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
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约37.8℃ C.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𝑐𝑚
B. 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𝑚/𝑠 D.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𝑔
2.36𝑐𝑚、2. 小明利用一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𝑐𝑚、
2.63𝑐𝑚、2.35𝑐𝑚,由此可判断( )
A. 小明测量中只有一次测量数据是有效的 B.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𝑐𝑚 C. 该物体长度最接近2.42𝑐𝑚 D. 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避免了误差
3.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C. 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音调低
4. 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调 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色越好 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5. 如图所示是校运会上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情景,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第1页,共27页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B. 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C. 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时间为12.5𝑠,则他的平均速度为8𝑚/𝑠
D. 发令枪响后,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比看到发令枪口冒出“白烟”开始
计时更准确
6.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 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C. 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𝑚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3𝑚
D. 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
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正立的虚像
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
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8.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用凸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
第2页,共27页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 丁图,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9. 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𝐴、𝐵两
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B. 𝐴试管中物质的熔化过程共用了10𝑚𝑖𝑛 C. 第1𝑚𝑖𝑛时,𝐴试管中物质处于固态 D. 两种物质都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熔化
10.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
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B. 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蜡烛的像向上移动
C. 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 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11. 小聪和小明为了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对同种物质密度的影响”,在一定的环境下
将1𝑘𝑔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时,冰块的密度比水大 B. 水结冰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C. 当水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密度逐渐增大 D. 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是不会随着物质的状态而发生改变的
第3页,共27页
12. 分别由不同物质𝑎、𝑏、𝑐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
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𝑎物质的密度最大
B. 𝑏物质的密度是1.0×103𝑘𝑔/𝑚3 C. 𝑐物质的密度是𝑎的两倍
D. 𝑐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3. “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不会吹竽
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充数,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竹管内______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_形式传播的,在传
播的过程中,声音的______发生了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
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航天员所展示的太空水球光学实验,当航天员往水
球中打入一个气泡,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在太空中,由于微重力环境,水珠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呈现透明圆球,球形水珠相当于两个组合在一起的______,呈现出一个______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像。这都是______原理引起的光学现象。
15. 在郧阳区汉江沿岸风景秀丽,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
娱乐的好去处,楠楠和妈妈在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若他们沿环湖路骑行3𝑘𝑚,用时0.5ℎ,则平均速度为
______𝑚/𝑠(精确到0.1);他们看到路边黄色的花朵,是因为黄花只能______黄色光(选填“吸收”或“反射”);以行驶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边的黄花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 图中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的
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此过程要______(
第4页,共27页
吸/放)热;制冷剂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此过程要______(吸/放)热.
17. 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
