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22-05-26 来源:步旅网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

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 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 符号体系。【 C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 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 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 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 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25.“没有冲突就没有戏”是____提出的 。【 B 】

A.黑格尔 B.布伦退尔 C.莎士比亚 D.拉辛

26.文学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包括【 A 】

A.结构语言体裁等 B.结构情节体裁等

C.结构语言情节等 D.情节语言体裁等

27.恩格斯提出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指的是_____创作方法. 【 B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自然主义 D.古典主义

28.艺术构思中,核心的心理因素是【 D 】

A.感知 B.情感 C.理解 D.想象

29.《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 】

A.刘勰 B.陆机 C.曹丕 D.钟嵘

30.在上层建筑中,对文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 】

A.政治 B.道德 C.哲学 D.宗教

31.集体性是 的一个重要特征 【 B 】

A.作家文学 B.民间文学 C.通俗文学 D.高雅文学

32.贺拉斯把文学批评比作 【 B 】

A.钢刀 B.磨刀石 C.利剑 D.长矛

33.从形式上看,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 【 A 】

A.文学语言 B.艺术技巧 C.体裁选择 D.结构方式

34.情节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 【 C 】

A.序幕 开端 高潮 结局 B.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C.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D.序幕 发展 高潮 尾声

35.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 C 】

A.全部接受 B.全部否定 C.批判继承 D.继承形式,批判内容

36.诗歌按内容分,可分为两大类,它们是 【 D 】

A.叙事诗与格律诗 B.抒情诗与格律诗

C.格律诗与自由诗 D.抒情诗与叙事诗

37.构成文学风格的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 【 A 】

A.创作个性 B.题材选择 C.创作方法 D.表现手法

38.恩格斯论证“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时所用的典型例子是 【 C A.托尔斯泰的《复活》 B.哈克奈斯的《城市姑娘》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莫泊桑的《项链》

39.恩格斯认为文学批评的两条标准是 【 C 】

A.内容的和形式的标准 B.政治的和艺术的标准

C.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 D.思想的和艺术的标准

40.在西方文论史上,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理论家是 【 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朗吉弩斯

41.贝尔认为,文艺作品旨在唤起读者的 【 D 】

A.生活情感 B.理智情感 C.道德情感 D.审美情感

42.古希腊人称文艺女神为 【 C 】

A.情感的女儿 B.想象的女儿 C.记忆的女儿 D. 理智的女儿

43.类型即典型的鼓吹者是 【 A 】

A.贺拉斯与布瓦洛 B.歌德

C.黑格尔 D.亚里士多德

44.对悖论与反讽这两种修辞方式津津乐道的是 【 A A.俄国形式主义 B.英美新批评 C.法国结构主义45.提出“风格即人”的法国作家是 【 B 】

A.福楼拜 B.莫泊桑 C.左拉 D. 布特

46.郭沫若说,诗的本质在 【 D 】

A. 叙事 B.写景 C.抒情 D. 状物

47.科林伍德认为,艺术重在 【 C 】

D. 解构主义

A. 唤起情感 B.表现情感 C.描述情感 D.暴露情感

48.姚斯和伊瑟尔是以下哪一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 B 】

A.现象学美学 B.解释学美学 C.接受美学 D.存在主义美学

49.文学语言的最主要特征是 【 C 】

A.生动性 B.准确性 C.鲜明性 D.修辞性

5O.黑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最主要的是要有一种灌注生气于外在形状的【 D】

A.内容 B.情感 C.意蕴 D.思想

51.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与“诗言志,歌咏言”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是 【D】

A.游戏说 B.再现说 C.能动反映说 D.表现说

52.提出“境生于象外”这一观点的作者是【 B 】

A.皎然 B.刘禹锡 C. 王昌龄 D.苏东坡

53.以下选项所强调的与别林斯基的“熟识的陌生人”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A】

A.个性与整体的统一 B.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C. 科学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 D.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统一

54.以下选项的内容能体现叙述者>人物的叙事效果的是【 B 】

A.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可信度高、亲切自然,这种视角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这种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B.叙述者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问、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难办到。这种叙述视角视野开阔,适合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涛性作品青睐

C.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人胜的艺术魅力,神秘莫测、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

D.常为侦探小说采用,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坯得丕动脑筋.,敬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再创造万得到很大的调动

55.“啊!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啊,无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轻浮,庄严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铸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整体看主人公在这里通过什么抒情活语方式抒发对爱情的复杂感受【B】

A.反讽 B. 悖论 C.象征 D.对比

56.“奏议:自:雅,书沦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出自 【 D 】

A《文心雕龙》 B.《诗品》 C. 《文赋》 D《典论·论文》

57.提出“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学说的是 【 B 】

A.梵高 B.尼采 C. 席勒 D. 海涅

58.以下选项不属于日本美学家《美学总论》中观点的是 【 C 】

A.客观的风格与主观的风格 B.静的风格与动的风格

C.浪漫与古典的风格 D.纪实的风格与虚构的风格

59.以下选项属于明朝公安派袁宏道兄弟所大力提倡的风格的是 【 C 】

A.狂飙突进 B.幽深孤诮

C.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D.别趣奇理

60.奠定西方文学分类基础的人物是【 A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朗吉弩斯

61.“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为文”,这一“文”、“笔”之说源于哪部作品? 【 A 】

A.《文心雕龙》 B.《文选》 C.《文赋》 D.《典论·论文》

62.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体裁是【 A 】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戏剧

63.被西方文学批评家看做真正的“批评时代”的是哪世纪?【 C 】

A.18世纪 B.19世纪 C.20世纪 D.21世纪

64.在《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的长文中提出“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是【B 】

A.伊塞尔 B.姚斯 C.伽达默尔 D. 布斯

65.以下关于文学的源泉的说法与《周易》中“观物取象”的观念相符合的一项是【 A 】

A.再现说 B.表现说 C. 劳动说 D.游戏说

66.“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 【 D 】

A.皎然 B.刘禹锡 C.王昌龄 D.司空图

67.1711年发表了《批评论》,从而加速了“文学批评”这个概念为社会广泛接受进度的英国诗人是 【 A 】

A.蒲伯 B.华兹华斯 C.拜伦 D.普希金

68.美国文学批评家w·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什么概念? 【 B 】

A.叙述者 B.隐含作者 C.隐含读者 D.故事人物

69. “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招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整体看这里所运用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 A 】

A.比喻 B.象征 C.对比 D.反讽

70.以下各项对诗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C 】

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

B. 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

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

D.诗歌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71.《沧浪诗话》的作者是 【 A 】

A.严羽 B.李峤 C.司空图 D. 苏东坡

7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是欧阳修对四季景象的描写,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 【 A 】

A.简约 B.刚健 C. 平淡 D. 疏放

73. 以下不属于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中的类型的是 【 B 】

A.史诗 B.小说 C.抒情诗 D.戏剧

74.以下关于通俗文学描述正确的是 【 D 】

A.通俗文学的创作常常是源自整体精神上的失衡而自发的行为,借助艺术创作寻求精神出路。

B. 通俗文学严肃地探讨人生课题,蕴含着多层次的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C.通俗文学建立在痛切人生的基础上.无论其情感是节制的还是张扬,都是内在生发、流露出来的。

D.从事通俗文学创作的作家大多以不变的套路进行固定题材的创作,并不忌讳题材和情节的雷同。

75.以下内容不属于文学史的研究的主要对象的是 【 D 】

A.对文学现象与社会、历史和文化关系的研究。

B.对文学风格、流派和思潮的研究。

C.对文学的发生、历史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继承与革新的原则和对策的研究。

D.以一定的文学观作指导,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最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等核心对象展开评价和研究。

76.以下选项不属于文学创作灵感特点的是 【 D 】

A.突发性 B.短暂性 C.突破性 D.朦胧性

77. 法国结构主义者托多罗大将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种形态:“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叙述者<人物”。这种划分应属于叙事学的哪一范畴? 【 D 】

A.叙事时间 B.叙事模式 C.叙事人称 D.叙事视角

78.以下选项属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特征的是 【 C 】

A.写真纪实 B.感受性 C.超验性 D.动作性

79.谁在他所著的《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提出“劳动先于艺术”、“功利先于审美”的观点?【 B 】

A.康德 B.普列汉诺夫 C.弗雷泽 9.鲁迅

80.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 】

A.抒情 B.象征 C.叙述 D.议论

81.“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的是意境的哪一特点? 【 D 】

A.物、情、意交融 B.空间感 C.反讽或悖论 D.意味蕴藉

82.在文学人物的塑造上,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中极力反对“席勒化”,即反对作者先从理论上研究某个时代,为自己总结出这个时代的某些原则,然后设计与此相适应的人物。在这里,马克思是要强调典型的哪一特征? 【 C 】

A.类型化 B.普遍意蕴 C.个性与差异性 D.审美创造

83.“‘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 【 A 】

A.爱·摩·福斯特 B.威·毛姆

C.克林斯·布鲁克斯 D.罗伯特·沃伦

84.下列各项是关于诗与画的区分,判断正确的是 【 C 】

A.诗歌是语言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

B.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

C.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

D.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主要诉诸听觉,可以间接地唤起读者的联想,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85.“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点出自【 C 】

A. 《文心雕龙》 B. 《诗品》 C.《文赋》 D.《典论·论文》

86.“遵循自然,不加雕饰,不论粗细,随意地抒发感情”在内容上是兴之所至,恩之所悟,是作者本性的流露。形式上不太讲究方法技巧,结构上比较自由,上述描述与下列选项中哪种风格相对应? 【 D 】

A.简约 B.刚健 C.平淡 D.疏放

87.现代关于“现实与理想”、“客观与主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对立的艺术风格范畴的划分同下列哪项的区分关系最为紧密?【 B 】

A.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划分 B.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区分

C.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区分 D.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区分

88.下列选项的描述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的“浪漫型”相一致的是 【 A 】

A.该艺术类型把理念与现实的完满的统一破坏了,即理念溢出或超越了形象,美学上的丑的出现则与这种艺术类型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

B.在该种艺术类型中,抽象的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

料,形象化的过程就从这种材料出发,而且显得束缚在这种材料上面。

C.该艺术类型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协调。

D.该种艺术类型首先是同梦与醉两个世界相对应。梦的世界是幻想的、直观的、静穆 的,醉的世界则是冲动的、激情的、狂热的。

89.下列选项对文类“四分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D 】 ...

