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科单元集体备课之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020-01-29 来源:步旅网
学 科 单 元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簿

时间2015年10月 主备人 九年级 年学科 语文 单元 第六单元 主讲人 级 知 识 技 能 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三 维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适时的点拨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内容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1、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 2、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重难点第六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 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 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 第六单元教学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 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寥寥无几。基于这种情况,文言文教学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习兴趣不浓,处于被动地位,这是急需改变的;好在大多数学生同时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必要的,应该认真学习文言文。只是他们的目的绝大多数仅是为应试,在讲究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自身对学习文言文目的不明确,目标肤浅,自然不会深入多方面去探究;再者,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仅是为了分数而教学,这自然容易使学生误解,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文言的学习不仅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进而传承中华文明。教师作为引导者有时付出很大努力也见效甚微,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解决的头等学 情 分 析 问题,文言文教学讲究多诵读,老师可开展班级诵读古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或者多听优秀的朗诵音频,模范朗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诵读。 代生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些艰涩难懂的实词和句子,虽费时费力却难懂其意,时间长了也就不愿意去深究弄懂,因此阅读障碍较大。同时,文言文行文简练,单音节词占优势并多省略,多特殊的语法现象,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等,再加上古人锤炼语言,讲究“微言大义”。因此,教师在讲授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字词句,还应加强文化常识的讲授,鼓励学生多查阅古汉语工具书,多看文言篇章名著。 自己要有一桶水,一定要把每篇教材中的文言文都吃透,特别是名篇,更要讲究教学方法,懂得教学艺术,要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努力探究积极积累,教师与学生才能达到双赢。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缺乏兴趣,不喜欢的人也不少,而喜欢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兴趣的学生其次,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比学习现代文要大得多,其原因主要是文言文年代久远,文字形式远离现总体来说,在文言文学习中学生要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的文言知识,给学生一杯水,

2

教 学 进 度 《陈涉世家》两课时; 《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时; 《隆中对》两课时课时; 《出师表》两课时; 《词五首》一课时; 写作两课时; 综合性学习一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三课时。 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知 识 结 构 示 意 图 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1.熟读成诵法: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疏通文意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浅显的文言词语,归纳积累重要词语,掌握疏通文言文内容的技巧和方法。 教 法 学 法 3.阅读欣赏法:通过阅读欣赏,将自我与课文中的情感与思想相融合,走进人物心灵,在碰撞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比较阅读法: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除了朗读之外,词语和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也是文言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对词语和句式的归纳比较练习,可以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训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逐渐达到理性的认识。 5.拓展练习法:组织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组织一次野外活动,让学生仿照所学课文写一篇游记;利用图书资料围绕历史名人作一些综合探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的朗诵比赛,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6.背景分析法: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汲取精华,提升思想,完善自我。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九上第六单元测试 (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罾补bì 脉脉.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单 元 练 习 C.诣大义xìn 臧否.yì 汉沔.miǎn 信..pǐ D.崩殂下huī 引擎.cú 麾..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

4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7.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 ,本词的主旨句是 。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表现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5)《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夏之绝句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体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已有许久,未尝去关心蝉声。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 于是,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并不知道,直到那天上文学史课的时候,突然四面楚歌、鸣金击鼓一般,所有的蝉都同时叫了起来,把我吓了一跳。我提笔的手势搁浅在半空中,无法评点眼前这看不见、摸不到的一卷声音!多惊讶!把我整个心思都吸了过去,就像铁沙冲向磁铁那样。但当我屏

5

气凝神正听得起劲的时候,又突然,不约而同地全都注了嘴,这蝉,又吓我一跳!就像一条绳子,蝉声把我的心扎捆得紧紧地,突然在毫无警告的情况下松了绑,于是我的一颗心就毫无准备地散了开来,如奋力跃向天空的浪头,不小心跌向沙滩!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也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达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蝉亦是禅。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荫下,闲散地歇他们的脚。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于是声浪阵阵,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 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 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然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侯,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绵绣文章被猛烈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篇,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蝉声何尝不是生命之歌?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 8.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会说“夏天,像一首绝句”?(4分)

6

9.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4分) 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绵绣文章被猛烈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篇,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 10.作者是从什么角度、依照什么顺序咏夏的?(4分)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炼字见长,是一篇以见识广博,字句老辣取胜的叙事散文。 B.全文犹如一篇绝佳的咏蝉诗章,蝉声作为整体意象笼罩全文,层层递进,回旋往复,而章法井然,形象突出。 C.“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也有所谓的‘天籁’。”这句话具有鲜明的思辨色彩,告诉人们要客观地看待事物,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好,倾听自然。 D.本文吸引人们的是作者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贴切的意象和机警而妩媚的文句。 12.炎热的夏季,蝉鸣阵阵,往往让人生出无限烦躁之意,可是作者却从蝉声中感受到如绝句般的美丽,感悟到了人生的道理。这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5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

7

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13.《陈涉世家》选自 朝历史学家 的巨著,它记载了秦朝末年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事实,这部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3分) 14.对文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 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 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 15.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1)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2)陈胜、吴广策划起义所采取的策略是 。 1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3分)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 ....17.解释下面加点字词 (4分) (1)度已失期( ) (2)等死,死国可乎( ) ..(3)为天下唱( ) (4)陈胜王( ) ..18.翻译: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分) 19.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位 的人。(3分) (二)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0.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 )(3分)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8

D.沙场秋点兵。 21.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四.写作(50分) 书签是夹在书里用来标记阅读的,它让阅读更加方便。书签取材广泛,哪怕是用过的一张车票,喜欢的一片树叶……皆可成为书签。书签大都画面随意,文字简洁,富有哲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 一枚小小的书签往往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寄托着别样的情愫。书签还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引发着我们无数的联想…… 请以“一枚书签”为题(也可根据上面材料自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附答案:第六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1.B 2.D 3.C 4.C 5.D 6.A 7.(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过尽千帆皆不是 肠断白蘋洲(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二.现代文阅读 8.这篇文章侧重描写夏天的蝉声,而蝉声节奏明快、简短精巧、富有韵味,与绝句相似。9.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戛然而止。同时暗含深意,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美景难留的怅惘;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10.作者咏夏,并不泛写各色夏景,而是集中描写蝉声。依照时间顺序:晨间听蝉、午后听蝉、黄昏听蝉进行歌咏的。11.A 【点拨】这篇文章不是以见识广博、字句老辣取胜,也不是叙事散文,而是抒情散文。12.【示例】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一颗善于感悟的心灵,那么生活中的美将俯拾皆是。 三.古诗文阅读 (一)13.西汉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 14.C 15.(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6.A 17.(1)估计(2)同样(3)通“倡”(4)称王18.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看着陈胜。19.有卓越的领导才干和超人的才略胆识 (二)20.C 21.D 9

四.写作 22.略 注:各备课组按照“三定、四备、五统一”的要求,各年级分学科设立备课带头人,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并定时进行评比。 题型: 一.基础知识积累(23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四.写作(50分) 测 试 规 划 难易度:适中 考点(知识范围):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0

修 正 与 完 善 同仁提到在课堂上切忌面面俱到,去做完全研究的教学;或舍本逐末,离题万里;要强调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等等,个人觉得很有道理。在具体的篇目中可以侧重一个重点讲透,不过咋说,只要学生有收获对文言文没有抵触情绪就好。 注:针对以上七大项内容,由同年级教师提出合理修正或补充意见,主备人整理 填写“修正与完善”表。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