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2020-10-13
来源:步旅网
图音体・教法探讨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江苏盐城市泽夫中学(224021)季汉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该突出 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每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 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提高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初中体育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 生,教学内容既要有认知和动作技能,又要渗透思想情 感和学习策略等方面。作为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 到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提高体育课 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培养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我们应在体 育教学中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 体,增强体育素质,促进他们快乐学习,身心健康发展。 但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特别是女 学生,他们经常逃避体育课,这需要教师不仅要上好体 育课,同时要创新教学方法,倡导“快乐”体育课堂。要 通过形式多样的竞技项目,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他 们感受到体育课堂的乐趣。同时,运用终身体育教育理 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让学生走入社会 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 适应时代发展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科学证明,必要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 育,改善机能,为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供必要保证。其 次,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观察能力、 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体育竞 技活动、团队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加强学 生的合作能力、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不论是个人或集 体项目,都需要将外界表现出的肢体对抗引申为内在人 脑智慧的较量,在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同时提高智力 发展潜能。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 示范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 篮球集体对抗的训练,可以提升思维的敏捷性;通过各 种体育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自身具备必备的综 合素质,更需要团队协作精神。初中体育教学以其丰富 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 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跳高、跳远、游戏等 项目,这些竞技项目,通过教师适当引导,能有效激发学 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率。教师需要抓住学 生的心理动机,为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以此不断 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最大能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术与方 式。同时,集体运动项目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 76 中学教学参考2014年4月总第192期 I 有效载体,它能激发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为自己 的团队尽最大能力。教师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动机与行 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因此,体 育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活动形式,让 每位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成长的环 境也变得非常优越,在学习与生活上缺少艰难环境的锻 炼,很多学生养成怕吃苦、怕受累的不良习惯,表现为意 志薄弱,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意志 品质的很好途径。通过长跑、跳远等体育活动项目,一 方面可以磨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以及勇敢、顽强、刚毅、 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 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克服困难 的意志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 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 上的困难或障碍,每一步小的进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能有 效地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五、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体育教学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能有效发展学生 的兴趣和爱好,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独立性、创造性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学不仅局限 于体育课内,同时应该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体育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运用技能的传授,同时应根据学生的个性 特征和兴趣、爱好制定好体育特长训练内容,教师可以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 课外活动训练形式可以是有选择性的自由组合的 形式,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训练。课 外训练内容可以是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 动项目,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对于有体育运动特长的 学生需要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指导,帮助 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不同类型的学 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 体育学科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丰富多彩的体 育教学活动,比如:健美操、太极拳等,可使学生受到外 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多种多样美的情感体验,可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爱美的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创造 美和表演美的能力,使学生更加自尊、自强、自信。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