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展分析
2023-04-16
来源:步旅网
2015年第1O期 理 论 观 察 Theoretic Observation No.10,2015 (总第112期) Se al No.112 我国大学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进展分析 刘立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摘体系等。 兰州730030) 要]我国主要高等临床医学教育机构锐意改革,创新临床医学教育理念,提出了全人教 育思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5+3等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课程 【关键词]全人教育;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10—0154—03 我国大学I临床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以培养合格的 医学毕业生为目标,却没有把培养出经过严格规范化培训 的合格医生放在首要和贯穿医学教育始终的问题。医学教 个医学基础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知识。要立足现有知 识,并着眼于未来;在教育策略上要遵循“有教无类、通识通 科和大医学”的理念。不过早的深人到某一具体学科;所教 授的内容应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主旨内容; 育年限长、投入大、产出慢,让很多学生不愿学医从医。在传 统的医学教育版图中,医学院校囿于学校围墙,白成一统, 造成相对封闭的教育生态,在医学院校学习的知识并不能 在医院里得以运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 在教授过程中,特别强调“鱼渔兼得”,既重视学习过程,更 重视学习结果。此外,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学习以外,加强对 学生品行、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培养学生 众对健康需求发生深刻变化,老龄社会对医学教育提出严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风尚,培养学生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甘于奉献和大爱无疆的精神。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以“服 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立足国情,医教协同,着力于医 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着力于标准 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着力于人才培养机制 的重点突破:着力于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的显著加强和提升,加强医学生通识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 学院提出以学生为本,医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问题、探 究为导向从灌输式教育变为互动式。摈弃培养简单的技术 落实者,而是培养关心“人”的未来医生。中山大学中山医学 峻挑战。本质上都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结构 提出新的需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 战.包括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医师多点执 业制度将会引发临床医师对临床教学的影响:深化教育领 域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改革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 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坚持立德树人理念以及人才培养、学 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均成 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一、临床医学教育理念改革 院确立了“三基”、“三严”、“三早”教育理念,“三基”即基本 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严”即严肃的态度、严格的 要求、严密的方法;“三早”即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 早期接触社会实践。 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我国多个临床医学教育重镇不断探索临床医 学教育理念创新.在指导高等临床医学教育中取得重要进 展。北京大学的医学教育强调全人教育思想,注重知识传授 与健全人格并重.将全科医学的理念引入本科教学中。自 2008年起。北京大学医学部启动了“新途径”教育教学改 革,“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全人教育理 念.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自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我国大学近年来医学教 育改革中取得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医学教育改革成果。上 海交大医学院实施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建立 了“1+2+2+3”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 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强调医学教育是一 [收稿日期]2015—09—26 [作者简介】刘立善(1972一),男,甘肃秦安人,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财务管理、医保管 理。 ---——154---—— 集中通识教育及医预培训,强化通识性基础课程,如数学、 物理、化学、现代生物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自然科学类课 程.还有文化艺术、文学历史等人文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育; 开展博极医源学术讲座,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见习培训,目 的是为医学生打好人生发展和从事医学职业的必要基础。 第二阶段是医学导论及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通过人 体结构与功能概述及医学导论,让学生了解医学的属性、目 标以及疾病诊治与预防及健康促进的理念及策略;以器官 系统为基础和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整合课程的学习,使医 学生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起基础医学与临 床医学互相联系的桥梁:开设的前沿学术进展讲座和人文 社会科学讲坛为平台,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强化职业精 神与自豪感;通过系统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 合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共事能力。第三 阶段为临床医学学习与实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具 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及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掌握规范 化的临床医学技能,能独立处理常见病与多发病,并能运用 基础医学知识解释临床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良性互动关 系,并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传统医学及群体保健知识与技 能。