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的研究
作者:云露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7期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而产城融合发展不仅是城镇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更是“城镇”、“产业”和“人”互动发展的必然过程。D城处于成渝城市群中心的联结点,D城的发展将迎来百年不遇之机会,本文着重研究D城“产城融合”发展的困境,同时提出促进产城融合的相关建议。 一、产城融合的基本概念
“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城市和人之间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产城融合的主要导向
(一)功能融合、生产生活有序发展。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资源问题的出现,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种倒逼机制。同时,全球工业发展历程表明,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主体;在工业发展达到规模效应之后,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推动产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互动的“发展必然”。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开发区也将由建设之初制造业为主逐渐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并行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更需要紧密结合生活空间。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有助于产业升级,有助于催生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因此,产城融合的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需要功能融合、空间融合的统筹发展。
(二)结构匹配、发展可持续性强。产城融合发展就其核心来看,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产业结构决定城市的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是否与城市的居住供给状况相吻合,城市的居住人群又是否与当地的就业需求相匹配,是是否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
三、D城产城融合面临的困境
在改革开放以来,D城完成了建设新城的梦想,随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和产能规模的迅速扩大,D城目前同样迎来了由工业园区趋动城市发展的共性问题——产城分割问题。 (一)空间规划不合理。一是南北分区僵化。多年来一直遵循着北居住、南工业模式,随着工业园区快速扩张,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逐步扩大,但城市功能并没有随之延伸。二是土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初放。工业用地指标偏重,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指标不足,大量园区土地闲置,产出率低下,粗放的利用难以实现高水平以展。三是城市和企业空间封闭。工厂区和城市居住区相距甚远,又各自形成独立封闭式空间,造成城市商业配套设施远离主流消费人群,外流消费严重。
(二)产业结构不均衡。一是产业结构相对单一。D城主要以五金加工、汽摩制造两大产业为主,但受市场影响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城市运行形成了严重的“空转”。二是制造环节附加值低。现有的五金、汽摩制造主要集中在组装制造环节,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限制了城市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服务产业以展不足。全区服务产业整体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既制约了产业集约化发展和附加值的提升,又影响城市品质和特色。 四、产城融合发展建议
(一)产城融合应注重“协同发展”,防止区域发展的“两化”倾向。产业“空心化”和城市“孤岛化”是区域发展中要着力避免的问题,按照产城融合发展原则,区域发展需要协调和处理好产业与城镇发展的空间关系,把产业园区作为城镇化的支柱,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城镇辐射和带动作用真正实现,这样就使区域经济在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实现跨越式的提升。
(二)产城融合应注重“同步推进”,避免生产、生活的错位发展。产城融合要求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在时间上要同步进行、协调配合。一方面围绕工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确保城镇化有产业带动,另一方面工业化有城镇支撑,有效防范产业发展“超前城镇化”或“滞后城镇化”现象,确保“两化”在时间上同步发展,避免出現生产、生活的错位发展。
(三)产城融合应注重“规划先行”,促使发展空间布局更为优化。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要求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原则,科学规划全区空间发展布局,统筹规划包括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功能分区,探索网络化、多中心、多功能的田园城市发展模式,力保城镇网络的主体骨架要与主要产业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把工业产业园区作为有机组成部分,纳入新城镇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及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使每个城镇都有产业园区为支撑,每个产业园区都有城镇为依托,形成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
(四)产城融合应注重“绿色生态”,避免出现“先生产,后治理”的环境问题。产城融合要求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严格建设项目及产业准入门槛,严禁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挖潜,加强对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等用地指标的整体控制。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五)以人为本,打造宜居环境。将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保水平。产城融合要求加强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住居、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加快城镇人口集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在产城融合发展中生活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升,共享产城融合红利。按照这样的发展原则,经济新区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及城乡社会保障福利将得到极大改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