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22-06-30 来源:步旅网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2 (一)目标与定位 ....................................... 2 (二)本科专业设置与规模 ................................ 3 (三)本科生源质量 .....................................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3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 3 (二)主讲教师 ....................................... 4 (三)教学经费 ....................................... 6 (四)教学设施与应用 ....................................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9 (一)专业建设 ....................................... 9 (二)课程建设 ...................................... 10 (三)教材建设 ...................................... 11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 12 (五)教学改革 ...................................... 14 四、质量监控与保障 ..................................... 15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制度完善 ............. 15 (二)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得力,执行到位 ............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 19

1

(一)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 19 (二)学科竞赛成效显著 ............................... 20 (三)等级考试成绩优良 ............................... 20 六、教学特色发展 ....................................... 21 (一)依托学科优势,彰显财经特色 ..................... 21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 ................... 23 七、教学工作问题分析 ................................... 26 (一)需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 26 (二)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 26

2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地处湖南省长沙市,位于风景秀丽的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学院前身是1933年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历经合并、调整、更名,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办学特色鲜明,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本科院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623 人,专任教师431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15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人。专任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4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省十大社科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5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能手5人。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日益提高的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通过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一手抓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学院目前在校学生1.04万余人,占地面积760多亩,设有10个教学系部, 19个本科专业,5个专科专业。现有会计学、财政学、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会计、财务管理2个专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一五”重点专业;金融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专业为“十二五”省级资助建设专业;会计学专业入围“十二五”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5门省级精品课程(财政学、税法学、审计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外贸英语函电);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财政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3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会计实验中心、开福区财政局基地、长沙

1

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实验中心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优秀教研室(财政学、大学英语教研室)。截止到2012年底,共有28个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项目。

2012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和《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着力加强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着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内部管理,着力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年”活动,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推进合格本科院校建设的步伐,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目标与定位

发展总体目标:学院“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努力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优化结构办出财经特色,将学院建设成为财经特色鲜明、办学优势明显的合格本科院校。

发展定位:(1)类型定位:财经类教学型大学。(2)学科专业定位: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点,其他学科协调发展。(3)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为主,适度举办专科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财经管理专门人才。

2

服务面向:立足湖南,面向全国。

(二)本科专业设置与规模

截止2012年12月,我院本科专业总数19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新增税收学、电子商务、翻译、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5个专业,本科招生专业14个。2012年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416人,其中,本科生6034人。

(三)本科生源质量

学院本科生源质量稳中有升。2012年本科招生2754人,其中省内2147人,省外607人;文科1262人,理科1447人,职高对口45人。投档分数线为文科558分,理科497分,职高对口(会计类)626分,分别高出全省本科二批录取控制线35分和46分,在省内本科二批院校中,文史类分数线排名第二,理工类排名第三,其中,省内新生中,文科959人,最高分577分;理科1143人,最高分541分;职高对口(会计类)45人,最高分699分,生源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师资数量与结构

2012年学院师资队伍总数491人(含外聘教师60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155人,讲师208人,助教6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师资有41人,拥有硕士学位的师资有356人。

3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师资队伍学位结构 42.4%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博士硕士12.8%13.2%18.1%1.0%8.4%31.6%72.5%学士其他 2.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2012年学院专任教师共有431人,其中教授65人,副教授155人,讲师182人,助教29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41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306人。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学位结构

42.2%6.7%15.1%6.7%15.1%42.2%36.0%36.0%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3.生师比

2012年全日制在校生数量为10416人,本科生数量为6034,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百分比为57.93%,生师比为22.59。

(二)主讲教师

学院对本科主讲教师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或已参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书者。第二,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学位并从事教学工作一年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第三,属于所任课程的学科专业毕业,或相

