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6自主赏析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侍坐(sì) 比及(bì) ..哂笑(shěn) 鼓瑟(sè) ..B.饥馑(jǐn) 喟然(kuì) ..舞雩(yú) 沂水(qí) ..C.舍瑟(sè) 千乘(chénɡ) ..铿尔(kēng) 撰文(zhuàn) ..D.章甫(fǔ) 小相(xiànɡ) ..俟机(sì) 毋庸(wú) ..
【答案】 D(A侍:shì,B沂:yí,C乘:shèng) 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 )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
【答案】 AD(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 3.下列各项中,有关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居则曰(闲居) 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 千乘之国(兵车) ....B.夫子哂之(微笑) 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 加之以师旅(加上) ...
C.因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丰年)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
D.方六七十(纵横) 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答案】 C(馑:蔬菜不熟)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秦王还柱而走。
D.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 A(B莫-暮,C还-环,D见-现)
5.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答案】 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使足民。 .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C.稍稍宾客其父 ..D.粪土当年万户侯。 ..
【答案】 A(都是使动用法,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 7.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表明子路率直自信,勇于任事的性格
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 C.孔子对曾晳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 【答案】 D(“不满”不当)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办私学教育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
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就是古人称的“六经”。
D.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以礼乐治国。《论语》中“论”,择也,选择评论之意。
【答案】 D(论,读lún,纂辑)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鼓瑟..希(稀疏) .
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 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咏而归(唱歌) ...
D.吾与点也(介词,和,同)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 ...【答案】 D(与:赞成,三子:三个人)
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端章甫。 .B.鼓瑟希,铿尔。 .C.孰能为之大? .
D.左忠毅公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
【答案】 D(ABC都是名词作动词用,D是使动用法)
11.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风乎舞雩。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答案】 B(B是判断句,其它是介词结构后置) 12.对下列各文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有什么受伤呢?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 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戴帽子的有五六个人,未戴帽子的有六七个人。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
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又是谁呢?
【答案】 C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祸福有命
秦氏颛国得志,益厉刑辟,以钳制士大夫,一言语之过差,一文词之可议,必起大狱,窜之岭海,于是恶子之无俚者,恃告讦以进。赵超然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责汀州,吴仲宝以《夏二子传》流容州,张渊道以《张和公生日诗》几责柳而幸脱,皆是也。予教授福州日,因访何大圭,忽问:“君识天星乎?”答曰:“未之学。”曰:“岂不能认南方中夏所见列宿乎?”曰:“此却粗识一二。”大圭曰:“君今夕试仰观荧惑何在?”是时正见于南斗之西。后月余再相见,时连旬多阴,所谓火曜,已至斗魁之东矣。大圭曰:“使此星入南斗,自有故事。”予闻其语,固已竦然,明日来相访,曰:“吾曹元不洞晓天文,昨晚叶子廉见顾,言及于此,蹙頞云:‘是名魏星,无人能识,非荧惑也。”,予曰:“十二国星,只在牛、女之下,经星不动,安得转移?”圭曰:“乾象欲示变,何所不可?子廉云:‘后汉建安二十五年亦曾出。’”盖秦正封魏国公,圭意比之曹操。予大骇,不复敢酬应。他日,与谢景思、叶晦叔言之,且曰:“使迈为小人告讦之举,有所不能,万一此段彰露,为之奈何?”谢、叶曰:“可以言命矣!与是人相识,便是不幸,不如静以待之。”时岁在己巳,又六年,秦亡,予知免祸,乃始不恐。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 ①秦氏:指秦桧。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窜之岭海 窜:被流放 .B.吾曹元不洞晓天文 元:通“无”,不 .C.不如静以待之 静:冷静 .D.予知免祸,乃始不恐 始:开始 .【答案】 B(“元”应为“原”,原来。)
