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我国高考制度改革

2024-01-08 来源:步旅网
浅析我国高考制度改革

这一阶段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考制度停滞不前,没有正常的考试和招生。3、1977年~2000年:恢复与重建时期

这一阶段是高考制度的恢复和重建时期,国家对高考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考试内容和标准开始科学化、规范化,考试形式也逐渐多样化。4、2001年至今:改革深化与发展多样化时期

这一阶段是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化和多样化时期,高考制度改革逐步从考试管理、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方法、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以促进我国高考更好地发展。

二、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因

高考制度改革的动因主要来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包括国家经济、科技、社会的高度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同时国际竞争也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内部因素主要是高考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不能完整、科学地实现选拔人才的功能,出现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导向偏差,高考录取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过于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特长等。

三、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

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管理方面:加强考试监管,建立科学的考试管理制度。

2、考试内容方面:考试内容要贴近实际,紧贴时代需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3、考试形式和方法方面:多样化考试形式和方法,注重考试的公正、公平、科学。

4、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方面:建立科学的考生入取程序和标准,注重考生的个性和特长,实现多元化选拔。

总之,高考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高考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文革十年期间,我国的高考制度基本处于停滞或倒退状态。采用的是“推荐入学”形式,取消了考试,政治条件成为录取的首要考虑条件,导致所录取的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

从1977年到1984年,是我国高考制度的恢复与重建时期。1977年恢复了高考,1978年正式恢复了全国统一高考,并实行全国统一录取、统一招生。考试科目上分为文、理和外语。考试组织形式方面,实行预选考试、会考试验和保送生制度试验。

从1985年至今,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深化与发展多样化时期。1985年,全国开始采用高中毕业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设置实验方案,即“3+2”考试方案(上海除外)。广东省率先实行了英语、数学两科标准化考试,开始了标准化考试。1994年,海南、广东作为试点实行考试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改革。考试内容逐渐开始体现由知识为主到能力为主的转变,各科题量变化较大,难度普遍增加。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2000年到20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个计划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基础。1999年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由此揭开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序幕。考试内容上,加强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综合能力测试的试卷类型,从“3+2”到“3+X”;录取方式上,试行计算机网上录取,并逐步推广。

现在,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出现了分省命题并不断深化,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考试内容特色化,考试组织、录取科学化等。

高考制度的改革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高考制度的改革与政治密切相关,并受政治的深远影响。高考制度的变革往往是政治领域发生重大转折的反映。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确保了全国用相同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在相同的考试时间,使全国各地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维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团结稳定。但在当今政治走向开放、民主,注重人的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高考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受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发挥其自身的政治功能对政治产生影响,在遵循考试制度发展规律的同时,适应新时期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要求高考制度的改革更具普及性。高考的考试形式更具普及性,高考的命题难度上上改变过难的选拔性成分,命题类型上更富于基础性、灵活性、主观性、创新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