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孙文婷
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来教育界一直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让学生动起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钻研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提高,是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的。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动手操作自主学习能力是近年来教育界一直致力于让学生掌握的一种学习能力,其实不难发现,很多成功的人几乎都拥有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对自身进行规划、管理学习和开发。哈佛图书馆自习室的墙上有句耐人寻味的话:“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美国未来学家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斩钉截铁地指出:未来社会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主学习的人。这两句话从成功和文盲角度分别强调了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如果综合历届高考状元们的成功心得,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惊人的共同结论:这些同学都有着极强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建钻研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提高,是自主学习课堂的主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 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1.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自主预习准备,贵在独立性,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准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准备按照“引——思”原则,起先按照教学大纲引导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书本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怎样解决”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乘数是两位数与三位数时”与“整数都是两位数”有什么异同点 ②“都是有相同因数的两个积相加的形式”结果怎么算 ③一个因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怎么办?长期坚持课前准备,做题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准备有一定的经验后,准备过程逐渐精简,最终让学生走上自学的道路。
2.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100
二、组织课堂讨论
数学的核心是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思维模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例如,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 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是以它特定的、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请你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由于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他们将会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把几何知识系统化,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又把知识进行迁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提供平等民主的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交流能力,让学生充满自信。在教学中,组织有序的课堂讨论,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还促进彼此了解,同时老师也对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有所了解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例如《简单的分数加法》例一中:“一张长方形纸,做纸花用去,做小旗用去,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我出示长方形纸条(贴在黑板上),并标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图中指一指用去的一共是几分之几?所以说为什么列式为+?学生根据题意动手操作: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条,通过折一折,平均分成5份,先取下做纸花的,想一想有几个;再把做小旗用去的取下来,2个加上1个是3个,就是。因此+=,分母不变,分子是由两个加数的分子相加所得的和。因为有了动手活动的过程,学生在课中积极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很快明白了+=的算理,并以此引伸,举一反三,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基本方法。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视学生为学习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演练,学生在这自由,自主的空间里,情绪始终是“积极兴奋的”,思维始终是活跃的。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起来,必将引领着学生爱上数学课,上好数学课,确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实现作者简介:孙文婷,汉,庆阳中心校,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
“有趣数学”与有效教学和谐交融,相生共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