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初探

2020-12-02 来源:步旅网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初探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活动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他们受社会的影响已超乎我们的想象。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一、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新形势下,受多种因素影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1、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大的困挠。

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社会上各种淫秽书刊、黄色光盘、网站和网页,影视、社会中人们的不良行为等严重扭曲着青少年的思想,腐蚀着他们的心灵;电脑网络游戏令他们迷恋不能自拔。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极大地冲击着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在应对综合治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工作越来越反复繁杂。

2、社会功利意识与“重智轻德”思想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冲击。

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们的价值趋向发生很大变化,功利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社会“重智轻德”的传统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协调学校德育工作,克服社会功利倾向及“重智轻德”思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是德育工作者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3、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发展脱节。

当今快节奏的学习生活、沉重的升学压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妨碍着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还未能适应学生心理变化,许多学生表现交往不适、学习困难、厌学、行为不良、心理障碍等。学校德育在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心理治疗与心理保护及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还需努力探索。

4、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之间不统一。

许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子女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上。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或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统一,从而使学生在家、校的不同教育面前常常陷入无所适从的窘境。

二、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面对新形势下诸多的影响和困难,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开拓新思路,构筑新机制,创设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1、端正教育观念,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校、处(团支部)、班三级德育管理体系,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整体效能。每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清醒的认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遵循德育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拓展学校德育渠道。

德育应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行事。学生成长过程中,青春期的烦恼,升学就业的压力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许多未知因素。同时,他们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正确对待自己的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德育渠道。学校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从基础抓起,从养成教育抓起,从落实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抓起,结合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的良好道德风尚。

3、调动各科德育渗透的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全面营造德育氛围。

学校要在各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载体渗透德育,把知识传授和德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科教育中进行心育渗透,扩大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深刻影响学生并不断促其内化。同时,学校要开拓思路,贴近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通过班级活动、团队活动、法制宣传活动、参观学习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学校德育活动更加具实效性。

4、指导家庭教育,结合社区文化建设,形成德育合力。

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组建家长委员会,沟通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学校德育工作还应走与社区文化建设密切配合的路子。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位一体形成德育合力,以利于青少年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新形势下,我们广大德育工作者应依据新一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对层出不穷的德育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扩大视野,不断探索和实践,开辟新途径,采用新方法,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与策略

学校德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重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由此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高,为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使德育工作不如人意,其具体表现在:

1、内容空洞,理论与实际脱节。具体表现在理论说教偏多,结合实际少,在教育中千篇一律的大道理,强制性的“不准”,理论僵化,与实际对不上号,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理解实践中的问题,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形势和变幻莫测的国际风云的解释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使学生处于似懂非懂,不知所云的状态。

2、忽视年龄特点,德育内容“倒挂”。其具体表现是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德育体系不完备,校自为战,内容不合理,上下衔接不畅,出现小学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大学进行个人行为规范教育补课的“倒挂”现象。特别是小学德育工作,不顾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生搬硬套现象普遍,跟形势,大活动多,解决问题少,学生中实际存在的热点问题、疑点、思想疙瘩关注太少。

3、忽视层次性,要求上“一刀切”。表现在德育目标缺层次、盲目性。各学校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层次不清等,对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的目标缺乏层次,对于同一年级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更无层次性。总是一个模式的要求,欲速则不达,使达不到统一要求的这部

分学生望而却步,畏缩不前,自暴自弃,人为制造了“差生”,为社会留下了后患。德育的方式也缺层次,不对路,诸如大学生搞演讲,中学生搞演讲,小学生也搞演讲等。要普法,从大学、中学到小学不是讲座就是竞赛,缺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适合各层次知识水平,年龄特点的方式。

鉴于上述问题,我认为,要使学校德育充分发挥其效力,就应该在增强针对性上花气力、下功夫。我们在如何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这些方法是:

1、注重趣味化,减少强制性。比如新生入学首先要熟悉学校管理常规和规章制度,我们就要求编《言行规范三字经》,使学生感到有趣、亲切、好记、上口、也易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单纯的“几要”、“几不要”的硬性规定,易深入到学生心目中,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2、重视直观性,减少“说教式”。对于小学生正面引导,正面灌输是必要的,但由于其年龄特征的决定,单纯说教是不会产生理想的效果的,要借助于现代条件下的各种手段,以形象化的内容吸引他们,引发兴趣,使他们受到启迪。如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爱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我们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远足活动。为培养学生远离黄、赌、毒的意识,专门把《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画展板拖到学校,让学生看到毒品对人的生命财产所造成的巨大灾难;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禁毒的电影,开展讨论,写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渗透式”的教育,比“硬灌式”较能产生好的效果,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

3、注重渐进性,克服急躁性。由于学生小,可塑性强,情绪稳定性差,教育效果总是不能保持持久,经常出现反复,我们教育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出现所谓的“恨铁不成钢”而采用过急方式,更要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针对学生特点,我们每个学年,每个学期都要制订详细的教育活动计划,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

循序渐进,不断强化,不断巩固,使教育效果不断得到提高。

4、注重结合实际,克服泛泛的空洞说教。小学生他们都是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来形成自己的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学校工作中往往出现让教师头疼的现象:老师的话听不进耳,其言行总是不合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少点“空”的,多点“实”的,那就是了解学生心理活动,家庭变故,环境影响,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开展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