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卷第4期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l_5 No.4 2006年4月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Apr.2006 再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 李锐文 (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笔墨所表现的形象,是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提炼、描写和概括,当 然也包括了它的程式化。在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时候,怎样重新理解中国画这些形式方面的问题, 如何继承和发展,成了时至今天仍在讨论的话题,文章试图在这些方面有所认识。 关键词:生活;创新;笔墨;文人画 中图分类号:J 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6)04—0069—04 在东方的这片大地上,诞生了一门富有民族色彩的中 “形”、“色”同样针对形象。客观对象的真实,反映到绘画 国画艺术,这门艺术蕴含着瑰丽奇妙的文化元素和优秀的 中,也要求有相应的形象的真实。中国绘画发展到唐宋时 笔墨技巧形式。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画怎样创新,中国 期,文人画开始崛起,这种以写意为抒发感情的艺术形式, 画的艺术形式和内在精神怎样才能发扬光大,怎样才能适 是否就不要形和色呢?不是的,文人画也要求形和色,只 应时代的需要,摆在了每一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中国画家 不过文人画要求的形、色更加地概括化了。当今天人们重 面前,引起了人们不断的探求和思考。中国画的审美走 新审视中国画发展脉络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中国画是 向,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和实践。可以说,今天中国画多 以“写意”为特点的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这一点 元的面貌,正是中国画发展的成果体现。 倒是没有人去否定。但是怎样写意,却需要人们有进一步 的认识,写意不仅是表面的形式手法,更是内在的精神意 蕴,是值得人们不断地去追求和探讨的。“以形写神,形神 兼备” 的创作法则,被不断地演绎和实践,至今,仍然被 清代画家石涛在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笔墨章第 人们认为是行之有效的审美原则,似乎中国画就可以这样 五》中写道:“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_l 所谓蒙 一成不变了。其实,中国画艺术形式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养,是指画家的修养。所谓生活,是指绘画的客观对象。 只不过这样的演变并未触及到理论基础,无论中国画怎样 在中国画传统的发展脉络中,一直以来,以生活为基础的 变,都可以用这样的理论去概括。表面看来,人们对中国 创作手法,从战国时代的《人物驭龙帛画》可以看出,古代 画的争议,也只是对其形式美的争议,并未抹杀到中国画 的中国艺术家,既注重线条的表现,又高度概括出人物形 的这种理论的内在意义。不妨,我们还是从文人画去加深 象的内在神韵;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人物形象也是 这样的理解。 栩栩如生。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强调写真,这种写真就是要 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其实就是仕人画,也就是 面向多彩的生活,提倡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形象。同时,这 有学问的文人们画的画,明代董其昌说:“文人之画,自王 种形象的客观性并不妨碍画家们对意境的理解和创作,也 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 不妨碍笔墨形式美感的提炼和描写。 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 南朝宋宗炳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这里的 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 收稿日期:2006—01—16 作者简介:李锐文(1959一),男,广东广州人,广州大学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卷 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 曹当学也。”…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董其昌极之推崇王维,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认识呢?首先是因为王维的审美趣味。审美 趣味其实是决定文人画的审美学说,可以认为“文人画” 是一种趣味画,用笔内敛而不张狂,颜色单纯而不艳丽,既 画亦书,既写亦泼,以一种自然、趣味、生动、随意、高洁的 笔墨形态流露出画者的心境,更多时这还可以认为是一种 禅意。凶此,另一位创南北宗论学说的画家莫是龙认为: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 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 水,流传为宋之赵千、赵伯驹、伯脯以至马、夏辈。南 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为张垛、荆、 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 六祖之后、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要之摩洁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 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王)维也 无间然。知言哉。 中国的儒、道、佛在文化方而都有相当的交融,特别是 在艺术领域中,普遍都能找到儒、道、佛朦胧的影子,而对 于中国文人画而言,同样深受各学派的相互影响,只不过 表现得并非是整齐划一,有时可能受这种学说影响多些, 有时又可能受那种学说影响多些,有时甚至同时受到三家 的影响,这样影响的结果是儒、道、佛并不能截然分开,可 以说影响中国画发展的思想是一个混合体,以至于影响整 个中国文化发展的思想也是一个混合体,这种儒、道、佛三 位一体的血液无意中形成_r中国文化奇异缤纷的壮丽。 以唐王维为例,当然少不了儒、道、佛渗杂揉和的影子,这 样下来的意、趣、情、神等,也就决定了文人们对审美的要 求。