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析中国古籍藏书名家的收藏途径

2020-04-14 来源:步旅网
专业史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 ̄RY下HEORY AND PRA ̄IC£ ●白淑春(宁夏图书馆,银川75 ̄11) 试析中国古籍藏书名家的收藏途径 [关键词]古籍;藏书名家;收藏途径 [摘要]中国历史长河中,古籍图书 从兴盛、发展到退出历史舞台,已有千余年 历史。能得以保存、流传至今,历代的“官 藏”和近现代的“馆藏”功德无量,但众多 的收藏名家也功不可没。 子嘉,侄伯仁,孙元发,重孙从鼎、震孟皆为藏书 家。_2 (清叶昌炽(铖书纪事诗》二) 例三:王士稹(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 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后人因避雍正讳改为士 正、士祯,清山东新城县(今桓台)人。为齐东望族, 先人遗留书籍本已很多,他更好聚书,做官二十多年,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5--8214(2014)O2—01o5一O2 中国是典籍十分丰富的国家,目前仅全国各地图 书馆的古籍收藏就有3000万册。古籍文献得以保存、 流传至今,一是历代官府采缀甚富,保藏有别;二是 自版刻兴,私人藏书乃盛,代代相传;三是由近代始 生的“图书馆”,采集古今典籍,尽收过去一切“官 藏”和众多私家收藏。 历代的“官藏”和近现代的“馆藏”,有稳定的 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加之有财产登记、编制书目 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后人了解古籍出版和存佚情况 提供翔实资料。私家藏书者,绝大多数是士大夫阶 层、学者,有一定社会地位且家境殷实,收藏蓄书搜 求尤力,那么,他们是如何收藏保存古籍文献呢? 1 历代藏书家多是藏书世家 其俸钱收入大都买了图书,藏室曰“池北书库”。 例四: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 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晚清藏书家。其祖 父丁国典有藏书八千卷;父洛耆(英)能读父书并留 意搜集海内秘籍;与兄丁申经30年广罗采访、晨抄 夕写,所藏更富,计有二十万卷。藏书室有“八千卷 楼”、 “后八千卷楼” (四库未探本)、 “小八千卷 楼” (宋元刻本、明刻精本、旧钞、稿本等)、“善 本书室楼”、“嘉惠堂”。藏印很多,著述甚富。 2历代藏书家多兼藏书、钞书、刻书、著书于一身 例一:毋昭裔,字守素,后蜀河中(今山西永 济)龙门人。博学有才名,明焦 《焦氏笔乘》载: 好学喜读书, “先为布衣,尝从人借《文选》《初学 记》,多有难色也,公叹日:恨余贫不能力致,他日 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及天下学者”。后显贵遂践其言, 出资营学馆、刻《九经》(世称“蜀石经”),是我国 最早私人出资刻书的人。 例一: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大诗人。其祖陆佃时已藏 书盈室,父陆宰(字元钧)时,是越地三大藏书家 例二:王肯堂(1549~1613),字宇泰,号念西 居士,金坛(江苏)人。明医学家。好读书,习文 史,尤精医理,广泛搜集、整理、保存了不少历代医 学文献;好藏书、刻书、钞书。 (左丞陆氏、尚书石氏、进士诸葛)之首。中兴秘府 始建,命录陆家所藏凡万三千卷(《嘉泰会稽志》卷 十六)。藏书室为“书巢”、“双清堂”。 例三: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 初名凤苞,字子九(久),晚号隐湖老人。常熟(今 属江苏)人,明末藏书家,平生嗜好藏书、刻书、钞 书。藏书最富达八万四千多册,多宋元刻本,筑“汲 古阁”、“目耕楼”、“绿君亭”;刻书为历代私家刻 书者最多,四十年间刻书六百余种,有十万多块书 例二:文徵明,初名璧(亦作壁),以字行,更 字徵仲,号衡山,别号衡山居士、停云生。长洲(江 苏吴县)人。|l 明书画家,人称“吴中四才子”之 一。藏书很多,藏室有“玉兰堂”、“辛夷馆”、“翠 竹斋”等八处。书画、鉴别、藏书均有传。