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如图甲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如图乙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乙自拍杆增大了______(选填“像距”或“物距”)。
18. 如图所示,身高1.8𝑚的小明站在平面镜前1.5𝑚处,镜中的像与
他相距______𝑚,若他向镜面靠近0.5𝑚,则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平面镜相距______𝑚。
19. 密度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新材料的选择上,科学家们一般都选择高
______(选填“高”或“低”)密度的合金、强度、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在我国北方的楼房中都装有暖气,暖气通常安置于房间的地面上,由于低处热空气密度比冷空气密度______(填“大”或“小”)而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周围冷空气就补充过来,形成冷、热空气的交互循环,更有利于整个房间变得温暖。 20. 小明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之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
所示的情况,他应将______向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小明调节天平平衡后用来测量一只烧杯的
质量,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位置也如图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𝐴𝑂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画出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后的反
射光线和光线进入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第5页,共27页
22. 如图,𝑂𝐴是光源𝑆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𝑂𝐴经过了凸
透镜焦点𝐹.请作出𝑂𝐴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1.0分)
23. 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_____𝑐𝑚,图乙中停
表的读数是______𝑠,图丙所示是温度计的一段截图,读数是______℃。
第6页,共27页
24. 小军和小亮分别利用图甲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
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的水温与时间关系 的图象。
(1)在水沸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主要原因是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分析图乙可知,小亮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两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水的沸点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______
(3)小军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理论上由于水
汽化要吸收热量,且烧杯侧壁向外散热,会使水温下降,但水温却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内水的温度。
25. 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𝑐𝑚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𝑐𝑚刻度时,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______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𝑐𝑚处的物
第7页,共27页
体时,凸透镜的位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𝑐𝑚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变,则应该换上更______(选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𝑎,将未点燃的蜡烛𝐵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𝐵与蜡烛𝐴的像完全______。 (3)将光屏放在蜡烛𝐵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27. 现有一瓶饮料,小明用托盘天平、烧杯和已知密度为𝜌1的金属
块测出了饮料的密度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𝑚1,读数如图所示,为______𝑔。
(3)把金属块放入空烧杯中,往烧杯中倒入适量饮料,使金属块漫没在饮料中,在烧杯液面位置做好标记。测出此时瓶和饮料的总质量为𝑚2。
(4)取出金属块,放在台面上,往烧杯中倒饮料,直至液面到达标记处,测出此时______的总质量为𝑚3。
(5)𝜌=______(用符号表示),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第8页,共27页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
28. 国家推行了机动车礼让行人的新交规,可以简化如下:如图所示,当该车道斑马线
上有行人时,机动车车头就不得越过停止线,否则视为违反交规,现小明以1𝑚/𝑠的速度沿垂直于车道的虚线𝑂𝐴𝐵匀速穿过该车道,其中𝐴、𝐵分别为车道两侧边线上的两个位置,当图中轿车以15𝑚/𝑠的速度匀速向左行驶且车头距停止线28𝑚时,司机发现小明正位于𝑂处,于是立即刹车使轿车减速,经过5𝑠汽车停了下来,该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8𝑚/𝑠,已知𝑂、𝐴相距2𝑚,𝐴、𝐵相距4𝑚。 (1)求轿车减速5𝑠内行驶的路程; (2)求小明从𝑂处运动至𝐵处所需的时间;
(3)请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并说明该轿车司机是否违反新交规。
29. 如图所示是一款名为“风轻扬”的智能单车,在保留经典外型设计的同时,更换车
身材料,使得单车整体轻量化。设一辆单车的总质量为27.6𝑘𝑔,其所使用的钢材的(𝜌钢=7.9×103𝑘𝑔/𝑚3)求:质量为23.7𝑘𝑔,其中橡胶和钢材各占单车总体积的一半。 (1)这辆单车所用钢材的体积; (2)单车所使用橡胶的密度;
(3)若将单车钢材更换成密度为2.8×103𝑘𝑔/𝑚3的铝合金材料,则单车的质量是多少?
第9页,共27页
第10页,共2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𝐶
【解析】解:𝐴、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 B、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在18𝑘𝑚/ℎ=18×3.6𝑚/𝑠=5𝑚/𝑠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6𝑐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略小于此数值,约是25𝑐𝑚,故C符合实际;
D、10枚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𝑔,所以一枚鸡蛋的质量在50𝑔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𝐶。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
2.【答案】𝐵
𝐴、【解析】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63𝑐𝑚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准确值不同,此测量数据是错误,其他三个都是有效的,故A错误;
B、三个正确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数字对应的单位是1𝑚𝑚=0.1𝑐𝑚,所以分度值是0.1𝑐𝑚,故B正确; C、物体的长度𝐿=
2.35𝑐𝑚+2.36𝑐𝑚+2.35𝑐𝑚
3
≈2.35𝑐𝑚,故C错误;
