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评斯密经济自由人

2022-03-06 来源:步旅网


浅评斯密的经济自由人

班级:经济1141 姓名:梁权 学号:110101404147

摘要: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经济学是以人为对象、分析人的经济行为科学。经济学是一门人学,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人,而要想充分认识人性,须先研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的经济自由人。斯密的经济自由人是自由人、道德人、有限理性人、契约人的有机组合、有机统一。斯密的经济自由人假设是客观存在的,是科学的、合理的。反对、批判、否认斯密经济自由人假设的是对斯密的不了解、是对斯密的误读。

关键词:斯密;经济人;道德人;理性人;契约人

经济活动是以人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经济学是以人为对象、分析人的经济行为科学。经济学是一门人学,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人,要想更好的认识、理解、诠释经济活动,推进经济的发展进步,必须先研究人性,研究人的属性,研究人经济活动背后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要想充分认识人性,须先研究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的经济自由人。

一、 经济人与自由人

何为“经济人”?不同的经济学家、不同的学者理解都不一致,并对其定义解释含混不清。斯密曾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于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的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把经济人归结为一切以利己为出发点的个人。这里并不包括利己利他的两面性,利己是“经济人”的一元规定性。“自由”是指不受外界干预、侵害、受保护的权力,是一种“积极的自由”,而不是指受限制的“消

极自由”。“自由人”指个人收益是个人的、成本也是个人的,能够独立做决策、自由交换、自由贸易、在不产生负外部性时不受他人、国家干预的个人或组织。“经济人”天然本质要求是“自由人”,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没有自由的选择就没有经济的效率,没有自由的选择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斯密的“经济人”暗含着人是自由人的假设,“自由人”是“经济人”的基础、前提。斯密认为,只有在自由条件下,经济人的利己动机才能实现,才能去追求自身的利益,才可让其自身所有的生产要素找到最有利的用途,才可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二、经济自由人与道德人

“经济自由人”与“道德人”的划分最早由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他们认为,斯密在其经济著作《国富论》中,把人看成是“经济自由人”,从利己心出发论述了利己主义的经济观,而在其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中,把人看成是“道德人”,从同情心出发论述了利他主义的伦理观,这两者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其实,这是对斯密的误读,这是没有区分“道德人”与“经济自由人”的结果。亚当斯密曾说:“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力,要想仅仅依靠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结果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们做事,是对他们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无论是谁,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他首先要这样提议。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从这可以看出斯密认为“道德人”属于“经济自由人”,利他的“道德人”出发点在于利己的“经济自由人”,利他的本质、目的就是为了利己,利他是通向利己的途径、方法、手段。只有真正利他最终才能达到利己,“道德人”是互利的“经济自由人”,“经济自由人”是互惠互利的。其实“经济自由人”的利己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理解不可狭隘。总体来说,利己性是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趋势和倾向。任何人从事某种活动,总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对利益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甚至仅仅是利润、金钱。利益是一切能带来满足、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东西。既包括经济物质利益,

也包括精神利益,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比如,人的尊严、名誉、地位、良心等不能用纯经济尺度来衡量的无形、能带来精神满足的利益。所谓的利益最大化,也绝非就是经济利益、金钱的最大化,以及当前利益的最大化,还包括当前和长远、经济与非经济的利益最大化。“经济自由人”的利己性是适用于所有人的,而不仅仅是从事直接物质生产和交换的人们中间。“道德人”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在于非经济、无形、能带来精神满足、快乐的利益,其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而不是金钱、物质的最大化,其出发点、落脚点也是出于私利,利己的倾向。

三、 经济自由人与理性人

理性是从各种可能的经济行为中选择预期会导致其利益最大化的能力或行为以及与他人利益相协调的能力与行为。“经济自由人”在经济活动中做决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尤其是经济物质利益,善于自我保护,能够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并形成以个人为本位的关爱自己超越关爱别人的思维定势。“经济自由人”不会做不理性的事,即“经济自由人”的行为目标是理性的,在进行选择时总是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可供选择方案进行利弊权衡分析,以从中选择成本风险最小化与收益最大化的方案。所以“经济自由人”是理性的。对此斯密曾说过:“人道主义的软弱力量和自然在人的心中点起的轻微的仁爱的火花不能抵抗利己的强烈冲击。是一更大的力量更强的动因,在这种情况下,发挥了作用。这里指的是理智、原则、良心、胸中的栖息者、内心的人、我们行为的大法官和仲裁者。”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斯密认为“经济自由人”是一个理性人,“经济自由人”也是一个理性经济人。但斯密并不认为“经济自由人”是一个完全理性人,而是有限理性人。斯密认为,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结果却促进了公共利益,也就是说其选择的目的和选择的手段往往会发生偏离,这就说明了“经济自由人”由于不可克服的知识局限的限制,是有知与无知的综合体,是在一系列约束条件下追求的利益最大化,是有限理性的。

四、 经济自由人与契约人

由于“经济自由人”是“有限理性经济人”,有时会仅看到当前利益、局部利益,忽略了长期利益,全局利益,所以这时经济自由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将达不到利益最大化,并且往往会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把其内部成本外部化,转移个人成本,或者把外部成本内部化,收益外溢,产生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为了引导人们客观存在的利己与损人心理及行为,减少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对称,必须设计安排和构建严格的制度对“经济自由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使“经济自由人”成为“契约经济人”。斯密认为对于个人私利的追求,必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的,以一定的道德法则合法的去追求的,追求个人私利是以不伤害、不破坏他人的幸福为界的,超出了这一界限就在道德上违反了正义,并需在社会法律制度下给予惩罚。只有在不伤害、不破坏他人利益下追求利益个人利益才可达到最大化,否则终将会被市场无形的手所淘汰。

斯密的“经济自由人”是“自由人”、“道德人”、“有限理性人”、“契约人”的有机组合、有机统一,换句话说经济自由人既是“自由经济人”、“道德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又是“契约经济人”。斯密从人性出发,以人性自利为假设前提,得出了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一只无形的手在调节经济,这无形的手就是市场机制,这无形的手就是由无数的“自由经济人”、“道德经济人”、“有限理性人”和“契约经济人”构成的。斯密的“经济自由人”假设是客观存在的,是科学的、合理的。反对、批判、否认斯密“经济自由人”假设的是对斯密的不了解、是对斯密的误读。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杨建飞.西方经济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葛守昆.“经济人”与制度安排(论文)

【4】杨静.“经济人”假设的反思与批判(论文)

【5】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分析(博士论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