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清肠汤配合灌肠治疗结肠炎78例疗效观察
2020-10-15
来源:步旅网
2012年3月第10卷第7期 对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针灸治疗:根据以痛为俞的原 ・中医中药・233 复杂,临床上常见于西医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肌肉风湿、腰椎病 变、椎间盘病变及部分内脏病变等。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 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 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完全恢复,均可导致腰 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 则,处方以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委中、肾俞、大肠俞、腰阳关、 秩边、阿是穴。配穴:寒湿腰痛加灸大椎温阳散寒;瘀血腰痛IIII俞 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灸命门益肾壮腰。毫针刺令针感传导出现酸麻 胀感,加电针,每日1次,每次25min,6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 ̄4 个疗程。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秩边卧位取穴,直刺2.5-3寸,用提 劳过度,损伤肾气, “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 致腰痛,从经脉循行上看,主要归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带脉和肾经 (贯脊属肾)。故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不通和失荣是腰痛的主 要病机。针灸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 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 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在临床上按 插的泻法;委中直刺O.5 ̄1寸,用提插的泻法;针灸并用。肾虚腰痛 者,命门穴以隔附子灸法为佳。对治疗组30例患者相应采用水针治疗 法治疗。如可用2%利多卡因4毫升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2.5毫克、 维生素B 2mL作痛点注射,5~7d一次。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一年以上未复 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确 定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 那一类型,做出诊断。水针疗法则是指在经络、腧穴、压痛点,或皮 下反应物上,注射适量的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针灸结合水针治 疗,本研究证明结合水针治疗,效果显著。但针灸治疗腰痛因病因不 同,疗效常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针灸疗法法对于风湿性腰痛和腰 发;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活动基本不受限;有效;症状和 体征好转,活动轻度受限;无效:经治疗2 ̄3个疗程后症状和体征无 改善。 2.2结果 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7例,占23.3%;显效9例,占30%;有 效lO例,占33.3%,无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86.7%。治疗组: 3O例患者中痊愈11例,占36.7%;显效12例,d540%;有效5例,占 1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肌劳损疗效最好;腰椎病变和椎问盘突出引起的腰痛,针灸可明显缓 解症状;腰部小关节周围的韧带撕裂疗效较差;内脏疾患引起的腰痛 要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因脊柱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痛,则不属针灸 治疗范围。 参考文献 杂志,2001 17,(2):37. ・ [1】张照庆,代玉.水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J】_针灸临床 [2】李映钢.推拿配合水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30例[J】_深圳中西 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O.05) 医结合杂志,2004,14(3):173. [3】赵振海,黄德云,张楚,等.针刀疗法治疗军人腰肌劳损疗效观 察[J].人民军医,2007,5O(3):127—128. 3讨论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腰痛的病因非常 补脾清肠汤配合灌肠治疗结肠炎78例疗效观察 刘向花 (山东省武城县中医院内科,山东武城253300) 【摘要】目的观察补脾清肠汤配合灌肠治疗治疗结肠炎的疗效,探讨慢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本组病例均以补脾清肠汤为基本 方辩证施治,配合灌肠,经2~3个疗程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占97.4%。结论补脾清肠汤配合灌肠效果显著,副作用少。 【关键词】补脾清肠汤;辨证论治;灌肠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Ol2)07—0233—02 慢性结肠炎也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于感受外邪、饮食所 伤、内伤七情有关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 吸虫病等。临床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黏液血便、脓血便、腹痛、里 急后重,大便3 ̄12次/d。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其中轻度 28例,中度40例,重度1O例。 1.2治疗方法与辩证分型 口服中药予补脾清肠汤:党参30g、云苓15g、炒白术15g、干姜 lOg、黄连lOg、白及10g、地榆lOg、白芍15g、木香6g、炙甘草10 g。 水煎l[ ̄200mL,每日2次,20d为1个疗程,不愈再服第2疗程,中间停 用其他一切药物,半年后复查,保持情志舒畅,避免劳累,本病阴阳 错杂,寒热互见,虚实俱存,多伴有其它兼夹证型 ]。气滞血瘀者, 行气活血化瘀;腑气不通者,通腑泄浊解毒。根据个体化原则,按照 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加减。灌肠方:生理盐水lOOmL、庆大霉素8万 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本病多虚实夹杂、寒热并存,正符合 补脾清肠汤升降并调,寒热并用,补中有泻,温中有清,辛开苦降的 特点,。我们用本方配合灌肠取得良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I.I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为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 32例。年龄在23 ̄72岁,平均年龄44.5岁;病程3个月~28年,平均4.5 年,符合1993年61全国非感染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诊疗的标准Ⅲ。 多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涂片找阿米巴以及根据流行病区特点除外血 234・中医中药・ u、地塞米松5mg、柳氮磺胺嘧啶1g、云南白药2g、利多卡因100mg、 March 2012,Vo1.10,NO.7 能有效地维持缓解、预防复发,而且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 维持治疗。本病属于中医学“痢疾”、 “休息痢”、 “肠游”、 “泄 泻”、“腹痛”、“便血”、“肠风”、“脏毒”等范畴。