D、经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减小误差,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𝐵。
(1)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说分度值所对应的数据(倒数第二位)是准确的,分度值所对应的下一位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
(2)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即为测量结果,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确定准确值。
在求取长度测量平均值时应注意:最后的结果除不尽时要四舍五入;最终结果仍保留与
第11页,共27页
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即分度值的下一位。
3.【答案】𝐶
【解析】解:𝐴、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因为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且有传声介质和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20~20000𝐻𝑧之间,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故B错误;
C、开会时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教学楼内请轻声慢步”,其中“轻声”是指响度小,故D错误。 故选:𝐶。
(1)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的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能的到声音。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人耳的听觉范围、声音的三个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可解答此题。
4.【答案】𝐵
【解析】解:𝐴、弦乐器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琴弦的粗细、长短、松紧会影响声音的音调。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可以改变琴弦的长短,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则改变了发声的音调。𝐴选项说法正确。
B、敲锣时,用力越大,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𝐵选项说法错误。
C、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𝐶选项说法正确意。
D、安装在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目的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𝐷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𝐵。
第12页,共27页
(1)响度和物体振幅有关,与物体振动频率无关。 (2)音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4)减弱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也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根据各个选项的具体做法,分别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声音知识中响度、音调、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方法的了解情况,考点较为全面,要记住声现象中的相关知识。
5.【答案】𝐶
【解析】解:𝐴、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运动员在百米跑的过程中要经过起跑、加速、冲刺等几个过程,所以运动员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运动员的平均速度:𝑣=𝑡=
𝑠
100𝑚12.5𝑠
=8𝑚/𝑠,故C正确;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计时较为准确,故D错误。 故选:𝐶。
(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直线运动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已知运动员全程所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此题通过学生常见的一种运动项目,考查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运动快慢比较的掌握: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注意运用公式,并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与速度有关的问题。
6.【答案】𝐵
第13页,共27页
【解析】解:𝐴、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错误; B、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故B正确;
C、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𝑚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6𝑚,故C错误;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𝐵。
(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2)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4)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其应用等,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7.【答案】𝐴
【解析】解:
A、景区喷雾,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热量的,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故A符合题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即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题意;
D、人工降雨,是干冰(固体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热升华成二氧化碳,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𝐴。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
第14页,共27页
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8.【答案】𝐵
【解析】解:
A、甲图中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说明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故B正确;
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其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其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 故选:𝐵。 解答本题需掌握:
(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3)光学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成倒立的像,放大倍数较大。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是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