14.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士大夫“言语有差”就被秦桧起大狱的一组是( ) A.赵超然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责汀州 B.吴仲宝以《夏二子传》流容州
C.张渊道以《张和公生日诗》几责柳而幸脱 D.予教授福州日,因访何大圭
【答案】 D(教授福州是朝廷直接任命。)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A.秦桧把持国政以后,对士大夫实行严刑苛政,如某士大夫一句话稍有差错就会被流放到岭南海外。
B.洪迈没学过观天象,但是能辨认南方仲夏所出现的多种星象。
C.何大圭将秦桧比作曹操,洪迈非常惊骇,不敢再接他的话,怕引起祸乱。 D.洪迈听说秦桧死了,自己的灾祸免除了,才开始不害怕。 【答案】 B(洪迈没学过星象,只是大体辨认一些星象。) 16.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秦桧正封魏国公,何大圭含义是将秦桧比作曹操。
(2)让我洪迈做小人告发他人阴私,是不可能的,万一这件事彰露出去,该怎么办呢? (3)这一年是绍兴十九年,再过六年,秦桧死了,我知道灾祸免除了,才开始不再害怕。 参考译文:
秦桧把持朝政以后,更加实行严刑苛法,来钳制士大夫,一句话稍有差错,一个词可以挑出点毛病,就必定兴起大狱,被流放到岭南海外,于是一些恶子无聊之辈,凭着诬告而升官。赵超然因“君子的恩泽,五世而断绝”一句话,被贬到汀州,吴仲宝因作了《夏二子传》被流放到容州,张渊道因作了《张和公生日诗》几乎被流放柳州而侥幸得脱,都是这种情况。我在福州任教授时,曾拜访何大圭,他问我:“你会观天象吗?”我回答说:“没学过。”他说:“你难道不能辨认南方仲夏所出现的一列星宿吗?”我说:“这却粗略认识一二颗。”大圭说:“你今天晚上试着仰视观察一下荧惑在哪里?”这天那颗星宿出现在南斗星的西边。以后一个多月再看,当时连续几旬是阴天,所谓的火曜已经移到斗魁星的东面了。大圭说:“如果这颗星进入南斗中间,自然要有事情发生。”我听到这话,本来就已经很恐惧,第二天何大圭来访,他说:“我原来不懂得天文,昨晚叶子廉看我,话题谈到这里,叶子廉皱眉蹙鼻说:‘这颗星名叫魏星,没有人能认识,不是荧惑。’”我说:“十二国星,只在牛郎星、织女星的下面,恒星不动,怎么会转移呢?”何大圭说:“天象要想表示变化,有什么不可变的呢?”叶子廉说:“后汉建安二十五年也曾出现过这颗星。”当时秦桧正封魏国公,何大圭含义是将秦桧比作曹操。我大为惊骇,不再敢接他的话。又一天,我和谢景思、叶晦叔谈到这件事,并且说:“让我洪迈做小人告发他人阴私,是不可能的,万一这件事彰露出去,该怎么办呢?”谢景思、叶晦叔说:“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和这个人相识,便是不幸,不如冷静地对待它。”这一年是绍兴十九年,再过六年,秦桧死了,我知道灾祸免除了,才开始不再害怕。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诗中悲凉的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路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学着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在题诗中写下这样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④①⑤③②
18.阅读下面的这则材料,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是精神。是它在支撑着我们的生命,是它在支配着我们的思想,是它让我们有了丰富的感情,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认识。但是我们的精神也有疲惫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有受伤的时候,这时,我们希望有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可以让心灵停泊的港湾。
请你用语言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50字。 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一个纯洁的世界,远离了都市的繁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是一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地方。我并不奢求它能够“一尘不染”,只要它能永久的保有那份纯洁、那份安宁。
示例二:(我的精神家园,必定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欢歌笑语的地方。来到这里,就忘了一切痛苦、忧伤,心中的种种惆怅顿时烟消云散。笛声清越、箫声婉约、琴声悠扬、歌声嘹亮„„在这音乐的海洋里,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惬意,更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情怀。