4

近学科专业毕业。学院严格实行了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

学院制定了《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作为学院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必须面向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不包括专题讲座、毕业指导论文和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各教学单位(系、部、中心等)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应首先安排教授、副教授的本科教学任务;鼓励专业课教授、副教授承担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特别提倡教授多给新生或低年级本科学生讲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确有特殊原因(如进修、出国、健康或其他原因等)无法为本科生上课的,须事先向课程归属的教学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教学单位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人事处审核,分管教学、人事院领导审批。

主讲本专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93.8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74.54%,教授所讲授的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19.09%,各系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授课情况见下表。

各系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授课情况

系 部 会计系 财政金融系 工商管理系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 信息管理系 外语系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数 12 12 3 4 1 8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所讲授的本科课程教授总数的比例(%) 占总课程比例(%) 85.70 83.33 37.50 100 50 88.90 44.22 26 4.69 6.15 12.50 35.30 5

工程管理系 基础课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体育课部 合计 0 2 4 2 48 0 100 100 100 74.54 0 6.67 22 33.33 19.09 注:信息管理系从2011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从2013年开始安排教授讲授本科专业课程;工程管理系从2012年9月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本科专业课程尚未开设。

(三)教学经费

学院坚持经费优先用于保障教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本科生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经费足额投入,并逐年增加,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统计测算,2012年度我院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1271.42元,生均本科专项教学经费520.22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52.29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不含毕业实习)101.78元。

(四)教学设施与应用

1.教学用房

学院占地面积506904.6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8.67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53804.19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123427.2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30376.99平方米),生均14.77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为23478.14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2.25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面积76190.74平方米,其中体育馆23973.54平方米、体育器械房1124.00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51093.20平方米。

6

2.实验设备

到2012年底,学院共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2700万元,先后完成了外国语言实验室、物流管理实验室、工程经济与管理实践教学基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基地、校园网络基础完善项目、数据中心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系统、经济法务管理实践教学基地、高性能网络计算、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等项目的建设。这样,学院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100间多媒体教室完成了更新改造,现有机房12间,语音室9个,学生自主学习室3个,各类专业实验室2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达到61个。截止2012年12月31日,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4404.45万元,本年度新增仪器设备总值664.61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228.54元。

3.实习基地

学院非常重视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长沙市开福区财政局、长沙通程商业控股有限公司、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建工集团、湖南军芃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商会湖南商会等单位建立了61个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其中,学院会计实验中心校内实习基地、长沙市开福区财政局和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外实习基地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实验中心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4.图书资料

截止2012年底,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生均100册;电子图书20余万册,电子期刊3500余种,纸质期刊1150种。电子资源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超星、万方、EPS等中外文全文和文

7

摘数据库13个。学院馆藏资源建设具有鲜明特色,馆藏文献图书重点以经济、管理系列为主,其它学科专业(含法律、外语、计算机、工程系列等)的图书资料也逐步丰富和完善,为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文献信息支持。2012年,图书购置经费200万元,新增图书6万册。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50余万人次,年均借阅书刊15万册次。通过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全面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开架借阅。

5.校园网建设

学院校园网拥有校园骨干网网络、校园中心机房、服务器系统、存储等硬件设备,校园内的网络(有线网与无线网)全覆盖,校园网络主干千兆光纤,100M到桌面,信息点部署达到7960个,分成两大汇聚区域:公共教工区域、学生宿舍区域。学院已建设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42个业务应用系统,基本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网络化、信息化。这些信息化建设内容取得了实际应用效果,为数字校园的建设和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网络数据、资源及环境需求基础。目前,学院数字化校园网应用方面已经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建设完成了数据中心与整合平台;二是建设了统一信息门户、博客平台,能够满足师生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三是基本建成校园网应用业务系统整合标准规范;四是建设完成基于云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系统平台;五是本地与网络可以同时访问的数字图书资源服务。

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 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设置学科专业,不断地优化学科专业结构。2011年编制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专业的设置与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相匹配。升本后二年多来,学院累计申报本科专业十三个,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日语、电子信息工程、税收学、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行政管理、翻译等本科专业。这些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等学科门类。目前,我院本科专业中,经济学类专业 4 个,管理学类专业 10 个,工学类专业 2个,文学类专业3个。