A.它是20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

B.“四分法”中的诗歌包括了“三分法”中分属于“抒情”和“叙事”两类的抒情诗、叙事诗。

C.兼顾文学作品内部规律和外部形态,既具有科学性又照顾传统分类习惯

D.着眼于文学创作的内部特征和规律,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科学性

90.下列关于高雅文学描述正确的是 【 D 】

A.高雅文学更多地指向现实的、外在于艺术的某些功利目的,如商业目的。

B.高雅文学趋向生活的单维表现。主要描述单个的、孤立的事实,较少顾及生活的整体。

C.从事高雅文学创作的作家大多以不变的套路进行固定题材的创作,并不忌讳题材和情节的雷同。

D.高雅文学建立在痛切人生的基础上,无论其情感是节制的还是张扬,都是内在生发、流露出来的。

91.在谈到小说对人的“支配之道”时总结了“熏”、“浸”、“刺”、“提”四种力的观点的【 A 】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黄遵宪

92.“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夏宇《甜蜜的复仇》),该诗句运用的修辞是 【 D 】

A.比喻 B.象征 C.朦胧 D.反讽

93.在《诗学》里提出诗的“陶冶(净化)说”的是B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孟子 D.黑格尔

94.“今夫举大木者,前呼耶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淮南子》),这一说法与哪一种文艺起源说相符合? B

A.巫术说 B.劳动说 C.游戏说 D.模仿说

95.文学创作中强调的真实是哪种类型的真实?D

A.生活的真实 B.科学的真实 C.道德的真实 D.假定的真实96.关于文艺的起源问题主张“游戏说”的是A

A.席勒 B.普列汉诺夫 C.弗雷泽 D.鲁迅

97.我国最早涉及意象概念的论著是A

A.《周易·系辞》 B.《原诗》 C.《周易略例》 D.《诗格》

98.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者是B

A.柳宗元 B.王国维 C.魏源 D.龚自珍

99.提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高尔基

100.下列关于“文学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D

A.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中产生的文学,所反映的内容也都是不同的

B.社会历史的发展将会推动文学形式的发展 ‘

C.从独特的艺术价值上看,一些文学形式的突出成就与社会发展不成比例

D.因为外部的社会的发展对文学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文学的繁荣一定是在社会相对高度发展和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年代

101.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一词来自希腊文的七弦竖琴,而在中国“抒情”一词最早见于哪部作品?C

A.《论语》 B.《孟子》 c.《九章》 D.《史记》

102.“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谁提出的诗论与画论?A

A.苏东坡 B.欧阳修 C.王维 D.王昌龄

103.关于文学风格论述正确的是B

A.文学风格,概括地说就是一个单纯形式的问题

B.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其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统一中所现实出来的创作个性.

C.文学风格受时代、民族、地域等客观条件影响较大,而与作者的主观条件关系不大

D.文学风格就是真实地再现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04.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C

A.简约 B.刚健 C.平淡 ,D.疏放

105.将性格类型的区分应用于艺术理论之中,把艺术划分为感性型和直观型的是

A.尼采 B.狄尔泰 C.弗洛伊德 D.荣格D

106.“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出自哪部著作?C

A.《文学小言》 B.《四溟诗话》 C.《人间词话》 D.《姜斋诗话》

107下列这些观点与哪一种文艺起源说相符合:文艺起源说的“师蜘蛛而结网”(《抱朴子》),“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意”(《笔记法》),“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原诗》)。D

A. 巫术说 B.劳动说 C.游戏说 D.模仿说

108“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这些诗句从整体看运用什么抒情话语方式?A

A.反讽 B.悖论 C.象征 D.对比

109.下列描述最符合艺术概括特征的是C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B.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为主要方法

C.舍弃感性的具体形态且凸显特征和细节 D.从具体到具体的重复过程

110.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晚唐诗人司空图的观点D

A.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B.境生于象外

C.缘境不尽日情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11.下列描述与“情节”界定相符合的是D

A.叙述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 B.写入作品中的一系列事件

C.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D.人物性格与人物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

112.下列选项中属于尼采《悲剧的诞生》的是C

A.感动型与直观型 B.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区分

C.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的区分 D.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区分

113.下列选项的内容能体现叙述者<人物的叙事效果的是

A.常为侦探小说采用,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再创造力得到很大的调动。A

B.叙述者想听、想看、想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不难办到。这种叙述视角视野开阔,适合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青睐。

C.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

D.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可信度高、亲切自然,这种视角多为现代小说所采用。这种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114.下列关于小说文类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在西方,小说的母体是13世纪盛行欧洲的“罗曼司”,也译为骑士传奇。

B.在启蒙运动中,小说作为启蒙思想的武器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l8世纪被称为“小说的世纪”。

C.小说在文学史上兴起较晚,但后来居上,很快便在文学家族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D.小说是由16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开创的新文体,在五四时期对中国影响很大。

115.下列不属于民间文学的特征的选项是D

A.人民性 B.集体性 C.传承性 D.精英性

11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观点的是C

A.刘勰 B.曹丕 C.陆机 D.钟嵘

117.下列选项属于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的是A

A.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 B.以虚构方式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

C.多方面塑造人物形象 D.舞台性与音乐性

118.当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诞生之后,许多人心神不安,以为作家写的就是自己,以为作家批判的就是自己,甚至总觉得自身身上有一些阿Q的因子。你认为阿Q形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D

A.因为阿Q是上千个、上万个具体人物相加的总和。

B.因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起作用。

C.因为读者对造成阿Q这一性格的社会环境强烈不满。

D.作为典型人物,阿Q这一具体人物背后蕴含着某一类人的共性。

119.下列选项的描述与黑格尔艺术类型中的“古典型”相一致的是C

A.该艺术类型把理念与现实的完满的统一破坏了,即理念溢出或超越了形象,美学上的丑的出现则与这种艺术类型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

B.在该种艺术类型中,抽象的理念所取的形象是外在于理念本身的自然形态的感性材料,形象化的过程就从这种材料出发,而且显得束缚在这种材料上面。

C.该艺术类型把理念自由地妥当地体现于本质上就特别适合这理念的形象,因此理念就可以和形象形成自由而完满的协调。

D.该种艺术类型首先是同梦与醉两个世界相对应。梦的世界是幻想的、直观的、静穆的,醉的世界则是冲动的、激情的、狂热的。

120.认为“一切阅读都是误读”的论者是A

A.布鲁姆 B.米勒 C.卡勒 D.德里达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填空题

1.一个作家应当很好地把握两种感受,一是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二是对语言的独特感受。

2.恩格斯指出,意识形态属于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领域。

3.创新性是人们判断文学作品高下优劣的价值标准之一。

4.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他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

5.在西方,柏拉图的灵感说把文学视为心灵的表现。

6.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区分了语言与言语。

7.闻一多认为,诗不仅有音乐美,绘画美,还具有建筑美美。

8.文学创作过程包括素材积累,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三阶段。

9.素材包括直接素材与间接素材两类。

10.刘勰指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11.亚里士多德指出,诗描写按照必然律和可然律会发生的事,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12.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13.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4.“象征”一词源于古希腊,本义类似中国古代的兵符。

15.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部分。

16.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17.伽达默尔指出理解属于被理解事物的存在。

18.意大利学者维柯把原始思维叫做诗性智慧。

19.鲁迅塑造人物常用的方法是“杂取种二人,合成一个”。

20.黑格尔指出,按照艺术的概念,心里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是携手并进的。

21.柏拉图曾说,神智清醒的诗遇到迷狂的诗就显得黯然无光了。

22.想象一般可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23.贝尔区分了审美情感与生活情感,认为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它能唤起审美情感。

24.对描写对象的某一方面加以突出放大,进行特别具体细致的描摹,这种描写被称为细节描写。

25.文学语言除具有传达概念的功能,又具有唤起表象的功能。

26.俄国形式主义要求文学语言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

27.《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

28萨特认为,人只有通过写作,才能使自己成为 原创者。

29.作家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存在一种原始的对应关系,其原因在于人与宇宙的异质同构。

30.古罗马的贺拉斯与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都鼓吹类型说。

31.恩格斯指出,每个人都是典型,又是一定的单个人,如是老黑格尔所说,是一个“这个”。

32.罗兰-巴尔特把叙事单位分为核心单位与辅助。

33.罗兰·巴尔特认为,作品中的作者只是纸上作者。

34.叙述者就是人物的视角又包括主人公视角与 见证人视角。 、

35.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类的文化越往后发展,这种内向观察就变得越加显著。

36.“抒情”一词最早见于屈原“发愤以抒情”的诗句中。

37.罗丹指出,艺术是一门学会真诚的功课。

38.常见的抒情方式包括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和代言的抒情方式。

39.“反复”这种抒情话语形式,可以追溯到《诗经》中被广泛使用的“重言“、“重章叠句“等。

40.胡应麟认为陶渊明开千古平淡之宗。

41.茅盾认为语言是民族形式的、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42.十六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开创了一种新文体,被称为“随笔”或散文。