(4)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掌握正常的眼睛看远处和近处时,晶状体的变化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戴什么眼镜来矫正。本题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它们都是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也是中考的热点。
9.【答案】𝐶
【解析】解:𝐴、图甲中,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应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故A错误;
B、2−6𝑚𝑖𝑛为𝐴试管中物质的熔化过程,共用了4𝑚𝑖𝑛,故B错误;
第15页,共27页
C、第1𝑚𝑖𝑛时,𝐴试管中物质还未熔化,处于固态,故C正确;
D、𝐴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𝐵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只有𝐴物质是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熔化,故D错误。 故选:𝐶。
(1)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 B、2−6𝑚𝑖𝑛为𝐴试管中物质的熔化过程;
C、第1𝑚𝑖𝑛时,𝐴试管中物质还未熔化,处于固态; D、𝐴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𝐵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分析,有一定综合性。
10.【答案】𝐵
【解析】解:𝐴、由图知,蜡烛放在2倍焦距之外,所以此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而幻灯机是根据物距处于𝑓和2𝑓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原理制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成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的毛玻璃板。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要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小,蜡烛应远离凸透镜。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𝐵。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应用是幻灯机、投影仪。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应用是照相机。 ②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③掌握漫反射的概念。知道要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需要发生漫发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要做到灵活运
第16页,共27页
用,同时还考查了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11.【答案】𝐶
【解析】解:𝐴、由图象可知,在0℃时,冰块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A错误;
B、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所以0℃时,在冰变成水的过程中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水的质量不变,但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C正确;
D、小明和小聪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会随状态而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𝐶。
由图可得从−4℃上升到0℃的过程中,冰的体积变化情况;从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变化情况;而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密度大小变化情况,进一步得出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
12.【答案】𝐵
−33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𝑉𝑎=𝑉𝑏=𝑉𝑐=2×10𝑚时,𝑚𝑎=1𝑘𝑔,𝑚𝑏=2𝑘𝑔,
𝑚𝑐=4𝑘𝑔,
则𝑎、𝑏、𝑐的密度分别为: 𝜌𝑎=𝜌𝑏=𝜌𝑐=
𝑚𝑎𝑉𝑎𝑚𝑏𝑉𝑏𝑚𝑐𝑉𝑐
===
1𝑘𝑔2×10−3𝑚32𝑘𝑔2×10−3𝑚3
4𝑘𝑔2×10−3𝑚3
=0.5×103𝑘𝑔/𝑚3,
=1×103𝑘𝑔/𝑚3=1𝑔/𝑐𝑚3,故B正确; =2×103𝑘𝑔/𝑚3,
所以𝜌𝑎<𝜌𝑏<𝜌𝑐,即𝑎物质的密度最小,且𝑐物质的密度是𝑏物质密度的两倍,故A不正确,𝐶不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所以𝑐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𝐵。
(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𝜌=𝑉求第17页,共27页
𝑚
出𝑎、𝑏、𝑐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3.【答案】空气柱 声波 响度
【解析】解: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吹奏时,竹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故答案为:空气柱;声波;响度。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产生、传播和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凸透镜 倒立、缩小 光的折射
【解析】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
水球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中间是空气,气泡周围是水。这个时候整个水球就变成了两个透镜,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所以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故答案为:凸透镜;倒立、缩小;光的折射。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凹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本题综合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光学性质、成像原理。
15.【答案】1.7 反射 运动
第18页,共27页
【解析】解:(1)他们的平均速度: 𝑣==
𝑡𝑠
3000𝑚1800𝑠
≈1.7𝑚/𝑠;
(2)看到路边的花呈黄色是由于花反射了色光中的黄光;
(3)以行驶的自行车为参照物,路边的黄花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7;反射;运动。
(1)知道骑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𝑣=𝑡求出平均速度;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静止和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及色光现象等知识,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𝑠
16.【答案】汽化 吸 液化 放
【解析】解:冰箱内的液态制冷剂在冷冻室的管子里由液态变为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制冷剂在冷凝器里由气态变为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答案为:汽化; 吸;液化;放。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考查了冰箱的工作过程,电冰箱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冷剂的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把冰箱内的热量搬到冰箱外面的。
