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政道路工程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2023-01-29 来源:步旅网
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开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本工程的设计交底会议和各配套单位的协调会议,并走访各配套单位,保证地下管线的完好通畅,以利工程顺利进行。

组织各有关人员实地勘察,搞清施工范围内现状的地上建筑和地下障碍物:地下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讯管线的具体位置,地上的未拆迁的房屋、构筑物、电杆等相关障碍的位置,必要处进行地下物探工作和拿出迁改或保护方案。待施工进场后,还须与有关管理部门协商、研究,进一步摸清地下管线的情况,做好管线位置标志,并刨验以确定其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更为具体、完善、切实可行的改移及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采取精巧的施工方式,并辅以科学严密的管线施工监测,确保施工区各管线完好,运行通畅,管线露出后,密切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安全、完整无缺地迁移、保护管线。

妥善做好各种管线、构造物的保护和切改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保护方式按各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为确保施工不破坏沿线的公众服务设施,在施工前应需做好现场踏勘,组织人员反复进入现场,绘制现场平面图。确定施工区域的最佳位置,合理规划好现场的布置,同时详细勘察作业区范围内的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如自来水、煤气、电力、房屋、构筑物位置,前进行认真详细的调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并报经有关部门同意后确定管线的拆迁、改移和悬吊等措施,并严格执行,确保管线的运行不受影响,为后续工程施工创造条件

1 综合保护措施

1.1 综合保护措施

为确保各种地下管线、既有道路、设备及构筑物在施工期间不受损坏,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项目经理部成立“管线、设施保护临时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调查,制定地下管线及构筑物的保护措施,检查和监督其实施。

施工前,详细做好地下管线调查工作,办妥“管线监护交底卡”,对地下管线及周围构筑物进行严格保护。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提高职工的管线保护意识。施工中一旦发现不明管线,及时迅速报告业主和当地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施工开挖时,事先根据己有图纸标明的管线位置挖设探坑,查明管线的具体方向和埋深,并在现场做醒目标识;对地下管线先防护后开挖并与产权单位取得联系,共同制定现场防护措施。

对有地下管线的地方,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严禁用机械开挖,接近管线所处标高时,更应注意。

地下管线施工暴露后在管线上设立标高及控制位置点进行监控测量,监测每天检测一次,直至管线封闭后停止检测。

管、线、缆一旦被损坏,必须立即向其所属部门汇报,同时组建抢修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然后召开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进行处罚。

1

专门成立维修小组,对原有道路进行维修、保养,保证其正常通行。

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调查分析首先在工程施工前,加强对施工区域管线的调查工作,将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

从技术上引起重视: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首先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无事。

从施工过程引起重视:在施工前,首先根据管线图,摸清各管线的管位和走向,对明确的管线按20m距离打一样洞,确认其埋深和走向,在管线转角处,须找到转角位置,明确角度变化后管线的走向。并插小木牌,小木牌标明管线名称、走向、埋深等。在用挖掘机进行管槽开挖时,管线保护员、施工员随时监测,并指挥操作。

在整个开挖过程中,各岗位均要有人到位,严禁擅自离岗。挖掘机驾驶员须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并有良好的配合意识,能坚决服从指挥。

如在跨线作业点有现状管线,则根据不同的管线性质,各管道材料情况,分别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管线安全无事故。

详细阅读、掌握设计、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图纸资料,并在工程实例实施前召开各管线单位施工配合会议,收集管线资料。对影响施工和受施工影响的地下管线开挖必要的样洞(开挖样洞时通知管线单位监护人员到场),核对弄清地下管线的确切情况,做好记录。

工程实施前,向有关单位提出监护的局面申请,办妥“地下管线监护交底卡”手续。

施工现场地下管线的详细情况和制定管线保护措施向项目经理、现场技术负责人员、施工员、班组长和操作工作安全交底,随即填写“管线交底下”,并建立“保护地下管线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落实保护地下管线的组织措施,公司委派管线保护专职人员负责本工程地下管线的监护和保护工程。

施工队和各班组兼职管线保护人,组织地下管线监护体系,严格按照公司审定批准的施工组织和经管线单位认定的保护地下管线技术措施要求落实到现场,并设置必要的管线安全标志牌,悬挂“地下管线无事故表”和保护地下管线安全的“十个不准”。

1.2 具体保护措施

本工程施工时我们将对施工范围内的架空线及地下管线采取保护措施。同时施工范围附近也有许多构筑物,施工期间对构筑物的保护显得非常重要。通过现场勘察,我们将在施工时将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组织措施

明确项目的保护构筑物和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构筑物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并在施工平面图上详细标明,同时根据施工需求提出具体的搬迁及保护措施。

坚持按照政府有关要求办理有关手续和对管线的监护,要求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底监护工作。 必须在持有关管线单位到场的情况下方能进行相关施工。

施工前,根据业主和管线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资料采用物探手段对施工范围的地下管线进行确认,并且开挖样洞,并以书面资料上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

2

对需进行加固保护的管线,召开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确定的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专职管线监护员进行双监护。出现问题,立即停止施工,并上报业主及有关单位。

进行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范围的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道路与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及构筑物的稳定。

