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中叙述的作者不同年龄读《堂吉诃德》的感受,理解作者更珍视童年时期读书的感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本文语言独具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向学生介绍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目的是为了批判和终结当时盛行的骑士文学,堂吉诃德是作为一个讽刺的对象来描写的。
(2)要突出节选的这一部分所表达的中心:在少年读者的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位“勇士”、“英雄”,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它也许是你最珍贵的东西,会影响你的一生。
(3)反复阅读,反复品味,读懂每一句话,了解全文的内容,发现语文独具风格,韵味十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儿童时代阅读作品,往往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一生也难以忘怀。所以,这时应大量阅读中外名著,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我们的性情。
2.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不要轻易地批评和放弃自己阅读作品的最初印象和感受。 2.难点:本文语言独具风格。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读《堂吉诃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者简介:
亨利希·海涅 ( 1797-1856),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1822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次年又出版“悲剧—抒情插曲”。1827年他把早期抒情诗汇集在一起出版,题名“歌集”,引起轰动,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关于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里。一生充满着冒险和苦难。曾在勒班多海战中受伤而成为了“勒班多的独臂人”。他的创作达到了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的高峰。 《堂吉诃德》是其代表作。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全西班牙,它无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塑造人物的典型上,都比欧洲在此前发表的小说进了
一大步。对欧洲各国的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成了世界文学宝库的一块瑰宝。 二、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秾丽(nóng) 啜泣 (chuō) 长髯 (rá
n) 蹩脚 (bié) 阴霾(mái) 憔悴(cuì) 飘忽(piāohū ) 倾倒(qīnɡ dǎo ) 稚嫩(zhì) 绫罗(líng) 歧路(qí) 攀附(pānfù ) 2.解释词语
(1)秾丽:繁盛艳丽。
(2)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云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3)啜泣:抽噎的样子。 (4)髯:两腮的胡子。
(5)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6)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7)飘忽:轻快地移动。 (8)倾倒:佩服。
(9)攀附: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长官发财。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段:描述自己童年时期第一次读《堂吉诃德》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复述书中银月骑士打败了堂吉诃德的情节,表述了对英雄失败的同情。
第三段:补充第二段内容,指出银月骑士并非骑士,而是一个剃头匠(实则是一位大学生)。
第四段:写对初次读《堂吉诃德》的回味,以及后来对《堂吉诃德》的态度。 四、学习课文
(一)、在童年海涅的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在童年海涅的心目中,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一个英雄。
这在第一段有充分描述。“我孩子气,心眼老实,什么都信以为真。这位可怜的英雄给命运拨弄得成了笑柄,可是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遭人嘲笑,跟身体受伤一样,都是英雄的本份;他遭人嘲笑害得我很难受,正像他受了伤叫我心里不忍。”这是童年的海涅读《堂吉诃德》的直接而真实的感受。他认定堂吉诃德是一个英雄,他是以儿童纯真、朴实的心来认识书中的人物。而且,在他的心目中,英雄固然应该武艺高强,行侠仗义,为民除害,然而,即使是“身体受伤,“遭人嘲笑”,也是“英雄本份”。
(二)、海涅少年时代读书的直接感受虽然比不上学者,理论家的客观分析,但也非常重要,也会对读者本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些感受和认识是儿童时代的海涅仰慕英雄、同情英雄的体现,是少年儿童读者在不受外界任何影响阅读文学作品的直接、真实的感受和认识。这些感受和认识虽然和成年人的认识和评论(包括成年的海涅)大相径庭,却仍然是有意义的,它至少记录了人的成长的某一阶段,反映了童年时代的某种幻想和感情倾向。所以,我们不能责备儿童时代的海涅不懂讽刺艺术,而要尊重和爱护孩子们的这份真实的感情。作为少儿读者,更不要轻视自己初读作品的感受,而要珍视它,作为美好的记忆。
(三)、找出描写当年读书环境的句子,体会情景相应,情景交融的作用。 海涅在回忆童年阅读《堂吉诃德》的感受时,还回忆描写了当时读书的环境。这些描写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融入了孩童的情感。“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稼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春光里,听那个娇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赞歌唱得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的热烈,最含羞的花苞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
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这是儿童心目中的春天,是诗化了和人格化了的环境描写。从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的海涅心境是多么好。在这种环境和心情中读《堂吉诃德》,“把这位勇士经历的大事情来娱乐我的小心灵”是多么惬意的事,因而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许多年以后还回忆得很清楚”。
文章还在“我”为“骑士”的遭遇流泪时,穿插了景物描写,写“花鸟林泉”“陪着我哭”,“衰老不材的橡树微微啜泣”,写“瀑布的白色长髯飘扬得越发厉害”;又在读“骑士”的一场失败的比武时,穿插了景物描写:“那是个阴霾的日子,灰暗的天空里一阵阵都是气色凶恶的云,黄叶儿凄凄凉凉从树上落下来,憔悴的晚花奄奄待尽,头也抬不起来,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儿早已不知下落,望出去是一片衰盛无常的景象。”这两处描写和开始读《堂吉诃德》时的描写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里春光是多么明媚、欢欣,这里景色是如此的悲哀、憔悴和灰暗。读一部书,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的变化,
写景也有所不同,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是否可以说是情景相应、情景交融呢? (四)、文章的最后一段,用什么事实证明了儿童时代读《堂吉诃德》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影响。
文中提到的“游记”第四部分应该是《哈尔茨山游记》第四部,出版时间是1828年。童年时代读作品的情景,到了三十一岁仍能描摹得如此细腻,这印象是多么深刻!“又过了八年”,虽然慨叹“时光真是飘忽”,然而,“我在屠赛尔道夫地方皇家花园的叹息小径里把这部书看完,还仿佛是昨天的事呢。这位伟大骑士的所作所受,依然叫我震惊倾倒”。这影响又是多么深远。是的,正像文中所叙,这其间他是“绕了个巧妙的圈子”,“第隔五年看一遍《堂吉诃德》,印象第次不同……可是,说也奇怪,在人生的程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几十年来,也许是受了其他读者的影响,也许是对讽刺艺术有所了解,也许是年岁大了兴趣有了转移……对待《堂吉诃德》的态度有了一些变化,但最终未能消除童年时代读此书所给予他的印象和影响,堂吉诃德总是作为一个“勇士”“英雄”“好汉骑士”的形象在影响着他。
(五)、 作者在不同年龄段读《堂吉诃德》,有怎样不同的感受?作者更珍惜哪个时期的感受?
作者在童年时代读《堂吉诃德》感到堂吉诃德是一个勇士、英雄,为之钦佩、仰慕;“发育得是个青年的时候”,“觉得《堂吉诃德》扫兴乏味”;“快成人,跟这位拥护杜尔辛妮亚的倒霉战士稍稍相安无事,而且嘲笑他起来了”。作者更珍视童年时期读书的感受。
(六)、“在人生旅途里,尤其是徘徊歧路的时候,那瘦骑士和那胖侍从总追踪在我后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这句话强调了童年时代读《堂吉诃德》的感受影响着他的人生。意思是在人生关键时刻,他总会想到他心目中的勇士和英雄堂吉诃德,并促使激励他前进。
五、小结
总之,儿童时代读作品,往往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一生也难以忘怀。所以,这时应该大量阅读中外名著,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我们的性情。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读《堂吉诃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