长子彭次 版,其中以《十三经注疏》 ((十七史》 ((津逮秘书》 2014・第2期;1 05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专业史苑 伏十种曲》等最为著名,尤以钞本最精,共170种, 缮写精良,且创影钞技术,世称“毛钞”,誉为“下 宋本一等”。为刻、钞书,专定毛边纸、毛太纸。著、 编甚多,死后,五子康继承父业。 3访求 最厚,觉年已衰老,儿辈尚幼,故将所藏书五十箧赠 于公武。 例二:叶奕,字林宗,与叶树廉(石君)为叔伯 兄弟,齐名于当时。清吴县(今属江苏)人。勤学用 功,喜好藏书。 《读书敏求记》云: “搜书不遗余 力。每见案头帙,必借回亲自缮写。灯下执笔,夜分 不休。与钱曾王录秘册,虽昏夜叩门,两家童子闻声 而知为谁。” 例三:马日瑁(1688~1755),字秋玉,号蠕谷, 例一:王应承,字孝慈,清末河北通县(今北京 市)人。年幼聪慧,体质瘦弱且驼背,精于书画,擅 长人物,喜收藏,专门收集明清所刻版画、小说、词 曲,逢精品不计价,二十余年搜集甚富。 例二: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一作雨 生,清末广东丰顺人。藏书极富,校仇尤精,宜稼轩 清安徽祁门人。家中藏书十余万卷,室名“丛书楼”。 《鲍绮亭集外编》十七《丛书楼记》载: “与全祖望 友善,互属借钞,得有异书,必出相示,钞购穷年, 不以为疲。” 6编集 郁氏所藏宋元旧本散出皆归所有,其中宋景{;占本《汉 书》、宋本世彩堂《韩昌黎集》、宋本《礼记要义》 《丰L记集说》 《两汉会要》 《东都史略》皆为至宝。 编有(持静斋书目》五卷。 例三:马廉,字隅卿,清末浙江鄞县人。喜藏 书,长于古典文学,专门蓖集戏曲小说,其室名“不 例一:马国翰(1794~1857),字词溪,号竹吾, 山东历城人。清代著名藏书家,被学者推为“清代辑 佚第一家”。性嗜书,遇诸市肆,不惜重直购之;廉 俸所入,悉以购书,或至典质衣裘,时人以书痴目 之。广搜博访,积书五万七千五百余卷。藏书处日 “玉函山房”、“红藕花轩”。 (匡源《玉函山房辑佚 登大雅之库”,多藏明清两代戏曲小说稀见珍本;与 沈尹默为孔德学校购藏14dd种计2131册古今文学图 书,以戏曲小说为主,是研究戏曲小说和通俗文学非 常重要的资料。 书・序》)仅《玉函山房藏书簿录》中直接著录坊本、 坊行本者有20余种;著录红藕轩钞本73种,其他钞 本207种, 钞本5种,雅雨堂钞本3种;藏 家或藏书机构散出共计99种。 例四:甘鹏云,字翼父,号药樵,晚号潜庐,又 号耐公、息园居士、潜庐老人。清末湖北潜江县人。 有爱书癖,在京时Et往厂肆搜集,得书二十万卷,从 所编 佳品。 4抄补 雅堂书录》看,其所藏多为普通刻本,亦有 例二:王铴祺,字寿萱,清江苏清河(今淮阴) 人。性明敏,喜度曲,尤好藏书、刻书,编辑山经地 志((,j、方壶斋与地丛钞》,约百余万言,凡二十一年 完竣,录清地理著作一千四百余种,尊为“边疆史地 学家”。 例三:王大隆,字欣夫,清末江苏苏州人。历任 例一:清王允池,字坤为,号西朋,岁贡生。 “家贫无力购书,手自缮录,不下五六百种,丹黄校 勘,至耄不倦。” (《海宁州志稿・文苑传》)著述宏 富,人艳称焉。 例二:方成畦,字国宪,号雪斋,清浙江瑞安 上海东吴大学、复旦大学教授。精研目录学,喜藏 书,专收抄本、稿本、校本和罕传刻本,内容着重历 史资料,对地方文献、耆旧著作尤其重视。集四十年 采集,编成甲、乙、丙、丁……八集出版。 人。《西浙鞲轩续录》二十五载: “研精小学,勤于 校仇,官俸所入,悉以购书,储藏数万卷,丹黄殆 遍。”据本校正前刻之误本计有:《集韵考》五十卷、 例四:方功惠(?~1900),字梆桥。清末湖南巴 陵县人。以盐商起家,富有,喜藏书,数十年积二十 万卷,明贤集子尤多;藏书都重加装璜以避虫蛀;室 名“碧琳郄馆”。在粤时刻书不少,有 年更将所藏辑刻《碧琳啷馆藏书丛书》。 7 众多藏书家对家藏古籍都制定了有保藏内容的 家训 《干氏易注疏注》二卷、 ((字鉴校注》五卷、 ((韩集 笺正》十卷等。 5互赠 唐文纪事》 例一:井度,字思孟,宋南阳(今属河南)人。 ((古文四声韵》 《陈兰甫遗稿》《草堂诗笺》等;晚 在官兴元知府和四川转运使时,常把薪俸的半数用以 抄书,世间如有异本必力求得之;喜藏书刻书,积二 十年收集所藏甚富,传本中宋蜀刻大字本《眉山七 史》为井氏所刻。罢官后隐居庐山下,与晁公武交谊 例一:祁承煤,字尔光,号旷园,夷度,自号旷 1 06 l 2014・第2期 地方文献・民族文献:研究与开发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LIBRARY THEORY AND I:'RACTlC£ ●张 一诛(宁夏大学人文学院,银川750021) 回族家谱研宄丈献概况 [关键词]回族家谱;研究现状;资料 [摘要]本文将目前学术界中关于回 族家谱的研究成果作了较为细致的梳理, 有着密切的关系。