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2《礼记》二则 精品导学案

2020-01-08 来源:步旅网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 ) 2. 解释下列词语

旨: 至道: 困: 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合作探究】

1. 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 2. 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

1. 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 “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自主学习】 1. 基础字音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门闩( ) 2. 解释下列词 大道:

分: 归: 乱贼: 作: 大同: 鳏寡孤独: 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划分节奏,理解文章大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合作探究】

1.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提示: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提示: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学习目标】

1、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知识链接】 1.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被《瞭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这已不能适应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鉴于此,丁肇中根据现代学术的发展和个人经验,并联系传统的文化背景和我国的现状,向我们提出了忠告: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技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专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 【基础检测】 1生字注音

肇( ) 朱熹( ) 中庸( ) ...论语( ) 埋没( ) 彷徨( ) ....儒家( ) 探索( ) 测量( ) ...2词语解释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彷徨: 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12): 第三部分(13): 【合作探究】

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2.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拓展延伸】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