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2022-07-15 来源:步旅网


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而传统音乐更是源远流长,蕴含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但是在新文化和新思想浪潮的冲击下,我国传统音乐如何走出困境、超于自我、继续发展,就成为了众多音乐艺术家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音乐 美学 发展研究 一、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在艺术形态上可以分为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以及民间舞蹈五大类。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思维习惯,对于传统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及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传统音乐而言,长期受到儒道互补的美学思想影响,主要是以“中庸”、“淡和”作为审美准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人与人、天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统一,而且从音乐的实际内容来看,大都涉及到哲学、伦理、政治等方面,具有非常浓郁的实用主义态度。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一)“和”的精神

“和”的精神在我国传统音乐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平和恬淡”为美是音乐审美的核心要素。“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两

个方面,即“和谐”、“平和”。强调音律的平衡统一,而这一审美特征的产生也与儒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从生命的角度无解释人伦、人际关系。结合伦理的“中庸之道”反映到传统音乐当中就是“中和之美”,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教化作用,因此也被称之为礼乐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礼乐思想可以帮助统治者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例如古琴曲《梅花三弄》就是运用五声,通过清澈、跳跃的泛音,恬淡、缓慢的旋律,营造出风荡梅花的清灵境界。 (二)“线”的形态

我国传统音乐追求“线”的形态,如同笔墨书法一般具有行云流水之美。这一审美特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尚简、会意、重神的思想观念,因此可以说包括传统音乐在内的所有艺术都具有“线”的形态这一基本审美特征。西汉《乐记》有云“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据,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言也,长言之也。” 这一点也充分表明了,我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在整体性上,还是音腔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韵律,可以构成一个平面上的关系。 (三)“虚”的意境

我国传统音乐“虚”的意境源自于道家思想,相比较儒家思想的人伦道德,道家的思想则更加注重于自然天道,因此“游于虚”就成为了道家思想的审美核心。虚者,空;灵者,聪明。虚灵者,宁静荡淡而智慧之意。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

原始的状态,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而这正好符合我国传统道家 “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的思想。“虚”的意境在我国传统音乐中主要体现为“虚灵”,即创造出一种悠远、朦胧、辽阔的意境。也就是说,巧妙地运用音乐的旋律让听众置身于一种抽象、虚幻的情景当中。例如传统二胡曲《二泉映月》在旋律上就是由商音上行至角,次第在徽、角音上短暂停留,然后以宫音收尾。这样一来,整个曲调的节奏舒缓,给人以清净、淡远的感觉,宛如一位饱尝人间冷暖的艺人在泉清月冷的环境中诉说自己的辛酸往事。 二、我国传统音乐的现状

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史恰恰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倡导科学、民主,尤其是在思想、文化等领域深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影响,导致包括音乐、医药、服饰以及道德伦理在内的传统文化举步维艰。直至二十世纪以来,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不容乐观,基本处于边缘化的生存状态,特别是随着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及乡村电视、唱片的迅速普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纷纷追求时尚的流行艺术,众多传统音乐几乎无人问津,以至于我国目前传统音乐的发展呈现出极其严峻甚至面临濒危的状况。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发展的现在进行简要分析: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

外来文化的冲击是我国传统音乐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西方等外来音乐的大量涌入,给我国传统音乐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西方的歌剧、交响乐以及美声唱法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并且在我国音乐界中占有主导地位,一度被视为是高雅的艺术和身份的象征,而我国本土的传统音乐则处境尴尬,除了《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等传统剧目以外,很多传统音乐、剧种、乐器以及记谱方式都一无所知,设置于一些人将传统音乐误解为低俗、落后的,更是难登大雅之堂。此外,传统音乐的传承人出现断层,大多数年轻人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不高。虽然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当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更多的学生开始和音乐相接处,但是他们所学习的主要是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西方乐器,对于历史悠久的传统音乐却是很少关注。 (二)传统音乐自身的局限性

传统音乐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以至于到后来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境遇。例如作为我国传统说唱音乐形式之一的渔鼓,它曾流行于苍南、平阳、洞头等闽南方言地区,在苍南县则主要流行于灵溪、桥墩、矾山、马站、藻溪、赤溪等区域。简便的演奏条件和通俗易懂的说唱形式,使渔鼓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边远山区民众文化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渔鼓音乐的发展遭遇瓶颈,曲目的编排上无法做到推陈出新,再加上老一辈民间艺人的去世,年龄轻些艺人又不愿意继续发展这一传统曲艺文化,只有乡间老人会里还保留着个别老艺人以录音磁带或做成cd片在流传演唱。再加上新的文化以及流行音乐给传统曲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使得像渔