43.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引起怜悯和恐惧,并使这类情感得到净化。

44.马克思指出,人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45.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那已在语言中显示出来的东西,语言不能“说出”它。

46.狄德罗认为,人类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

47.黑格尔把人物所处的环境分为一般世界情况和情境两方面。

48.在叙事作品中,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区别是明显的。

49.象征模式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具体的象征和整体的象征。

50,钱钟书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51.席勒区分了所谓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52.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

53.雅各布森认为.诗具有“纵聚合”的共时性本质.有别于小说“横组合”的 历史性特征。

54.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提出戏剧创作的三一律。即一天,一地扮演的一个故事。

55.恩格斯指出,悲剧表现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56.“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

57.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的过程。

58.陆机认为,诗缘情而待靡。

59.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是人的潜意识的升华,是作家所做的白日梦。

60.文艺起源“游戏说”的主要倡导者是席勒与斯宾塞。

61.高尔基指出,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62.钱钟书称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

63.“意境”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学著作《诗格》。

64.司空图对含蓄 风格诗作的品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5.“典型”作为美学概念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

66.别林斯基认为,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67.高尔基认为,情节是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 。

68.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行动元,又是角色 。

69.人民性指的是文学与人民的关系。

70.刘勰指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71.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因而应该叫“文学学”。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沦。

72.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73.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其核心内容包括真实性、概括性和想象性。

74.“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昧外之旨”的观点出自唐朝诗人司空图。

75.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典型”这个同作为美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柏拉图著的《理想国》。

76.美国文学批评家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了“隐含作者”的概念。

77.《文赋》的作者是陆机。

78.席勒把一切诗作品划分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79.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荣格将艺术划分为两种基本风格的类型:感动型和直观型。

80.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大类型。

81.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将艺术的情感处理区分为“表现情感”和“唤起情感”两类。

82.19世纪法国批评家泰纳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学的民族特点问题,并将各民族文学的基异归结为种族、时代、环境三个要素。

83.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四个基本的组成环节,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84.“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源于作品《毛诗序》。

85.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86. 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其核心的内容包括真实性、概括性和想象性。

87. 三国时期的著名经学家王弼在《周易略例》中,透彻地阐明了“言、象、意”之间的关系。

8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划分为两类: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89.在欧洲文学传统中,“抒情”一词来自希腊文的七弦竖琴,而在中围“抒情”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所著的《九章惜诵》中的“发愤以抒情”的诗句。

90.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涛》一文的作者是席勒。

91. 风格具有独创性 、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92.《典论·论文》的作者是曹丕。

93.陆机在《文赋》中写道,“诗缘情尔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94.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一切艺术划分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

95.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的类型区分为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96. 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荣格将艺术划分为两种基本风格的类型:感动型和直观型。

97.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了“诗的世界观类型”的概念,根据文学作品、艺术创造对生命的理解表现的根本结构差异,划分出“自然主义”的文学、“客观的观念论”的文学、“自由的观念论”的文学。

98.“陶冶(净化)说”出自亚里士多德著的《诗学》。

99.“诗言志,歌永言”源于作品《尚书》。

100.《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101.“陶冶(净化)说”出自亚里士多德著的《诗学》。

102.历史上,人们曾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时代立场上对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模仿说、巫术说、游戏 、劳动说。

103.文学离不开语言,但语言并不都是文学。文学语言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它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形象性、含蓄性、情感性 。

104. 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者是王国维。

105.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导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一个是作家的主观条件。

106.法国作家布封说,知识、事实与发现都很容易脱离作品而转到别人手里,而风格既不能脱离作品,又不能转借,也不能变换。布丰在这里指出了风格具有独创性特点。

107.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了“诗的世界观类型”的概念,根据文学作品、艺术创造对命的理解表现的根本结构差异,划分出“自然主义”的文学、“客观的观念论”的文学和自由的观念论。

108.对文学的分类在西方是由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开创的,他将文学分为史诗等三种类型。

109.16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开创了一种新文体,这种文体行文活泼、充满形象和理趣、情调亲切优美的新文体从此在欧洲长盛不衰,这种文体是散文。

110.“味摩洁之诗,诗巾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东坡提出的诗论与画论。

111.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四个基本的组成环节,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112.“一日典雅,二日远奥,三日精约,四日繁缛,六日壮丽,七日新奇,八日绮靡”,这通常被概括为文章风格的“八体”说。“八体”说源自作品《文心雕龙》。

113.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因而应该叫“文学学”。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114.文学创作的过程一般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115.文学离不开语言,但语言并不都是文学。文学语言不一定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它有自身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形象性、含蓄性和情感性。

116.…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一个故事。‘国王死了,后来王后由于悲伤也死了’,这是一段情节”。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福斯特。

117.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的类型区分为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118.西方传统上把书面写成的作品分为韵文和散文,前者指文学作品,后者指历史、

哲学著作等非文学作品。

119.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大类型。

120.用“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来概括诗歌特征的唐朝诗人是白居易。

121.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12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包括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

123.“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纷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陆机在这里所描绘和揭示的是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

124.“文学批评”一词的最初涵义是指裁断、判断。

125.19世纪法国批评家泰纳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学的民族特点问题,并将各民族文学的差异归结为“种族、时代、环境”三个要素。

126.日本学者竹内敏雄在总结、分析、归纳西方近代以来关于艺术基本风格的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基础上,在《美学总论》中把风格体系概括为三维对立概念。

127文艺学实际上是指研究文学的学问,因而应该叫“文学学”。它主要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128.文学的创作原则,体现着作家对文学创作艺术规律的体认和掌握,其核心的内容包括真实性、概括性和想象性。

129.文学意境论在《文心雕龙》、《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意境”一词最早见于王昌龄著的诗学著作《诗格》。

130.文学创作的过程一般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131.民间文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为实用价值、科学价值、文学价值。

132.影响作家的创作个性从而导致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一个是作家自己的主观条件。

133.风格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34.“熟识的陌生人”这一关于典型人物的理论是别林斯基提出来的。

135.亚里士多德根据模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三大类型。

136.19世纪法国批评家泰纳首次提出了欧洲文学的民族特点问题,并将各民族文学的差异归结为种族、时代、环境三个要素。

137.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将艺术的情感处理区分为“表现情感”和“唤起情感”两类。

138.德国哲学家狄尔泰提出了“诗的世界观类型”的概念,根据文学作品、艺术创造

对生命的理解表现的根本结构差异,划分出自然主义的文学、“客观的观念论”的文学、“自由的观念论”的文学。

139.16世纪法国学者蒙田开创了一种新文体,他把自己的一些以漫谈的口吻、散体的形式写成的文章命名为Essay。

140.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认为,文学活动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有四个基本的组成环节,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辨析题

1. 文本就是作品

错误

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的,可供阅读但未被阅读的语言艺术形态。作品则是被读者阅读的文本,即是说,文本被视为一种客观的存在物,作品则被视为审美对象,既已成为审美欣赏对象的文本。

2.叙述者等于作者

错误

叙述者是讲故事的任务。这个任务的性格、命运可以完全不同于作者,即使人物的经历与作者相似,也不宜把叙述者等同于作者,如里普斯所说,叙述者只是观念的自我而非实践的自我,叙述者的人格与作者的实际人格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3. 文学在作家的心理中存在。

错误

克罗齐与科林伍德的表现论美学持这种观点,这种观点是把文艺作品等同于审美意象。重艺术构思轻艺术表现,承认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是有偏颇的。

4..故事就是情节。

错误

情节与故事的区别表现在:第一,情节强调因果关系与价值判断,故事则只叙述在时间观念中的生活。第二,一部叙事作品的情节往往包含着若干故事。第三,情节是故事的重构。

5. 科林伍德认为,文艺作品应当表现情感而非唤起情感。

正确

科林伍德是表现论文学家、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区分了表现情感和唤起情感,认为唤起情感旨在感动观众,表现者本人可以不必感动。表现情感则是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艺术不是唤起情感效应的手段,也不以唤起情感为目的。

6.理解就是复制文本的原义。

错误

传统的解释学主张,理解就是避免误解,而只有复制文本的原意才能避免误解,以海德格尔与伽达伏尔为代表的解释学则认为,复制原意既是不现实的,又是不可取的,理解具有历史性,解释着本人的思想参与了文本意义的再现,所以复制原意是不可能的。

7. “无我之境”就是完全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感。

错误

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是王国维在讨论竟境时提出的。无我之境并非完全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感,只是较之有我之境更注重描绘景物,情感隐藏得比较深而已

8.文学阅读就是文学欣赏。

错误

文学欣赏是一种理想化的、审美的阅读方式,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对作品做出审美评价并从阅读中获得审美享受。文学阅读即包括审美的阅读方式,也包括非审美的阅读方式,所以文学阅读的外延大于文学欣赏。

9.强调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就是形式主义。

错误

艺术形式是艺术内容的载体,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而且艺术形式本身有其独特的

10.文学消费就是文学阅读。

错误

文学消费不等于文学阅读,一方面,文学消费多发生在文学阅读行为之前,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可以满足人们非阅读行为的要求。换句话说,文学消费既包括了有阅读行为的消费活动,也包括了没有阅读行为的消费活动,为有些人购买文学书籍仅为了收藏或炫耀。

