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材分析:
《齐桓晋文之事》为必修五第四单元
齐国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记录。
“以天下为己任”中的首篇,
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
充分
而且在论证
它较为系统地阐明了孟子行仁政而王天下的政治主张,
表现出孟子文章的曲折尽情、 气盛言和的特色, 洋溢着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美, 的过程中又富有逻辑的力量。学习时,须用心体会。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说理迂回,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单元三中学生刚学的《逍遥
游》与本文同属先秦诸子散文。晨练四中古文 譬喻,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陌生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效积累王、保等重点文言实词,之、以等重点文言虚词;能正确识别文中的倒装句等特殊句式;能准确翻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重要句子。
2、学生能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
教学重点
目标 1 、2
教学难点
目标 2 、3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 1、 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 30 岁左右收徒讲学。 44 岁开始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 “仁政 ”,但是始终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视诸侯,决不苟同,晚年回到家乡讲学着述,直 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 、《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着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 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 “四书”。 3、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②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
“制民之产 ”的具体措施。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中爱民的思想,又与
文章中又有些有趣的
本文大有相通之处。 再加上本学期学生刚在历史课文中学过孟子思想,
3、学生能总结并鉴赏本文中孟子善于设喻、迂回曲折、层层深入的的论辩特色。
。
二、一 通 文,落 字音
胡 便嬖 白
衅 莅中国
觳觫
褊小
庖厨
忖度
畜妻子
薪
庠序
百
孝悌
商 放辟邪侈
无以, 王乎 彼 知之
三、疏通 文,分 明意 :划分 次,梳理大意。
(在划分段落, 段意的 程中, 重点 虚 和句式, 除文字障碍。 第一部分 (开 至“无以, 王乎” 第二部分(从“曰
)
’到“是以君子 庖厨也”
)
入 。孟子把与 宣王的 到“行王道”上来。
‘德何如, 可以王矣
“王 度之 ”)
”至“孰能御之”
)
主要 宣王有保民而王的基 ,即不忍之心。
第三部分(从“王 ”到
点明 宣王没有 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 。
第四部分 ( “抑王 甲兵,危士臣
从反面 述 “霸道 ”的危害,敦促 宣王 底改弦易 ,放弃霸道, 行王道。
第五部分 (“王曰: ‘吾,不能 于是矣。
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四、作
整理重点 、虚 和句式。
第二
一、 本文的 辨 : 置:
在孟子的引 之下,本想“霸道”王天下的 宣王 耳恭听了儒家“保民而王”的“仁
政”学 。从本文中,你学到哪些 的技巧呢(或者:你 什么是孟子成功 服 宣王 的原因) 明确:
1、避 就虚、求同存异的 。
在先秦 代, “王道”和“霸道”是一 相 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政治天下
的政治主 , 霸道 指君主凭借武力、
刑法、 等 行 治。
宣王于 始便
’”到篇末 )
)
“ 桓、
晋文之事”, 而易 , 宣王有称霸的野心。孟子以“仲尼之徒无道 桓之事 ⋯⋯无以, 王乎” 一段立 明的回答, 不 表明了 霸道的 度, 又机智委婉地把 引向了王道,成功地 下文能向 位君主游 自己的“王道”学 打下了基 。
2、化解 意、 短距离的心理 。
大凡高妙的游 者, 首先要准确把握 方的心理, 化解 方的 意,掌握主 ,然后再 找 机, 一 攻克 方。孟子要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不能 宣王 生反感。他把 引向王道后,并未直接从正面 王道,而用“以羊易牛”的事例肯定 宣王有不忍之心,
具 了行王道的基本条件。 通 掘 方 , 予 方信心的方式, 在夸 中 道理,就化解了 意, 和了气氛, 短了他与 宣王之 的心理距离, 他自己及其“王道”学 能被 宣王接受 除了障碍。 3、取譬 、逐 推 的启 。
孟子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列是非。要讲道理,先举事例、打比方,使对方有所启发,
然后再逐层推进,从而揭露出事物的本质。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足以察秋毫之未,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不施“王道”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让齐宣 王心理上得到安慰。 用“缘木求鱼” 比喻齐宣王要以区区之齐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 是多么愚蠢——霸道是行不通的,
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就如当头棒喝,
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
“明
幻想。取譬设喻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之一,对后代散文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明知故问、欲擒故纵的“围剿”战。
要使齐宣王真正倾心王道, 必须根除他心中以霸道得天下的大欲。
和邹楚之战来说明齐王之大欲的行不通和危害,
对此, 孟子明知齐宣
王的大欲是什么,却故意不直说,欲擒故纵,先说五种不足,才引出大欲。然后以缘木求鱼
这使原来高高在上问询的齐宣王不得不心悦
牵着齐宣王的鼻子一步步走向
\"王道 \",
诚服地说出 \" 吾惛 \"的话来,齐宣王欲施 \" 霸道 \" 的想法就彻底地被围而剿之了。
总之,孟子凭着自己高超的论辩艺术和语言技巧,
整篇文章则形成迂回曲折、波澜起伏的论辩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二、巩固与拓展
课本 87 页学习活动之文本品读
2 第一组问题。
(也可选择 88 页写作平台中的相关内容) 三、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 2、同步练习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