19.阅读下面语段,依照画线句的句式和内容,仿造两个句子,组成一组句子。 真诚的爱意味着爱所有的人,爱世界,爱生活。爱意味着无须山盟海誓的承诺,意味着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他人。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 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妇女掉到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她救起。她的丈夫感激涕零,于是送一头牛给他以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做法引起了当时人们的反感,认为他收下这头牛有违儒家道德,这让他非常苦恼。孔子听说后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既与道德不道德没有关系,同时也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材料二:
春秋时鲁国有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到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付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听说后,不仅不为学生受到称赞而高兴,反而很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在道德和金钱之间,孔子学生的做法是否有错呢?请以“金钱与道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型话题作文。这种类型的话题需要逐一分析文题所给的材料,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然后立意,才不至于“跑题”。第一则材料:孔子的学生做好事,接受了他人的馈赠,遭到人们的批评,而孔子却表扬了他。第二则材料:孔子的学生为赎人自己垫付了金钱,不到官府报账,人们称赞他,却遭到孔子的批评。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涉及到金钱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孔子的两段话是解读话题的关键,为什么他认为金钱与道德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弄清这个问题,文章的立意也就正确了。
【佳作赏读】
金钱·道德
孔子不愧为圣人,在两千五百年前那个商品意识尚未分化,原始道德观念冰封的年代,能够将道德善举同经济回报联姻,其观点无疑是极具前瞻性的。而将这种前无古人的联姻扩充为一种极具广度的积极的社会效应(“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更是难能可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孔子的观念是打破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社会群体的道德桎梏和精神枷锁,将商品的“秤杆”作用又继而巧妙地融入了人文道德这一精神体系中来。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回报在道德善举中所发挥的度量衡作用日趋明显化。虽
然商品回报不是道德善举中惟一的衡量手段,但它在这种社会道德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而这种特定关系在当今社会中自然也是屡见不鲜的。我们很容易在报纸中电视里看到一些类似的报道。如某某同志见义勇为立功受奖,被当地政府部门奖励人民币xx元。1998年的抗洪抢险战斗中,“人民的好战士”高建成不幸遇难,党和国家除了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外,还另外拨了几十万元赠给其家人。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钱回报这种商品回报中最广泛的方式无疑成了当今社会对善举予以肯定的表达方式。而这种方式在人们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认同道德善举之前,其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然而在号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行阶段,商品回报的“超值”现象也大行其道,与2500年前的“贬值”现象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在道德善举中充当的度量衡作用被人为地不切实际地抬高了。《环球时报》上一幅漫画一针见血地讽刺了这种现象:一个掉进河里的人大喊救命,眼看就要没顶了,而岸上的人还在讨价还价,看他出多少钱才去救他。当然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社会道德沦丧的群体表现,但毕竟是一种社会存在,它无疑折射出了我们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道德倾向和思想蜕变趋势。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一席话旨在教会后人如何用金钱去阐释道德,在金钱与道德之间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然而我们的一部分人在这康庄大道上迷失了方向,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怪罪孔圣人,毕竟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拿刀去杀人,就怪罪发明刀子的人。如果孔圣人尚未仙逝的话,他一定会说,他是要教会人们用金钱去阐释道德,而不是用金钱去收买或交易道德。
——记住,这才是孔圣人的初衷。如果读了几辈子古书的中国人竟连如此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岂不是一种悲哀。
【名师点评】
文章以孔子具有前瞻性观念的阐释,联系当今现实,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强调了商品回报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动摇的地位和作用,认为这是人们对善举予以肯定的最好方法。如果立意仅至于此,则有偏颇之嫌。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接着指出了虽然商品回报有其必要性,但人为地抬高它的地位,则又是不能为我们容忍和接纳的,主张用金钱阐述道德,但决不允许用金钱去收买或交易道德。这样议论就全面辩证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