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十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

2021-06-25 来源:步旅网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

一、填空题:

[①]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几种类型。

2、框架结构是由 梁、 柱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3、框架的结构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 装配式 装配整体式三种类型。

[②]4、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Ib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Ib2.0I0 ;边框架梁Ib1.5I0 。

[②]5、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Ib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Ib1.5I0;边框架梁Ib1.2I0 。

[②]6、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公式分别为:ibEIblEIch 、 ib。

7、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弯矩分配法 分层法 迭代法等 ]8、弯矩二次分配法的三大要素是:弯矩分配系数 因端弯矩 传递系数。

9、多层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计算方法有 反弯点法 D值法(修正反弯点法)两种。 10、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移由剪切变形、弯曲变形两部分变形组成。

二、判断题:

1、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Ib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

2、框架结构布置原则中,尽可能增加开间、进深的类型,以使结构布置更趋于灵活机动合理。(× ) 3、弯矩二次分配法适用于层数较少竖向对称荷载作用的情况(√ )。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

13(× )。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4,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7、一般多层框架房屋,其侧移主要是由梁、柱弯曲变形所引起的。柱的轴向变形所引起的侧移值甚微,可忽略不计。因此,多层框的侧移只需考虑梁、柱的弯曲变形,可用D值法计算。(√ )

三、选择题:

1、地震区的承重框架布置方式宜采用(B )框架。

A纵向承重 B横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 C横向承重 D纵横向承重

2、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Ib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现浇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 C )。

AIb1.5I0、Ib1.2I0 BIb1.2I0、Ib1.0I0 CIb2.0I0 、Ib1.5I0 DIb1.5I0、

159

Ib1.0I0

3、框架结构中,梁的截面惯性矩Ib应根据梁与板的连接方式而定。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梁,中框架梁、边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应为(A)。

AIb1.5I0、Ib1.2I0 BIb1.2I0、Ib1.0I0 CIb2.0I0 、Ib1.5I0 4、弯矩二次分配法,各杆件的传递系数为( A)。 A各杆件均取

12 B首层

13,其它层

12 C各杆件均取 D首层

3112,其它层

13

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如下:将上层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B )

A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B将上层各柱(底层除外)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底层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C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85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4。 D将各柱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各柱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2。 6、分层法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 A ),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A3 B4 C5 D6

7 、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下列几种方法考虑的计算原则中,( B)有误。

A满布荷载法 B分层组合法 C最不利荷载位置法 D逐跨施荷法

四、简答题:

[①]1、常用的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①]2、什么是框架结构?有何特点?

[①]3、框架结构布置原则是什么?

[①]4、框架结构的承重方式有哪几种?特点如何? [②]5、如何估算框架梁、柱截面尺寸?

[③]6、在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如何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②]7、多层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内力和侧移计算,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①]8、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

[②]9、何谓弯矩二次分配法?如何计算的? 三大要素是什么?

[①]10、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其三大要素是什么? [②]11、何谓梁、柱转动刚度S?如何计算?

[②]12、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何对弯矩进行分配? [①]13、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如何确定传递系数? [②]14、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各有何基本假定条件?适合什么情况下采用? [②]15、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为何要对线刚度和弯矩传递系数进行调整? [②]16、什么叫反弯点?反弯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②]17、用反弯点法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时,有哪些基本假定? [②]18、什么叫柱的抗侧移刚度(抗侧刚度)?如何确定Dij [③]19、什么叫D值法?它对反弯点法修正了什么?

[③]20、设计规范对框架结构位(侧)移限值如何?

[②]21、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时,为何要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如何调幅? [①]22、内力组合时,如何考虑框架结构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1)框架结构体系

160

(2)剪力墙结构体系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4)筒体结构体系

2、是由梁、柱组成的框架作为竖向承重和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主要优点: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形成较大的空间,且在立面处理上,易于表现建筑艺术的要求,因而很适合于多层工业厂房以及民用建筑中的多、高层办公楼、旅馆、医院、学校、商店和住宅等建筑。

其缺点是: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则表现出刚度小、水平位移大的特点,故亦称柔性结构。由于它的构件截面小,抗震性能较差,所以高度受限制,非地震区最大高度为60m,地震区为7度设防为55m。

3、房屋结构布置是否合理,对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影响很大。因此,需根据房屋的高度、荷载情况及建筑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要求,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1)尽可能减少开间、进深的类型;柱网应规则、整齐、间距合理,传力明确;

(2)房屋平面宜尽可能规整、均匀对称,体型力求简单,以使结构受力合理; (3)提高结构总体刚度,减小位移。房屋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 (4)应考虑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影响。

