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大学阶段的英语口语学习与初中、高中的英语学习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方面,大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愿望十分强烈,而另外一方面,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却严重低于他们的读写能力。为解决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难这个瓶颈,研究者通过实验法、观察法、统计法等多种手段力图分析心理因素对口语学习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与语言教学关系密切。心理学研究帮助语言教育者分析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而找到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的积极心理因素,纠正或避免会给语言学习带来障碍的消极因素。正确的心理引导,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英语口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标签:消极心理;积极心理;英语口语
一、概述
心理学[1]是一门研究思维与行为关系的科学。心理学家通过分析感觉、认知、注意力、情绪、智力、现象、动机、大脑功能、人格等因素,来解释个人或群体出现某些行为的原因。心理学在很多领域如生物学、医学、认知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认知学分支学科的语言学领域同样受到了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心理学研究帮助教育者分析语言教育过程中思维活动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教育者可以通过自然观察法、实验法和统计法等科学方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找到能够促进语言学习的积极心理因素,纠正或避免会给语言学习带来障碍的消极因素,从而更好的提升语言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大学英语口语学习是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这门语言学习的一大瓶颈。大学生在经过初中、高中最少6年的英语学习之后,已经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养成了一定的语言习惯。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大学生在英语读、写、译方面的能力与
他们的听说能力是不匹配的。美国大学生的汉语水平通常是听和说的能力优于他们的读写能力,而中国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却是读写能力远远好于他们的听说能力。有的大学生甚至达到可以阅读语言为英语的专业书籍,但连基本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都没有。许多学习了9年英语甚至更长时间的同学不能清楚的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兴趣爱好、特长等。多达83%的新入学同学无法使用英语复述自己看到或经历的事情。与英语学习者的访谈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特别是大学教育在脱离了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之后,英语学习的方法、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学阶段,由于教育教学条件、师资力量、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学的英语教学多年来注重英语的读、写、译而忽略了听和说。但大学阶段,这些因素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体上,大学里语言教育的硬、软件条件都大大优于中学阶段,选课制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试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一些学校甚至允许学生自己决定学不学外语、学什么语种、怎么学外语等。调查发现,新入学大学生中,受就业、升学、社交、社会发展等影响,90%以上的学生愿意继续学外语,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又占了近95%。而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希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诉求相当明显。许多大学里,听说类型的课程供不应求,学生对口语提高的愿望相当强烈。这一现象提示着语言教学者应该从各个方面来探索能够有效提高大学英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口语学习的方法。许多研究注重教学法、任务分析、理论研究等,本文结合这些研究成果,重点突出心理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教学实践发现心理影响往往存在积极的方面也存在消极的方面。积极因素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学习效率和效果;而消极因素会使课堂沉闷,学生甚至会因此放弃学习。如果能有效的调动积极因素,纠正或避免消极因素对口语学习的影响,英语口语学习的时间将会缩短,学生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心理因素对口语学习影响的几个主要表现
1. 自己与他人
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都不是一对一的。小的教学班级学生人数20至30人,一些大的教学班级人数可以到达六七十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必然形成自己与他人的心理对比。在此种环境下很容易形成“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心理学家Thomas Gilovich 和 Kenneth Savitsky 于1999年首次在心理学方向的研究中使用了这个词[2]。聚光灯效应指的是个体不经意的把自己的某些方面,一般或多或少是有问题的方面无限放大。例如,有人在演讲过程中说漏了某些信息,或是在演讲时个人的仪容仪表出现了问题。聚光灯效应会让演讲者忘记自己表现的重点是演讲而不是一些细小的纰漏。这一类人出丑时,总认为听众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问题并把出丑的方面当作被关注的焦点。自然而然,聚光灯效应影响下的表现是不如人意的。英语口语学习,特别是课堂学习存在着明显的聚光灯效应影响。回答问题、演讲、做报告、表演是英语口语课上最常使用的几种口语练习方式。在练习中,表现者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发音失误,语法错误、表情、仪容仪表、口音等。这些失误常常会困扰着学习者,当某一方面出现问题时,轻则让表达停顿、思维逻辑发生混乱,严重时则让表达无法进行。这是典型的心理因素对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但又是可以通过训练克服的因素。语言教育者应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课堂表现中克服聚光灯效应。表扬是教师可以常用而有效的手段。表扬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明白“你是很棒的”、“你所表现出的一切包括不理想的部分都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更关注你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你的失误”、“让信息支撑你的观点,让思想与行为一致”等。克服聚光灯效应的训练需要同时针对自己与他人。针对个人方面,两种准备原则可以让个人更容易被他人接受和喜欢。一个原则是新颖性,另一个原则是相似性。当个人的观点或表现方式标新立异时往往引起注意并快速地给他人形成良好印象,从而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赞许。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就环保这个话题老师要求以小组或个人方式完成一个5到8分钟的表达任务。有些同学选择以小品的方式表现,其中音乐、歌唱、舞蹈、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自然容易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表现形式的新颖性又往往能让表现者自然而投入,从而减少了聚光灯效应的发生。因为生动有趣,听众们也容易忽略表现者的一些不足之处。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安全。当一个人很难达到新颖的