定期召开与有关管线单位的配合会,随时掌握有关管线的情况,为施工服务。

施工中发现管线有异常现象或管位有差异,可能对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与相关管线单位联系,落实保护管线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施工时,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一线直接操作人员作好保护地下管线的交底工作,如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当而造成管线事故的有关人员,公司将进行严格处理,以确保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2、构筑物保护

施工前,对将要拆除的既有结构各设置若干监测标志并编号,通过监理工程师复核后交监理工程师一份书面资料备案。

从整个施工过程到竣工结束,须每天复测一次监测点,最后按招标文件要求整理资料成册。 处在降水坡度线范围内的构筑物必须加强观察或尽量不采用降水措施。必须降水的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进行加固保护。

对特别危险的构筑物,施工前后必须拍摄影像等资料。

对于不需要搬迁的构筑物,采取设置沉降观测点与开挖防震沟等措施。

在施工期间进行连续沉降观测,频率为每周二次,需要时适当加密,如发现特殊情况及时停止施工,在查明原因及采取措施后才能继续施工。

3、管线保护

对公用管线的保护,首先采用开挖样洞等方法探测公用管线,摸清管线的位置、深度、直径,在施工图上明确标明,施工前必须进行开挖,使关键部位的管线情况完全暴露。在施工中,将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保护。

对于纵向平行的管线,如其中心线距现场边距离较近,则在开挖沟槽时,则要十分小心,保证质量和安全。

对地下管线及架空线,主要采取下列加固措施:

1)给水管等硬管:在开挖前,要先在该位置人工挖出样洞摸清管线走向,管节的接口位置,再以钢板桩或桐木横架将要开挖的沟槽上用钢丝绳将管子吊住。如果管子的接头全部暴露在外,则在两节管子的接口处都要以钢丝绳吊牢。

2)通讯管、电力导管等,因这种管线的导管长度较短,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采用下托、上吊的措施,即以在导管的背面用4×8寸板或板桩托着,上面用钢板桩等连同托板将管子一起吊牢措施。 3)施工区域附近的架空线,在施工期间将采取加固电线杆及派专人监护,防止挖土或大型机械操作时危及线路正常运作。

总之,必须加强对公用管线保护的意识,加强对管线保护的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

3

2 地下管线加固措施

按设计要求对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加固采取改移和悬吊两种措施。

2.1 拆除改移措施

对需拆除改移的管线,由专业部门承担,我们将遵照业主及有关部门的指示,积极配合协助。

2.1 悬吊措施 施工前调查所有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着重查明悬吊管线种类、规格、埋深、材质、接头型式、节长和管线基础等资料。

根据查明的管线资料,针对各种管线的控制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方案,设计出具体的支托参数。

管线悬吊必须事先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获得甲方、监理工程师认可,同时与管线主管单位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

支托结构必须座落在坚实的、稳定可靠的支墩上。

管线在其下面的原状土开挖前支吊牢固,并经检查合格后,再采用人工开挖其下部土方。 管道漏水(气)时,必须修理好后方可悬吊。管道较长或接口有断裂危险时,采取加固措施后再悬吊或直接架设在钢梁上。

在施工过程中,对刚性悬托管线进行监测,管线上观测点的数量,征求管线主管单位的意见,一般在每节管线上设一观测点,观测标志可用抱箍直接固定在管线上。

工程施工时,不得碰撞管道悬吊系统或起重机。

悬吊管线依据管线的类型分别设立一定的安全保护区域,严禁机械设备靠近。

回填土前,悬吊的刚性管线下砌筑支墩加固,防止下沉,并按设计要求恢复管道和回填土。 在具体施工阶段,加强施工监测,并通过与管线基准值的对比分析来掌握管线的实际状况,并反馈信息,及时、灵活地调整施工工艺。

管道附近禁止停放各种机械及堆放杂物。

3 周边建筑物协调与保护

3.1 总体措施

我公司如有幸中标,在施工准备阶段进行工程范围内的以及可能因施工过程及其有关活动而导致损坏或影响的既有建筑物的状况调查及保护要求。

招标文件中如已将搜集到的有关建筑物、构筑物相关设施及基础调查的图纸资料附于招标文件的有关附件中。

4

我公司有义务负责调查和完善这些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如需保护,则提出具体措施。

3.2 建筑物调查

我公司在施工前对既有建筑物及附属建筑物之状况进行摄录,记录每座建筑物或拟用建筑工地状况的摄影数量和位置,并满足监理工程师要求。

我公司将对建筑物进行双方(建筑物业主、监理工程师)认真登记,记录工程影响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在施工前的状况,以作为有可能因土建结构工程施工所引起的既有建筑物损坏而进行理赔的基础。

必要时,我公司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

制定并填写每栋建筑物的调查表,调查表应记录建筑物的各种缺陷如裂缝、抹面脱落和其他损坏等情况,并拍摄主要结构裂缝、开裂和损坏的混凝土、外露或锈蚀的钢筋,给重要照片加示意草图或说明以显示相应拍摄物的位置,逐一编号以便鉴别。调查表应有施工方、建筑物业主签名。 我公司将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交调查表,监理工程师可以随时要求在施工中或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补充调查和对照。

在提交各种调查材料、成果和报告的同时,我公司将在施工之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专门报告,向业主指明需要进行保护的建筑物,根据建筑物实际状态进行风险分析,指明所需进行的保护类别。

