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孟祥军 王广会 魏文志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8年第05期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本文就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分析,就今后的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及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对策;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5-1pppp-0c 1 引言
近年来,水利部党组以中央水利工作方针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水利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以水利的信息化带动水利的现代化。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些都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水利信息化是创新和提升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水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对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水资源的调控配置能力、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现水利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 水利信息化的定义及特征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能及效益。
水利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水利信息包括水雨情信息、汛旱灾情信息、水量水质信息、水环境信息、水工程信息等。古今中外均十分重视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应用,公元前2200年,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工程并设立石人水尺,是我国水位观测之始。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离不开水利现代化的保障,而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利事业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水利信息化的特征主要是在水利全行业普遍应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应用与水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为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综合管理及水环境保护、治理等决策服务,提高水及水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3 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微电子、通信、计算机及网络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种水利基础信息的遥感、遥测以及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水利工作的管理水平。我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于“七五”期间起步,以2002年国家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建设为契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水利部已经实施了国家水文基础数据库、1/25万水利基础空间数据库、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水利数字图书馆建设试点等为代表的专业数据库建设。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水利建设移民基本信息库、全国防洪工程数据库等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水利部基本建成了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专网网站,并且电子政务在行政办公、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等重点领域得到了应用。
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水利部及各流域委员会信息化发展较快,大部分地区发展较慢;从业务分类来看,水利信息化发展主要集中在防汛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实时水雨情信息的基本站网和传输体制,初步实现了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接收、处理、监视和洪水预报。而对于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化水平则相对较低。 3.2 水利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部分地区对水利信息化简单理解为添置几台计算机、建立一个局域网。这和我们所强调的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于一体的水利信息化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其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开发应用水平偏低。电子政务还没有覆盖到水利业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还刚刚起步,电子政务在水利业务领域的整体应用水平还比较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三,水利信息化中,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应用不够,开发应用水平较差,低水平重复开发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条块分割现象依然存在。据资料显示,中国各级水利部门的网络建设程度不同,流域委员会的建设程度达到92%,而市级水利部门的网络建设程度还不到50%,急需加快水利信息化的进程。
第四,水利信息化建设人才力量薄弱。从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由于人才的不足,直接导致了信息化进程的缓慢。大部分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不具备计算机专长,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又无法在短期内搞明白各项水利专业技术,这也是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由于我国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建设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严重制约着水利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
4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
水利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分布在各地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②数据库的建设,水利专业数据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的公共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决策者重要依托凭据;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并要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同时还应符合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因此在地区水利信息化发展思路的制定上,应坚持以下原则: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急用先建、逐步推进原则;全面规划、统一标准原则;先进实用、高效可靠原则;公网和专网结合的原则;保密原则。
笔者认为,总体思路应以需求为主导,深化业务应用,通过管理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重点项目辐射和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注重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加强管理,搞好横向和纵向统筹,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4.2 水利信息化发展对策 4.2.1 加快信息化队伍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蔡阳指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水利信息化发展缓慢,突出的一点是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与IT人才未能实现有机结合。因此,可以说,培养一支既懂专业又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的队伍尤为重要。针对水利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要加强对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应把其掌握信息化知识的程度和计算机应用水平纳入职工的考核内容。对于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要送出去进行强化培训,使其尽快成为骨干力量。要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同时,要会同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开展联合攻关,借“脑”加快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熟悉水利信息化知识的多层次、高素质的水利信息化人才,为加速推进水利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4.2.2 科学规划是实现水利信息化的基础
水利信息化涉及水利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在《全国水利信息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科学论证,按程序评审立项。在规划过程中,要把握原则,确定目标,明确任务,提出实施规划的相应措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打基础。在建设过程中,要先急后缓,急用优先,逐步建设,形成体系。要优先建设单位内部计算机局域网和本系统计算机广域网,形成水利信息化骨干网络;构筑能满足信息传输、储存需求、可扩充升级的、支持多种协议的网络平台,为信息的充分共享奠定基础。在应用过程中,要各部门协同作战,抓好基础信息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及时补充和更新信息,为水利工作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此外,还要加强上网信息的政策把关及网络安全建设。
4.2.3 着手建立并逐步完善基础数据库
清华大学翁文斌教授认为,与国外相比,当前水利信息化差距最大的是信息资源共享。而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必须有强大的数据库作支撑。因此,必须尽早着手建立地区防汛指挥系统、水资源监测评价信息系统、地区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基础信息系统工程包括分布在全国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其中,已经开始部分实施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除了近1/3的投资用于防汛抗旱基础信息的采集外,作为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还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覆盖全国的水利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各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资料传输提供具有一定带宽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建成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构成“数字黄河”工程的基本框架。 4.2.4 加强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应包括: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水利政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上网工程和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系统建设、水利规划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水利经济信息服务系统、水利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及文献信息查询系统。必须以建设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水行政主管部门为目标,以政府行政工作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公共服务、改善工作质量、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有序、工作更加公正透明、办事更加高效便民。建立并完善公用平台和综合办公系统。应根据电子政务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试运行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设计,完善功能,创新管理,搭建网络平台,丰富政务内网内容,力求操作便捷,运转高效。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电子公文交换、远程办公。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公开,规范信息发布管理,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可用性和时效性,使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 4.2.5 加强水利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软硬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把技术手段、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依靠技术、管理、人才、制度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和病毒防护系统,增强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网络。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周密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提高对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和防范的能力。要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范,重视灾难备份建设,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5 结束语
随着水务管理一体化的逐步推进,水利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建设灌溉工程、防洪工程逐步扩大到供水、污水处理等社会各领域,服务范围也从主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延伸到工业、城乡发展等各领域。在服务范围逐步扩大的同时,防洪减灾及经济损失等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管理决策科学性日益突出。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必须切实提高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扎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有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参考文献:
[1]杜计才,周云梅,杨茂功.浅谈水利信息化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内蒙古水利,2007(2). [2]赵瑞娟,刘鸿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沈万和.李风雷.数据库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应用与分析.治淮,2007,(5). [4]寇继虹.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 [5]张素芳,王欣.关于水利信息化的思考.河北水利,2006,(11).
[6]辛立勤,楼奎良.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水利水文自动化,2006,(3).
[7]顾浩,蔡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十五”期间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国水利,2006,(8).
[8]孟广均.信息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2008-01-09
作者简介:孟祥军(1973-),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利用,水利信息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