《景岳全 书 早就记载“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虚则不足以运化水 湿,脾胃升降功能失调,顽痰宿湿阻滞肠间,大肠传功能失常,缠绵 难愈,痰湿久羁大肠而不去,水湿内蕴化为浊,郁热内生,浊热弥散 锡类散0.3g,灌肠时药液温度为40℃左右,灌肠时速度宜慢,患者 先取左侧卧位,20min后仰卧位,40min后右侧卧位,药液必须保留 40min以上。治疗期间根据临床症状逐渐减少灌肠次数,依次改为隔 日一次、隔两日一次、隔三日一次、至最后停用灌肠治疗。20 d为1个 疗程,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保持情志舒畅,避免劳累。 1l2.1脾虚湿热 表现腹痛下坠,大便红白相间,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周身倦 入血而为毒。浊毒滞积于肠腑,与气血胶结,肠络受伤,则为肿胀、 糜烂,遂成本病。气滞络阻,肠络瘀滞,气不布津,血不养经,浊与 毒相干为害,加之与气血相胶结,也是溃疡性结肠炎经久不愈的关 键。其病位在肠,与脾密切相关。此外,虚实夹杂也是发病的关键, 浊毒源于脾虚,中期以标实为主,但迁延日久,又常虚实并见,多由 怠无力,纳差,舌体胖、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清热燥湿,健脾 止泻。上方去干姜,加黄芩12g、败酱草1 5g、公英30g、薏苡仁30g 解毒泄浊;乌梅1 5g、焦楂30g,配白芍酸敛收涩,消积化滞,且白 芍甘草缓急止痛,再加陈皮10g行气和胃,少佐红花3g去瘀生新,活 血止血。 1-2-2脾胃虚寒 表现少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便前腹痛加重,便后痛减,夹少 量黏液。周身无力,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濡 数。治则温中健脾,祛湿化浊。上方加附子18g、肉豆蔻15g、重用干 姜1 8g。若便溏泻,周身无力,面色萎黄者,改云苓30g、白术30g, 加黄芪30g。本证随以脾胃虚寒为主,但由于积滞未尽,余邪未除, 在温补的同时,可酌配黄连2g清热,乌药10 g、陈皮10g、焦楂30g以 化滞。 1.2_3寒热夹杂 左下腹隐隐胀痛,下坠不适,大便时稀时干,经常带脓血,或大 便赤白相兼,腹部怕凉,13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则温脾散寒,清利湿热。湿热大于虚寒者,重用清热利湿,加大 黄眙、苦参12g,黄芩,少佐干姜;若虚寒大于湿热,则温中健脾为 主,加附子15g,减黄连。 1.3疗效标准 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 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以上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性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 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大改善。 2治疗结果 共治疗78例,痊愈56例,占71.8%;好转2O例,占25.6%;无效2 例,占2.6%;总有效率占97.4%。证明补脾清肠汤辩证治疗结肠炎效 果显著,疗效好。 3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26岁,干部。于2009年5月就诊。 患者产后6d,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腹痛,黏液脓血 便每日10余次,伴发热,按细菌性痢疾治疗3d,无明显效果,遂来我 院检查,肠镜示:肠黏膜严重水肿充血,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可 见多处大小不等的溃疡面。诊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身体消 瘦,诉倦怠无力,13黏,舌苔黄腻,脉滑数。左下腹压痛。中医辨 证:脾虚湿热。给予本方加乌梅15g,焦楂30g、陈皮10g、苦参12g、 红花2g,并给予上述灌肠方每日一次,治疗1个疗程,脓血便明显减 轻,次数减少,再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大便恢复正常。肠镜示黏膜恢 复正常。随访6个月,未复发。 4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肠 内菌群变化、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西医治疗本病常用的药物有氨基 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这些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尚不 浊毒久蕴,耗伤阴液,阴损及阳,损伤脾阳,正虚邪恋所致,这也是 疾病后期常需攻兼施,寓攻于补的治法依据。通过临床观察,采用 内服汤药和灌肠结合可达到最佳疗效。中药内服可达到整体调节的 作用但对病灶局部的作用却不明显,灌肠治疗则对局部溃疡水肿作用 快,却不能整体调节治标而难以治本,中药内服结合灌肠发挥对人体 的整体调节作用,更可起到局部直接治疗作用,且补脾清肠汤本身是 纯中药制剂,安全无毒,方中党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茯 苓甘淡渗湿,健脾安神;黄连苦寒燥湿,干姜温中回阳而除里寒,黄 连、干姜相配,辛开苦降,升清降浊,以顺畅中焦气机,振奋肠道功 能;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白及、地榆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炙 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除湿,行气活血,寒热并调,消补兼施之功。 根据个体化原则,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加减,不能拘泥于一方一 药,多获良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一般均有局部结肠黏膜充血水,组 织脆弱易出血,或有糜烂,或膜粗糙不平,呈颗粒状,多数有溃疡, 呈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大者可融合成片,灌肠法可避免胃肠 吸收不良所致药效下降及药物对胃肠刺激的不良反应,使药物直达 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柳氮磺吡啶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的 偶氮化合物,13服后大部分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一氨基水杨 酸(5-ASA)和磺胺吡啶(sP),其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前列腺 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炎症递质; 庆大霉素能对抗结肠内菌群密集,对病变黏膜有修复作用;地塞米 松为皮质类固醇药物,可减轻A介导的细胞毒性,减轻炎症反应,缓 解毒性症状;云南白药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锡类散解 毒化腐,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消除自身免疫反应 有利;利多卡因为局部麻醉止痛药,吸收入肠壁后能以非离子的形 式扩散,解除平滑肌痉挛,速效止痛,从而解除了灌肠液对充血破 损黏膜刺激所致的疼痛,使其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长,提高临床疗 效。联合应用这些药物可以从不同机制上阻断轻、中度溃疡性结肠 炎的发病,缩短药物起效时间,及早发挥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 预后。通过临床观察,采用内服汤药和灌肠结合可达到最佳疗效。 中药内服可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但对病灶局部的作用却不明显,灌 肠治疗则对局部溃疡水肿作用快,却不能整体调节治标而难以治 本,中药内服结合灌肠发挥对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更可起到局部 直接治疗作用,且补脾益肠汤本身是纯中药制剂,安全无毒,值得 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J].中华消化杂志,1993, 13(6):354. [2】冯金萍.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J]. 河北中医,2009,31(10):1447—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