11.作者即叙述者

错误

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叙述者是指叙述行为的承担者。尽管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叙述者很像是直接出场的作者。但二者不能简单等同,第一人称叙述者所受的限制使之处于较作者更为被动的地位。

12.诗歌是一种以空间表现为主的造型艺术

错误

诗歌是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主要诉诸于听觉。它以文字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人直接感受的形象,是间接的。但文字符号的这种间接性却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

13.阅读期待是文学阅读理解得以实现的前提

正确

这是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的观点。阅读期即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文学作品的显现方式事先生成的一种定向性的心里预期和理解期待。一部新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子信息真空中以绝对新的姿态显示自身,它将唤起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这种期待便将在阅读的过程中被完整的保存或被改变、重新定向等方式获得实现。

14.“小说家在写书时可以像一把扇子似的把时间打并或折拢”,伊·鲍温在这里说的时间是指小说的故事时间。

错误

鲍温用这个比喻来指称叙事时间而不是故事时间。故事时间,就是故事或时间本身发展固有的自然秩序。叙事时间是指叙述的时间顺序,是叙述者根据一定意图安排的。

15.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原始人的精神欲求及其活动是文艺产生的根本原因。

错误

原始人的精神欲求及其活动是文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劳动实践。首先,劳动实践创造了人们从事文学艺术活动的前提条件。其次,在事实上,许多原始艺术是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6.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与创作个性不完全一致。

正确

因为作家的评价侧重于非审美方面。而创作个性属于审美范畴;作家的人格是复杂的、

多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作家不可能把他所有的人格因素转化为作品的具体风格;在创作过程中进入审美状态的作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在现实生活则要受更多的束缚。

17.文学与现实生活是两个世界,文学是一个虚假的世界。

错误

文学世界的最大特点是假定性,即艺术的假定性。这种假定性能收到逼真的效果,但绝不是虚假性。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它不同于生活真实,是依据生活内在逻辑而确定,是对生活现象的真实体现和审美升华

18.文学文本就是文学作品。

错误

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的、可供阅读但未被阅读的语言艺术形态;文学作品是被读者阅读的文学文本。二者的区分的主要界限是“被阅读与否”。

19.文学中的“误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

错误

这只是误读的一种情况。由于阅读是一种双向活动,文学文本的意义有其自身的规范性与导向性,但同时读者的阅读具有创造性。由于阅读先见的存在,可能出现读者阅读结果远离文本的意义,但不一定是对原意的错误理解与歪曲,而可能是一种创造。因此,误读还指读者的理解超出读者意图,还可能是读者出于接受或批评的要求有意偏离原意。

20.文学典型即类型化。

错误

二者有一定联系,但不能等同。类型化只是典型理论在西方17世纪的一宗表现。这种观点忽视了个性在典型中重要性。文学典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整体性和普遍性。恩格斯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典型理论的重大贡献。

21.“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即文学是一种作家的直觉和想象结果。

错误

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不是将文学理解成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而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也不将文学视为一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观的固定的对象,而是认为文学是读者阅读作品的着个 历史性事件本身。

22.叙事时间即故事时间。

错误

故事时间,是指故事或时间本身发展固有的自然秩序。叙事时间是指叙述的时间顺序,是叙述者根据一定意图安排的。

23. 故事即情节。

错误

这一说法混淆了故事与情节的界限。故事是叙述的基本内容,它是指写入作品中的一系列有联系的事件。叙事作品中的各种事件脱胎于生活中的事件,但它是对后者筛选、补充、改造和组合的结果,但不能把这些事件等同于情节。情节是在故事基础上形成的,是对故事组织构造的结果。

24.强调艺术的形式就是形式主义。

错误

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独特的形式是一部作品同另一部作品相区分的重要标志。内容就存在形式之中。形式一方面负载并传达着内容,另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一定程度上说形式自身就是内容。

25. 文学创作中强调的真实就是生活真实。

错误

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的客观存在的实际事实,其突出特点是客观实在性。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照其审美理想和生活逻辑,对生活材料加以艺术概括,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其最大特点是假定的真实。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简答题

1.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反映对象的区别,文学的反映对象是人的

社会生活;科学的反映对象则是自然规律。二是理想态度的区别,科学研究要求冷静客观的研究态度;文学创作中情感占有重要地位。三是思维习惯不同,科学家习惯于抽象思维,文学创作更需要形象思维

2. 为什么说文学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一方面,文学的内容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文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文学的形式也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文学形式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表现在:首先,文学内容的变化要求文学形式与之相适应,新内容呼唤新形式,其次,社会要求文学形式的变化;再次,物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为文学形式的变化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3.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有哪些特点?

一、形象的间接性。造型艺术的形象是直观的形象,文学形象则是读者通过想象而在自己心中形成的审美意象,此即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形象的间接性使文学作品不具备其他艺术所具有的感性力量的鲜明性、确定性,然而文学形象的模糊性

不确定性也给读者的想象与再创造留下了广阔天地,使文学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二、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文学语言的时空自由度,决定了文学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文学作品不仅可以描写漫长的历史,还能描写无形体的内心世界与超现实的地狱天堂

4.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借鉴有哪些特点?

第一、各民族文学的应先不是孤立发生的,它总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而

发生和扩大

第二、不同民族间的社会性质越相似,文学的相互影响和借鉴就越突出

第三、文化交流途径和手段的便利,是民族间文学交流和借鉴的重要条件。

第四、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不是对等的,一般地说,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对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民族的影响更大一些。

5. 简述艺术概括的特点。

艺术概括不同于科学概括,它是一种形象的概括,具体的概括,有以下特点:

第一、始终不脱离具体形态。科学概括舍弃感性表象,以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艺术概括则是以具体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

第二、艺术概括既包含对生活材料的概括也包含对精神世界的概括

第三、艺术概括要创造美的形式

第四、艺术概括的手段主要是选择,集中和突出

6. 简述情节与结构的关系。

情节与结构的联系表现在:叙事作品结构的主要任务便是安排情节,因此,情节的营造与结构的安排在构思过程中是同步的

情节与结构的区别表现在:情节属于内容,结构则属于形式;任何作品都有结构,但并非任何作品都有情节;作品的结构不仅包括情节因素,而且包括非情节因素,如议论、抒情等。

7.文化有哪些特性?

文化的特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创造性,文化不是客观现实的简单反映,而是凝聚着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二是符号性,任何文化的创造活动都要借助某种符号媒介。三是历史性,这种历史性一方面表现在文化具有继承性。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又具有时代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8.简述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文学既互相影响,又互相渗透。哲学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一、哲学通过影响作家的文学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进而影响文学创作。二、哲学影响文艺思潮与创作方法。三、有些作家本身就是哲学家,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宣扬哲学观念。文学对哲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柏拉图所示,对美的思索会带来巨大的哲学收获。当代有些谓文学化哲学与文学的界限正在消溶。

9.如何理解继承与革新的辨证关系?

首先,继承与革新是两种努力一个目的,继承是存亡继绝,革新是推陈出新,二者关注的重心上有差别,共同的目的都是使文学的历史在积极的时代选择中绵延不断,其次,继承与革新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继承是革新的基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对文学优秀传统的继承,难以进行革新。另一方面,革新是继承的生命,继承在革新中实现,离

开改造革新、文学传继难以实现。文学的发展演变历程正是在继承与革新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积极选择与重构中,表现出它那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的

10.叙事模式中的心理模式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心里模式的常见形态有:

一、意识流动与放射在这类作品中,现实性情节只是承载联络心里意识的支架、纽带,现实性情景仅是心里流程借以展开的触媒。

二、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重在表现后者

三、外表是情节模式,骨心里是心理结构

四、再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觉印象,造成所谓感宫印象派小说。

11.文学流派的形成要具备哪些条件?

流派的形成需具备一下条件:

第一,有一个以某一两个有影响的作家为代表的作家群

第二,这个作家群有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倾向,审美追求和创作方法

第三,这个作家群在艺术风格上相似或相适,形成了流派风格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条。

12.简述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情节是人物性格成分和构成的历史,离开它的情节,人物性格无法表现,其次,情节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决定着他对矛盾冲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因此,性格往往决定情节的发展变化,情节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

13.简述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哟扑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1)经济基础制约文学的内容和发展

(2)文学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

(3)经济基础对文学的制约作用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艺审美规律的选择

14.作家构思艺术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作家构思艺术形象。最常用的是综合法。综合法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多种材料的综合,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另一种是以一个原型为基础,适当吸取其它素材。加以融合,创造出新形象。

在综合的基础上,作家有时也采用强化突出、夸张变形、陌生化等方法构思艺术形象,

以求得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15.简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首先,典型环境决定着、制约着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一定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性格,环境的改变会引起人物性格的变化。

其次,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不可分割,二者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16.文学的民族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的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反映本民族的生活的题材和主题上,其次表现在塑造高于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上,再次变现在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风俗图景上。

在形式上,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民族的语言特色上。此外,民族风格还表现在结构、问题与表现手法的民族特色上。

在构成民族风格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也就是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17.如何理解虚静的心境?

