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0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4年北京西城模拟)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他们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军事技术落后 C.政治腐败
B.社会制度滞后 D.思想观念陈旧
解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又未认识到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A
2.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主旨。“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说明只学习了西方的器物层面,而没有涉及西方的制度与文化,这一思想即是“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故选A项。
答案:A
3.(2015年广东六校联考)《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洋务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 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
解析:洋务派引进近代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救国道路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答案:A
4.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解析:根据题干中“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推知王韬赞同的是西方的制度,结合王韬生平主张,排除“民主共和”“师夷长技以制夷”,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答案:B
5.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
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 )
A.魏源 C.康有为
B.李鸿章 D.陈独秀
解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中孔子改制没有关系,A项错误;李鸿章属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错误;从“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可见其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借助孔子权威,宣扬托古改制,符合康有为的思想特点,故C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主张打倒孔家店,对孔子进行深刻的批判,与材料信息不符合,D项错误。
答案:C
6.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从上述材料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B.兴民权、设议院 C.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D.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
解析:依据材料中“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等信息判断,康有为受儒家大同思想
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影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兴民权”“设议院”等主张,B项错误,符合题意;据“公养”“公恤”等关键词判断,康有为主张政府应当关注民生,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教育内容上看,属于人文职业教育,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7.(2015年武汉模拟)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说明陈独秀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说明陈独秀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项有误。A、C两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故选B项。
答案:B
8.下图是近代中国新潮杂志社创办并于当年再版的《新潮》月刊杂志,下列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译名说明新文化运动就是西方的“文艺复兴” B.说明当时出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C.“新潮”月刊传播了西方的民主、平等与人性思想 D.体现了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活动基地的地位
解析:根据图片中“民国八年”可知该杂志发行于1919年,以“文艺复兴”为英文译名,表明其主旨在于倡导思想文化革新,这一时期思想主流仍然是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国立北京大学出版”可知北京大学仍然是新文化、新思想传播的主阵地。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内容上二者不能等同,但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故A项为不正确说法,符合题意。
答案:A
9.某学者说:“‘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牌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该学者旨在(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提法 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D.主张重建中国的儒学思想体系
解析: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作者实际上认为,新文化运动本身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以激进的方式打倒了“孔家店”,却未能走出儒家传统的文化怪圈。“孔子往何处去”就是作者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反思,认为对儒家传统需要批判的继承,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10.(2015年济南模拟)“几年之内,四百家以上的新期刊出现,文章充满了白话文风格的关于西方社会和中国复兴的内容。从孔子到最受人崇敬的古代传奇人物到包办婚姻和裹足,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上述现象开始于( )
A.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D.国共合作时期
解析:从材料中的“充满了白话文风格”“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可以推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C
11.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C.从制度到文化
B.从制度到思想 D.从器物到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
答案:D
12.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哪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解析:解答时抓住材料信息“新精神”“庶民”“劳工主义”,据此可以推断李大钊演讲的主题为宣传十月革命胜利,其目的是推动国人向苏俄学习,选C项。A、B、D三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排除。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其中对美国国会的介绍最为详细。与议会思想率先传入形成反差的是,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
材料二 1895年,郑观应在诗中鼓吹:议院固宜设,宪法亦须编,宪法不行专制严,官吏权重民太贱,妄谈国政罪重科,上下隔阂人心涣。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材料三 1902年出版的《世界地理学》一书,不仅介绍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学说,还专门介绍了日本的责任内阁制:“行政部,内阁总理为首,其下外务、内务、大藏、陆军、海军、司法、文部、农商务、递信凡九省,皆有大臣。”“所谓责任内阁者,此责任二字,非对于君主而言,对于议会而言。”
——以上均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人对宪法了解相对滞后的原因。(4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观应、康有为等人先后强调宪法重要性的意图是什么?(8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西方宪政思想的演变过程。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初期,中国进行了哪些宪政建设的有益探索?(8分)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归纳出中国人较晚接纳宪法的原因:其一是宪法比较抽象,不如议会制度具体;其二是中国是君主专制政体与宪政思想相违;第(2)题,郑观应与康有为同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他们主张中国政体变革的原因在于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第(3)题,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接受宪政思想的历程是: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辛亥革命后中国真正开始了宪政的实践,即建立中华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1)原因: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4分)
(2)意图:宣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8分) 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3)过程:从议会制度到宪法思想,再到责任内阁制。 探索:建立中华民国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8分)
14.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第(1)题,结合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问,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问。第(2)题,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背景”。第(3)题,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
答案:(1)旧道德观念: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 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4分) (2)发展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
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8分)
(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页脚内容
高考总复习资料 经济凋敝。(8分)
页脚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