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2022-04-25 来源:步旅网
林业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

作者:王庆龙

来源:《广东蚕业》 2020年第12期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0.12.17

王庆龙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黄岭子国有林保护中心 吉林伊通 130700)

作者简介:王庆龙(1969- ),男,汉族,吉林伊通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造林、林业育苗、森林资源保护、采伐等。

摘 要 林业资源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林业的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病虫害问题。

关键词 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病虫害特点;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0)12-34-02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林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较多的病虫害问题。因此,要想促进林业发展,就必须分析导致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对促进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1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林区结构单一,缺乏良好的病虫害抵抗性

以往的森林经营管理通常是生产木材,人们更加关注林木的生产速度与经济价值,往往会大面积种植某一单一树种,导致林区结构比较单一,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一旦在林区中出现某种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快的病虫害,则会导致在很大的林区范围内发生同样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森林生产经营[1]。

1.2 营养方法不合理

一些林业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尽快地抑制病虫害,在日常的林业管理中往往会喷洒大量的农药,农药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导致林区中一些有益生物被杀死,一些害虫在经过多次喷施后还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针对这种粗放式的林业管理,对林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强烈的破坏,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东北地区的林业管理工作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不能以促进林区可持续发展作为林区管理核心理念,从而导致林业管理中所使用的营养方法不合理。

1.3 尚未构建完善的防治体系

受经济发展状况与观念问题的影响,很多地区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能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理念,这也使各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起来存在难度。

2 林业病虫害的特点

2.1 常发性

分析近年来林业病虫害现象的相关数据,发现林业的受害面积在逐渐扩大,且发生林业病虫害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因为林业病虫害发生前无先兆,所以病害、虫害肆虐现象屡禁不止,对于林业管理人员来说,应在任务执行阶段保持良好心态,制定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长效战略。

2.2 偶发性

因为并不能完全监测到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林业病虫害发生之后人们不能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就会导致林业病虫害的面积逐渐扩大,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还会导致生态环境效益受损。

2.3 传播性

林业病虫害现象之所以会对林业资源的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其关键在于林业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速度较快,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防范、治理林业病虫害,就会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产生直接威胁[2]。随着天然林、人工林面积的扩大,林业病虫害出现范围扩大化的趋势。同时,传播条件大量叠加,无疑加剧了林业病虫害严峻态势,导致林业管理工作面临重重阻力。

2.4 多样性

由于导致林业病虫害的是多种不被人们重视的次要害虫,往往不重视,导致林业资源中的次要害虫逐渐发展为主要害虫,从而影响林业资源健康生长。林区树种类型多样,新病虫的出现,对原有病虫害防治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5 顽固性

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够丰富,已有的综合防治方法流于形式,再加上化学药剂用量、用法缺乏规范性,即便能够短时间内消灭林业虫害,减轻林业病害,但同时也会打破林业生态平衡,不利于林业健康发展。当林业生态环境受破坏,林业后期病虫害发生概率就会相应提高,导致林木资源利用率降低,且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构建效果不佳。

3 林业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林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林业发展阶段,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需要结合林业所在地区实际情况,以及病虫害发生的现状,提出可行性防治措施,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3.1 加强林区的多样化管理与发展

在林业资源管理中,要采取多样化的管理与发展措施,可以积极地引进常见森林病虫害的天敌,从而有效抑制森林病虫害,还能提升森林的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持森林的平衡。一些林业管理工作人员针对本地区森林病虫害引进了啄木鸟、山雀等益鸟,通过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手段来防治林业病虫害。一些地区在林区种植过程中引进了一些新树种,这样也可以实现林区的生物动态平衡体制与保护机制。在东北林区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林业病虫害是马尾松毛虫,针对该病虫害在病发前期可以应用白僵菌来防治,在马尾松虫害发展后期则需要综合应用化学药剂,才可以比较彻底地防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化学防治手段,虽然用时短,且见效快,但是容易对森林的多样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尽量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3]。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如果营养过剩会对林区的健康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诱发林业病虫害。基于此,就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方案。因为林业所处的地区不同,栽植的树种不同,所选择的林业管理营养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以吉林省所处的东北地区林业资源管理情况来看,该地区的林区内有较为宽广的黑土地,黑土地土壤肥沃,需要对林业培养中的氮、磷、钾等肥料资源制定合理的营养配比,这样才能在森林资源生长过程中提供科学、持续的营养供给。相关的林业管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及时了解森林中林木的生长情况,采取合理营养措施,合理配置森林资源。