17.【答案】反射 靠近 物距
【解析】解:
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反射,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手机的镜头为凸透镜,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将二维码靠近手机摄像头。 用自拍杆拍照时,增大了人与镜头间的距离,增大了物距。 故答案为:反射;靠近;物距。
第19页,共27页
二维码会反射光线;凸透镜成像时,物距𝑢>2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自拍杆可以增大镜头与人之间的距离。
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3 不变 1
【解析】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𝑚,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𝑚,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3𝑚.若他向镜面靠近0.5𝑚,此时物距为1𝑚,像距为1𝑚;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面镜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3;不变;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人靠*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
19.【答案】低 小 上升
【解析】解:因为航空器材需要质量小的元件,要想使航空器材质量减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应该减小密度,所以一般都选择高强度、低密度的合金、玻璃钢等复合材料作为航空器材;
暖气片对空气加热后,热空气向上运动,将从窗户透进来的冷空气加热,冷、热空气的交互循环,更有利于整个房间变得温暖。 故答案为:低;小;上升。
①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②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
此题考查的是密度知识的应用和气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属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0页,共27页
20.【答案】平衡螺母 左 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解:(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零刻线处,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横梁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侧一点,即说明此时右盘所放的砝码的质量较大,故应该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使得天平再次平衡。
故答案为:平衡螺母;左;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在测量前的调平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的调平,应该用游码或砝码,据此题中的条件分析即可判断。
该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难度不大。
21.【答案】解:过入射点𝑂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
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𝑂𝐵;
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𝑂𝐶,如图所示;
【解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第21页,共27页
22.【答案】解:过反射点垂直于镜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
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
(2)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凸透镜的光学特点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3.【答案】3.10 368 −3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𝑐𝑚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𝑐𝑚=1𝑚𝑚,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𝑚𝑚;物体左侧与0.00𝑐𝑚对齐,右侧与3.10𝑐𝑚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10𝑐𝑚;
(2)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𝑚𝑖𝑛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𝑚𝑖𝑛,指针在“6”和“7”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6𝑚𝑖𝑛,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𝑠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𝑠,指针在8𝑠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8𝑠,即停表的读数为6𝑚𝑖𝑛8𝑠=368𝑠;
(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向下延伸,因此为零度以下,故示数为−3℃。 故答案为:(1)3.10;(2)368;(3)−3。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秒表分针与秒针的示数之和是秒表的示数;
(3)温度计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液柱指示的刻度去读数。
第22页,共27页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停表、温度计的读数,要明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注意起点起否由零开始,同时注意最小分度及估读问题。
24.【答案】液化 小亮加热水的质量较多 水面上方的气压未达到标准大气压 高于
【解析】解:(1))在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逐渐变小,主要原因是气泡中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发生了液化;
(2)由图乙可知,将水加热至沸腾,小军用时3𝑚𝑖𝑛,小亮用时6𝑚𝑖𝑛,且水的初温相同,小亮加热时间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小亮用的水的质量比小明的大;两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水的沸点未达到100℃,原因可能是水面上方的气压未达到标准大气压。 (3)小军在第9分钟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理论上由于水 汽化要吸收热量,且烧杯侧壁向外散热,会使水温下降,但水温却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内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杯内水的温度。
(2)小亮加热水的质量较多; 水面上方的气压未达到标准大气压;(1)液化;故答案为:(3)高于。
(1)水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2)掌握影响加热时间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温、是否加盖、是否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等;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其沸点越低。