“虚静”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著作。原是老庄提出的一种排除杂念干扰而认识道的要求,后来刘勰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虚静的心境就是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完全解放

心灵,清新寡欲。以平和的心境阅读文学作品,只有保持这种虚静的心境,才能获得阅读的充分自由。

18.如何理解文学批评中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

文学批评应坚持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的统一。这是恩格斯多次强调的。所谓美学观点,就是一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从审美的角度,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和审美效果。所谓历史观点,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严格地把文学作品放到它所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中去分析考察,从而评定其社会内容与社会价值。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只有美学观点,就显现不出文学批评的全部价值,如果只有历史观点,则不称其为文学批评。

19.简述作家的风格特点。

一是独创性,风格是作家印刻在自己作品上区别于他人的徽章,因此独创性是其第一要意。

二是稳定性,如布封所有,风格不能轻易变换

三是多样性。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指同一作家创作中风格的丰富多彩。多样性与稳定性并不矛盾。

20.简述文学创作中灵感的特点。

灵感的主要特点包括:一是突发性,灵感的出现,事先没有任何预兆,突然降临,不期而遇,是不可预知的。而是短暂性,灵感逗留的事件不会很长,往往稍纵即逝。三是突

破性,灵感出现时,作家往往情绪亢奋,想象力极度活跃,创作能力超常发挥为文学创作带来突破性的成果。

21.简述诗与画的区别。

其一,诗是时间艺术,主要诉诸于听觉,长于描写行动而短于造型,画是空间艺术,主要诉诸于视觉,长于造型而短于描写行动。

其二,画是直观的艺术,诗是想象的艺术,诗的形象是间接形象,则此造成诗的形象比画的形象更为模糊朦胧,却也给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空间。

22.简述小说叙事的重要性。

小说叙事的重要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虚构的故事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好小说必有一个好故事,即讲述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第二,小说注重叙事的策略,它不是简单地把生活中的故事翻译成语言,而是把故事改造成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叙述时间、叙述角度、叙述语言等都经过了作家的精心策划。

23.简述文学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但其功能主要是审美的原因。

说文学是有意识形态性质,是因为文学的内容和文学的发展都要受经济基础的刺激,同时文学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所以我们不能否认文学的一是形态性质。但文学又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领域,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远不如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那么密切,文学的主要功能是审美的、即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24.简述文学作品的意义包括的三个层面。

一是作者意义、即创作者的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而是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中所显现出来的语词意义,三是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这三层意义既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是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三者共融共建的审美系统,同时它又是一个动态的存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在历时和共时的层面上却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25.简述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表现在:

一是文学的内容与价值与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伦理道德问题说到底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文学作品同样在探讨这一重大问题,不妨说二者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二是不仅到的对文学有重大影响,文学也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深刻的影响

三是文学有超越道德的一面,道德属于善的范畴,文学则强调真善美的统一。

26.简述艺术表现不易成功的原因。

艺术表现不易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作家内心的形象系统与语言形式之间并非直接对应

其次,作家的艺术构思活动在艺术表现阶段并没有完全终止,有时会和艺术表现交错重叠,这无形中增加了艺术表现的难度。

再次,成功的艺术表现要求作家有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这并非一朝

一夕之功。

27.什么是创作个性?

所谓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等精神特点的总和。其中,个性气质、人格精神是它的心理基础。艺术追求、审美情趣、艺术才能是它的艺术素质,这些因素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创作个性。

28.简述强调文学批评方法互渗互补的原因。

各种批评方法都既有自己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短处、局限,都可能在某一特定的范围,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对文学现象做出精辟的分析,而在另外的范围、另外的角度对文学现象则无能无力。例如社会学批评注重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多少忽视了文本研究,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本研究,却又割断了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只有通过各种批评方法的互渗互补,我们对文学作品才会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29.克罗齐何以说直觉即表现?

在克罗齐,直觉是心灵的赋形活动,它为杂乱无章的感性材料在心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形式,而表现也是这样一种赋形活动,表现首先是在头脑中进行,即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意象,所以直觉等于表现。克罗齐强调,只有把直觉与表现相联系,才能使直觉区别于模糊的冠首,因为模糊的感受还未能在头脑中表现对象。

30.简述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状况。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各种因素分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文学处于上层建筑的一是形态部分。文学艺术比起政治法律制度,距离经济基础要更远一些。这一结构去诶的那个了文学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如下: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2、文学一经产生就有自身的独立性,并且会对经济基础产生积极的影响。3、几经基础对文学的制约和文学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且会受到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选择。

31.创作过程中的灵感现象有什么特点?

灵感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第一,突发性。灵感的出现没有任何暗示和迹象,是不可预知的。第二,短暂性。灵感一旦出现,存留的时间不长,甚至稍纵即逝。第三,突破性。灵感出现时,作家处于精神专注,情绪亢奋,想象力处于极端活跃状态,因此能打破常规,形成超常的创造力,能够明显推进文学创作的过程。

32.简述散文的审美特征。

散文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写真纪实、坦露个性。这种真实有两种表现:除了在材料的剪裁、细节的描写上做必要的艺术加工之外,不允许对人物和时间进行任何虚构;在整体纪实的前提下,为增强艺术的真实性可在细节和局面上有些虚构,但不同于小说的虚构。第二,题材广泛,以传达感受为重心。第三,笔法章法灵活,语言富有美感。在笔法上,散文可自由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达方式,在章法上,散文没有固定的结构法则。

33.简述创作个性与作家个性气质、人格精神的关系。

创作个性与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作家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与创作个性是相对应的,作家的人格总会直接间接的体现在作品里,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二者也有不一致之处:对作家的评价侧重于非审美方面,而创作个性属于审美范畴,作家的人格是复杂的、多方面因素组合而成的,作家不可能把属他所有的人格因素转化为作品的具体风格;在创作过程中进入审美状态的作家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在现实生活则要受更多的束缚。

34.如何理解作者与抒情主人公的关系?

抒情作家在抒情性作品中表达情感时需要通过不同的抒情角色来实现。为抒情需要,抒情主任公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常见的抒情角色有: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和代言的抒情方式。抒情主题的个体建构影响着抒情作品的品质,作品中抒情主人公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正是建立在抒情主题——作者的基础上,因此作者与抒情主人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无论作品中抒情主人公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抒情主人公与现实世界中的作者本人划上等号。因为作者本身毕竟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抒情主人公却处于虚拟的审美世界之中。

35.简述艺术概括的特点。

艺术概括与科学概括不同,它是一种形象概括、具体概括。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第一、始终不脱离具体形态。科学概括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艺术概括则是从具体上升到具体。它依托于艺术想象,从生活材料的具体上升到普遍性,得到强化的具体。艺术概括包含对生活材料的概括,也包括对精神世界的概括。第二、注重特征描写和细节刻画。艺术概括在选择、提炼的过程中,主要抓取事物的那些富有艺术包孕性和艺术表现力的细节、特征来加以刻画,这样收到言简意丰、从个别见一般、从有限见无限的艺术效果。

从具体到具体的概括,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在从具体的生活材料到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艺术概括完成了个别与一般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融合,实现了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和超越。

32.简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首先,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直接的、巨大和深刻的

第一、特定的政治局面会影响到文学的思想价值和审美风格

第二、政治斗争的形式会影响到文学的方向和性质

第三,处于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所制定和推行的方针政策及统治者的个人好恶,也会影响到文学的繁荣或萧条。

其次,文学粗恶对政治的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

33. 简述文艺起源的“模仿说”。

模仿说主要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文学艺术是人对自然和社会模仿的结果。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说法。模仿说在古希腊相当盛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都发表过自己的模仿说思想。把模仿说视为人的本性,是在强调模仿本非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处于人的内在需要,是人固有倾向的体现。中国古代也有存在文艺起源与模仿的观念,如师蜘蛛而结网,但模仿说总体上在中国影响不大,在西方模仿说是最有影响的一种文艺理论学说。

34.什么是反讽?

反讽,又称反语,是将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以完全相反的方式传达出来的一种语言技巧。它是一种依靠语境的压力而实现的正话反说。当反讽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读者根据特定的语境,可以透过字面的意思领悟到相反的实际含义。反讽的直接结果,是增进了语言表达的深度,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多义性。反讽具有一定的嘲讽意味,但又不同于那种轻松幽默式的讽刺,体现的是一种严肃深邃的思考,常含有浓厚的不满与愤懑。反讽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是自身。

35.简述诗与画的关系。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与画由于物化的媒介不同,二者具有一下区别:

第一,诗是语言的艺术,以时间性的表现为主,主要诉诸于听觉;回话是造型艺术,以空间性的再现为主,主要诉诸于视觉

其二,绘画以线条、形状、色彩为媒介,更具直观性;而诗歌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其本身并没有可以被直接感受的形象,是间接的。但文字符号的这种间接性确正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可以把二者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6.简述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第一,人民性。民间文学的作者基本上是下层人民,所以民间文学与人民关系十分密

切,具有充分的社会基础。人民性主要显著地表现在主题的倾向性上。

第二,口头性。文学的最早形式就是口头文学。民间文学在书面文学产生之后仍未脱离人民活泼的口语。

第三,集体性。民间文学大多由集体创作,即使是单个人创作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也经过集体加工、修改或在创作。

第四,变异性。在流传过程中被多数人不断改动,它就必然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

第五,传承性。在变异的同时,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世代传承。

第六,立体性。民间文学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多面体。

37.简述文学批评的性质。

(1)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活动。其职能在于通过研究作家、作品和其它文学现象,发现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后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实践活动。

(2)文学批评是社会批评和美学批评的辩证统一;首先,文学批评离不开社会批评其次,文学批评离不开美学批评。第三,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3)文学批评具有倾向性和创造性。