2.依据学科优势加强专业建设

近年来,学院重点建设了会计学、财政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依托这些优势学科,一部分专业如会计学、财务管理、财政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办学特色逐步显现,在湖南省内有较大影响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院非常重视专业建设,院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参与专业建设的讨论。目前,学院对专科时期申报的四个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不断进行提质改造,希望进一步凝炼出本科层次的品牌专业。

9

3.根据社会需求开办新专业

学院对于新设本科专业都有专门建设经费,每年按照每个专业两万元的标准将经费划拨到系部,支持系部开展专业论证工作。现有新设专业都有相应的学科作依托,申报时都要聘请实务工作部门专家、其他院校专家共同参与论证,在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验室、仪器设备、实习见习、教学资料等方面均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有充分保证。

(二)课程建设

1.本科生课程开设情况

2012年,学院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为188门,达到1775门次,生均课程达到0.18 门次,保证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本科生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教学六个平台构成。每个平台又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设置不同方向的课程模块。课程平台和方向课程模块立体交叉,构成了模块化、多样化、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课程体系。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既有利于学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加强学院的品牌宣传,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学院为了构建起涵盖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本科课程建设水平,出台了系列激励政策。目前学院有

10

本科层次省级精品课程5门,立项建设院级重点课程43门,院级网络课程31门。

3.双语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目前,学院在部分专业及课程中实施了双语教学,如会计学专业《会计英语》、财务管理专业《国际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贸易英语》、《国际商法》等课程。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院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2011年,学院与ACCA授权教育机构Kaplan成都中心合作开办了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在ACCA方向班,全部采用原版教材,运用全英语教学模式,ACCA考试通过情况较为理想,部分学生全部通过已组织的考试科目。同时,学院还分批派出本科学生赴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等进行参观学习,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初步尝试。

(三)教材建设

学院重视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建立了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制度,坚持选用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和新版教材,并加强教材选用过程质量监管。教材选用时遵循由任课教师提出备选教材,教研室集体讨论,系部领导审查、教务处审批的程序。2012年春秋两个学期,学院订购教材共计565种、近6万册,其中,选用部(省)级及以上优秀教材与规划教材、推荐教材226种、10.3万册。2012年,刘建民等五位教授主编的五本教材(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报关实务、国际市场营销与谈判、物流学)纳入财政部2012-2015年学历教材建设规划。

11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近年来,学院搭建多元化、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实习、实训等第一课堂为核心,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第二课堂为辅助进行设计,为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实践学习空间,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1.本科生实习(训)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学院通过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为适应本科层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内容体系则包括四个模块、五个层面、六个环节。四个模块由公共基础课实验、学科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专业拓展(选修)课实验构成;五个层面则涵盖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创新创业实践;六个环节指实训、实验、社会调研、专业实习、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含学年论文)等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集中实践教学部分有25个学分,占全部学分的20%以上。每个专业开设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有3-5门、含有课内实验的课程数45-49门。2012年度全院各专业实验项目总数近500项。在实验教学中专业综合性实验占80%以上,研究性、设计性实验占15%。2010年以来,学院申报立项建设的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型实验项目28项。实验软件资源中有大型实验教学软件近30套,实验教材20本,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自编教材,自编配套的实验教材有:会计系6本,财金系4本,信管系5本,工商管理系2本,法管系1本,外语系2本,目前公开出版的实验配套教材8本。

12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为了培养本科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出台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学生学年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2013年上学期,首届本科生将完成学年论文(设计)的撰写;2013年下学期,将进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工作。