他们强调雅而排斥俗,强调道而排斥媚,强调拙而排 斥巧,强调生而排斥熟,强调真而排斥假,强调含蓄而排斥 外露,从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同的描写可以看出, 艺术的真性情,是那么的纯朴,又是那么的凝重:“……我 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 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有几首歪诗熟话,可 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 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虽其tI l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 约,私订偷盟之可比。”-o 从这里,尽可体现出一个“真”字,恰恰是艺术规律中 所强调的一个“真”字,如果将这种“真”理解为是一种心 境的写照,那么中国艺术的原味.即这种“真”的果子,及 至在中国画中,清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 ,吻合了 不断要求这种“真”的审美表达和流露,浑厚而凝重。“则 义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是认识生活的根本要素。怎 样还原丰富多彩的思想意识、自然景观,仿佛是历来文艺 家们面前摆着的一道课题。 文人画强调的写意,是否具有这种真的境界呢?当 然,绘画的真实和文学的真实是有距离的,绘画的真实一 般来得更为直接,中国画的分类如人物画、花鸟画、山水 画、工笔画、写意画等,各画种之间在审美上是有相应统一 标准的,对“真”的理解,文人画和“北宗”在本质上也没有 大的差异,甚至苏轼强调的“形似”、“神似”实际上也与 “真”有着本质联系,石涛认为“无间于外,无息于内”…, 也是对真的一种阐述。 现代中国画所认为的创新,包括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对 时代气息的感受与把握,中国画的创新,如果只是强调真, 强调生活,与传统中国画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如何创新 中国画,我们并不可以先对传统来个一刀二截,摒弃过去, 另起炉灶,然后从现在开始,重新建立起一种所谓新中国 画的体系,这样的方式行不通也是愚蠢的。但足怎样探求 一条中国画发展的新路,自“五四”运动以来,已经是经过 了许多有志者的思考和实践,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冲刷和大 浪淘沙,当代中国画已经与传统有 _r很大的区别:林凤眠 长于构成的水墨变化,蒋兆和富于忧患的《流民图》苍劲 笔墨造型,徐悲鸿结实的《愚公移山》写意人体国画,李可 染灵动逸妙的逆光山水,黄宾虹积墨堆砌的苍山危岩…… 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无不体现出时代的神韵气质,当然还 有更多的艺术家们,他们共同织就了一幅当代中国画的大 帜,在这片东方的原野上迎风飘扬。 由“真”而联想到创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无时不与 这种创新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民族的艺术如果保持着能 够反映出生活的本质,能够切实地表现出现实的内在精 神,这样的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就会符合时代的 要求,产生出新的形式美感。同时,发展中国画,面临的另 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如何继承传统。关于继承,在传统基础 的继承,国人心中早已有过深刻的认识,这种承传的关 系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视为艺术标准的圭臬,至于什么时 候怀疑起传统,将传统视为炙手的山芋,也是自“五四”以 后的事情 ,时断时续,当然这不能全怪今人的盲从和偏 见。在西方文明不断的冲擦和撞击下,对传统文化与西方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李锐文:再谈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 文化的比较,必然会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尽管如 此,中国画还是在争议中发展,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人 们对岂术形式美的视野开阔r,认识了异域文化的壮丽与 斑斓。通过不断地比较、反刍,更为客观地看待东西方两 大文明及艺术形式美的异同,如果现在还抱着中国画穷途 术路的偏见,这只能算是眼睛老花了。 形式与内容的相应统一,在这种审美的辩证方法}=, -}|罔传统绘画早已被人们认识和研究。中国画既极为重 视形式,也极为重视内容,深究这种形式与内容,常常又使 中国画家们对中国画产牛出沾沾自喜的情结。中国画的 形式、线条、构图、笔墨、色彩、渲染等,无不让人陶醉出崇 尚的心境,它表现_广空间、体积、质感、虚实、形象,又让人 感受到中 画的胸臆畅怀和魅力所在。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L7j,这是针对复古风而言 的,在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历程中,其实中国画并没有停 止过发展。 当信息时代来临的时候,人类的艺术展现出了多元化 的瑰丽面貌。站在这样的时代高度,俯瞰万山竞峰般的艺 术长廊,对中国画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画如何发展的认 识,有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含义,一方面的的确确需要继 承传统,另一方面叉要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在中国封建 社会 期,其实并没有拒绝过外来文化,如佛教的传人、胡 乐、胡舞、胡服等异域文明已经深入中原故土。当然,那时 候的意义与今天信息时代的实质不可同日而语,起码那种 文化的相混和心境的差异都会大相径庭,然而,包含着富 于时代意义的中国画应该表达出怎样的人文气息?黑格 尔曾经这样认为:“每一哲学都是它的时代的哲学,它是 精神发展的全部锁链 卣的一环,因此,它只能满足那适 合于它的时代的要求或兴趣。” 这里,可以将哲学二字 换成美术,时代的要求或兴趣,不正是产生了古代中国画 辉煌的历史和面貌吗?今天的中国画.在接受外来文明洗 礼的同时,也是不能失去自己的面貌的,同样,时代的要求 或兴趣,J 呼唤着新的中国画形式的出现。 假若我们设想,建立一种全新意义上的中国画应该类 似于哪一门艺术呢?像西方油画、水彩、壁画、素描、日本 画?很难想象出这样的中国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 材质的不同,宣纸和绢本绘画出来的感觉只能是产生大致 中国画的面貌,无须去妄自菲薄,哪怕中国画曾经是出现 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这样有争议的观点,但试想这 种观点现在看来何尝没有现代美感的意义呢? 对中国画的生活的认识,不只是将画板搬到自然中去 对景写生,当然这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所谓认识生活,提炼 生活,这既是一种方式方法的问题,也是一种对艺术形式 理解和把握的问题,是对审美的一种要求。西方美术发展 到18世纪末,就是印象派将画架搬到大自然中,直接面对 景物,面对阳光,强调瞬间的色彩变化,而中国画的发展在 接受西方艺术之前,并没有这种对景写生的意识,中国画 也有对景感悟,也有写真这样的说法,但方法是不一样的, 中国画的方法是边走边看、饱游沃看,默记于心中,因而这 里的所谓“真”,与之西方的写实,其实并不在一种概念的 理解上。