我公司将在施工期间持续进行建筑物状态调查,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提出有关建议,并在施工时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这些建议不断更新,如观测结果与原始数据有较大出入,则必须书面报告监理工程师,并研究处理措施。

3.3 建筑物保护

我公司将编织具体建筑物保护的方案制定及实施。

一旦在施工中出现不可预见的事故,将由我公司负责在有效、最快的时间内联系保险赔付,并上报发包人。如在有效时间内我公司未联系保险赔付,因事故引起的费用由承我公司负责。

4 工作坑管线拆迁保护措施和防止沉降措施

工作坑开挖后,坑内大量土方挖去,土体平衡发生很大变化,对坑外建筑或地下管线往往会引起较大的沉降或位移。工作坑开挖时必须加强观察,当位移或沉降值达到警戒值后,应立即采取措施。

对建筑的沉降的控制一般可采用跟踪注浆的方法。根据基坑开挖进程,连续跟踪注浆。注浆孔布置可在支护墙背及建筑物前各布置一排,两排注浆孔间则适当布置。注浆深度应在地表至坑底以下2~4m范围,具体可根据工程条件确定。此时注浆压力控制不宜过大,否则不仅对支护墙会造成较大侧压力,对建筑本身也不利。注浆量可根据支护墙的估算位移量及土的空隙率来确定。采用跟踪注浆时,应严密观察建筑的沉降状况,防止由注浆引起土体搅动而加剧建筑物的沉降或将建筑物抬起。对沉降很大,而压密注浆又不能控制的建筑,如其基础是钢筋混凝土的,则可考虑采用静力锚杆压桩的方法。

5

如果条件许可,在工作坑开挖前对临近建筑物下的地基或支护墙背土体先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压密注浆、搅拌桩、静力锚杆压桩等加固措施。

4.1 应急措施方法

1、打设封闭桩或开挖隔离沟

对地下管线离开基坑较远,但开挖后引起的位移或沉降又较大的情况,可在管线靠基坑一侧设置封闭桩,为减小打桩挤土,封闭桩宜选用树根桩,也可采用钢板桩、槽钢等,施打时应控制打桩速率,封闭板桩离管线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影响管线。 2、管线架空 对地下管线离基坑较近的情况,设置隔离桩或隔离沟既不易行也无明显效果,此时可采用管线架空的方法。管线架空后与支护墙后的土体基本分离,土体的位移与沉降对它影响很小,即使产生一定位移或沉降后,还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

管线架空前应先将管线周围的土挖空,在其上设置支承架,支承架的搁置点应可靠牢固,能防止过大位移与沉降,并应便于调整其搁置位置。然后将管线悬挂于支承架上,如管线发生较大位移或沉降,可对支承架进行调整复位,以保证管线的安全。

当临近无法设置较稳定的支承架时,也可在管线位置开沟后在沟顶搁置支承梁,直接将管线悬挂在支承梁上,但支承梁会随支护墙后土体一并发生位移或沉降,因此对管线位置调整复位更应经常及时。

5 外部协调

配合业主与交通等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保障施工期间内周边交通条件满足要求。

协助办理施工许可证及其他施工所需证件、批准和临时用地、停水、停电、中断道路交通等的申请批准手续。

主动协调处理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相关设施的保护工作。

6 全程控制流程

6.1 设立调查组织机构

为保证施工安全,项目部成立地下管线保护领导小组,组员如下: 组长一名:由项目经理担任,负责保护施工中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和 总调度。

副组长一名:由项目经理部协调副经理担任,负责组织调查地上、地下障 碍物的数量、位移、高程并编制拆改保护方案,上报管理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 质量员一名:负责地上、地下障碍物拆迁、保护施工中的质量检查及与障

6

碍物产权单位联系,和现场组织拆迁、保护验收工作。

安全员一名:负责在地上、地下障碍物拆迁、保护过程中安全检查及突发 事件的处理。

施工员两名:负责地上、地下障碍物拆迁、保护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 进度等工作。

办公接待人员两名:由项目部派专职人员担任,负责在地上、地下障碍物 拆迁、保护过程中与外单位联系和接待工作。

障碍物调查领导小组配备工程车辆两辆专门负责对外联系交通保障工作, 负责小组主要成员人均手提电话一部,保持24小时开机,以便在施工过程中联 系和处理突发事故。详见下表:

表6-1 障碍物调查领导小组成员见下表

职务名称 领导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副组长 质量员 安全员 施工员 接待人员 职务 项目经理 协调副经理 数量 1 1 1 1 2 2 6.2 调查核实

1.地下管线调查核实

地下管线保护专项方案施工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认真调查,对线路的种类、走向、埋深等具体情况必须了解清楚,及时有有关部门联系,做好保护、加固等工作,并做好警示标志。 为了确保地下管线、地上设施、建筑物安全运行,使工程能顺利施工,成立现场协调小组,设专人负责协调工作。核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详尽细致的核查计划和核查方案。

