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二、单元教学目标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
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3个字。能正确读写“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并体会它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长征》、长征路线图、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课件。
学生收集长征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毛主席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的——《长征》。(板书课题)
二、忆长征,开启长征路。
1.提起长征,你知道些什么?(交流手中准备的资料)
2.教师梳理小结长征的历史背景。(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三、话长征,亲历长征路。
1.自由读诗,初步感知。
2.细读诗句,感悟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等闲”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万水千山”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逶迤”是什么意思?你心目中的五岭什么样?
(2)“细浪”指的又是什么?(简笔画)
(3)“磅礴“是什么意思?泥丸指的又是什么?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1)“金沙”指什么?“崖” 指什么?“云崖” 指的又什么?
(2)拓展“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3)“巧渡金沙江”是长征途中最得意的一笔,作为指挥者的毛泽东心情更是激动万分,诗中哪个字能体现毛泽东的这种心情呢?(暖)
(4)我们一起来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画面)配音讲解。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读了尾联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开颜” 是什么意思?“尽开颜”呢?
(3)“三军”指什么?
(4)指导朗读。
(5)总结:《长征》这首诗毛主席以简洁的语言,豪迈的气势个松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歌颂乐红军战士不怕困难,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唱长征,传承长征魂
1.长征是一座让中国人民应该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作曲家把它谱成一首气吞山河的歌曲,让我们一同欣赏。
2.播放《长征》歌曲。
3.学唱这首歌曲。
激情升华: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今天,当我们吟唱这首曾经让我们祖辈、父辈为了豪情满怀,热血沸腾的长征歌曲时,70多年过去了,长征的历史正渐渐地离我们远去,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磨平,但红军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去读书,看有关长征的历史,读毛主席的诗词、传记,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扬这种长征精神!
五、学长征,追寻长征路
1.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说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的“长征精神”?
2.结合红色旅游线的开辟,请你设计一条“重走长征路”的旅游线路,并搜集主要的红色景点的资料。
3.搜集长征故事,举行长征故事会。
4.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活动。
26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历史知识。
2.准备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录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
2.揭示课题。
3.播放剪辑好了的开国大典的影像。哪些画面给你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4.盛大的场面令我们震撼,这样的场面用文字将怎样描述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借助上下文理解词义,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
①分小组轮流朗读课文,相互纠正生字的读音。
②检查读书,正音。
③关于这场大典,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人员、人数等)
④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典场面的宏大热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开国大典包括哪几部分?给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追问: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三件: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你从哪些方面体会到这些感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2.感受典礼的场面。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群众游行
(4)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
3.感受阅兵式的盛况
(1)指名读课文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阅兵式场面宏大?
(3)读到这里,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4)讨论。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A、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B、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C、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4.感受群众游行的盛况
(1)自由读课文
(2)画出描写场面热烈的语句,仔细读一读,品一品。
(3)人们在游行过程中的高呼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七、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两股洪流”指什么?
3.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话的意思?
八、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如果你是一位新闻记者来报导开国大典的过程,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稿,我们该写哪些内容?(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阅兵式、游行、人员的心情)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它无产阶级革命家旷大的心胸和无私的情怀。
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主席常人的情怀和伟大的胸怀。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59年前,美国政府派兵悍然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此,毛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然而,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约有12万人永远地长眠在了朝鲜那块土地上,,其中,就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今天,我们要学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就是同毛岸英牺牲有关的。(板书课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这节课,我们走进领袖的内心,去感受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那深沉、博大的父爱情怀。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纠正难读的词语:勋鉴殉职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三、品味语言
1.文中讲到了三封电报,请用( )标出每封电报的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具体体现主席痛苦的句段。
3.交流感受毛主席收到第一封电报时的内心世界。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这是对主席动作的描写,可这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吸烟。为什么对桌子上的饭菜也要进行细致的描写?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你能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吗?
(3)“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抓住“喃喃”“紧锁眉头”。这是主席发自内心的对儿子的呼唤,希望他能回来,回到自己的身边。
4.接着主席收到了第二封、第三封电报,分别是谁发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默读5~7自然段。画出毛主席作抉择的语句,仔细体会。
(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就让我见见遗体吧!”怎样的叫“强忍”?他是一位主席,在别人面前,他必须保持冷静,甚至还不能把悲伤的情绪影响别人,从\"强忍\"这个词我们似乎看到了泪水在他的眼眶里打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你是怎样理解毛主席这些想法的?通过朗读体会主席矛盾的心理。
(3)“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踌躇”什么意思?(犹豫)他在犹豫什么?
5.经过艰难痛苦的抉择,主席在电文稿后写出了怎样的批示?你从毛主席的批示中知道了什么?
点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及含义。
四、总结升华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28 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从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请乡亲们到别处去碾米。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为
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读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还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毛主席为什么要为“碾米”“送茶”这种小事操心?
(毛主席时时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虽然他工作很繁忙,但时刻不忘群众。课文通过“碾米”“送茶”这两件事,表现了毛主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的思想品质。这也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5.你怎样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们听到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传说,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得人心了。)
五、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这三件事让我们认识了毛泽东主席,用自己的话说说毛主席是个怎样的人?
2.学完全文后,你发现了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吗?(引导说出)
A、以典型事例写人
B、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人
C、明确三件事间的关系(感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六、阅读拓展,练习提高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知道得会更多。
(2)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3)收集毛主席的其他感人事迹。
(4)完成《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