3.3 逐渐构建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制度

为了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通过加强林区的检疫工作程序可以有效避免林区病虫害的生物入侵,林业管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本地区的森林病虫害情况、森林培育管理情况确定林区的树木经营管理与砍伐作业。以吉林省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来看,就需要结合本地区的林木生产特点来加强林业检疫工作,尽可能避免一些危险病虫传入林区,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和谐。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加强林业病虫害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拓展病虫害防治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宣传等多种方式来调动林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逐渐构建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制度,即使发生林业病虫害也能及时采取妥善防治措施,减少林业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损害。

3.4 合理运用生态防治措施

使用运用微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控制林业虫害。因为种植密度较大的林区易滋生细菌和病毒,会阻碍林木生长,不利于提高林木综合效益。现今,林业真菌感染现象普遍存在,只有及时治疗,才能缩小真菌扩散范围。细菌防治法、病毒防治法的利用率较高。这类防治方法具有高安全性、轻污染等优点,同时,还能丰富自然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发展。微生物治虫阶段,需要具体分析昆虫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特征,针对性生产抑制试剂,避免林木资源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取得虫害防治的良好效果。此外,生态防治法表现为:利用林业害虫天敌进行防治。例如,人工繁育赤眼蜂,繁育温度在23~24 ℃,湿度控制在76%~79%之间,这项生态防治措施在东北林业较常见。繁殖种蜂任务结束后,根据林业虫害程度,选择适宜的放蜂时间和数量,争取以最低成本取得虫害防治的最优效果。治理部分虫害时,能够运用食虫动物消灭害虫,如喜鹊、壁虎、青蛙等,既能减少害虫数量,又能维护林业生态平衡。其中,啄木鸟被称为森林医生,能为林木健康保驾护航。

3.5 具体措施及注意事项

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要达到预期,就要求从业人员科学运用防治措施,大大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防治红蜘蛛、蚜虫时,要在树干距离地面2 m左右的位置上涂抹农药,当树干将农药有效吸收后,则虫害防治效果显见。防治天牛、竹象虫时,往往运用注射法消灭害虫,具体工作总结为:树干离地面18~22 cm处用铁钻打孔(数量约4 个),孔径大于0.6 cm、小于0.9 cm,深度约4 cm。注射法在兽用注射器辅助下成功运用,7 d左右害虫被大量消灭。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还包括树根埋药法、挂吊瓶法,以及常用的物理防治法。其中,埋药方式细分为两种:直埋法,距树0.6~1.2 cm的距离挖环状沟(坑),数量大约2~3个,之后适量埋入农药,一般来说,农药浓度为2.8%;间接埋药法,即瓶内注入氧化乐果(约4.5倍液),然后将树梢头插入瓶底,并用塑料袋封口,最后埋入土内。防治吸汁液类虫害时,挂吊瓶法的实用性较强,通过棉绳滴入药液到树木枝叶,可以减轻害虫威胁。随着林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的加快,物理防治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加,一般来说,隔离法、诱杀法、仿声法可以起到良好的虫害治理效果。

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讲究方式方法,如把握最佳防治时期,正常来说,重点在每年4月中旬和10月中旬进行防治。为针对性应用防治策略,应在防治前期检查,大致了解林木健康情况,必要时调整病虫害防治方案。喷药防治过程中,连续2~3次用药能够起到最佳效果,但要控制用药间隔,最大限度发挥药液效用。

4 结语

为了减少或避免林业病虫害发生对我国林业发展的消极影响与经济损失,在未来的林业发展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持续研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逐渐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并在日常的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好日常管理,通过多种有效措施,尽可能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我国林业资源不断发展,也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赵峻霞.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意义及防治方法探讨[J].文存阅刊,2019(26):183.

[2]姚百玉.新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合理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23):157.

[3]王兴丽,钟晓华.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花卉,2018(18):302-3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