(3)撤掉酒精灯后,发现有一段时间水温依然保持不变,因为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的多,高于水的温度,移开酒精灯时,烧杯底部和杯内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
本题考查水沸腾实验,关键是将课本内容和知识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25.【答案】(1)10 (2)右;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等); 右 (3)薄
【解析】解:(1)当凸透镜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均为焦距的2倍,由图甲可知物距或像距为20𝑐𝑚,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0𝑐𝑚。
(2)由“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𝑐𝑚刻度时,向右移动光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幻灯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由“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可知,烛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第23页,共27页
(3)由题意可知,物体远离凸透镜即物距变大时,像距不变,说明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而薄凸透镜的焦距大于厚凸透镜的焦距,故更换的应是薄凸透镜。 故答案为: (1)10。
(2)右;放大;投影仪(幻灯机等);右。 (3)薄。
本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同时涉及倒了近视眼的矫正。
26.【答案】较薄 大小 重合 不能 虚
【解析】解:(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实验中选取两支相同的电池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蜡烛𝐴,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𝐵,直到看上去蜡烛𝐵与蜡烛𝐴的像完全重合,这时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放在电池𝐵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较薄;大小;(2)重合;(3)不能;虚;
(1)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 掌握等效替代法,为了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用了两根完全相同的干电池。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蜡烛𝐴,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𝐵,直到看上去蜡烛𝐵与蜡烛𝐴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操作相关问题,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7.【答案】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82.4 瓶和饮料
𝑚3−𝑚2𝑚1
𝜌1 偏大
【解析】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第24页,共27页
(2)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金属块的质量:𝑚1=50𝑔+20𝑔+10𝑔+2.4𝑔=82.4𝑔; (4)加注液体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要测量加注液体的质量,应测量出加注后饮料与容器的质量之和;
(5)加注饮料的质量:𝑚=𝑚3−𝑚2; 加注饮料的体积:𝑉=𝑉金=饮料的密度:𝜌=
𝑚𝑉
𝑚金𝜌金
=
𝑚1
𝜌1;
=
𝑚3−𝑚2
𝑚1𝜌1
=
𝑚3−𝑚2𝑚1
𝜌1;
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需要加注更多饮料才能达到标记处,会造成测量出的饮料质量偏大,由𝜌=𝑉可知,计算出的饮料密度值偏大。
故答案为:(1)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2)82.4;(4)瓶和饮料;(5)
𝑚3−𝑚2𝑚1
𝑚
𝜌1;偏大。
(1)调节天平时,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根据天平的读数方法,金属块的质量𝑚=砝码质量+游码对应刻度值; (4)测量物质密度需分别测量出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5)分别表示出饮料的质量和体积,带入密度公式可得表达式;金属块取出时带走部分饮料会造成测量出的饮料质量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偏大。
此题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包括了天平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是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是学习的重要内容,属于基础题。
28.【答案】解:(1)由𝑣=𝑡可得,轿车减速5𝑠内行驶的路程:
𝑠=𝑣𝑡=5.8𝑚/𝑠×5𝑠=29𝑚;
(2)由𝑣=𝑡可得,小明从𝑂点到𝐵点所需的时间: 𝑡𝑂𝐵=
𝑠𝑂𝐵𝑣′
𝑠
𝑠
=
2𝑚+4𝑚1𝑚/𝑠
=6𝑠;
(3)根据(1)(2)的计算结果可知,小明要通过斑马线至少需要6𝑠,而汽车5𝑠内行驶了29𝑚,由于29𝑚>28𝑚,所以该轿车司机违反了新交规。 答:(1)轿车减速5𝑠内行驶的路程为29𝑚; (2)小明从𝑂处运动至𝐵处所需的时间为6𝑠; (3)轿车司机违反了新交规。
第25页,共27页
(1)已知速度和时间,【解析】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𝑠=𝑣𝑡求出轿车减速5𝑠内行驶的路程; (2)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𝑡=𝑣求出小明从𝑂点到𝐵点所需的时间;
(3)结合(1)中的计算结果,得出小明从𝑂点到𝐴点所需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大于28𝑚还是小于28𝑚,从而确定司机是否违法新交规。
本题以我们身边的交通为载体考查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充分体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知识又是为生活服务的。
𝑠
29.【答案】解:
(1)由𝜌=𝑉可得单车所用钢材的体积: 𝑉钢=
𝑚钢𝜌钢
𝑚
=7.9×103𝑘𝑔/𝑚3=3×10−3𝑚3;
23.7𝑘𝑔
(2)单车所使用橡胶的质量:
𝑚橡=𝑚总−𝑚钢=27.6𝑘𝑔−23.7𝑘𝑔=3.9𝑘𝑔,
−33
依题可知,单车所使用橡胶的体积:𝑉橡=𝑉钢=3×10𝑚
则橡胶的密度: 𝜌橡胶=
𝑚橡胶𝑉橡胶
=
3.9𝑘𝑔3×10−3𝑚3=1.3×103𝑘𝑔/𝑚3,
(3)若将单车钢材更换成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的体积: 𝑉合金=𝑉钢=3×10−3𝑚3, 铝合金的质量:
𝑚合金=𝜌合金𝑉合金=2.8×103𝑘𝑔/𝑚3×3×10−3𝑚3=8.4𝑘𝑔, 此时单车的质量:
𝑚=𝑚合金+𝑚橡=8.4𝑘𝑔+3.9𝑘𝑔=12.3𝑘𝑔。 答:答:(1)这辆单车所用钢材的体积为3×10−3𝑚3; (2)单车所使用橡胶的密度为1.3×103𝑘𝑔/𝑚3;
(3)若将单车钢材更换成密度为2.8×103𝑘𝑔/𝑚3的铝合金材料,单车的质量是12.3𝑘𝑔。
【解析】(1)知道单车中钢材的质量和密度,利用𝜌=𝑉求单车所用钢材的体积; (2)单车所使用橡胶的质量等于单车总质量减去钢材的质量,使用橡胶的体积等于钢材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橡胶的密度;
(3)若将单车钢材更换成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的体积等于钢材的体积,利用𝑚=𝜌𝑉
第26页,共27页
𝑚
求铝合金的质量,单车的质量等于橡胶质量加上铝合金的质量。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处理好车中钢材、铝合金、橡胶的体积关系是关键。
第27页,共2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