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
2020-12-08
来源:步旅网
@ @ 2010年第6期(总第132期) 如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渗透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 陈莹张莉黄皓 271000 泰安卫生学校,山东泰安随着我们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迅速更新,人 们对护士工作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作为现代的护 理工作者要从功能化的护士转向系统化的具有整体思想的护 士,能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对病人做出全方位的护理,所 以,作为当今的护士,不仅要扎实地掌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 能,还要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所以在临床护 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的学习情境随时给学生渗 透面对不同工作情境时应该具备的各种能力和职业道德素 质,使同学们能够通过与学习情境的结合深刻体会到具备各 种护理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护士应具备积极接受和探索新知识的精神 随着各种新的医学科技研究成果不断地出现,对护理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同学们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在 工作中可以大胆创新。所以在讲述有关临床护理学的发展前 景时,向同学们介绍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测定除了课本上讲述 的采血送检方法外,临床上还发明了应用血糖监测仪进行测 定,这种新的方法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病人可以学会自己使 用,进行自我监测,从而达到严格控制血糖的目的。通过这个 例子,告诉同学们诸如此类的医学科技成果(心电监护仪的使 用、心脏介入术、血液透析术)在临床上使用的越来越多,虽然 在课本上还没来得及向大家介绍,可是在临床上却需要护士 熟练使用,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需要在今后的工作 中应及时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的知识,才不会在工作队伍中落 伍,随时胜任任何护理操作技术。 二、具备较强的护理工作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随时面对的是病情不断变化的病人, 基于这样的工作性质就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具备各种所需要 的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熟练准确的技术、 果断的处理能力以及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给同学们讲述 完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时,同学们了解急性心衰的特点起病 急,病情重,致死率高。所以向同学们讲述作为一名护士在遇 到有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首先认真仔细的观察病人的每一个 细微的病情变化,根据所学的急性心衰的特点迅速的进行分 析和判断,若符合此疾病特点护士必须首先头脑清醒、有条不 紊,善于从复杂的状态中处理各种问题,作出最佳急救和护理 方案,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即在医生未到达之前应积极主动地 实施一些初步抢救措施,如建立静脉通道、心肺复苏、吸痰、吸 氧、准备心电监护,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做好进一步的准 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好特护记录。这 样避免了抢救工作中的混乱局面,为危重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通过讲述刚刚学习完的一个疾病在临床上的整个救治过程不 仅让同学们知道此疾病的护理措施,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知 道在这种情形下护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工作能力才能及时的挽 救患者的生命。 三、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护士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做好任何护理 工作的前提,也是取得患者尊重和依赖的必要条件。在讲述 严重心衰病人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使皮肤发生压疮时,向同 学们讲述压疮发生的原因、何如防预和护理措施后,告诉同学 们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压疮,致使病人皮肤破溃,所以作为 名护士首先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经常帮助病人变换体 位,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可以及时预防压疮的发生;有些已经 发生压疮的患者由于自身皮肤的破溃,身体疼痛病人往往由 于疾病的折磨而情绪不稳,向护士发泄,在言行上出现不尊重 护士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患者我们应该首先包容病人的不良 情绪,等病人平静之后耐心的开导和鼓励病人,关心病人的病 情变化。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护士在病人面前应懂得自尊、自 爱,对待病人要耐心、细心、关心体贴;有些病人长期卧床皮肤 出现大面积破溃,甚至因皮肤溃烂身体有恶臭味,让我们在护 理时难以接受,虽然如此,我们也要拿出不怕苦、不怕累、勤勤 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去面对工作,尽 自己所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因此,临床护理教学中,把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教育科学 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这样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知 识的同时接受各个方面的素质教育,同时在给同学们有针对 性的讲述素质教育的同时又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寓思想教育于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使同学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每一 项工作,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商临萍.临床护理教师心理应激反应及应对的调查研究 【D].山西医科大学,2O04’ ‘ [21徐萍.职业素质教育和管理[A】硝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 管理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会论文集(1)[c】,2008. [3】杜爱英.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和管理[A].河南省护理教育新 理论与技能研讨班论文集[C】. (责任编辑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