2)对相关单位及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和确认。

3)走访施工辖区影响范围内所有管线的业主及产权或主管单位,搜集相关的管线资料,对地下所有管线进行探查和确认。

4)准确探查和测定出施工区域内所有管线的种类位置埋深形状尺寸等,并将核查结构报相应部门确认。

5)向有关部门确认各类管线的容许变形量。

7

6)将经过确认的所有地下管线资料标注到车站平面及剖面上。

施工前,须对现况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及物探、坑探,将现状管线的类型、位置、埋深等标识在地面上,并绘制详细的地下管线图,同时在本标段相关设计图纸上放出地下管线位置,对设计线路和现状管线的交叉点,进行高程核算,若有冲突,及时联系业主、设计单位、管线产权单位,制定详细的管线迁移方案,待业主和管线单位批准后实施;若高程不冲突,则编制详细的管线保护方案报业主、管线管理单位和监理,审批后对管线进行加固、悬吊等保护措施。

根据提供的地下管线及设施资料,对本工程范围和可能因施工过程及其有关活动而导致损坏或影响的管线、设施等进行调查核实,查清情况,制定措施。

2.地下管线的保护原则

1)施工前调查所有与施工有关及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查明管线的类型规格材质位置及走向等基础资料。

2)根据查明的管线资料,针对各种管线的不同控制要求,对基坑开挖中不需拆迁和改移的管线,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和保护措施。

3)管线保护的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在得到业主和监理的认可,使用时要和管线主管部门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如设计图纸有详细保护措施,则严格按图纸执行。

4)支吊结构必须坐落在坚实稳定可靠地支墩上。在施工期间保证支撑、悬吊的材料具有做够的刚度和强度,结构设计合理,确保管线在悬吊期间的变形与位移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主题工程完工后管线下方回填密实,并有密实检测记录。

5)管线应在旗下的原状土开发前支吊牢固,并经检查合格后再采用人工开挖下部土方。 6)管线漏水(气)时,必须修理好后方可进行支吊,对跨越基坑较长或接口有断裂危险的管线,应先采取加固措施在进行悬吊。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支吊的刚性管线进行监测。

7)工程施工中,不得碰撞支吊系统或利用其作起重架脚手架或模板支撑。 8)对支吊的管线应根据管线类型分别设立一定的安全保护区,严禁施工机械靠近。

9)基坑土方回填时,在悬吊的刚性管线下应砌筑支墩加固,防止管线下沉,然后再拆除支架,并按设计要求恢复管线和回填。

3、地下管线的保护

1)开挖土方时人工沿管道纵向开挖管线上覆土方,管线暴露后,立即对管线进行支托和吊挂牢固。在管线保护并按要求处理妥当后,才进行管线下部的土方开挖。管线下部的土方开挖仍采用人工开挖。开挖的高度和宽度控制在机械施工时不会碰到地下管线为准。对断裂或破损的管道,首先通知有关产权单位,然后按规范和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修理。修理完并经检查合格后在进行下道工序作业。

2)设置支墩,架立桁架并与两端的连接件焊接。为确保管道的变形不超过要求,上部的桁架梁、两端钢柱都采用角钢制作的桁架,施工前作为专项方案设计确定。当土方开挖到地下管道上部时,先将支墩和吊点位置的土方挖至管底下,然后浇筑支墩砼结构和安装钢桁架梁和吊杆。支墩的大小根据计算确定。当支墩强度达到70%以上及调整好吊杆后才能开挖管线下的土方。砼支墩设立在新建砼构筑物外或维护桩帽梁顶上。

3)跳槽开挖管线下部土方,安装吊杆和其余支托的连接件。 4)加固调整吊杆,使管线平直悬吊于桁架下方。

8

4、管道悬吊保护技术要点

1)管线露出后,检查管线,处理接头,在进行悬吊,对管线的接头两边加钢箍,使外侧用钢套管加固接头时接触在同一圆周上;对铸铁管道,吊杆的吊点尽量设置在管道承插口(接头)附近。

2)管线悬吊结构经管线主管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部土方开挖。 3)土方开挖,严禁破坏管道。

4)对漏水或破坏的地下管线,按管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修复更换后,方可悬吊。 5)由于铸铁管道属于刚性管道,施工时还要设置变形监控点。

6.3 地下管线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1.现场情况咨询

向使用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仔细咨询了解使用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种类、用途、数量、走向、埋置深度等。如有可能,请他们提供相应的图纸资料,以此作为制定地下管线处理方案的依据。

2.制定作业方案

施工前必须制定完整的作业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1)进度计划案安排。根据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制定出明确的管线处理完成的时间日期并进行细化,确定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施工中定期进行检查、调整。

2)组织方案部署。包括管理人员及作业工人的组成、对作业工人的技术交底、各工序的作业程序也做方法及质量标准等,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

3)保障措施。包括现场质量控制、现场应急措施、临时排水、夜间作业方法等。

6.4 处理程序及处理措施

1、探沟开挖

1)确定管线位置的方法一般都是开挖探沟,同时也可进行无线探测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确定管线位置前施工区域不得堆放各种物资、设备、各种车辆机械不得驶入本区域。探沟开挖必须使用人工。

成立20人的探沟开挖机管线保护施工队,专门负责探沟开挖工作。5-8人为一组,设组长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的安全级文明施工,同时负责检查组员所挖管线是否被破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现场施工员。开挖时必须小心用铁锨轻轻挖掘,不得用镐。发现土质发生变化时应改用木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以保证不损坏地下管线。