38.简述文学创作的几个阶段。

文学创作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一是艺术积累。艺术积累是文学创作的第一步,是指作家在进入艺术构思之前从审美的角度去认识、体验社会人生,并收集、积累创作材料的活动,它包括观察了解生活和感受体验生活。(2)二是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第二步,是精神活动最紧张、最活跃的阶段。它是指作家在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头脑中把生活素材转化为整体内心形象结构的思维构成。(3)三是艺术表现。他会死文学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作家在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运用文学语言以及各种变现手段,把内心形象系统传达出来,转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39.简述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

戏剧文学的审美特点:一是舞台性。戏剧的基本表现手段是演员的舞台表演。由于舞台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为有限,因此要求戏剧必须精炼地概括生活,形成集中的焦点矛盾,再通过有限的场景、人物、情节表现出来。而是动作性。戏剧文学是代言体的艺术,作者需要将自己的意识分派到不同的角色身上,通过他们的表演间接地反映出来。演员的表演手段是语言和动作,尤其以动作为中心。三是冲突性。冲突性是戏剧的戏剧性的重要来源。

40.简述作者与叙事者的区别。

作者就是创作某一文学作品的作家本人,叙述者是指叙述行为的承担者。尽管在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叙述者很像是直接出场的作者。但二者不能简单等同,第一人称叙述者所受的限制使之处于较作者更为被动的地位。全知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者由于不在作品中出场,看上去更像藏在故事背后的作者。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不能把作品中所变现出的作者的理想、想象力与作者的实际道德、人生态度区分开来,也就难以将故事的叙述与日常话语的叙述区分开来。

41.简述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主要指人们在阅读活动开始之前被期待视野所决定的心理指向和心理预期。理解阅读期待必须弄清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概念,它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文学文本的显现方式事先生成的一种定向性的心理预期和理解期待。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可分为个人期待视野和公共期待视野。内容期待是读者由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社会理想和审美内蕴所引起的心理指向和期待要求。形式期待是由于文学作品的表现类型和文体特征等形式因素而引起的心理要求和期待指向。

42.简述风格的特点。

风格的特点包括:第一,独创性。独创性是风格第一要义。风格的独创性同创作个性密切相关。创作个性正是体现作家才情独具的精神个体性。第二,稳定性。成熟的文学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第三,多样性。多样性即指不同作家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又指同一作家创作中风格的丰富多变。这种多样性是由作家创作个性的差异、客观对象的丰富多彩和文学接受的不同需要决定的。

43.简述文学阅读的基本目的与需要。

文学阅读的基本目的与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审美需要。文学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历程。在通过文学确证自己、发现自己的同时,人们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与感受。文学阅读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是读者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阅读文学不仅可以使得内心情感得到补偿和丰富,而且能使心理上满足和审美获得升华。而是求知需求。求知需要是人们阅读的最基本的动机之一,它与文学的特殊认识价值和审美功能

密切相关。文学所具有的认识生活的作用和功能是客观的。三是评价需要。文学阅读不是对文学作品的简单接受或者说是一种主体性完全丧失的受动过程,它蕴含着读者或隐或显的主题评价要求。

44.简述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区别:1、反映对象的差异。文学以反映生活与揭示人生意义为基本目的;科学以发现自然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创造物质文化为目的。2、科学家与文学家在从事各自艺术以富有主观色彩的审美眼光来重写人生。

45.简述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从整体看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但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文学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时,它又不一定与社会发展成比例的。主要表现为:第一、从独特的艺术价值上看,某些文学形式的突出成就与社会发展不成比例。某些相对不发达时代的文学比相对发达时代的文学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比如古希腊神话。第二,从文学发展的多种原因看见,文学繁荣并不一定发生在相对高度发展的社会时代。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最具代表性。

46.简述文学的文化属性。

文学文化的属性的理解必须从人的立场、从人与文学的内在关系来理解文学额文化属性。1、文学能够使人自身成为一种本质性存在。首先,文学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其次,文学所显示的人区别于非人的特殊性质还不止于此,文学还能使人成为原创者。此外,文学还能够通过自身的效果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并借以改善人的精神

状态。文学典型地体现着文化的符号性。3、文学计划总体现着文化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属性。

47.简述文艺起源的“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文学艺术产生于原始人的游戏冲动和游戏活动。对这种说法有着系统思想的理论家主要是席勒和斯宾塞。在席勒看来,游戏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体现形式,人在现实世界中常常要受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束缚,只有进入游戏冲动时才能摆脱这种束缚。艺术产生于人的游戏冲动,艺术起源于游戏。斯宾塞认为游戏和艺术都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宣泄,是人在无现实功利目的的心态下的一种生命活动。

48.简述文学上的悖论。

悖论,是指着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在语句中,致使表面上自相矛盾,却在更高的真实层面上表达出情感的复杂状态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极其复杂同时又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正如德国浪漫主义批评家史格尔所指出的,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性的,一种模棱的状态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

49.简述小说的审美特征。

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有:1、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首先,小说不同于诗歌、抒情散文等表现性2,他从根本上是对人的外部现实的模仿和再现。其次,小说模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叙事。最后,小说是虚构的产物。2、多方面地塑造人物形象。人是生活世界的主人公,也是小说世界的主人公。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家的重要任务。小说拥有着最丰富的人物塑造手段,比如,肖像描写等等。环境是

人物生活的背景,也是小说艺术的重要描写对象。好的环境描写不仅是人物刻画的手段和逼真再现现实的途径,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50.阅读先见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

阅读先见作为读者在长期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主观先见和心理定势,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是明显的。首先、阅读先见决定着阅读活动中的思维指向,即在阅读活动中形成不同指向的注意。其次,阅读先见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进程。第三,阅读先见还影响这阅读活动的结果——阅读效果。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论述题

1. 文学的文化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文学体现文化的创造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人性的体现,都体现了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是人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最好形式,文学作品还能对人的精神世界施加影响,并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使人的存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第二,文学典型地体现着文化的符号性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的一种艺术形式,而语言是人类应用最广泛的符号系统,也是人类创造的最富于表现力的符号系统。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符号是一种区别于逻辑符号体系的表现符号体系,它把人的模糊朦胧的情感转变为可听可见的形式。因此,符号属性是文学艺术的根本属性。

第三,文学集中体现着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属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历史的存在物,一方面是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体现了某种文化沉淀,另一方面又是时代妈妈的儿子,散发着现实生活的芬芳,体现着时代的要求。

2.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但这是一种有别于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意识形态的特殊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有以下特点:

第一,文学既是非功利的,也是功利的。非功利,或称无利害,指人的活动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文学的非功利性表现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的创作还是读者的阅读,都不追求或不应追求实际利益的获得,作家要把美的创造摆在第一位,读者阅读则是为了得到精神享受。然而,文学没有直接的功利性,却有间接的功利性。文学作品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面貌进而影响社会时间,所以文学是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统一。

第二,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

没的另一特性是形象的,美的东西都有形象,抽象的东西难以给人美感,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是以形象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所以形象性是文学艺术的一个艺术特性。作为一种形象体系,文学作品虽罕有概念,但文学形象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作家创作离不开理智的思考,读者阅读作品得到审美享受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解与思索,所以文学既是形象的,又是理性的。

第三,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情感性是美的又一特性,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感,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文学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密不可分,形象就是表现作家审美情感的载体,文学形象中渗透着作家的审美情感,而且蕴含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所以说,文学既是情感的,又是认识的。

从审美角度看,文学具有非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文学又具有功利性,理性和认识价值,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提法,兼顾了文学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审美属性,不失为对文学本质特征的较为科学的概括。

3. 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一,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

主题意蕴是文学作品生命的说明,是文学作品中各种要素的统帅,作家在具体创作中,要围绕主题这个重心来考虑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安排,使作品的主题意蕴得到更鲜明、有力的表现。

第二,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形象塑造是文学创作中心任务,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现实出来的,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布局谋篇要有利于形象的塑造。

第三,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必须完整,和谐统一,要做到这一点,有赖于精心的布局。

第四,要符合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要求。

4. 文学的文化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断》中提出的。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种艺术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可能出现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这种艺术并不随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它反而枯萎了,如古希腊的神话、史诗。

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生产的发展水平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始终成正比的,这里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国家同一历史时期的模向对比,如十八世纪德国的物质生产水平不如英法但在精神生产方面却居于领先地位,二是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对比,如四人帮统治时期文艺比五四时期要萧条得多,尽管此时的物质生产水平远高于五四时期。产生不平衡现象的原因在于:文学发展从根本上讲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但经济基础并非影响文学发展的唯一社会因素,其他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也会影响文学的发展,同时这种制约又必须通过文学自身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发生作用。就内部规律而言,文学发展跟外来文化的影响及对本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关系极大,总之,文学的发展是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这个现象说明,文学的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5.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叙述视角是叙述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叙述者与人物及故事的关系,即由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述故事的问题。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热奈特叙述视角分为后视、同视与外视三种类型。

所谓后视,又叫全知叙事,其特点是叙述者>人物,即叙述者比人物知道的多。这种视角的长处表现在:与其他视角相比,叙述者在铺排故事,刻画人物描写环境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因而它特别适合于鸿篇巨幅的史诗般的作品,而其弱点是容易消弱读者的真实感,其结构往往也比较呆板。

同视又叫限制叙事或内焦点叙事,其特点是叙述者二人物,即叙事者与焦点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同视多以第一人称的面目出现,其长处是易于使读者产生真实感与亲切感,也便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弱点是表现力受到限制,无法描写我的视野以外的东西,同视也有用第三人称的这里的关键在聚焦。外视又叫纯客观叙事或外焦点叙事则特点是叙述者<人物,即叙述者比人物知道的少。这类作品排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而聚焦在人物的外部行为上,外视的长处在于,由于叙述者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仅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因而能使读者产生一定的真实感。这类作品留下的空白也比较多,从而为读者的想象与再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作品往往不只是一种视角,各种视角并存的情形是常见的,如有些作品从总体上看是后视,但局部有同视。各种视角既有其长处,又都有其短处,而且一种作品的价值也不是叙述视角决定的。因此,作家在创作中须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视角。