时候,保持和绝大多数人相似的观点或表现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让自己容易被他人接受的方法。在同样的任务中,很多同学选择做一个简单的话题陈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大家都认同的观点,虽然不能给他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同样不容易给人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这种平平淡淡的方式适合性格相对内向,或者容易自我关注的学习者。另一方面是针对于他人的训练。实验发现信息反馈[3]的方式在经过引导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每个表达任务结束后,听众或观众需要就任务给予信息反馈,这部分反馈包括内容延伸,提问,话题评论等,而且反馈可以是听众与表达者之间的,也可以是听众与听众之间的。这样的引导旨在让大家明白不应该去关注不重要的信息,放大不应该放大的信息,如表现者言行举止中的一些失误等,而把注意力放在内容的延伸上。例如,环保话题的反馈中涉及到了明星效应、基金会、社会发展、奢侈品等话题。内容的延伸形式多样,不但减少了聚光灯效应,而且使课堂气氛活跃有趣。2. 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影响
为了弄清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影响,需要先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语言有没有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或者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语言?语言的表达过程可简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概念化,初步确定表达的范围并选定信息;第二层次是语言组织,既把要表达的概念转变为语言形式;最后一层是发声,把语言编码转变为肌肉运动,将最初的概念呈现出来。这三个层次都涉及大量的思维活动。人们在准备某个观点时,需要从大量的信息中挑选并确定自己的观点,日常的阅读与经历会给这个层次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鼓励学生丰富他们的生活可以大大缩短第一层次的思考时间。语言的组织是表达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受思维影响最多的地方。词汇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已知词汇是否能成功的被激活则需要心理活动的参与。紧张的时候容易忘词,亢奋的时候容易用错词,平静的心理状态容易让思维逻辑化,从而使表达成功。语言有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但更多的时候思维在改变着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这一点最容易体现在一些常见表达错误上。例如,母语思维方式对英语表达的影响。中文对第三人称单数只有一个发音,就是ta,但英语中第三人称的发音有三个:it,she,he. 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发音者在英语
的表达中会使用he 来代替所有的第三人称,因为三者中he 是最容易发音的一个。另一个例子是句法错误,如中文总是使用“虽然……但是……”的句型,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在英语表达时,也会把though (although) 和but 连用造成句法错误。可见,生活阅历、母语影响等都会对英语表达产生很大影响。教育者不仅需要教授词汇、语法等知识,引导学生丰富阅读和体验生活并向学生多指出一些受母语影响的例子,就能帮助学生在使用英语时,多受到思维的积极影响,成功激活已知的知识,减少表达错误的产生。
第二个问题是语言学习的动机是什么?动机解释了我们做什么和为什么做之间的关系。例如吃东西可以消除饥饿,努力学习可以得到好成绩。学习动机可以为学习行为和学习欲望提供动力,尤其是对较为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明确的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效果。有心理学家将动机分为自然动机和理性动机。[4]如吃饭、睡觉属于自然动机,而学习、工作等属于理性动机。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帮助学习找到或是培养起学习动机,将有助于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笔者针对动机的作用做了一份调查,在一项任务中,教师让同学以设计自己未来的方式帮助学生探索挖掘自己的学习动机。学生被要求在两周的时间内设计自己的未来,例如职业、工作地、生活方式等,并探索此种未来对英语特别是口语方面的要求。在明确设计后,收集200到500个的相关词汇或短语,完成一份报告,阐述英语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实验结果该项任务的完成率为100%,任务结束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该任务的评价好评率分别达到93%和91%。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好评率为87%。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的同学还是感到很茫然,对未来生活没有信心,没有明确的指向。虽然大家都认为英语对未来生活如旅游、社交、工作、消遣娱乐有密切关系,但对于如何收集相关词汇感到困惑。此次调查研究发现, 挣钱多、体面的工作、娱乐消遣、深造学习、个性展现等方面都是英语口语学习的主要动机。针对动机对学习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分类教学实验。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同学院、同级别中随机划分,实验班66人,对照班65人,完成8周相同的教学任务。实验班针对动机使用分类教学的方式,即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专业类、社交生活类、消遣娱乐类、出国学习类等, 而对照班则
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8周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对全部学生进行了词汇和口语表达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0—60分61—70分71—80分81—90分90—100分
实验班(66人)0 人(0%)17人22人16人11人
对照班(65人)2人26人19人13人5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动机作用下的分类教学,指向性更明确,有助于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由于每一项学习的内容都针对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动机,学生会更加关注现在有用或将来有用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英语口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发音、用词、用句等知识,帮助学生寻找或培养明确的学习动机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
三、小结
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帮助研究者发现英语口语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或是词汇、句法等知识的简单输入输出过程。语言学习中存在着很多影响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这些因素中有的因素是积极的,如正确的学习动机、积极的评价机制、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相互鼓励等。这些因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大学英语口语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同学间、师生间的有效的积极互动,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语言学习中也存在在阻碍学习的消极心理因素如聚光灯效应、消极自我暗示、社交恐惧、盲从等。一部分消极因素虽然是受环境影响或与生俱来,但如果能在语言学习中发现这些因素,就有可能在正确的引导下予以纠正、减少或避免其对语言学
习造成的影响。心理因素对语言学习的评估尚缺少大规模的评价数据,这还需要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做出更多的努力。笔者希望以此文唤起相关学者对心理因素与语言学习关系的重视,并做出更多研究,更好的解决大学英语口语学习这个瓶颈,使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能与他们的读写能力相当,让语言学习上一个大的台阶。
[参考文献]
[1]Hockenbury. Psychology. Worth Publishers,2010.
[2]Gilovich,T.,Medvec,V. H.,& Savitsky,K. (2000). The spotlight effect in social judgment: An egocentric bias in estimates of the salience of one’s own actions and appear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8(02).
[3]Dobbin,Frank. “From Incentives to Teamwork: Rational and Natural Management Systerms.” Lecture. Havard Univrsity. Cambridge,Massachusettes,1 October 2012.
[4]代丽 巧用信息反馈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