3.创新创业教育

继创新性实验计划后,国家提出针对本科生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研精神和初步创业能力。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实施与管理,2012年,学院印发《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通过努力,学院共有 8 个项目获得省级立项资助,其中创新训练 5 项、创业训练 2 项、创业实践1 项。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广泛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实训超市由学院免费提供场地,让学生自行投资、自负盈亏、自主经营一年,真正锻炼了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从2010年起,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每年举行一次“国学沙龙”,邀请企业高端管理人士或职业HR经理人和法学与公共管理系全体师生共同交流企业人力资源实践问题,并组织学生团队深入企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进行调研成果展示和竞赛。

4.社会实践

近年来,学院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工作界面,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鼓励全院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012年,学院组建

13

了院级重点团队,建成了1个社会实践基地,各教学单位组建了系级团队和班级小组共计125支,近百余名专家教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师生行程遍历怀化、常德、岳阳、湘西、邵阳、永州等湖南省多个县市、乡村和社区。有的学生小组还到浙江、广东等外省开展社会实践。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五)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院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全局性的指导文件,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更好地实现本科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至2012年,学院每年都要组织修订完善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适应社会需求。2012年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体现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强化创新意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课外科技活动”。各专业设置4—6 个“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学分,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而且该项目学分可用于冲抵专业选修课课程学分。

二是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妥善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77学分左右,其中公共必修课程62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5学分左右、专业必修课程25学分左右,专业选修课20学分左右,集中实践教学(包含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25学分左右。

14

三是坚持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统筹规划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综合考虑,力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不小于20%;工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不小于25%。

四、质量监控与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依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较为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通过全方位的各项教学检查工作,及时反馈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形成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一)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制度完善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质量激励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

1.教学质量决策系统

教学质量决策系统在四个系统中起到统领作用。学院建立了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教学日常工作、以教务处为核心、各教学单位为主体的全院教学管理组织机构。重大教学问题,由院长办公会议决策;日常教学问题,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决策,教务处、各教学单位落实。

15

2.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升本以来,已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包括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的《教学工作规范》、《系(部)级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法》、《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教师课程教学考核管理规定》、《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听课评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本科学生学年论文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和制度,涵盖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主要教学环节,保证了我院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同时也确保了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

3.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

(1)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日常教学检查;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评课;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进行信息采集。

(2)教学评价模块。包括系(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每学年,学院教学评建办公室组织专家,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系(部)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同行听课评课:每学期,各教研室举行公开课,由一名教师上课,教研室其他老师听课并评课,对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推广,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评教:每学期,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从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分,并作为评选A类(优秀)课程的依据之一。

(3)信息反馈模块。包括院长办公会、教学工作例会、院系领导、学院督导、学生、教师等多个渠道的反馈。

16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形成一个发现问题、反馈信息、改进提高的完整体系。

4.教学质量激励系统

教学质量激励系统由奖励、惩罚二部分组成。

(1)教学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校园十佳教师、十佳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每学期根据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评选A类(优秀)课程。对入选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2)教学惩罚。对违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教职员工按照《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结构 子系统功能和作用 确定目标,作出决策。 制定规章制度,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以规章制度、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教学检查,收集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学决策、完善保障系统提供依据。 通过教学奖励、教学惩罚,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激励和约束机制。 决策系统 保障系统 监控系统 激励系统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

(二)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措施得力,执行到位

1.全员参与,全程控制

教学质量监控要以教学过程监控为中心,首先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具体质量标准,同时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做到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作为一所新升格的教学型本科院校,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学院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实

17

践教学、考试等主要教学环节均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为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同时出台了《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分步采取开学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日常教学检查等措施,保障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落实到位。

第一步开展开学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学初,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主管学生、后勤工作的副院长协助,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处、公共实验中心、各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参加,在各教学楼栋现场检查教学设施及设备的准备情况。每学期开课第一天,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带领教务处负责人、各系部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到各教学楼进行开课教学检查,检查教师到堂、学生到课、多媒体设备运行等情况。

第二步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的第八到十周,教务处组织各系部进行期中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师日常教学各环节情况:包括备课、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案或多媒体课件制作情况、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布置及批改学生作业情况等;听课情况: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完成学院规定的听课任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及教研室工作开展情况。

