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走月亮教学设计与指导

2021-03-03 来源:步旅网
2走月亮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子. 4.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月光下再海边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

一、吟通古诗,走进月夜

1.导入课题。

出示与“月亮”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节选)、《鸟鸣润》等。全班齐读,想象古诗描写的月夜画面。

2.揭示课题,学生自主质疑。

预设学生的疑问:“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过渡: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惑,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了哪些地方?

2.检查自读,学习字词。

(1)指名朗读,随文正音。重点指导“鹅卵石、泼刺、田埂、闪闪烁烁”中加点字的读音,提示“稻穗”的“穗”要注意与“惠”的读音区别。

(2)出示生字“葡、萄、卵”,师生交流书写要点:“葡”中“甫”写的时候不能忘记点;“萄”中“缶”的第四画不要出头;“卵”左边不要少写长撇。

(3)学生练写。展示交流,互相评价书写是否正确、工整、美观。

3.学生默读全文,圈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经过的地方。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4. 启发:月下漫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预设:愉悦、自由、静谧、浪漫、惊喜、甜蜜、期待…学生练习带着感受自由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梳理所见画面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第一至二自然段:

预设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见了月亮从洱海边缓慢升起,照亮了点苍山、村头、大青树。

点拨: 这是月亮升起时的画面。(板书:月亮升起)

3.引导:请学生根据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先找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哪个地点,最后试着用四个字概括看到的画面。

预设第四自然段,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看到溪水、山草、野花、鹅卵石等景物。这些都是溪岸边的景物,所以我用“月下溪岸”来概括。(相机板书:月下溪岸)

预设第六自然段,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看到村道、稻田,听到秋虫唱着、沟水汩汩,闻到水果的甜香,我觉得可以用“月下田野”来概括。(相机板书:月下田野)

预设第八自然段,学生的回答:“我”和阿妈看到天上有一轮圆月,闪闪烁烁的小星星,能不能用“月亮牵星”来概括?(相机板书:月亮牵星)

如果学生概括有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帮助总结概括并板书

4.默读课文,勾画出给自已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句子,再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月亮升起图,引导学生想象洱海边月下美景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引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1)教师引读:秋高气爽,秋夜月明,月亮从哪儿升起来了?

学生读:洱海。

(2)教师引读:月亮不是从草原也不是从荒漠升起来,而是从南北长达40公里的“形如人耳”的高原湖泊洱海那边升起来洱海碧波万顷,一轮明月升起来,“我”惊喜万分地猜测着-----

学生接读: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3)教师引读:什么是“淘洗”?(洗去杂质、清洗灰生)“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一一学生接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

追问引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所以“我”想学生接读:一定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在句式变换中体验惊喜和激动)

(4)教师引读:正因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么柔和”,再加上洱海万顷碧波的反射和映衬,于是,最神奇的情境就出现了,明亮的月盘释放出万道柔光、“照亮了”------

学生接读: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

教师引读:也照亮了------

学生接读: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2.交流体悟想象:你喜欢这个场景吗?

抓住重点词

学生自由交流万物被月光照亮后的美丽景象,体会一切事物在柔美的月光之中变得更加诗意浪漫。

3.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点拨:在语气、语调的变化中浮现画面。

五、总结收获

1.分享收获。点拨:从课文语言、画面、情感等方面来谈学习收获。

预设1: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的语言非常美,能够让我们看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预设2:我感受到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时候非常开心。

2.激励研读:课文中还有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2走月亮 月亮升起 月下溪岸 月下田野

月亮牵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第四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抄写优美生动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第六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月下情景。

教学过程

一、回忆场景,复习导入

回顾交流:“我”和阿妈走月亮看到了哪些画面?设:月亮升起、月下溪岸、月下田野、月亮牵星。

2.师生合作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点拨:注意语调舒,读出甜蜜、温馨和浪漫的感觉。

二、由看到想到,感受月下溪岸图。

1.品读第四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

(1) 过渡:上节课,我们看到了月亮升起的样子,这节课让我们先一起去看看月下溪岸的 (2)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景色的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4)分享画面,指导朗读。

①出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指导朗读:从“流”字,想象溪水一路欢歌,一路芬芳的画面,用轻柔的语气读出宁静、偷

悦的感受。

②出示:的,印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指导朗读:从“抱”字,想象天上圆月和小水塘中的月亮遥相呼应的神奇画面,读出惊喜陶醉的感受。

2.品读第四自然段中联想到的写事的句子

(1)出示: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服,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指名朗读。

(2)交流:“我”和阿妈在小溪边做了什么?(阿妈洗衣裳、“我”做小船运花瓣、采野

花………)

(3)想象: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我”和阿妈还会在小溪边做些什么?(提小鱼、打水

仗…)

(4)小结:通过边读边想象,既看到了美丽的景色、温馨的亲子画面,又感悟了浓浓亲情,

像这样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就叫作一情景交。 3.体会第四自然段中描绘的温馨画面。

(1)引导学生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无数水塘怀抱无数月”“树叶船托着花瓣漂向远方”等画面,体会“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舒心、陶醉和愉悦。

(2)学生再次朗读,积累语段

三、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欣赏月映田野、月亮牵星图

1.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读:用波浪线勾出“我”看(听、闻、想)到了什么,想想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2)同桌交流:先读勾画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最后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集体交流,赏析画面,有感情朗读。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预设1:我勾画的是“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波刺声里银光一闪…”,这是“我”听到、看到的。我为大家朗读

点拨:该句应读出自由、奔放的感情。

预设2:我勾画的是“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这是“我”闻到的。我为大家朗读

点拨:该句应读出收获的愉悦。

预设3:我勾画的是“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是“我”看到、想到的画面。我为大家朗读

点拨:该句应读出憧憬丰收的感情。

2.学习第八至九自然段。

(1)自读:思考“我”和阿妈经常走过哪些地方?

(2)提问:“我”和阿妈走过这么多地方,说明什么呢?

预设:说明我和阿妈经常走月亮。

(3)出示月亮星空图,引导学生想象夜空中星星与月亮相互交织的画面,就像是阿妈和“我”牵手走月亮。

(4)感情朗读:应读出月下漫步的自由、浪漫、温馨和甜蜜。

3.反复引读最后一句“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体会由衷赞美和迫切分享的激动。

(1)教师引读:高高的点一轮明月照亮天地这是一

学生接读最后一句

2)教师引读:溪水潺潺,溪边的鹅卵石抱着一个个小月亮,这是——

学生接读最后一句。

(3)教师引读,家乡的田上,有丰收的喜悦,有对亲人的期盼,这是-----

学生接读最后一句。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回顾交流: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走月亮》,月下的苍山洱海非常美。你们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见过月亮?和谁在起呢?又做过什么呢?

预设1:去年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人民公园里赏月亮,边观赏边吃月饼。爸爸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呢!预设2:有一次我晚上睡不着,走到窗边,透过窗子,看到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光酒在小区楼下的湖面上,白白的,美美的。我还联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

2.即兴小练笔,师生共评。

(1)思考:回忆自己看到月亮的时候,看到、听到、闻到、想到了什么?

(2)练笔:仿照第六自然段,从不同角度(看、听、闻、想),尝试写一写自己在月光下的所见、所思。

(3)小组交流,把自己写的片段读给同伴听。

(4)全班交流,师生共评。评价建议从不同角度描写出月光下的所见、所思;书写工整。

(若学生没有实际体验,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体验。) 备注:此案仅供大家参考与分享。如有侵权,联系留言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