2)采用开挖探沟的方式,首先沿施工现场周边(1-2米)开挖两条探沟,再根据使用单位提供的地下管线方位及周边开挖的两条探沟所露管线,垂直其管线每个10米挖一条长度2米左右探沟。探沟的宽度为0.6米,总体深度不小于0.8米,但在道槽区域其深度不应在土基面一下0.3米。 探沟开挖深度不低于0.8米宽度不小于0.5米(如发现地下管线时需扩大范围),开挖时重点放在电缆井、过路保护管、过路盖板、用电设施、监控设施附近。在整个施工区内及排水沟开挖范围内呈“之”字形进行,探沟范围应超出施工边界外1米。

3)在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管线要及时报告现场工程师(必要时报使用单位及监理),在现场

9

工程师的监视下轻轻扩宽范围,探明管线的种类、规格、根数、走向和深度并作记录。同时要采取清理周边大块石渣土块,用细土拖住管线底部(不得使其悬空),上用木板封盖,插上彩旗作标记,专人负责监护等重点防护措施。

将路面路肩及排水沟范围内所发现的地下管线全部清理暴露出地面,不留死角,探明管线路径、埋深。现场施工人员需认真检查,不能漏挖、错挖。在挖出的电缆旁立警示牌,并用砖、砂等暂时覆盖保护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确认,确保保护方案进行保护或迁移。

作业班组实行交接班制度,班长负责记录当班的工作部位工作内容、电缆状况,下班对上班的电缆情况进行检查确认。施工段与施工操作人员相统一,以便一旦造成电缆损坏等事故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夜间开挖时要有足够的照明,无电缆及管线地段,探沟开挖后就地掩埋回填并夯实,防止扬尘。 3)探沟开挖完毕后将所挖出的管线的种类、规格、走向及深度等绘出管线埋设分布图,上报使用单位和监理,并及时请相关部门进行确认验收,制定保护方案。需要迁移的按使用单位要求惊醒迁移保护。

根据使用单位要求进行分类处理(处理方式分为三类:原地保护处理、迁移、废除),对于原地保护处理、迁移两类的管线,均须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进行施工

2、管线开挖 1)管线开挖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作业前进行技术交底,避免野蛮施工。

2)需要保护、加固处理的管线必须全部挖出暴露,不得遗漏;需要改线废除的管线视情况全部或部分挖出。

3)沟槽宽度及深度要满足线缆保护的需要。

4)挖出暴露的线缆不得悬空,沟槽内清洁,无杂物、块石等。

5)要做好沟槽排水措施,可挖设临时排水沟、集水坑等,降雨后立即组织排水。 6)加强现场值班管理力度,做到防偷盗、防破坏。 3、应急预案

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1)加强教育,使作业人员掌握操作规程,清楚损坏管线后带来的严重后果。

2)严格开挖成果验收程序,当探沟开挖一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5米或3米),由区域当班施工员组织验收,记录清楚开挖区域、作业人员、管线状态(是否破损及老化程度、颜色等),同时操作者、区域当班施工员、值班人员签字确认。

3)由项目部现场施工员、电工何专业工程师组成管线应急抢修组,一旦发生电缆、光缆挖断,通讯线路故障等事故,项目部区域当班施工员在5分钟之内电话通知给相关部门。组织人员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抢修恢复,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抢修组成员应保持通讯畅通。

4)管线修复完毕后,项目不组织人员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向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批评教育。

5)与使用单位协调,配备足够的电缆等相关配件,确保紧急情况时的物资供应到位。 4、管线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地下管线处理分为三种情况:保护、改线、废除。

10

1)消防管、供水管、暖气管等穿越路面部分进行保护。一般情况下管线保护需做防腐处理,四周用中粗砂保护,并用混凝土包封,管线上部的路面板需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具体保护方式按设计单位确定的方案进行施工。

2)光缆电缆等一般需改线到土面区直埋,埋深大于0.8米,两侧和顶部回填砂,线缆上方加盖红砖保护,然后分层回填素土并夯实。线缆敷设时需预留一定余量长度(一般取1.5的系数),并注意埋设时不要将其拉直拉紧。

3)确定废除的管线可直接采用机械挖除,然后分层回填素土或天然级配碎石至设计土面并碾压密实。

6.5 协调工作

根据地下管线的调查结果以及对工程影响的管线、设施物等,在业主、监理的主持下,与管线、设施物的主管部门进行讨论及协调工作。

建立与各个有关机构的联系,以利于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协调工作。 做好与其他单位的协调工作,安排好那些在建和拟建工程以及公共设施的保护措施。 如发现地下管线,及时联系管线的产权单位,确认此管线或光缆的运行情况,以确定下一步对管线的处理情况是迁移还是保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需要进行改移的管线,提前与管线产权单位联系,及早向业主、监理及管线产权单位上报管线迁移方案,争取尽早得到批复,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由于设计提供的图纸信息局部可能与实地不符,需要在施工前手持图纸进行实地勘踏。将不符的通过照片,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且联系业主、监理、设计方进行确认。

收集地下管线资料向业主、设计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仔细咨询了解施工区域内的地下管线的种类、用途、数量、走向、埋置深度等。并请相关产权单位提供相关的图纸资料,以此作为制定地下管线防护措施的依据。

6.6 主要保护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明地下管线,应先开挖使其暴露,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加固措施。