鼓一类的民间曲艺形式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些地方的渔鼓甚至已经濒临灭绝。

中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艺术结晶,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通过传统音乐可以透射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传统价值观念都是以政治为基础,在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传统音乐也会被看作是封建音乐文化的象征,因此会被误解和排斥,这样一来,不仅否定了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更重要的是忽略了其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实际上,不论是传统音乐还是民间音乐,它们都是我国古代优秀音乐文化的遗存。在面对被逐渐淡忘、即将消失却又滋养我们许久的天籁之声时,尊重并且保护传统音乐,普及传统音乐知识以及大力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成为了众多音乐艺术家以及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 三、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发展趋势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在如今社会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的双重压力下,大量的流行音乐和网络音乐已经成为现阶段音乐文化的主导,再加上大量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中国传统音乐面对一片片俗乐浪潮的侵袭,中国传统音乐都没有来得及做任何的反抗,便越来越离开早已熟悉的观众。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脚步,更好的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就需要勇于创新,给传统的音乐中融入更多的新样式和新内容。以下就对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

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

(一)科学的继承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点

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是让其能够延续、发展以及壮大的唯一方式。所有的优秀民间艺术都具有其独特的传承方式。音乐的传承有其独特的规律,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流传和继承,而并非文字记录或者是乐谱记录。老一辈的音乐艺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以及通过表演等形式给继承者并且在其中不断融入创新因素,使得这种流传至今的民间曲艺形式的传承更具特色。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关键在与对民众知识的挖掘、理解和整理,作者通过查阅有关传统音乐的文献资料发现,从古至今民间音乐艺人确实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继,学有所成。在这些传统音乐艺人学艺、行艺以及创作活动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内涵,这也更加增添了传统音乐的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欣赏和发扬这种古老而又神圣的传统文化艺术。

在继承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要避免单纯的去复制,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果仅仅是通过模仿或者改编的方式进行“继承”,而并没有注入新鲜血液,就会使传统音乐变得苍白空洞,缺乏魅力。因此,我们在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必须深入到传统音乐的核心及其灵魂。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传统文化而言,当它从事一个时代进入到另一个崭新的时代时,它是不会离开历史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的,并且人类只要处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不管它的民族状况如何,总以它自己的方

式反映着时代精神、境界、要求和价值,反映着人类共有的时代特征,表达它的时代内容。

(二)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纵观历史长河,对于不同国家或者民族在其发生历史性转折的过程中,必将会对其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评估和认定,并且会依次为依据对古今文化进行重新整合,从而构建出符合本国实际国情以及新时代的需求的发展模式与环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就是影响全人类的两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其共同特点都是对传统文化上的继承和创新。同样,我国的传统音乐源于民间要使其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我国传统音乐当中的戏曲,种类繁多、历史悠久,以昆曲为例,最早产生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具有独特的体系、风格,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是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但是经过众多昆曲艺人们的共同努力,在历经艰辛之后,又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除了与昆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有关之外,与艺人们的创新、改革也是密不可分的。在表演中充分发挥歌唱的技巧,增进戏剧动作的美感和难度,同时增添一些滑稽有趣的情节,用来冲淡典雅的唱词给观众带来的隔阂。由此可见,传统音乐的创新应该紧跟时代,突出特色深入挖掘我国传统的文化资源。此外,一些

文学、音乐界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凭借传统曲艺的基本腔调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借鉴地方戏曲或者民俗小调的旋律进行全新的音乐创作,让更多的传统音乐工作者不断涌现出新的创作灵感。 总之,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将长期作用与这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音乐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继承传统,传统音乐的传承对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当我们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思想和情感世界。因此,我国只有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已经超越了时空,是联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精神家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及乡村电视的普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改变,纷纷追求时尚的流行艺术,而传统音乐则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为了能够让我国传统音乐继续流传下去,为了能够进一步丰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音乐美学进行重点研究。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和”的精神、“线”的形态以及“虚”的意境,然后从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说明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音乐自身局限性对其日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后从科学的继承我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特点以及在继

承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两个方面探讨了传统音乐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传统音乐美学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倪俊杰.论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学特质[j].大家.2010年第22期.

[2]刘承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建设的几个问题[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04期.

[3]郑晓晴.中国流行音乐中的传统美学思想透析[j].音乐大观.2011年第10期.

[4]钟家明.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c].艺术教育.2007年第06期.

[5]马骏.浅谈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j].大舞台.2010年第07期.

作者简介:李楠,女,1985 — ,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