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怎样看待“国富民穷”之说

2020-12-11 来源:步旅网
里 一 怎样看待“国富民穷’’之说 依据2010年前五个月全国财政 收入数据,有预测认为全年财政收 入总额或达8万亿元。财政收入快 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有关政府财 政收入比重过高、企业和居民负担 过重的讨论,并归纳出所谓“国富 民穷”的结论。一时间引起很大争 论,也体现了当下各界对于收入分 配敏感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正确处理 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这直接 关联物质利益配置格局和社会和 谐,也表明一些相关的基本认识目 前还比较混乱,应实事求是地做出 分析判断。笔者认为,“国富民穷” 之说带有明显的偏颇与内在逻辑的 紊乱,但也带来了某些有益的提醒。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的经 济社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综合国 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 高,纵向自我对比与改革开放之前 己有霄壤之别。众所周知,改革开 放大政方针、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 本路线、统筹协调的科学发展观 都是“强国政策”和“富民政策”,强 国、富民的巨大进步虽然还存在增 长质量、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不如 人意之处,但面对“中国奇迹”的基 40中国财政CHINASTATE FINANCE 豳贾康 本事实,何来“国富民穷”之判断? “国富 与“民富 本为一体,何成 对立之关系?因此,对“国富民穷” 的说法还应理性看待。 第一,预测估计的8万亿元, 是年度财政收入的绝对数,而全 面考量财政收入的“负担”水平和 “国 与“民”间分配格局的最重要 的指标,决不应是绝对数,而必须 是相对数,即财政收入占GDP的 比重这一指标。根据财政部有关部 门按我国全口径财政收入计算,近 三年来,政府收入占GDP比重分 别为27.6%、27.9%和30.0%。据 口径可比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 数据,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世 界平均水平为40%,即使是发展 中国家,这一比重的平均水平也达 35%。因此,我国总体而言并不存 在财政收入比重过高问题。 第二,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 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 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资金。 目前我国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 (负债率)在3%以内,累计国债余额 占GDP比重在20%左右,地方政 府也有大量显性和隐性债务,如一 并计算,公共部门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即负债率要在50%左右。 因此,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还谈不 上宽松,更不用说富裕。如按人均财 政收入水平看,目前我国在世界上 的排名仍在百名之外。虽然近些年 我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但人口多、 底子薄,“三农 、“民生”等需要加 大投入的领域还很多,财政收支矛 盾仍很突出,赤字率、负债率的连年 相对高位,正是其直观表现。 第三,当前造成部分群众不公 平感的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 比重连年下降的趋势。数据显示, 1996—2007年,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69.3%下降到 57.5%,累计下降11.8个百分点。而 同期企业利润所占比重却从21.2% 升至31.3%。目前,作为居民收入 主要渠道的工资收入,在生产要素 中的分配比例偏低,仅占企业运营 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 的50%。从绝对数来看,近些年来 居民收入增长还是很明显的,但 从相对数来看,社会财富这块“蛋 糕”的切分中,企业收入增长更明 显,政府收入则是从改革开放初期 专家视野 3O%以上水平,一路下滑到1995年 10.3%最低点后的恢复性增长,而 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20.1%,中央 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由 1994年的2389亿元增加到2009 年的28621亿元。这些也都直接关 联于中央政府通过统筹协调的措 入占GDP比重明显偏低。在现行 管理体制下,我国财政收入中基本 上只有公共收支预算中的财政收入 且一部分是作为转移支付用来支持 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信今后 可以统筹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公共支出。2007年我国公共财政 随着政策优化和经济发展,以及国 有企业改革、反垄断举措的推进, 施来“富民”。 居民收入比重会逐步提高。 第五,不能否定,在以“民”为 第四,还需要说明,随着经济 概念的全4#-社会成员中,有为数可 的发展,财政收入规模增长明显, 观的“先富起来”的高收入阶层,同 表面上中央财政拿了收入的大头, 时存在为数不少、政府必须高度关 但实际上中央财政除小部分用于中 注、大力扶助的低收入阶层,近些 央本级支出外,更多用于对地方的 年来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平衡地区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7高位,位 间财力差异,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 于“收入差距过大”区间的上半区。 改善民生。数据显示,2009年中央 如果说在这个意义上,存在一部分 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社会成员具4,g的“民穷”问题的话, 为52.4%,但中央本级支出占全国 处理和解决这一问题,恰恰需要加 强政府“以政控 财、以财行政” 分配体系中的 再分配能力,即 需要通过个人 所得税和房地 产税等“直接 税”调节,“抽 肥 补瘦”,适当 提高财政收入 占GDP的 比 重,进而加大对 低收入阶层的 转移支付来改 善其实际生活 境遇。 第六,需要 承认,从可用财 力上看,我国可 用于统筹安排 的公共财政收 收入占GDP比重为19.9%,2008 年为19.5%,2009年为20.4%,均 明显低于国外水平。同时,也必须 承认,我国仍存在行政成本偏高、 财政分配绩效偏低的问题。虽然 1998年以来在“建设公共财政 方 针纲领指导之下的一系列制度创 新、管理创新和“金财工程”式的 技术创新,以及种种压缩行政经费 的具体措施,已在发挥压低行政 成本的作用,且财政部门对于绩效 考评的要求与相关举措也在逐年 提升,但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满意 度仍然不高,政府预算信息的透明 度、预算安排的合理性、预算管理 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还42- 重道远,必须结合经济、行政乃至 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做出长期的 努力。如果说“国富民穷”的说法具 有偏颇与误导的话,那么也应看到, 其背后所包含的不满绝不容忽视。 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公民意 识提升、g+-会言论活g- ̄而产生类似 的“尖锐”问题和不满压力已属不 可避免的“社会发展问题”,应把 这种舆情压力转变为政府进一步 深化改革与加强管理、为民尽责理 财、把“民众的血汗钱”花好以及提 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分配 绩效的压力和动力。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 所所长) 责任编辑 周多多 20"10.16中国财政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