6. 布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文学风格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的哥哥要素中。

(1)题材选择的一贯性,有成就的作家总是选择自己最热忠最擅长的题材来写作。

(2)情感表现的独特性,人的情感既丰富又隐秘,有风格的作家往往善于用独特的方式、独特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思。

(3)创作方法的选择与结构布局,不同的创作方法有不同的特色,情节结构,表现手法也关联着作品的风格。

(4)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意境的营造,叙事作品侧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何种类型的人物,怎样塑造人物,也会影响作品的风格。抒情作品侧重营造意境、意境也有不同类型,创造意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意境的建构上也能见出作家的独特风格。

(5)语言的运用,文学风格最重要地体现在语言运用上,语言是文学风格最直接的外在标志。

总之,风格体现在诸多方面,是多侧面的统一体,在这诸多方面中,语言特色与情感特色尤为重要,此二者与个性,审美性的关系最为密切。

7.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在中国文学史上,意境的出现晚于意象,但却渐渐成为艺术的终极而超越了意象这一范畴。任何艺术的本体都是意象。意境则主要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境界中。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因为二者均是主题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深化如一。这是意境与意象的共同点。因而不妨说意境是意象,然而二者毕竟不属同一层次的概念,并不是任何意象都是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外延小于意象。

首先,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更多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意象偏于横向。而意境偏于纵向。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题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而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具有形而上的意味,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境界有审美的,也有非审美的,如道德、宗教、学术等境界,这是意象所不及的。

8.如何理解姚斯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美学的代表人物姚斯提出的,主要指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文本的一种定向性的心理预期和理解期待。

期待视野是读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它包括由读者个人的审美趣味造就的个人期待视野和由时代要求和社会潮流的影响而形成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公共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主要包括内容期待与形式期待两方面内容。期待是读者由于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社会理想而引起的心理指向和期待要求,内容期待一般具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特征,一方面,内容期待来自文学作品内容诸要素的引领,另一方面,内容期待更多地来自读者的审美经验与自身性格特点。

形式期待则是由于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所引起的期待心理,如阅读小说与阅读诗歌,读者必定有着不同的期待。

一般地说,文学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界不大可能完全吻合,因此作家在创作时需考虑

读者的期待视野尤其是公共期待视野,而读者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期待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9.试述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首先,从作家的创作动机与创作观念看,高雅文学的创作动机一般是严肃的,或探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或为了启蒙的目的,通俗文学创作功利目的更明显,有时难免为文而造情。其次,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看,高雅文学反映现实的真实程度高于通俗文学,高雅文学的思想性一般也比通俗文学更为深刻。在情感变现方式上,高雅文学是表现情感,通俗文学则是唤起情感。在情节结构方面,高雅文学强调通过偶然性表现必然性,通俗文学情节较离奇,常违背生活的逻辑。在人物塑造方面,高雅文学塑造园的人物,通俗文学则大多塑造扁的人物。在语言运用方面,高雅文学追求陌生代效果,通俗文学大多采用程式化的日常语言。

再次,从作品的功能、存在方式及与读者关系看,高雅文学强调文学的审美功能与认识功能的统一,通俗文学则突出文学的娱乐,消遣的功能。

高雅文学难免曲高和寡,但它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有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沉离才能显出其价值,通俗文学则往往流行一时,就迅速被新的时尚所取代,难有机会列入经典的行列。

10.试述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阶段

第一,整体个性

整体个性表现为特征性与丰富性的统一,特征性是指某一人物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

特征性显示个性。丰富性使个性不致成为贫乏的单一。特征性与丰富性的统一使人物性格成为有机整体。

第二,普遍意蕴

普遍意蕴即典型人物的共性,普遍性。它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典型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与他相似的某个人群共有的某种鲜明的精神特征;其二,是这种精神特征与一定的环境的动态联系所展示的某些具体又必然的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这种关系表现着生活的某些本质。

第三,审美创造

典型不仅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现实生活中的人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典型区别于实际生活中的某个人,就在于它是作家的审美创造,是作家用自己的是生命孕育出来的一个生命形式。

11.概述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

(1)人民性 在内容方面,表现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愿望和理想,在形式方面,大都具有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2)口头性 民间文学大都采用新鲜活泼的口头语言,使之更易于理解、更便于传播、更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更鲜明生动、更能表现真挚的情感。

(3)集体性 民间文学的创作大都是集体完成的,人民群众既是民间文学的创作者,修改者,又是传播者、表演者和欣赏者。

(4)变异性 民间文学既然在流传过程中被许多人不断改动加工,它就必然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此即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5)继承性 民间文学一直保持现实主义传统和民俗文化传统,保持着质朴、刚健、清新的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常有固定的讲述格式。

(6)立体性 民间文学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多面体,它的变异使多数作品有多种异文,民间文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存在形态也不单一,除语词以外,也离不开表演等多种因素,学术界把这种综合的特征叫做“立体性”。

12.试述文学形式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1)形式一经形成,便是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审美特性所谓形式有自身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形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众所周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内容与形式的变化,但内容的变化快于形式的变化。形式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并且旧形式可以表现新内容。即所谓旧瓶可以装新酒,形式的稳定性突出表现在作为形式重要因素之一的语言的稳定性上,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与基本的词汇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二是艺术形式的发展表现为继承与革新的辩证过程,新形式总是继承旧形式的长处又加以革新而产生的,而不是简单的抛弃旧形式,别起炉灶。形势又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和审美价值。如律诗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言凝练含蓄的审美特性,这种审美特性是长期艺术实践的结晶。

(2)不同的文学形式因素,可以表现相近或相同的文学内容,如孔繁森事迹,即可用报告文学形式,也可以用电影文学形式表现。

(3)相同的文学形式因素,可以表现不同的文学内容,为同一种表现手法,可表现不同的文学内容。

13.论述文学的文化价值。

文学的文化价值具体表现在:

第一,文学形象的反映生活的特点决定了它整体的反映各种文化。

各种社会科学是对文化现象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文学则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应,是把人生中的各种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这种整体反应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在于,具有文化表现的丰富性和蕴藉性,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具有文化存在的原始生动性。

第二,突出的体现了文化的历史积淀。

在体现文化的历史积淀上,文学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文学可以表现历史题材;二是作家在作品中自觉不自觉的表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文学在体现文化的历史积淀方面的特殊性还在于:古代的许多优秀作品并不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其光辉。

第三,集中的描绘人们的文化向往。

文学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重构一种人生的图景,设想一种新的生活得可能性,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文化理想。文学作为一种文化,肩负着化人的使命。

14.什么是艺术真实?论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艺术真实是相对于生活真实而言的,生活真实即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包括具体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生活真实是作家创作艺术真实的原材料。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升华。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艺术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假定性,是理解艺术真实的关键,也就是说,艺术真实是作家的想象虚构,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却能得到读者的认可,读者以假为真,艺术真实之所以假中有真,是因为艺术描写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

艺术真实虽也讲现象的真实即逼真感但更注重本质的真实或内蕴的真实,讲求酷似生活和逼真感,主要是对现实主义艺术而言的,它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色与艺术魅力。但现实主义更重要的是能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浪漫主义或现代派作品则不存在现象的真实但他们同样能揭示生活得本质,具有本质的真实,可见,对艺术真实而言,本质的真实比现象的真实更为重要。

艺术真实包括作家主观情感的真实,这里的真实与真诚、真挚是同义词,即是说,作家要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能“为文而造情”作家要在显示生活本质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与真情实感,做到再现真实与表现真实的统一。

艺术真实又是一种美的真实,作家要以审美理想烛照生活,以审美感情表现生活,因此,作家对生活真实必有选择,他更多的描写生活中的美,而对丑持批判的态度,写丑是为了反衬美,呼唤美。同时,作家要给生活真实创造美的形式。

总之,艺术真实是根据生活内在逻辑而构造的假定的真实,他以美的形式深刻的解释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表达作家的真情实感,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15.情感性为什么是文学艺术的又一本质特征?

情感性是文学区别于科学的有一本质特征。

首先,从内容方面看,哲学与科学的内容一般不具有情感性,不表现具体的喜怒哀乐。反之,情感则是文艺的重要内容,文艺作品以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情绪为其特色。

其次,从写作方面看,科学著作的写作过程,情感活泼比较淡化,以理性的分析判断为主,而情感在文艺创作中则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创作的动因,创作的内驱力。创作过程要靠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受情感逻辑的支配,而不完全受形式逻辑的支配,无论是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还是营造优美深邃的意境或是描绘各具特色的景象,强化色彩鲜明的语感,情感都发挥着创造的机能。

再次,从价值的角度看,科学著作的价值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文艺作品的价值则主要是情感价值。阅读满足读者的情感需要,这里的情感需要包括食物熊情感和社会性情感的需要,社会性情感有包括生活情感与审美情感,文艺的最重要价值是使读者的审美情感得到满足。

16.如何理解“文学是一种经验形式”?

