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1.谈话导入: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我们就是在一首首诗歌的沐浴下长大的。有些诗,我们早已铭记于心。说到柳树,我们会想起贺知章的名句--------,提起荷花,我们脑海里会浮现想起杨万里的名句--------谈到瀑布,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谈到母爱,你必定会想起孟郊的名句-------这首诗的题目是《游子吟》“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游子吟是游子对母亲的赞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2.读题。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石灰吟是对石灰的赞歌。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于谦,你们了解吗?
3.简介于谦生平事迹。
二、初读诗句,整体感知
师:相传于谦17岁那年,他独自路过一座石灰窑前,看到工人师傅们正在煅烧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1.生自由朗读。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三、结合资料,理解诗意
1.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读多了,你就会对诗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石灰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建筑材料,既能保护墙面,又能美化墙面。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制作成的吗?下面我们来看一则石灰的自述谁来简单说说石灰的制作过程。
指名说制作过程。
生:(石灰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只要轻轻一捏,他就破碎,变成粉末状的石灰。)
2.师:从资料中我们知道石灰制作大体分为三步,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诗中能概括石灰制作过程的三个词语,把他们圈出来。
3.指名说,并让学生上台板书。
师:(课件)石灰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与那个诗中那个词想对应?
千锤万凿(生板书)
师:第二步:石灰石放在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中煅烧,与诗句中哪个词想对应呢?
生:烈火焚烧(生板书)
师: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与哪个词想对应?
生:粉骨碎身(生板书)
4.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于谦吟道——
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于谦吟道——
四、初识“托物言志”
师:当17岁的于谦第一次目睹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他由石灰想到了人,想到了如何做人,他要做一个怎样的人呢?再次默读古诗,圈出相关的词语。
生默读
师:从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于谦在写人呢?
生:若等闲(板书),说明于谦把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看作是很平常的事。
师:面对各种困难,严峻的考验,于谦都从容不迫。
还有哪个词让你读出于谦在写人呢?
生:全不怕(板书),粉骨碎身可以看出于谦就算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也毫不畏惧。
师:于谦他立志要做怎样的人呢?(留清白)板书 生:清清白白地做人。
这首诗,于谦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志向,这种写法称作“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五、走进诗人,感悟诗情
1. 于谦为什么要把情感寄托在石灰这种事物身上呢?
于谦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在书房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他的老师便问他这是何故。于谦应声答道:“将来,我要做像他那样的人。”那么画像上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在南宋灭亡时,面对元朝皇帝给他的高官厚禄,他却宁死不屈。一首《过零丁洋》,便是他临终前以诗明志的绝笔,这个人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于谦一次次吟诵着这句诗,读———
师:于谦一次次在心中许下承诺,读——
于谦从小立志做文天祥这样的人。长大之后报效祖国,努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他17岁时, 便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石灰吟》。读——
于谦在他的另一首诗《咏煤炭》中如此写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只是希望天下百姓,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是于谦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啊!
师:你就是那个意气奋发,满怀报国之志的于谦,你在高声吟诵着心中的志向-----
生:千锤万凿出深山----
2. 立志容易守志难,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
(1).自由读阅读资料
(2).看完材料,你对于谦这个人又有些怎样的了解?请写在方框里。
(3).学生汇报。
3.在这座拼死保卫的城池,于谦得到的最后结局是:斩决。
正月二十三这一天,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北京城乌云密布,闷雷滚动。城中的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
临行前的于谦心中是否会有牵挂?他又会牵挂什么呢?
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刑台上的于谦最后一次轻轻地、坚定地、从容地吟诵起这首诗……(生读)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有何惧?但他分明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
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那声音越来越响,似乎在天地间悠悠回荡——(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正如他在诗中写到的清清白白,这首石灰吟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人以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
生诵读
六、拓展延伸,吟托物言志诗
古往今来,托物言志诗有很多,读这类文章,我们不仅仅是通过阅读了解一个物,更是在品读一个人,在领会一种精神。课后同学们交流《竹石》,《墨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