第三步完成期末教学检查。每学期的第十九到二十周进行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期末考试情况,包括出卷、阅卷、成绩评定、成绩录入等情况;系部教学基本文件、资料整理与归档情况。

第四步例行日常教学检查。正常教学期间,安排教务处正副处长、各系部正副主任、教学干事检查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18

2.反馈及时,保障有力

在教学检查过程中,检查人员认真核实检查材料,客观地予以评议,公正地打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整改。各项教学检查结束后,教务处负责汇总检查评分结果,采用《教学通报》及《教学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全院发布检查结果,并通过教学工作例会通报相关情况。对教学管理成绩突出的优秀系部,在全校通报表扬,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了全院各基层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学生学习效果

学院一方面通过规范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手段,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课程实验项目,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进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一)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

学院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创新,组织学生参加了湖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12年,我院贺圣澜同学荣获二等奖、李思思同学荣获三等奖。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外,学院还举办了各种创业就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技能。学院与长沙市劳动局再就业创业保障中心合作开展GYB培训,邀请了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商学院的教授为我院456名在校学生进行了GYB创业就业培训。每位同学免费获得了《如何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教材,同时,通过为期三天的培训,每位同学都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国际劳工组织颁发的《创

19

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联盟“助学杯”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助销大赛,吸引众多学生参与挑战,在挑战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学科竞赛成效显著

学院本科生在2012年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六项一等奖,获“湖南高校新闻奖”二等奖一项,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比赛二等奖一项,“圣雅有限责任公司创业计划书”获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书大赛”三等奖一项,“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调研”获湖南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计划项目”优胜奖一项。

(三)等级考试成绩优良

2012上半年,学院首届2010级本科生共1249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954人成绩合格,合格率达76.38%,位居全省同类本科院校前茅;2012下半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有102人成绩合格,至此,2010级本科生英语四级累计合格率达84.55%。而2012年下半年2010级本科生1070人参加六级考试,333人成绩合格,合格率达31.10%。

2012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率为18.30%;2012年下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率为37.20%。

20

六、教学特色发展

(一)依托学科优势,彰显财经特色

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科为主体、办学特色鲜明、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本科院校。在教学特色发展思路上,学院坚持科研为学科建设服务,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发展,专业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设思路。

1.学科建设彰显财经特色

在会计学、财政学学科建设中,学院主要依托湖南财政与会计研究基地,以构建产学研平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在财政与会计领域展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基地的特色研究领域是产权会计、现代企业财务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财政政策理论与应用。基地通过“校政联合、校企联合”模式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研究基地在产权会计和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同时,资本市场财务会计问题的研究也体现出独特的视角和与宏观经济形势融合的特色。在财政学领域,研究基地紧扣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需求,着重从财政政策扶持和创新等方面展开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省政府高度重视,也被湖南省作为“两型”社会建设中财政政策改革的主要依据。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中,始终将财经领域信息化人才培养与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坚持“立足财经、注重管理、软硬兼顾、突出应用”的方针,密切关注我国财经领域信息化和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在计算机联

21

网审计理论与系统方面加强研究,为税收政策执行效果联网审计和预警分析提供技术支撑,满足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实务部门的技术关切。近几年来,该学科团队承担地方和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财经教育研究方面,2012年12月,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授牌我院成立湖南教育科学高等财经教育研究基地。基地遵循高校教学与财经教育规律,从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实际出发,针对我国高等财经教育教学中的新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在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高等财经教育教学体系与方法、高等财经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高等财经教育效果评价等四个领域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努力构建我国财经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为发展与创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服务,为提高我国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2.专业建设体现财经特色

