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

2023-11-16 来源:步旅网


也谈高考制度的弊端

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诚然,高考在考试内容与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弊端的产生,问题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制度问题。所以,简单粗暴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在高考制度身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首先,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据《礼记•射义》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通过考试测量军事教育的效果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礼记•学记》中相关记载也表明,西周时期的“国学”也已经初步建立了隔年定期考试的制度。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推上了顶峰。由于科举制度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下层知识分子有机会参政治国,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读书人都将科举看得很重,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但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毕竟有限,势必造成竞争的激烈。面对科举的巨大诱人的利益,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得不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雏形开始产生。而科举考试内容的独尊儒术,翻来覆去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客观上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形成。几千年下来,可以说,应试教育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了,根深蒂固。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包围中,高考制度只能无辜地背了黑锅,成为干夫所指的罪魁祸首。

第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也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社会,国力有限,因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我国的人口来说还是相当匮乏的,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供需矛盾的激烈,是应试教育环境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一个客观因素,也是高考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从而引发诸多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高考。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弱点,高考也不例外。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就必定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高考制度相互弥补。不同的选拔方法选拔的侧重点不一样,选拔的要求不一样,选拔的人才也不一样。而现在社会把选拔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全推在高考身上,没有建立其他选拔制度作补充,致使高考制度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来承担所有的任务,这是它无法承担的,当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了。虽然现在也开辟了一些其他的选拔制度,如保送生制度、特殊专业的单招等,但选拔的面太窄,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探索其他选拔制度。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要建立其他需要诚信保障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困难。

第四,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导致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情况的出现。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不受重视的一个领域,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师资条件、软硬件水平,和普通高中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效果不尽如入意,再加上职校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愿意上职校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都纷纷涌向普通高中的大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分流功能的弱化,客观上也加剧了高考竞争的激烈。

第五,社会就业看中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倡高学历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一旦将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至高标准,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但不能达到提倡高学历的目的,还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人才的浪费,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难就是一个例证。为了拥有高学历,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考来实现。为了在高考中胜出,考生们也只能加入到应试教育的行列了。

第六,学校和社会对高考目标和中学教学目标的简单同—化的错误认识和做法也是—个因素。中学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其目的是要让中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存能力,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而高考是高校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拔性考试,它的目标标准和中学教学目标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且,高考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评价中学教学质量的参照标准。因此,用高考来指挥中学教学是行不通的,也是错误的。而现在的学校和社会把高考目标与中学教学目标错误地同一化,简单地将高考等同于中学教学的目的所在,将中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定位在高考,并且功利地将高考升学率当作是评价学校好坏的唯一砝码。在此情况下,应试教育无法拒绝滋生。

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习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助长了应试教育的气焰。在他们的观念里,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才了,有出息了。高考在他们眼里附带了诸如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应由其承担的东西,被异化成了一场名利游戏。

纵有千般不是,确有万般无奈,高考制度此时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之中。公正客观地讲,高考制度是现在唯一的、最公正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拔制度,要彻底取消高考制度是不可能的事,尽管它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合理不完善之处。因此,面对所谓的高考弊端,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口诛笔伐,而是要认真分析,看清问题,努力减少高考可能存在的消极作用,尽可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唯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才会明朗,改革成效才会显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