根据提供的地下设施资料,查清情况,在规划施工过程中采取保护措施,(如小型支护、砌体式等保护措施)并设立警示标志。

在临近地下管线及地上地下设施范围内的作业,要避免施工机械或设施在地下设施范围上运行或存放。

施工作业中若发现图纸未标明的地下管线或构筑物,及时与业主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同时根据管线情况,采取支撑加固、支吊等加固措施予以保护,并与相关单位共同作好改线、迁移工作。

毗邻建筑物附近的开挖施工时,在原有建筑物上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并根据开挖深度和地质情况验算地基变形,同时采取支护设施;如钢板桩、支撑等方法。在地上设施、周围建筑物附近不进行有较大震动的作业,合理控制时间,特别是对建筑物有影响的施工应尽量缩短

11

工期,以利建筑物的安全。对树木、路牌、广告牌、电杆、建筑物、构筑物等设立围挡,对其负责,不随意砍伐、拆除及破坏,安设夜间亮光标志,定期进行清洁。

夜间施工时,在障碍物施工区加强灯光照明,对有地下管线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制止机械在此范围上方走动。

在桥梁桩基钻孔前,详细核对管线与桩基的距离,先人工挖孔至现状管线以下,埋设长护筒,然后再钻机就位,避免钻孔损坏现状管线。沟槽开挖前必须预先采用人工挖土,暴露出管线在开挖沟槽中的具体部位。

人工开挖时要轻挖,探明虚实后方能进行机械挖掘,但管线的1米范围内仍不能用机械挖掘,避免挖掘机损伤管线。挖除管道底部土方前应预先采取加固措施:

电信管道的保护:加固前在管道底部两侧垫102槽钢,在两根102槽钢底部每隔1米左右采用钢丝绳悬吊于贝雷桁架或工字钢上。

给水管、煤气管的保护:用工字钢或贝雷桁架于沟槽两侧,工字钢两头垫枕木,采用法兰螺丝来绞紧钢丝索,在钢丝索与管道接触部位采用柔软物隔离。派专人每天检查,如稍有松动及时绞紧螺丝扣。为确保管道安全,加固后只能采用人工挖土,底部沟槽开挖采用围板分层倒撑。施工期间,每天复测管道标高,观察有无沉降现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电力电缆的保护:电缆外侧先用柔软物包裹,然后在外面套设PVC管,用工字钢或贝雷桁架横架于沟槽两侧,工字钢两头垫枕木,采用法兰螺丝来绞紧钢丝索。 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或古墓等,应妥善保护,并应立即报请当地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应加以保护。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应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破坏管线。

6.7 建筑物、构造物调查

1、调查流程

工程项目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向管线权属单位通报实施项目有关情况,并要求管线权属单位提交本项目工程范围内管线现状资料,同时会同管线权属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组织开该工程项目保护地下管线工作的专题会议,根据管线权属单位提供的有关图档资料及保护要求形成会议纪要,向施工单位做好书面技术交底。

对原有地下管线情况不明或管线埋设位置难以判断的,向建设单位申请委托具备资格的第三方面勘测单位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

我项目部根据相关单位的交底资料和现有管位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并对管线资料进行复核,制定保护地下管线的技术措施,经建设、监理单位审定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时,项目部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向直接操作人员做好保护地下管线的交底

工作;对发现资料标明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或管线的埋设位置无法判断的,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并停止建设、监理和管线权属单位,在有关单位人员到现场监护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因我项目部对地下管线设施保护措施不力、擅自施工造成管线设备损坏的,由我项目部承担全部责任。

对施工组织设计中管线保护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组织设计变更及时报监理单位审查并签章认可;在监理调查现场过程中发现存在事故隐患时,对监理提出整改意见或要

12

求应及时整改。向各管线权属单位索取施工现场权属地下管线的准确资料,并做好书面记录工作,管线单位要求配合现场监护时,应赴现场进行监护并指导作业单位采取保护措施。

一旦发现管线损坏事故,项目部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和管线权属单位报告;各管线权属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抢修,防止事故扩大。

2、调查方式

应和监理、业主共同进行目检并记录工程影响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在施工前的状态,确定既有建筑物的已有破损及其状况(如有的话),以作为可能由工程施工所引起的既有建筑物损坏(如有的话)而进行讨论和赔偿的基础。必要时,建筑物调查应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包括直接调查和物理调查。

3、调查内容与方法 主要调查建筑物的名称、位置、所属业主、建筑物的用途、建筑物的层数(高度)、有无地下室、建造时间、结构类型、内外构件有无损伤及裂缝、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基础深度、基础穿越地质情况、尺寸及其与本工程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出具调查报告。

调查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并填写每栋建筑物的调查表。每栋建筑物应给已记录号以便鉴别,列出一般情况以及有关材料、状况和已有损坏或在目检中发现的损伤等特殊情况。

2)对建筑物的内外构件(包括表面修整和维修保养)情况进行目检。摄影资料应包括各种缺陷如裂缝、抹面脱落和其他损坏。已有裂缝应用光学裂缝仪量测并予以记录。

3)记录并拍摄主要结构裂缝、开裂和磨损的混凝土、外露或锈蚀的钢筋。给重要照片加示意草图或说明,以显示相应拍摄物的位置。

4)调查四层或更高建筑物垂直度。

5)如建筑物的一部分位于工程影响范围内,则应对整栋建筑物进行调查。

6)承包人应负责安排进入调查涉及的所有地产。发包人对此将做出必要协调和帮助。 7)工程师可以在施工中甚至完工后有选择的要求承包人对本工程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并予以记录。