把文学视为一种经验形式,既不是将文学理解成一种作家的印象、直觉和想象,是存在于作家心理中的艺术世界,也不将文学视为种与作家和读者的行为都无本质性关系的客

观的固定的对象。而是认为文学是读者阅读作品的这个历史性事件本身。这种观点一方面强调了作品与读者所构成的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作品的现实存在性。具体表现为:首先,文学的本质体现在文学功能的实现之中。其次,文学存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中。最后,文学的存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因此,作品的艺术世界的展开和价值的实现不是个固定事件,而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17.论述明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是相互影响、促进与提高的关系。民间文学在作家书面文学的形成与发展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文学从题材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对作家文学产生强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民间文学题材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历代卓有成就的大作家及作品,在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无不广泛吸取民间创作的丰富营养,表现人民的理想和愿望。2、来自民间创作的典型形象。作家文学作品中不少艺术形象是从民间创作中概括出来的。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三国演义》,等等。3、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文学的影响。民间文学在生动活泼的文学体裁、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对作家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4、民间艺术语言对作家文学的影响。作家只有保持着和民间文艺的密切关系,才能掌握语言的艺术。

18.论述文学批评的原则。

要正确的进行文学批评,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没有正确的批评原则作指导,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就难以得到保证。文学批评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文学批评应从艺术形象的分析入手。首先,必须注意文学批评对象的特殊性,文学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与社会生活的审美关系的,因此必须充分注意批评对象的这一特点。其次,应该注意必须遵循文学体裁担负着不同的审美功能。2、文学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的科学批评,科学的态度即要求从生活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出发,对具体作品进行具遗体的思考和艺术分析。3、文学批评应该有全面的整体的观点。全面的整体的观点是保证文学批评科学性的重要条件。首先,应该从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出发,历史地艺术地评价文学。其次,评价文学作品,还应该顾及全篇。再次,文学批评还应该从总体倾向、整体价值来评价作品。

19.文学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学风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

(1)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方面上,题材的选择处理与作家的创作个性密切相关,作家总要寻找与他的创作个性相适应的题材,并以他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来处理题材,以显示出自己的特色。

(2)体现在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上。在文学创作中,题材的选择和处理服从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意境的建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不仅表现在作品的主题思想,且表现在作品的艺术风格。

(3)体现在主题、意蕴的侧重上。由于作家对生活的思考、探索不同,理解感受不同,思想的重心、指向不同,因此在主题、意蕴的侧重上也显得不同。

(4)体现在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上。艺术形象构建的意向必然通过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才能完成。因此,对创作原则和艺术手法的选用就制约着作品的风格。

(5)体现在文学体裁的驾驭上。不同的文学题材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对风格的创造

也起着制约作用。

(6)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形式诸要素中,风格在语言上的表现最为突出和鲜明,优秀的语言大师都以独特的语言运用,显示自己的风格追求。

20. 如何理解文学阅读过程中出现的“误读”现象。

由于文学阅读不是一个单项运动,而是创造性和规范性有机整合并多维运动的过程,所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即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又有多项性的可能,这就造成了文学阅读中的误读。误读有多重含义:首先,误读指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造成这种原因很多,英国文艺理论家瑞恰兹曾把诗歌阅读偏差的障碍归为十类。这种误读往往是由于阅读先见的影响。其次,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的意图。第三,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21.论述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典型的特征:

第一,整体个性。典型人物必须有个性,这是文学本身的审美特点决定的。文学反映生活不同于科学,它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而不是相反。因此,作为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的艺术典型,就必须是独特的、活生生的个性形态。别林斯基、恩格斯、马克思对个性的论说。

第二,普遍意蕴。文学典型需要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是质的普遍性,而不是概念的普

遍性;是具体的普遍性,不是量的普遍性;是内在的合理性,而不是外在的代表性;是人物整个生命意蕴的范例性,而不是某个性格因素的类型性。这种普遍性包含两个层次:

(1)是典型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与他相似的某个人群共有的某种鲜明的精神特征。

(2)这种共性与一定的环境直接的动态联系所展示的某些具体又必然的历史关系和现实关系,从这种关系中能看到社会的某种生动的真相。

第三,审美创造。文学典型的独创性是建立在审美维度上的。文学典型是一种审美创造,它不同于哲学上的个别与普遍性的统一。

22.以托多罗夫为例,论述叙述视角的类型以及所产生的叙事效果。

叙述视角或称叙述角度,即叙事者站在什么位置来讲述的角度的文体。托多罗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叙述者>人物,即从后面观察,叙述者比人物知道得更多。第二,叙述者=人物,即同时观察,叙述者和人物知道的同样多。第三,叙述者<人物,即从外部观察,叙事者比任何一个人知道得少。三种类型的叙事效果如下:(1)叙述者>人物。这种视角为全知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叙事者无所不能。它可以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情。其最大优势是视野开阔;其缺点是其叙事的真实可信性经常容易收到挑剔与怀疑。(2)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可以进入故事和场景,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这一视角的好处是能产生亲切感和真实感;缺点是由于受到视点人物自身条件的限制,如处理不当其可信会像全知视角一样不可信。(3)叙述者<人物。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实行,叙事的直观、生动使得作品表现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神秘莫测,既有悬念又耐人寻味;文本中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需要读者去完成。缺点是难于进入人物内心,不利于刻画人物形象。

23.试述作家对文学形式把握的必要性以及对形式布局的重要原则。

第一,必要性: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独特的形式是一部作品同另一部作品相区分的重要标志。内容就存在形式之中。形式一方面负载并传达着内容,另一方面形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意味,一定程度上说自身就是内容。文学创作最终要将体现为对艺术的形式把握,即实现物态化。它是文学活动走向成功的关键环节。

第二,形式布局的原则如下:(1)有利于主题意蕴的表现。可以文学作品《项链》等为例进行论述。(2)有助于人物形象塑造。可以文学作品《祝福》等为例展开论述。(3)要完整统一、讲究形式美。(4)必须符合不同体裁的要求。

24.结合文学作品,试述文学意境的特征。

意境实在感情主导下情理形神多层次交融的统一体,是意象系统的特殊结构与审美知觉的整合作用共同创造的可供心理情思自由活动的艺术空间,是能诱发人们超越具体意象去领悟丰富人生最高境界的诗意胜境。意境的这些特征与中国虚实相生的艺术追求相为一致的。

(1)物、情、意三位一体的融合。物,即景,指文学作品的感性形式;情,指审美主题的生命体验;意,指审美主体对人生的彻悟,带有这里意味。这三者的结合不是概念的结合,而是形象、具体的联结。

(2)空间感。意境描写景物,目的不是为了给景物和人物本身构造形象,而是为了创造一种艺术的境。对境的创作就是一个空间创造。象在这个空间创造过程中相当重要。意境是物象与意象之间多重联系所构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场景、氛围、韵味、画面、情调,

而不是单个寓意的事物形象。

(3)意味蕴藉。所谓意味蕴藉,是说意境含蓄,具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使读者能领悟韵外之致。具体作品可以《独坐敬亭山》、《登高》、《天净沙·秋思》等为例。

25.怎样理解文学与哲学、道德、宗教文化的关系?

第一,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整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的思想基础,他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常常会影响人们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因而,某种文学思潮的出现,一般都与某种哲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17事故户供应短板主观意图统一笛卡尔的为理论。同时文学的独特性使它在表达某些这些思想时会给读者带来与哲学不尽相同的启示和效果。第二,文学与道德的关系,道德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充分的现实。文学以审美的方式表现人及人生的一种文化样式,因而文学就必然会在它的审美叙事和艺术图景中反映道德意识、道德人格、道德理想。文学在追求理想、表现理想上的优越性为文学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可能性。文学会在它的世界里表现出新的道德理想。第三,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具有共同的超越意识和静观意识,想象和象征的表达方式等。他们的事实上,也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发生学上说,文学的样式等都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学的题材和形式上也会收到宗教的影响。但二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宗教意识中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都是真实的,而文学中的想象世界人们不会当真,至少在理性的场合中能够认识到它的虚拟性。

26.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心理事件模式的理解。

叙事的模式大致有情节模式、心理时间模式、象征模式。心理事件模式是当今叙事作品的一种重要的叙事模式。它的基础是人物的内心冲突及其活动规律。心理活动大体上有这样的特点:第一,一般要在物质世界刺激下产生,并向着与该刺激相似、接近或相反的方向运行。第二,心理过程往往是由远及近,由现在到过去,由强到弱再到强的发展。第三,心理过程通常带有往返跳闪的不确定性。

这种模式有这样的具体形态:1、意识流动与放射。该形态有三种情形:第一,现实性情节只是承载、联结心理意识的支架、纽带,如《春之声》。第二,现实性情景仅仅是心理流程借以展开的触媒。第三,物质事件嵌入人物意识情绪中,随后者的变化而呈现,滑动,如张幸欣《我们这个年纪的梦》。2、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交错,而重在表现后者。如《剪辑错了的故事》。3、外表为情节模式,骨子里是心理结构。如《哦,香雪》。4、在简单的外部故事框架中,切入丰富而独特的感宫印象,如《红高粱》

27.如何看待文学中的“雅”与“俗”的概念?

第一,从文字看,雅和俗起初和审美趣味并无关系;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文化搞下的观念也必然产生。

第二,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是相对性的划分,除极端情况,文学作品并没有明显的高雅或通俗的标志。这种相对性还表现在,相同的文学作品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以后,二者会互转化。

第三,从文化发展的长远目标看,人的精神境界,文化趣味在不断提升,因此高雅文学似乎代表着文学理想样态。

第四,雅俗对峙的关系中,高雅文学常占据前导地位,不断开拓出新的文学疆域,建立新的审美规范。

第五,当前文学从俗趋势也十分明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