“真”是包含了写实在内的审美创造,是形式也 是思想,是观念也是细节,甚至艺术发展到今天,当代中国 的美术院校全盘接受了西方美术教育方法时,中国画的对 景写生,也与纯粹的西方绘画有所不同,依然强调线条、笔 墨的形式和美感,特别是在山水画艺术中,无论怎么样写 生,都不会与西方的风景画走到一起,两种艺术形式完全 就是两种不同的审美思想的差异。碰撞的结果,始终是各 走各路,中国画包括着更多的文化因素,甚至是一种不易 被西方人破解的图式,这里有着东方的神秘哲学和传统范 式,有着富于节韵的规律和奇幻变化的氤氲气象。因此, 同样谈写实,实在是此写实非彼写实,线条与笔墨的关系, 无法摆脱传统的语汇神韵,只能回归传统并深植于传统的 土壤里。 借鉴和模仿是人类文明活动中必然的因素,艺术活动 充满了借鉴和模仿的思维和执着,这种借鉴和模仿,可以 是面向传统的笔墨模式,也可以是面向异域的艺术成果, 大可不必因要学习别人而将自己彻底否定,文化的多元正 说明了民族的心理感觉的烂漫和异同,那些否定自我的意 识及至否定中国画艺术的思想显得多么的悲哀和幼稚,仿 佛自己身上的黄皮肤不如别人的白皮肤高贵一般。 在新时代文化大交流的环境下,有志气的民族都在据 守着自己传统和精神的乐园,就算出现了杂草,也不必来 那种彻底的剪除,将别人园圃里的花卉全部移植在自己的 园圃里,这样的做法,难道不会使世界变得单调?又何谈 百花齐放? 这里说到的创新,不是彻底的自我否定,不是搬来主 义,而是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特色,这里有中国画审美的 情趣,有以简隽胜的线条美感,有墨色变化的氤氲曼妙,有 “程式”概括的神韵意匠。还是按照“外师造化,中得心 源”来认识中国画艺术的创作,在传统面前服服帖帖地做 好小学生,将基础的东西吃透,用李可染在论述中围画传 统与创新关系时的话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 勇气打出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2-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卷 【参考文献】 [1]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 京:文物出版社,1982. [6]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山版社,1982. [7] 吴冠中.我读石涛画语录[M].荣宝斋出版社,1996. [8]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96. 宗炳.画山水序[M]∥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 出版社,1982. [3] 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4]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2. 倪瓒.画论[M]∥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2. 王朝闻.李可染书画全集:东方既白[M].天津:天津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责任编辑张鹏] 奠是龙.画说[M]∥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 版社.1982. Tentative views on the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perspect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LI Rui—wen (School ofFine Arts,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The images represen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by means of pen and ink iswithout excep. ,tion,based on descrip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real life.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some aspects of the much talked topic of how to understand.inherit and develop this traditional form of art with the shock from foreign cultures in this new age. Key words:life;innovation;pen and ink;letterman painting (上接第7页)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at a new stage LI Yi—fan (Research Division,Commissionfor Inspecting Discipline ofthe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the CPC,Changsha,Hunan 410011,China) Abstract:With new anti-corruption measures put into action one after another since the 1 6th plenary of the CPC,a high-handed situation against corruption has emerged in China and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 stage.In speciifc.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in its new stage in- clude:(1)China’s strategic policies and ideas regarding anti-corruption are increasingly clariifed;(2)More in. tensified measures are taken to punish corruption;(3)More forceful measures are put into practice to prevent harm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ublic;(4)Education for self-disciplined leadership at all levels are enhanced;(5)Institu— tional construction of a clear and honest government and establishment of anti-corruption laws speed up;(6)Re. striction to power is further strengthened;And(7)Institutional and legal reforms for the purpose of resolving in. depth problems are now being conducted. Key words:China;anti-corruption;stage;trend;symbo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