8)建筑物调查表应有承包人、建筑物拥有者签名。 4、调查范围与重点

根据施工影响范围,对此范围内的所有底面建筑物进一步进行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四层或四层以上的建筑物,年久失修的房屋,以及基础调查。对于业主未提供详细资料的建筑物要调查清楚,对已有资料的要进一步核实。在施工开始前提出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5、提交资料

1)在可能引起建筑物损坏的主要工程开工前进行调查,调查开始应就可能引起的地层位移或振动的设备的使用获取工程师的批准。

2)按工程师的指示提交调查成果,包括图上标示的(你拆迁建筑物除外)在工程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点查表、照片、示意图和底片。

3)工程师可以要求在施工中或施工完成之后对建筑物进行补充调查

13

6.8 建筑物、构造物发生变形时的应急预案

在施工过程中,将加强对周边建筑物的监测,必要时采取頂撑的措施临时加固建筑物和跟踪注浆等措施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并制定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

1、在监测中发现周围建筑物有明显沉降时,采取的措施 1)提前准备一定数量的钢支撑,及时架设临时支撑。

2)提前准备双液注浆、旋喷注浆机械各一套,编织袋、短木桩等相关应急物资若干根据预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3)加大对地面沉降监测的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发现异常,立即增设或加密支撑,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开挖。

表6-2 建筑物沉降主要控制标准及保护措施表

应采取的 序号 项目 控制标准 保护措施 20-30mm 1 建筑物沉降 30mm以上 a.混凝土基础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超过0.004; 2 建筑物倾斜 注浆(或頂撑b.框架结构、桩相邻基础沉降差:超过0.002L(L为相邻桩基的中心距离,单位为mm) 2、注浆将加固

1)注浆孔布置:注浆孔布置于建筑物周边桩与地梁周边,主要在桩周布置,间距1.5m,孔深

根据建筑物桩基深度确定。

2)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浆一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初步确定:注浆浆液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水灰比控制在0.8:1—1:1;水玻璃浓度35—40Be’;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为1:0.6。具体的浆液配合比通过在注浆前及开始几个孔注浆时的现场试验确定。

3)注浆量及压力:注浆以加固土体,提高建筑物基础承载力为目的,同时也考虑到建筑物的安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监测,缓慢加大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1—2Mpa;注浆量根据地层加固区需充填的地层空隙数量级现场试验来确定;同时也应加强各方面的监测,以便指导注浆。

4)注浆步骤

(1)注浆孔采用钻机钻孔后插入小导管(或用冲击钻破除硬化地面后打入小导管),用双液注浆泵注浆,浆液在进入小导管前混合。

(2)加工注浆管:在φ50钢管前段2m范围内梅花型布设直径8mm左右的注浆眼,间距20cm

备注 注浆 頂撑加固等 实际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结构、裂缝等情况综合判断 等加固措施) 14

左右。把加工好的注浆管与注浆塞一起下入注浆孔内。

(3)注浆前先注水试压,注水压力1Mpa,持续20min左右。

(4)根据选定的参数配制注浆浆液,水泥浆液配好后用筛过滤一遍。按设计链接注浆管路并做好注浆系统的检查。浆液采用集中制浆,集中制浆站设立灰浆搅拌机、3台送浆泵,并铺设三条管路,一条送浆管、一条回浆管,另一条为送水管,采取措施使浆液温度保持在5—40℃之间。对水泥浆水采用合格新鲜水泥,所用水泥细度满足通过80方孔筛的筛余量<5%。

(5)压稀浆试验,压稀浆压力由低到高,终压达设计终压的1.2倍,试验时间13~30min。 (6)压稀浆结束后,立即按设计压力、注浆量及时注浆。注浆时,压力逐渐由低到高,排量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平衡,可视为正常。时刻注意泵口及孔内压力、流量变化。若压力不升,流量不减,或注入30min后压力上升过快,调换浆液配比或浆液凝胶时间,并防止堵管事故发生。 (7)当每个孔段达到终压之后,且注浆量单液浆小于20—30升/分,稳定20—30分钟后,即可结束注浆。双液浆泵量小于30—40升/分,持续20分钟后可结束注浆。

5)注浆应急材料及设备表

表6-3 注浆应急材料及设备表 材料及设备 袋装水泥 水玻璃 双液注浆泵 浆液搅拌桶 地质钻机 异型接头 数量 2t 10桶 2台 4个 2台 4个 材料及设备 注浆管路 混合器 压力表 冲击钻 小导管 球阀 数量 150m 3个 3个 2台 40根 15个 要求:小导管每个3~5m(中间丝扣链接),其中20个带花眼并前段做成锥形。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水源、起吊设备、运输设备等相应配齐备。其它配置按常规及设备自身需要。材料准备齐备并集中堆放,经常检查,如发现不足,立即补充,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设备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6.9 顶撑加固

对变形超过警戒值的建筑物加密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结果和建筑物变形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顶撑加固。如果变形过大首先疏散楼房内的住户,确保人身安全。