第四阶段为综合性强化培训及毕业论文。在前五年学习 的基础上.开始新一轮更高层次的l晦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的 综合强化培训,在博士生导师的直接指导下,独立完成一项 临床科研题目并以合格的论文及答辩方式通过。… 复旦大学实施“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指5年临床 医学本科教育再加上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合格 毕业后可以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4个证书,简称 “四证合一”。“5+3”模式通过界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 同时具备住院医师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研究生 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制度的“三个结 合。”( 吉林大学加快推进“5+3”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培养 体系建设,包括1)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 革,采取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过 程和住院医师培养过程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 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2)五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注重职业教 育、临床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基础医学与临床课 程整合、强化“三基”培训、临床实习实训管理、临床思维和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3)七年制医学教育改革:2015年全面 调整七年制为“5+3”一体化培养,在规培期间学生要获得 “四证”: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证书、职业医师执照。4)改革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 培养模式:一是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深化改 革,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见习实习时间。增加本地区常见 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的诊疗防控,加强全科医学理念 和专业素质培养;二是强化毕业后教育和职业发展.按照入 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和规定参加3年规范化住院医师 培训,取得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证书者,3年规范化住院医 师培训计入6年服务期。 北京大学医学部在试点的临床和基础医学专业实施四 阶段培养模式,即在医预阶段、基础阶段、临床阶段和临床 二级学科阶段实施培养方式的创新。首先在医预阶段.医预 学生在大学本部完成第一年的课程,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 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对于医学生.希望通识教育实现社会 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北京大学的数学与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与 美育、社会可持续发展六个领域的大类平台课为医预课程 改革提供了最好的资源。其次,在基础医学阶段的改革依托 基础医学院完成,在基础阶段,学生们要达到如下主要培养 目标: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促进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培养初步的科研 思维和科研能力。再次,临床医学阶段改革是“新途径”教学 改革的重点之一。有鉴于医学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医学 部本着宏观管理和尊重各学院特色的考虑.允许各临床学 院(医院)在医学部的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框架下自行设计改 革方案。北大医院模式根据医学部教学改革要求以及北京 大学第一医院“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框架”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遵循“胜任力导向”的要求,针对教学具体安排(大课及 见习课表和轮转表)、教师培训、“临床综合基础”集体备课 等工作进行了系列安排。人民医院模式通过研究国内外医 学教育标准,结合医院的教育教学特点,坚持“遵循现代医 学教育理念,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改革基本原则.紧紧 围绕二十一世纪一流的医学生所应具备的开拓精神、创新 意识、高能力、高质量这个核心,根据医学教育国际标准的 要求,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及素质教 育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教学改革。北医三院模式以“全 人教育”理念为依托,面向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基 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有机融合,以临床综合能力的提高为 核心,致力于临床素养、科研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实现医学生“专业素养”、“科研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三位 一体式发展。以“学生临床能力为导向”的原则.以“器官系 统”模式整合临床教学全程的授课内容,特别是桥梁课和系 统课阶段,构建临床核心课程体系;在突出重要概念的同 时,大幅度删减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中简单重复的内容.从 而压缩理论课授课学时。增加以案例讨论为主导的小班讨 论式教学模式,强化临床思维的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临床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新途径”基础医学创新型课程体系 以“教育教学一体化”为指导思想.以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为 基本内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小组讨 论式教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全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实 一155— 施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以核心课程为基本内容,按器官系 统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小组讨论式教学”。遵照医学教 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医学部的实际情况.在基础和临床层面 分层开始,从形式上按阶段组织,尊重原有学科发展的现 状;从内容上按课程的实际需求安排,强调临床和基础的融 合,强调基础学科内部各个学科间的沟通。扎实推进按器官 系统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小组讨论式教学.推进了医学核 心课程或核心内容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一体化模式的 改革。