由于学科建设的成效,专业发展也步入快车道。两年多来,以财经发展为主线的专业群逐步形成,其它学科也得到融合发展,专业数量明显增加,学院现有19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经、管、文、工等四大类。在现有专业结构中,经、管类专业占73%,财经特色明显。同时,我院在文学和工学学科专业设置方面也尽量依托财经专业优势,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主打财经品牌,采用差异化经营战略,尽量在财经领域做文章,如我院英语专业设置了金融英语、商务英语专业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会计信息系统运用、金融信息分析与运用方向;工程管理专业则主要侧重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等。在专业建设中坚持人才培养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积极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从整体上表现学院的办学实力、

22

办学水平和办学竞争力,彰显我院的办学特色,从根本上反映出学院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特色。

3.课程体系突出财经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我院各专业都将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作为全院统开的必修课程,从而突出了我院人才培养的特色。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我院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即在不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中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同时主打财经特色。如英语专业金融英语方向开设的财经类课程就有金融学、会计学、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国际结算等;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都要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会计学等方面的课程,从而使我院培养的人才具有鲜明的财经特色。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

学院人才培养的传统优势是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在工作单位上手快,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在全省乃至沿海地区就业单位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经济管理领域,我院毕业生大都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大一部分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在本科人才培养中,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 为了培养本科学生具有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 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开设了大量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同时,在选修课程、专业课程的设计上,学院非常强调本科学生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充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每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3

完善过程中,学院都要聘请实务工作部门的专家参与论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考虑实际工作的需求。

2.高度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我院所有专业学生在毕业前一个学期都要开展一次综合性的校内模拟实习活动,对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流程及解决方法进行一次全面的演练。实习内容则与企业实务全面对接,如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学院最初的设计蓝本是某建工集团下属企业一个会计年度真实的经济管理活动,并对其财务会计内容进行改造,仿真性极强,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审计则以省内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底稿为蓝本,进行设计与改造,编制了一套适合我院学生进行助理审计、部门经理岗位审计业务的实习配套教材;其他专业在实习软件购置上也尽量模拟岗位的实际做法。在实习教师的遴选方面,同样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

3.精心构建大学生综合实验平台

通过近年来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我院已初步具备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的基础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学院对性质相同和相近的实验室进行整合,构建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基本集中配置在学院实验楼内,此外,对于外语类实验室、工科类实验教学中心等也进行集中整合。除专业性极强的实验室外,学院都统一归口到公共实验中心进行集中管理,为我院学生开展综合实验活动提供支撑平台,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4.大力支持本科生研究性学习项目

从2009年开始,学院每年立项建设的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项目达到八至九项,国家级项目一项。通过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已经孵化出一批有影响的成果,有的产生实际效益,有的

24

项目带动了学生论文的公开发表,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2011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暨创新论坛上展示了2项学生作品,获得广泛好评。近两年来,学院积极选派本科学生参加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上,我院2009级电子商务一班黄庆婵等四位同学提交的《天龙健美网络创业方案》荣获全国一等奖。此外,在2010、2011两年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大赛中,还获得省特等奖1项、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12年由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指导的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绿叶“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银奖1项。

5.强力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定期举办学生学术节,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比赛、营销活动大赛等,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实行重奖。这些措施,为我院学生营造了一个优良的提升能力的空间,学生素质普遍得到提高。2012年,我院学生参加“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十八届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本科一组团体二等奖,周慧琳、李东晋两位同学分获本科一组非专业选手一、二等奖,顾灵茸获本科一组专业选手三等奖。这些措施多管齐下,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促进我院学生的就业能力。

25

七、教学工作问题分析

(一)需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水平的提升,作为一所新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总量仍然满足不了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希望政府加强对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加大对地方高校经费的投入,逐步建立、完善与地方高校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持机制,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学院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办学经费。

(二)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虽然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并不高,离社会竞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验与实训教学体系、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我们还需要积极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机制,培养出与现代人才市场接轨的高素质人才;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强化专业实训管理,增加实训经费投入,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我们准备尽快出台制度,鼓励学生更系统的进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更加全面地开展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思维、专业能力的培养,培养造就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思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