1、顶撑加固根据现场条件和建筑物变形的情况,在一楼地面上铺设钢板,选择用门型支架或刚(木)支撑在选定的柱子周边对梁进行顶撑加固,分散地基承载,减轻不均匀沉降,控制建筑物变形。

2、施工时,先对沉降过大的柱子周边进行顶撑,在竖向支撑底部设千斤顶加力或木楔楔紧,具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15

3、应急物资和设备详见下表:

表6-4 顶撑应急材料及设备表

材料及设备 型钢支撑 圆木 方木 钢板 千斤顶 木楔 φ50钢管 大锤 氧焊设备 25t吊机 电焊机 数量 10个 10根 20根 4块 4个 50个 20根 5个 2套 1台 2台 备注 两个H20型钢相并焊接,端头焊钢板(3m左右) 3m长,φ200左右 100×100 10mm厚;每块1.8m×6m 事先联系好 要求: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水源、运输设备等相应配齐,其它配置按常规机设备自身需

要。材料准备齐备并集中堆放,经常检查,如发现不足,立即补充,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设备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4、加固注意事项

1)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每天关注施工监测情况,监测人员及时将监测结果报项目部相关领导 2)如遇沉降较大时,项目部应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到位。 3)建筑物应急保护时首先要考虑到楼内人员的安全。 4)应急处理过程中加密监测频率。

5)建筑物应急保护时要考虑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尽最大可能避免建筑物倒塌事故,以减少损失。

6)应急方案实施时,要统一指挥,有序进行。 7)应急物资、设备应在最短时间内到位。

7 各种管道、线路等非主体结构质量保护措施

认真审阅图纸。项目各专业工程师组织质检员、各施工队技术负责人、班组长认真学习图纸,熟悉施工和验收规范和标准,了解设计意图,编制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指导工程施工。

坚持技术交底制度。项目各专业工程师对各种管道、线路等非主体结构工程进行详细的交底,

16

明确施工要求、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一次达标。

进场前,积极配合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做好施工用地范围及场区范围内必须保存的树木、广告牌、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移交工作,并签署移交文件,采用量、测、拍照、录像等手段做好原始记录。

建立责任制,将地面设施、建筑物的保护落实到人。施工中加强对周围建筑物的监控量测,以掌握建筑物动态的沉降信息,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和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沟槽周边土体位移,控制建筑物不利沉降。

对树木、路碑、广告牌、电线杆等设立围档并挂牌,安设夜间亮光标志,确保其不被碰破、撞倒等。

对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做好防振措施,避免振动产生的噪声污染以及振动产生的破坏。 各种管道的连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和验收规范规定执行,对管道的连接、割口对焊、法兰连接,由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专检,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联系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各种管道支架件制作、安装,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的规定,对安装位置弹线放样,支架件加工按照施工图、按施工部位专业加工,确保管道支架及管道安装达到质量要求。

对各种预埋件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规定,先设计后加工,确保预埋件加工质量,为施工安装创造良好的基础。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尽量减少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凡污染或损伤已完工部位的,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8地铁施工保护措施

8.1施工要求

1、施工界面的划分

地铁XX车站明挖施工,经与地铁设计单位结合,双方确定划分界面如下:

1)xx中心站、xx路站位于现状沟塘段,以标高1.0m为界,其下由地铁施工单位回填,其上由海沽道施工单位回填。

17

图8.1-1 施工界限划分示意图 2)其余地铁站路段,以地铁站结构顶板以上1.0m为界,其下由地铁施工单位回填,其上由海沽道施工单位回填。两施工单位路基回填均须满足相应压实度及CBR等指标要求。地铁站范围内海沽道施工单位在填筑路基前,须检测地铁施工单位填土厚度、压实度,满足要求后方可施工。

2、地铁站箱体结构以上土回填 1)沟塘段地铁站

地铁XX车站明挖施工,国展中心站、xx路站位于现状沟塘段。明挖范围内,应打坝、抽水、清淤、晾晒、整平后填筑5%石灰土至标高1.0m界面,路基回填均须满足相应压实度及CBR等指标要求。

图10.8.1-2 地铁站箱体搭接机构示意图 2、其他地铁站(洪泥河桥站、一经路站、机场大道站、奥体中心站

其他地铁站路段,由地铁施工单位回填厚度1.0m的5%石灰土(即地铁站箱体结构以上覆土1m),其上由海沽道施工单位回填。两施工单位路基回填均须满足相应压实度及CBR等指标要求。

18

图4.4.6-3 地铁站设施与雨水管线路面位置示意图 3、地铁站围护结构以外土回填

为保证靠近地铁站段路基压实度,对地铁站围护结构以外一定范围进行特殊处理,设置8%石灰土过渡段;自桥台围护结构水平距离6.0m起,对桥头一般路基填筑区以1:2放坡开蹬,凳宽1.0m,蹬高0.5m,该范围内填筑8%石灰土。

19

8.2施工保护措施

1、管道开挖施工时,尽量采用小型机械,在开挖距沟底20~30cm时,改为人工开挖,以免对对下构筑物的扰动;

2、回填时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并根据开挖深度和地质情况验算地基变形,同时采取支护设施。

3、8%石灰土过渡段分层回填压实,每层压实度不小于95%,过渡段部分的路床应与其他相连的路堤路床同步填筑,延长分段填筑的时间间隔。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