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首先,长期以来学科为 中心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各学科独立的基本架构。课程彼此 之间缺乏联系,内容简单重复。其次,学生进入医学阶段的 学习.界限分明的基础阶段和临床阶段的知识体系割裂了 医学知识的整体性.也使部分学生对医学教育的模式和内 容出现迷茫和误解。上世纪50年代后提出的器官系统为中 心的课程体系就是试图解决以上问题.使分离的基础知识 与临床知识得以融通,回归医学知识的应有状态。该方案对 原有的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论证,确定了14 门核心课程,并按照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来组织学 科内部、学科问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 优化,将学时从816学时调整至633学时,优化至原学时的 77%.最终确定了以核心课程为中心,以基本知识点讲授为 主的全新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体系。在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的基础上.将原有课程体系中梳理出来的基本知识点以外 的基础医学知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来构建课程体系,在 一学年时间里,以2O个I临床案例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问题导向性的小组讨论式学习(PBL),使学生在早期就 能够学会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释或解决临床问题.真正地 实现基础各学科之间以及基础与临床之间知识的融合。成 为新课程体系的特色。与此同时开展的实验教学改革,以实 验教学中心为平台,对五个模块,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进行了重组、整合和优化,促进科研实验室与教学实验室密 切结合.并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互为补充,重新构建了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创 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临床医学阶段建立了符合医学教育发 展趋势的“临床专业课程体系(I临床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训 练体系(包括临床思维,l临床沟通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职 业精神培养体系”三大课程体系合一的临床专业教学新模 式,专业课程(含全科医学、专业英语):临床技能训练:职业 精神培养的比例为1:5.5:0.9。大大加强了医学生临床实践 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呈现三大课程体系横向平行,纵向 各专业自成体系的特点。即每一门专业课程均涵盖临床专 业课程、临床技能训练、素质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三大体 系,此外授课内容基本同步.实现了临床基础知识课程和临 床专业课程的无缝对接,课程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有 机融合。医院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中心,将 理论学习、模拟训练、临床实践三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 立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理论学习一模拟训练一临床实 一l56一 践”临床技能循环培训体系。这个培养体系有以下特点:针 对医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其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的有明确培 训要求与认证标准,针对每项临床技能的培训流程采用阶 段学习、阶段认证的制度,通过认证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 习,确保教学质量与患者利益。整个培训流程要经过:理论 学习一理论考核认证一模拟训练一考核认证一临床见习一 考核认证一临床实习一考核认证。通过这种贯穿医学教育 全过程的,培训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不同的阶段、不同 的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但培训的流程是相同的。这种 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技能循环实践新模式,使医学生临床 技能逐渐得到强化,促进医学生临床技能质量的稳步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器官系统为主线.淡化学 科,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新课 程体系。通过“基础+临床”的系统课程引导医学生们织起一 张“网”。比如关于“肺”这个器官.新的教材会放在呼吸系统 这部分来讲授,从它的解剖知识,一直讲到有关的生理、病 理、药理、影像等。刘方明说,这样课程更紧凑.学习起来非 常容易理解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实施的医学生通识教育课程包 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使学生理 解所处的世界继而与其保持适当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科学 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重在描述分析和解释;学习人文科 学更清楚地认识人的本质,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重 在评价、判断和批评:学习社会科学,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 中的各种机构.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社会面l临的各种复杂 问题;它介于自然和人文科学之间,既重描述也重评价。三 种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医学中都有深刻的体现。医学 是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寓一体的的科学,自然、 人文和社科知识本身就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大大拓宽了 医疗服务领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高速发展.诊治手段更加 丰富。介入治疗手段、放射物理治疗手段、生物治疗手段等 新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此 外.社会经济文化在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服务标准与品质逐 步提高.这些都需要医学教育进行改变。我国一些大学虽然 对高等临床医学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效 果。但我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国际化程度还不够高,临床 医学教育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今后要以国际一 流医学高等教育为标杆,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加快临床医学 教育的国际化和一流化进程。 (参考 文 献] [1]富冀枫,等.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方案的构建和教育 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S1). [2]汪玲,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 新——“5+3”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 (03).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