4、(1)横向框架承重

横向布置框架承重梁,楼面竖向荷载由横向梁传至柱而在纵向布置连系梁。

由于横向框架往往跨数较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刚抗侧刚度,对抗震有利。而纵向框架往往仅按构造要求布置较小的连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室内的采光和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

在纵向布置承重梁,在横向布置连系梁。当为大开间柱网时,可考虑采用此种方案。

横向刚度差,对抗震不利。布置时,横向连系梁必须与柱子刚接,且截面不能太小,以保证房屋的横向刚度。对抗震不利,地震区不宜采用。

(3)纵横向框架承重

该方案两个方向的梁均要承担楼板的荷传来的竖向荷载,梁的截面均较大,房屋的双向刚度较大。故下列情况下宜采用:

①当房屋的尺寸接近于方形; ②两个方向柱列数接近时。

此时,楼盖采用双向板。此外,对抗震设防有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种方案。因为沿房屋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大体相等,要求房屋在两个方向都要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承载力。

5、(1)梁的截面尺寸 ①梁的截面高度h

现浇整体式: h(装配式:h(18~110~112)l

110)l

②梁的截面宽度

b(12~13)h,且宜200mm

(2)柱的截面尺寸

柱截面尺寸的确定方法,一般是根据柱的轴向力设计估算,建议: 一般要求柱截面高度不小于400mm,截面宽度不小于300mm。

N—轴向力设计值,一般民用建筑竖向荷载标准值可取14~15KN/mm,初步估算柱截面面积。 6、无论电算还是手算,利用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确定的计算简图,可使计算工作量大为减少。因此,

161

2NNfc0.9~0.95

在确定计算简图时,应充分利用结构的对称性。

由结构力学知,对称结构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可简化为半边结构:

(1)正对称荷载作用下:

①奇数跨时:由于结构中的内力和变形均匀对称,位于对称轴截面上的梁跨中截面的剪力只能为零,但有弯矩和垂直挠度(位移)发生,故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计算简图如图12-1所示。

在对称轴上的梁截面设置定向支座,可上下滑动,无支座反力(剪力为零),但能承受弯矩。

图12-1 偶数跨时半边结构计算简图 图 12-2 奇数跨时半边结构计算简图

此时,中间跨的线刚度或相对线刚度为原来的2倍,因为跨度变为原来的1/2。

②偶数跨时:由于结构中的内力和变形均对称,对称截面处不发生任何转和位移,对称截面处相当于固定支座(中间跨度的线刚度同原来),计算简图如图12-2所示。

(2)反对称荷载作用下:

其内力和变形具有反对称的性质,对称轴上梁截面不可能出现弯矩和垂直挠度(位移)故可简化为如图12-3所示的计算简图。

图12-3 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半边结构的简化

7、有电算和手算方法,目前多采用电算方法。

电算利用结构矩阵位移法编程,然后根据框架的计算简图,将框架的几何尺寸、荷载、约束参数输入,则框架的内力、侧移、配筋都可输出,非常方便,各设计部门目前都采用电算方法。

手算时引入一些基本假定,采用近似计算方法。由于各种计算方法的计算假定不同,计算结果精确度也有所差异,但一般满足设计所要求的精度。

对初学者来说,利用手算,掌握计算基本原理和结构受力特征是极为重要的。

8、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方法有:弯矩分配法、分层法、迭代法等。它们由于假定的条件不同,计算精度也不一样,但基本都能满足设计精确度的要求。

9、弯矩二次分配法是对弯矩分配法的进一步简化。计算假定: (1)忽略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侧移;

162

(2)某一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只对与该节点相交的各杆件的远端有影响,而对其余各杆件的影响忽略不计。

适用于层数较少的恒荷载情况下。

计算时,先对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并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为

12),再将因传递弯矩

产生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过程即告结束。

10、三大要素为:弯矩分配系数;因端弯矩;传递系数。 11、(1)转动刚度:使近端转动单位转角时所需施加的力矩,称为转动刚度,是表示杆端抵抗转动能力的物理量;

(2)确定方法:与杆件的线刚度和两端支座的支承条件有关,结构力学中给出:

①两端为固定端时:S4i ②一端固定,一端滑动时:Si ③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杆时:S3i

12、作用于某节点的力矩,将按汇交于该节点各杆的转动刚度的比例分配给各杆端(近端),用来表示。即:iRSiRSiR

13、(1)两端固定为:1/2;

(2)一端固定,一端铰支为0;

(3)一端固定,一端滑动:-1。

14、将多层框架要分解成若干个彼此互不关连的、且柱端为固端的简单刚架来近似计算(划整为零)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的方法。

