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22-01-02 来源:步旅网
瞭望观点

论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 李    博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客户提供了金融产品还承载了“三

农”经济建设发展的责任。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十分迅速,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在信贷问题方面尤为明显。所以,把信贷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急需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指出当前信贷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信贷;农村信用社;防范

随着我国对农村金融的不断深化改革,在农村金融领域国有银行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减弱,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金融风险问题越发凸显,尤其是信贷风险。不可控的信贷风险,会导致农村信用社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严重阻碍农村信用社的正常运行,甚至使农村信用社倒闭。

一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分析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流程不规范。信贷过程主要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步是贷款期的调查审核工作;第二步是贷款中的风险管理的评估;第三步是贷款后回收工作的操作。从理论上说这流程是十分合理规范的,但是在现实的工作情况中,会出现一部分工作人员不按照要求办公的情况发生,这样会导致风险的加大。比如,在贷款前没有对客户的资产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会出现客户虚假信息的情况发生。

(二)农村信用社贷款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新的贷款制度,使得农村的金融行业得到促进。但是仍存在不足,比如,目前农村信用社新的制度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信贷方式比较落后信贷的宣传力度也不够,这样会导致大量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之后的农村金融的发展也会受到威胁,债务违约的概率会提高。

(三)企业生产发展滞缓,农业生产不确定性过大。由于农村具有特有的封闭性,比外界发展相对缓慢,在企业生产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由于农村企业生产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与外界严重脱节,收益不断减少,大量的信贷资金被滥用,导致贷款无法即时偿还,造成发展的恶性循环。对于农业生产来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足以体现农业发展对环境天气的依赖性很大。出现恶劣天气,容易造成农户收入骤减甚至负收入,导致大量信贷资金无法按期归还,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农村信用社针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完善员工管理机制。农村信用社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用于规范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行为,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建成高效率的服务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法律意识,培养员工热情知法的精神,从源头控制信贷风险。在员工考核方面,要秉持公

28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19.2

平公正公开的根本原则,社会的公开招聘要通过正规的考试考核。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要予以奖励。对于连续业绩较差的员工要给予降级或调职的调整,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奉献自己发光发热。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对员工日常服务和工作态度进行考核,实施等级管理的方式,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更好发展。

(二)改良信贷模式。我国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不能只按照传统的方式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率,为农村金融领域带了新的活力,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由于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发展互联网金融能使农村金融与外界更好地交流,使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农户来说,可以实行“五户信用联保”模式。将一个村的具有相同信贷需求和能力的五户捆绑一起,组成一个小型团队。这个团队贷款和还款都需要五人互帮互助,大家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户想办理信贷,需要其他四户的统一,在还款时四户监督还款。这样既保障了客户对信贷的需求,又保障了不良贷款的减少。

(三)全面优化信贷结构。农村信用社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来查询,清楚客户相关的情况,了解客户以往的借款及还款信息,来使农村信用社做好降低风险的决策。农村信用社必须及时做好信贷后的核查,包括客户的检查、信贷情况的检查和担保的检查。要求保证检查内容及时、完整、准确、真实。对于基本信息和还款情况有问题的客户要重点关注,并根据得到的情况提出防范措施,并提交存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信贷风险虽然是不可规避的,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信贷风险的控制极为重要,因为合理的规避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化发展的根本保证。针对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范途径,通过整体到内部的情况进行改进,相信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不断摸索中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颜献杨.如何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J].浙江金融.2007(01).

[2]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7( 06) : 14 - 25.

[3]黄余送.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 12) : 37 - 40.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