100多年过去了,关于回族家谱的 研究进展却不是很大,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 者忽略了回族家谱的存在,忽略了其作为回族原始文 本的价值与意义。 有著作,也有论文,但更多的成果表现为 资料;12编,既总结了不足,也看出了发展空 间,为进一步研究回族家谱奠定了基础。 1 回族家谱研究中论文较少 通过检索可以发现,有近30篇关于回族家谱的 论文(检索手段为:一是通过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古籍办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回 族研究文献题录》,二是通过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 三是通过论文中的引文出处进行检索),这些论文所 涉及的问题如下。 [中图分类号]K820.9;K2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214(2014)02—01o7—04 回族家谱研究是回族学、谱牒学领域研究的薄弱 环节。 (1)在研究回族家谱的论文中有几篇是涉及较为 全面的,如马寿千先生的饥种回回家谱中所反映的 历史问题》(载《马寿千回族史志论集》,中央民族大 学出版社2009年),北方民族大学李小凤撰写的《论 回族家谱的特点与史料价值》(载《西北第二民族学 院学报》2008年第3期),宁夏图书馆的谢梅英、蔺 闻唐杜暹,撰铭书卷首,鬻借为不孝,惟属后人守, 又闻赵吴兴,作诗题卷后,但禁他室买,戒之弃勿 取。二公诚爱书,而我意则否?子孙为凤麟,嗜古意 世人对于回族家谱的关注与研究,从近代算起, 已有一百多年,梁启超先生于1904年3月21 El在 《新民丛报》上发表 墨和传》一文,可以算作新史 观、新眼光下对回族杰出人物郑和的最初关注,后来 关于郑和家谱的发掘与研究与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文章 . L.;止. L . L. L. L. L 翁,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藏书极富,其钞书世 人多未见,藏书室日“澹生堂” (又名“东书堂”)。 有藏书铭一印日“旷翁铭” (朱方): “澹生堂中储 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文欣然亡饮食,典衣市书 必厚,我爱彼更珍,搜采成丛薮,何待我遗留,彼自 能寻剖。子孙若豚犬,压架已孤负,摧烧或化薪,弃 置更覆瓿。尤物遭轻亵,贻者执其咎。不如付尝音, 什裘重瑶玖。品题增光辉,益令传不朽。由来天下 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又制 《澹生堂藏书约》以示子孙,子目有四:“日读书训, 日聚书训,El购书训,日鉴书训。”[ ] 例二:王昶(1724~1807),字德甫,号述庵,一 宝,不妨天下有,但祝得所归,勿落俗士手”。 [参考文献] [1]昊晗.江浙藏书家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 1981. 字兰泉,又字琴德,学者称兰泉先生。所藏炼湖丛 记》有一印日:“二万卷,书可贵;一千通,金石 通。购且藏,剧劳勒。原后人,勤讲肆。敷文章,明 义理。智典故,兼游艺。时整齐,勿废置。如不材, 敢卖弃;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篡。述庵传 识。”… [2](清)叶昌炽著;王锷,伏亚鹏点校.藏书纪事诗 [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70. [作者简介]白淑春(1968一),女,回族,宁夏图书 馆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多篇。 例三:孙文川,字徵之,一字伯徵,清上元(今 江苏江宁)人。少聪敏,嗜读书,尤工诗赋,以考证 金石自娱,藏书颇达观。每书卷首钤一印,云“宝翰 重千秋,人无百年寿,展 聊自娱,壹计收藏久?我 [收稿日期]2叭3—02—07 [责任编辑]李金瓯 2014・第2期I 1O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