(1)基本假定: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用力学精确解法结果表明,不仅框架节点的侧移值很小,而且每层横梁上的荷载对上下各层的影响也很小。为进一步简化,可假定:

①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节点的侧移可以忽略;

②每层横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层横梁的内力影响很小,也可以忽略。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节点梁柱线刚度比大于或等于3,结构与竖向荷载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多层、高层框架的内力计算。

15、由于实际的框架柱,除底层基础处为固定外,其余各柱端因有节点转角,实际为弹性约束。所以,在分层计算时,须做如下调整:

(1)将上层各柱(底层除外)的线刚度予以调整,乘调整系数0.9折减系数,以减少计算误差; (2)各柱(底层柱除外)的弯矩传递系数改取为1/3。 分层后的各简单刚架一般也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

16、(1)作用于多层框架上的水平荷载主要有风载及地震荷载(二者不同时考虑,取大者)。为简化计算,一般将其化为节点集中荷载,如图所示。因节间无荷载,所以梁、柱的弯矩图都是直线形,都有一个弯矩为零(0)的点,称反弯点。

(2)适用于各层结构比较均匀(各层层高变化不大,梁的线刚度变化不大)、节点梁柱线刚度比较大(ibic)的多层框架,否则误差较大。

17、基本假定:为了便于求得柱反弯点的位置和该点的剪力,作如下假定: (1)将水平荷载化为节点水平集中的荷载;

163

(2)不考虑框架横梁的轴向变形,不考虑节点转角,认为梁、柱线刚度比

ibic很大;

(3)框架底层各柱反弯点在距柱底2/3高度处,上层各柱的反弯点位置在层高的1/2处; (4)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

18、 根据计算假定(2)可得,同层各柱顶的侧移相等,则各柱剪力与柱的抗侧刚度Dij成正比。 (1)柱的抗侧刚度Dij的概念:

是表示柱顶产生单位水平侧移(1)时,在该柱柱顶所需施加的水平集中力,用Dij表示。 (2)柱的抗侧刚度的确定:由结构力学知:

Dij12EIchij312iijhij2

19、当框架柱的线刚度较大;上、下层层高变化大;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较大时,用反弯点法计算将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而提出了D值法,即修正反弯点法。考虑了框架节点转动对柱的抗侧刚度和反弯点位置的影响。

(1)各柱抗侧刚度D值的修正:D12iijh2ij

(2)各柱反弯点高度修正:h(0123)h

20、房屋在水平风力或地震作用下,侧移过大,人的感觉就不舒服;层间位移过大,会影响建筑装饰并层致填充墙开裂。因此,为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应控制框架结构的位移。

(1)层间位移与层高之比: 采用轻质隔墙时:

ihi1450

采用砌体填充墙时:

ihi1500

(2)顶点位移与总高之比:

1采用轻质隔墙时:

H550采用砌体填充墙时,21、(1)调幅原因:

H1650

①按照框架结构的合理破坏形式,在梁端出现塑性铰是允许的,以在抗震结构设计中在梁端正出现塑性铰的强度柱弱梁延性框架,利于抗震。

②为了防止支座处梁钢筋过于拥挤,便于浇捣混凝土(便于施工),也往往希望梁的支座负弯矩筋放得少些;

③对于装配式或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并非绝对刚性,梁端实际弯矩将小于其弹性计算值。

因此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进,一般均对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即人为的减小梁端负弯矩,减少节点附近梁顶面的配筋量,用调幅系数表示,其调整幅度为:

(2)调幅系数:

164

① 现浇框架:可取0.8~0.9 ②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0.7~0.8。

22、活荷载其作用位置是可变的,对于每一根构件的不同的截面或同一截面的不同种类组合,相当有不同的活荷载最不利布置。工程设计中,有三种处理方法。

(1)最不利活荷载位置法:根据影响线确定其最不利的活荷载位置,然后进行内力分析,可直接求出某截面在活载作用下的最大内力,但计算工作量太大,一般不采用;

(2)逐跨施法荷:将活荷载单逐跨单独地作用于各跨上,分别计算框架内力,然后根据所指定的控制截面,叠加不利内力。简单、明了,计算工作量少于前者。目前电算程序一般采用此法,但对于手算,仍很较烦,很少采用;

(3)满布荷载法:将活载同时作用于框架梁上,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这种简化的计算与考虑活载不利位置计算比较表明,支座截面内力较为接近,精度一般能满足工程要求;但跨中弯矩却明显偏小,应予调整。为此将跨中弯矩乘以1.1~1.3的调整系数,予以加大。

手算通常采用此法。

1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