上大气越稀薄),所以气压值A>D,B>C。在水平方向上,根据相对同一等压面,等压面下面的气压要大于等压面上面的,所以B>A,D>C。

【命题立意】考查比较气压值大小的能力。

【错因分析】概念不清,不知道所谓高压、低压是指在同一海拔高度上两地气压大小相比较而言,而不是指气压绝对值的大小。26.BC 【解析】A地近地面由于空气受热而膨胀上升,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B地近地面由于相对冷却而导致垂直方向上大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从而导致水平方向上空气由B地向A地运动(高压向低压运动)。在高空,与近地面相反,D地气压比C地高,故水平方向上大气由D地向C地运动。高空不考虑摩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最终方向是与等压线平行。【命题立意】考查热力环流知识和风的形成。【错因分析】没有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7.BD

【解析】东南亚人口众多,而经济相对落后,因此适宜布局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命题立意】考查工业的区位选择。

【错因分析】没有考虑到东南亚国家绝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新加坡可看作发达国家)28.AC 【解析】阿拉伯国家石油资源丰富,资本比较雄厚。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因此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命题立意】考查世界区域经济组织知识。【错因分析】缺乏相关知识储备。29.BD

【解析】我国东部经济发达,中西部相对落后,因此东部向中西部主要输送的应是资金和技术。

【命题立意】考察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差异。【错因分析】不知道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有何差异。30.BC

【解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送的是橡胶、棕油、咖啡、铁、铜等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资本、技术、工业制成品等。

【命题立意】考查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差异。【错因分析】不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的差异。三、非选择题31.(1)1100 (2)陡崖。800。400 (3) A。地处峡谷,上游有较好的储水区(3分) (4)①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3分)【解析】(1)从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高差200米可知该图等高距为200米,D点位于1100米等高线上。(2)C处等高线重合,故为陡崖。n条等高线重合于陡崖处,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 (n-1)d≤H<(n+1)d (d为等高距)(3)大坝选址应考虑“口小肚子大”地区。“口小”,便于施工,“肚子大”,库区汇水面积就大。(4)城镇建设应考虑地形及供水情况。

【命题立意】重点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能力。32.(1)重污染。 ③ 。③>②>①(3分,每空1分)  

(2)B(2分)

(3)C。A。高级(3分,每空1分)

地势较高,交通便利。与文化区较近,远离工业区 (2分每点1分)

【解析】根据工业布局原则,基本没有污染的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轻度污染工业可布区越远,地价越低。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一般要建卫生防护带。高级住宅区一般要靠近远离工业区。

【命题立意】重点考查城市工业布局及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33.(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由图中信息(经纬度、海拔高度)结合材料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南亚地区。(1)描述地形、地势要结合图示,从地形名称、高低起伏状况、海拔等角度分析描述。 (2)分析降水首先从从该地位置和大气环流——南亚地区季风环流(当然带来降水的是夏季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还要结合该地的地形(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3)分析水能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还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有利:流量(降水、河流、流域面积等)。地形(落差——等高线疏密等)。不利:地质灾害、地形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技术、人口、市场等。(4)分析问题要从该地的地理背景入手:地形地质条件、气候、人口压力(数量、素质)、经济、发展程度等。 【命题立意】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能力。34.(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日变化(日较

差)较大,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集中于夏季(1~3月或12月至次年3月)。

(3)低温、冻害,夜间,洪涝灾害,夏季(雨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11月,答春、秋季即可得分)(4)(沟渠、水塘与高台交织,)排水通畅,利于雨季防洪,灌溉方便,利于旱季抗旱。水体增温和降温的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增大水体面积,并使水面与高台(合理)交错分布,可减小气温变化幅度,尤其可提高夜间温度,有效减少低温、冻害对高台农作物的损害。

【解析】 (1)气温的年变化要考虑气候因素,特别是温度带,一般热带和寒带变化幅度小,温带地区变化幅度大。由纬度可知,该地位于热带,气温年较差较小。气温的日变化幅度与海陆位置、气候、地形等因素都有关系,结合该题材料中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这条信息,从而明确该题主要从地形这个要素分析。 (2)根据b图归纳该地的降水特征,纵坐标是降水量,可估算出该地的年降水量。横坐标是月份,分析出该地降水的李节变化规律。要注意的是该地地处南半球。 (3)抓住“气象灾害”这个关键词,再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看出该地旱涝灾害严重。还要注意高原、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夜间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易发生低温冻害。(4)结合上一问的分析,从旱涝、温差等方面分析即可。【命题立意】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